為什麼要送孩子去學琴?

天下奇聞異事錄


作為一個5年以上琴童的家長,這個問題實在是想回答下。而且現在學琴的費用是越來越貴了,就像我妹說的那樣,學鋼琴這麼貴,而且還要學這麼多年,又不能出什麼大成績?而且現在學生學習任務也很重,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為什麼你們還要孩子學鋼琴呢?

我想了想說,學琴能培養自律。你想想,樂器是需要每天都堅持練習的事,學琴就是通過長期的練習讓你學會自律,讓你通過自律最終獲得成就感,這成就感最終讓你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很擅長,這是一個人最難獲得的體驗,更是受益一生的體驗。大家不要說看孩子興趣啦什麼的,我一直認為真正讓你持續下去的除了興趣,更重要是堅持。因為你堅持了,在堅持的過程中,你沒有放棄,沒有討厭,最終有一天你會愛上它,你會把它變成你真正的特長。就說我自己吧,我以前是個體育盲,我最怕的課程就是體育課,在大學更是為了體育課多次求老師,我以為是我天生體育差。其實不是,我現在才知道我運動能力是可以的,我可以一連跑步12公里以上不覺得累。經常會有人說,看你多能堅持啊,我想說,剛開始跑步可能是因為堅持,但後來真的是因為愛上才跑的,堅持的過程就是愛上的過程。

再呢,學琴可以提高敏感度。培養孩子對於聲音的那種細微差別的敏感度,能讓孩子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這點在我們的鋼琴老師季老師身上體會特別深。她經常會買些手工材料自己搭建各種美麗的模型,去給合唱團伴奏,攝影技術也是一級棒。這種對美的感受力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我喜歡這句話:哲學讓人學會生活,藝術讓人享受生活。在漫長未知的人生裡,我們需要感知更多生活的美好,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期待和趣味。

學琴讓孩子學會統籌時間,提高效率。樂器是需要每天都練習的,俗話說,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老師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而孩子上了小學之後,作業也開始越來越多了,好多家長就砍掉了樂器,認為太浪費時間了。而恰恰不知,正因為每天都有安排要練琴,孩子也知道自己做作業速度要快,這其實幫助孩子提高了效率。


學琴還能幫我們排憂。人的一生總會碰到不如意的地方,但因為有了鋼琴,我們可以寄情音樂,幫我們放鬆,轉移痛苦。就像上次孩子在做完奧數作業後去練琴時對我說,媽媽,現在練琴對我來說就是放鬆。音樂可以治癒一切,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需要音樂。

我個人認為學琴不要帶有太多的功利心,要求一年考3級三年考10級之類,學習從來就沒有終點。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孩子挑到好的老師,跟老師一起引導孩子一天天愛上鋼琴,最後離不開鋼琴,這就是學琴最大的成功。練琴真的是很枯燥的事情,只要每天都在練習,就是勝利。活到老,學到老,共勉!


西西ai你的樣子


先不說是什麼琴吧,一般大眾化的還是鋼琴、古箏這些,但不管是哪種,都不影響我表達的意思。

小時候我樓下有個姐姐,從小被培養彈鋼琴,家裡並不算富裕,還是給她買了一臺鋼琴,以便於她練習,於是我每天放學回家,聽到的都是她那七零八落的琴聲。

我做作業時,她在彈琴,我們一幫小朋友在樓下玩時,她在彈琴,我看電視時,她還是在彈琴。我不認為是她真的那麼喜歡彈琴,一開始她彈得是那麼難聽,也許是因為她家教太嚴,父母逼著她學,她不敢反抗。

所以幾乎在我們小孩子的所有空餘時間,都聽到她在彈鋼琴。琴聲也從之前一下一下的噪音,漸漸變成簡單旋律,再變成開始有點動聽的曲子。

我的童年就在她的琴聲環繞中過去了,後來這個姐姐一家也搬走了。據說她大學唸的專業與音樂無關,她畢業後從事的工作也很普通,在一次公司年會上,表演彈湊鋼琴曲子,憑著出眾的氣質,收穫了一位高富帥的心。

我不是說學琴最終目的是為了被高富帥看上,也不是說學琴就是為了在某些場合表現一下,我只是想說,不管你學什麼,你付出了的努力最終不會白費,你不會知道未來在哪一個時刻,需要用到你這一技之長。

學過鋼琴的人應該知道,在打基礎的時候有多枯燥,那些熒幕上彈著流暢曲子贏得掌聲的,也許付出了不下十年努力,而初學者,最早面對的算不上曲子,只是一個個練指法的譜子而已,聽不到動聽的旋律,一個個鍵生硬地去彈,要漸漸熟悉哪個音在哪個鍵,也要協調左右手,而且每天反反覆覆都是這些,持續好長時間。

可以說,有很多初學者在最初學習的幾個月後,就放棄了,因為太辛苦太枯燥了,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

那麼那些能堅持下來的人,都是毅力過人的,有了這份學琴的毅力,你將來面對很多事情,都會做到比常人更多的堅持,也就會比常人更有可能成功。而且,長期彈琴的人,會有一種優雅的氣質,這種氣質旁人模仿不來,因為在學習鋼琴時,老師會教你如何端正坐姿,如何讓動作更優雅,因為這種樂器呈現出來的是一種高貴的氣質,長年累月,這種氣質就會落在你身上,揮之不去。

如果有能力,還是讓孩子去學琴吧,只要孩子不是特別反感,就支持他吧,而且要鼓勵他一直學下去,鼓勵他度過最艱難的基礎階段。也許在很多年後,孩子會感謝你。


大小淘娃俏媽媽



我家大寶在學鋼琴,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學,已經三年了。現在想想,真是沒有計劃地就讓他學琴了,記得每次送大寶去畫畫和練跆拳道時,總能聽見各個音樂教室傳來的零星的鋼琴聲、小提琴聲、架子鼓聲、古箏聲等,很是羨慕!跟大寶討論了很長時間,我們也學一門樂器,學什麼樂器呢?



開始我們選的是架子鼓,因為我自己喜歡,以前家裡沒條件學,心願未了,想讓兒子學,不想兒子性格緩慢,練不了,試聽課都沒聽完就出教室啦!可我不死心,總得讓兒子學一種樂器,看過教育家們的文章有說過,讓孩子學一種樂器,可以開發智力,緩解壓為,讓孩子更聰明!當時,我們所在的音樂學校以鋼琴教學為主,有各種各樣的鋼琴展示,供學生練習,兒子在我做了解時,總是去看別人練琴,有時也自己上琴按按,就這樣也沒想讓兒子學鋼琴。在我心裡,雖然學鋼琴高大帥,但學費貴,經濟壓力大,承受不了!但是,有一天畫畫下課,兒子跟我說:“媽媽,我想學鋼琴”,我當時還楞了一下,隨即問他:“鋼琴好難學,要堅持,你能嗎?”小小年紀的他回答道:“能!”當時,我沒有一下做決定,只覺得小孩子什麼都不懂,講得話不靠譜。在電梯裡碰到幼兒園裡小朋友和她媽媽,聊到他們在學鋼琴,說兒子所在幼兒園班級的小朋友有一半人在這學鋼琴。這時心裡有些受刺激了,別人都在學,我不能落後了,讓兒子學!再說啦,多一門才藝也挺好,說不定以後朝這方面發展呢!就不向這方面發展,做為愛好,緩解以後生活、工作中的壓力,也挺好!

這不,就這樣學上了,不知不覺已經三年多啦!


喜洋洋楊子賢


分享一個簡短的故事,也分享一個爸爸的心聲。

♦ 有個小女孩剛剛參加過小提琴的三級考試,沒考過。

她父親就說,爸爸當年給你報這個小提琴班,不是為了讓你過級。

爸爸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長大了,爸爸不在你身邊,你覺得不開心了,把琴箱打開,幫自己拉一曲,那個熟悉的音樂走出來,環繞著你,就好像爸爸還在你身邊一樣。我就希望你有一個這樣的愛好,能在這個時刻陪伴著你。

♦ 如果可能,也陪孩子一起學

堅持學琴,很大的功勞在於爸媽的陪學與堅持,當然他個人也很感興趣。一起學習的好處就不用說了,相互攀比,相互刺激,可以“四手亂彈”,可以有很多歡樂。家長會漸漸落後於孩子的進度,剛開始是家長學會了給示範,之後就是反過來了。


天下奇聞異事錄


我自己本身是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的古箏,一直到初二,四年學習,古箏過了十級。我學這個沒有什麼要學音樂專業的打算,都只是娛樂而已,初二之後我都幾乎沒有再彈過古箏,到高中,每次同學一知道我古箏過了十級,就會以為我很厲害什麼的(超級尷尬,我都不好意思說我已經荒廢多年了。至於學了四年好歹是有用的

1.遇到要表演的時候(不管表演什麼),不一定比旁人要表演的好,但是比大多數人(尤其沒有過類似表演經歷的人)都平靜一些,不會那麼緊張。

2.更加自信一些,可能你自己沒有發現,但是我身邊總是會有人表示:你還挺自信的。之後有一個朋友跟我討論到這件事才表示:可能是因為從小學習樂器,見到的場合與人更多,總讓人一瞭解就會覺得你是比較自信的人。

3.在古箏過級時是一對一邊演奏邊打評的,那時候確實很緊張(不管你經歷過多少次),但是對於你以後的類似情況,你會鎮靜很多(比如面試,面對面交談之類的)


多多趣說事


我兒子也是從大班開始學的,我和老公都是窮孩子長大,沒有音樂細胞,而且鋼琴投入太大,本來沒有計劃的,可是偶然有次去省城水世界玩兒,正好有鋼琴學校招生,鋼琴隨便彈,兒子也不下水了,就要學鋼琴,只好回來後找了個學校學,開始幾節課興趣很大,後來越來越難了就不想去了。我只能買平常他要沒捨得給他買的東西哄著去,後來因為他們班有新生,就讓他們按新生進度重新來了一遍,孩子越來越有信心了,給他買了電子琴練指法,還是沒錢捨不得買鋼琴,有時會問我學到什麼時候,我說就把七個音學會就行,只有五個手指多出來的兩個音難道用腳趾湊?總之家長的態度和引導還是至關重要的。


大王2012


我就是一個小琴童的媽媽,在送孩子學鋼琴之前,我就想明白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且隨著孩子琴齡的增長,這些答案不斷被驗證。無論學什麼琴,原因應該是想通的。

第一,進行系統的樂感培養和美育薰陶。這對一個人的人生成長和生命體驗來說非常重要。懂一門樂器,能欣賞音樂,能彈奏音樂,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會是粗俗的人,無論男孩女孩都會有自帶一種獨特的氣質,並且他們對美的感知會更加靈敏細膩。從小學一點繪畫也有同樣的功效。



第二,進行專注力和堅持精神的培養。眾所周知,學琴過程的痛苦在於持續的練習,練習本身一定離不開枯燥的重複。學琴的孩子一旦度過了最初的適應期,他們的專注力和堅持精神會比同齡人高出很多。

第三,為孩子將來的社交生活、自信人生做鋪墊。等孩子們長大後,他們那一代人學過琴的太多,同樣學過琴更容易融入圈子,也不會因為自己不會而自卑。

其實,孩子學琴本身並沒有那麼痛苦,而是家長不明所以的焦慮導致的催命般的監督讓孩子視彈琴為苦事。想明白了送孩子學琴的理由,如果目的並不是讓孩子以琴成名成家,那麼不妨慢一點,讓孩子順便持續學著就好,不必過於催逼練習。那麼這個學琴過程會愉悅很多。


藍色清歡



我孩子的鋼琴老師說,學琴考級對以後升學有幫助。其實學鋼琴是沒有捷徑的。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當然前提是必須建立在正確和科學的方法基礎上。 對於考級的基本要求是:音準、節奏、符號必須準確,而且4首曲子要求完整。也就是說:不能有錯音;節奏正確,按照曲子的規定速度完成;符號主要是指表情符號,要求曲子的風格要彈出來;完整性就是4首曲子從頭到尾要流暢。 在練習的時候,要把重點放在你彈不好的小節和段落,切忌每遍都從頭拉到尾。而且一定要慢練。最好是,3-5遍慢的練好了,再用快速度來完成。 如果你現在練習覺得力不從心,那就要好好總結,是不是手型或別的技巧方法不正確,再進行改進。 當然也不要把考級看的太難了。只要你大致做到能做到音準、節奏、符號這8個子,就問題不大啦!


藝術鍵


作為一個陪娃學琴兩年多的,且自身也會點皮毛的媽媽來分享下我的感受。

學琴可以發掘孩子的音樂潛能,提升個人的藝術修養和氣質,繼而發展一項孩子的藝術特長。相信這是大部分家長送孩子學琴的初衷。可是往往出發點是好的,但過程是艱辛的。隨著孩子學琴道路的展開,越來越多的家長會發現這是一個巨大的坑。因為在學琴的這條道路上,我們會遇到越來越多的障礙。比如,孩子練琴不能吃苦,怕疼怕累,專注力不夠;抑或是伴隨學校課業壓力越來越大,如何保證每日的練琴時間,提升練琴的效率;以及在學琴的道路上碰到很多瓶頸和困難,懷疑孩子是否是學習樂器的料,等等問題。這其中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讓孩子的學琴道路戛然而止。並且近年來,隨著特長生政策的取消,相信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反思,會猶豫孩子究竟要不要再投入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去學習一門樂器。因此,我們讓孩子學琴的初衷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確實值得大家深思。當了孩子兩年的陪練,我也無數次問自己這些問題,有後悔有猶豫,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學琴還有以下這些好處。

學琴可以鍛造孩子的毅力和品格

1)學琴其實是培養孩子專注力很好的一種方式。我家孩子其實就是屬於專注力不太好的。一開始練琴的時候很難長時間精神集中,可能彈著彈著思緒就飄走了,剛開始的時候一首曲子總是這裡錯點,那裡錯點。後來通過練琴慢慢地提高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2)學琴可以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真正學琴好的孩子,一定是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不管學什麼樂器,三天不練手藝生,每天至少得保證40分鐘到一個小時的練琴時間。但凡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堅持下來的孩子,一定是個自律的孩子。

3)學琴可以培養孩子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品格。正如前面所說,學琴的道路非常艱辛,一定是一個困難接一個困難,如何教會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喪失信心,堅持下來,這真的是受益終生的鍛鍊。

因此,個人覺得學琴是一種途徑,是一種手段,能啟迪孩子的智慧,鍛造孩子的品格,最後還能收穫不凡的藝術氣質


萱瑩寶媽


為什麼讓孩子學琴?出發點不同,就會有不同緣由。

奔著走專業去學琴

孩子有天賦、家長從事相關職業有得天獨厚的教育優勢,這樣的配置,孩子學琴都是奔著走專業的目的。從音樂學院的附小到附中,直至大學或者直接出國深造,孩子用學琴扣開音樂聖殿的大門。

孩子發自內心喜歡,自己要求學琴

孩子受電視或身邊的人、場景觸動,自己萌生了學琴的心願,主動要求學習。可能在學習途中會猶豫要不要堅持,但是因為是孩子自己喜歡,一般都能很好的學習下去。

家長讓孩子去學琴

家長想培養孩子的氣質、學習一種技能、通過考級來鍛鍊孩子...因為家長的主觀意願,孩子半推半就被送去學琴。這種學琴的緣由應該是最普遍的,帶著家長美好的心願,孩子開始了學琴生涯。這樣的開始,只要家長不能咬牙堅持,在學習過程中遭遇瓶頸後,很可能就會半途而廢。

不管是為什麼去學琴,只要選擇了學習並一直走下去,就一定會收穫一種“堅持”的品質,這將是孩子受益一生的寶貴財富。

頭條號“嘉媽育兒經”願同您一起分享育兒中的所思所悟,歡迎關注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