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枪到冲锋枪:“二战”中的轻武器排行榜

人类的每一次战争都无疑是一场灾难,但是战争的同时催生了各国国防军事的进步,二战期间,各国的武器科技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短短5~6年的时间,就能完成以往20年所发展的成就。各种各样的轻武器被发明出来,同时也诞生了许多武器之最。

1、最坑爹的手枪:南部14式

十四年式手枪是1925年(大正十四年)由南部麒次郎以其南部陆式手枪作为基础而设计出来的手枪,发射同为由南部麒次郎设计的8×22mm南部手枪弹。

从手枪到冲锋枪:“二战”中的轻武器排行榜

这种手枪使用南部式8mm子弹,瞄准基线较长,精度较高,子弹伤害力极大基本与达姆弹相同,无防护人员被击中,通常非死即残。但这种子弹穿透力很弱,用5层棉被就能挡住,此外该枪采用的设计结构,必需严格保养才能保证可靠性,否则击发后容易出现第2发子弹上膛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射击停顿,需要手动上膛,变成了一把“手动手枪”。

此枪设计者为南部大佐,外形似乎模仿德国鲁格P08式手枪。但设计得比较失败,比如撞针硬度不够且较脆,击发无力,容易折断,甚至连自杀也无法保证(美国大兵语)。卡壳频繁,由于弹匣卡笋设计上的失误导致射击时弹夹易脱落(好可怕),容易走火。距离一远子弹就乱飞,穿透力极差,连厚一点的木板门都无法击穿。这实在一款设计得糟糕的手枪。

2.产量最小的冲锋枪:百式冲锋枪

从手枪到冲锋枪:“二战”中的轻武器排行榜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在二战中都注重冲锋枪的生产,但唯独日本不以为然,在当局者看来,手枪子弹威力不够,作用也太小,自动枪的子弹一般都选用步枪弹,因此,冲锋枪是日军里的稀有品。

3.最坑爹的轻机枪

从手枪到冲锋枪:“二战”中的轻武器排行榜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采用气动式设计,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的6.5 x 50毫米步枪子弹以及标准5发弹夹,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枪弹威力不大。它最为独特的是弹斗供弹原理,这个弹斗又被称为“压弹机”。开放的供弹弹斗容量为30发,弹斗位于机枪枪身左侧,可以容纳6个水平放置的5发弹夹,弹斗上方的盖子向下施加压力使最底层弹夹打完后叠在上面弹夹会进入输弹位置。弹斗底部的推弹装置将弹夹中的枪弹推向给弹口推弹入膛,依次反复。

机枪上配有油壶,子弹需要经过油刷给弹壳涂润滑油否则容易做成退壳不畅。理论上只要不断向弹斗中装填弹夹即可持续射击,但是由于弹药装填繁琐,实际射速不能达到理论射速,很难达到每500分钟发。在实战中亦存在枪管过热(枪管固定,不能更换)、结构复杂易出故障,枪托歪使得射击时会偏向等问题。它的最大优点是精度高,90米上射出的30发子弹的八成都集中在30公厘边长的范围内。

4.威力最大的半自动步枪:西蒙诺夫反坦克枪ptrs-41

从手枪到冲锋枪:“二战”中的轻武器排行榜

PTRS-41是前苏联在二战期间研制并列装的一支反坦克枪。前苏联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试验了各种反坦克穿甲弹药,发现12.7x108mm 弹无法满足要求之后开始研制新的14.5x114mm 穿甲弹。瓦西里·捷格加廖夫和谢尔盖·西蒙诺夫等著名武器设计师为这种弹药设计了新枪。1938年,西蒙诺夫设计出PTRS-41型反坦克步枪,该枪采用弹仓供弹,它的缩比版本后来演变成SKS步枪。

该枪于1941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在二战东部战线得到广泛使用,在攻击德军早期型号的坦克时表现出良好的性能。随着战事的进行,德国坦克的装甲越来越厚,但它在攻击卡车和其他轻装甲目标时依然十分有效。为了抵挡这些反坦克枪的火力,德国坦克常常在薄弱的侧面挂上裙板。PTRS-41的用途非常广泛,除了坦克和装甲车辆之外,迫击炮和机枪阵地也常常成为它们的目标。

5.最受好评的半自动以及最著名的半自动:M1加兰德

从手枪到冲锋枪:“二战”中的轻武器排行榜

把这两项称号赐予这把神枪并不意味着SVT,SKS等半自动逊色于它,而是在二战中,加兰德是第一种大规模装备部队的半自动步枪,如果没有它的出现,二战的胜利就会迟来好几年,也会让很多米国大兵献出生命。

M1加兰德步枪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是美国军队的主要步兵武器。越战初期,美军及南越部队仍有小量装备的M1加兰德。一直到1957年,M14自动步枪列装后,M1加兰德步枪才退出现役。作为替代的M14自动步枪还保留了很多M1加兰德步枪的特色。M1加兰德亦是很多国家的军队装备,直至今天仍可发现M1加兰德的踪影。

M1加兰德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则使用回转闭锁方式。相对于同时代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手动进行单发装填动作),射击速度大为提高。在战场上其火力优势可以有效压制手动步枪。容量8发子弹的漏夹由机匣上方压入弹仓,最后一发子弹射击完毕,当子弹打光时,漏夹会被退夹系统自动弹离弹仓,并会发出“乒”的声响提醒士兵重新装子弹。

然而,一次压入弹仓的漏夹在子弹打光之前并不容易再装填子弹,造成极大的不方便,而在潮湿的环境时,漏夹也有卡死的可能性,即使加入了特殊的润滑剂也没什作用。退夹时所发出的“乒”一声,虽然可以提醒士兵需要重新装填子弹,但同样的敌人也会知道美军没子弹,这造成美军在巷战时许多伤亡。同时,美军也很快的学会先装填子弹,后丢空漏夹。当敌军听到空漏夹发出“乒”的声响则会受骗而攻击并且使美军埋伏成功。在二战中美军单兵携带的标准弹药袋可以装10个8发漏夹。

6.最著名的机枪以及射速最快的机枪:mg42

从手枪到冲锋枪:“二战”中的轻武器排行榜

MG42平均射速为每分钟1,200发,比英国的维克斯机枪以及美国的勃朗宁M1919中型机枪射速多一倍(两者仅有600发/每分钟);可以听到“啪”或者是“碰”的冷枪,甚至是“咑咑咑咑……”的连贯机枪声,但是你会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在战场上一直把衣服撕开?”MG42的高射速使的枪声以非常密集的波频传递出去,过于连贯的音源使得个别的枪声无法被区隔,因此在人类的耳中至少听起来像是布匹被撕破的声音,如果德军的射手只扣了一下,哪怕只是一下,就是20发子弹上路飞奔而去。

盟军对于熟悉的布匹撕破声也有自己的定义与看法,因此给予MG42各种混号,例如“希特勒的电锯”;也有的官兵恶毒粗鄙地形容MG42是“希特勒的拉链”(意思指希特勒在拉拉链掏生殖器但是掏不出……);苏联大兵比较朴实,算是文雅地称MG42为“亚麻布剪刀”);连德国大兵也称它为“希特勒的锯子”或者“骨锯”。英国大兵就以MG42材料的制造产地史潘朵为名称之。

德军在1940年发行的手册中明令禁止将标准250 发弹链一次打完,如果是50发弹链,一分钟之内不得超过七条的射击,以免枪管寿命大幅简短,以及减少枪管过热卡弹的问题。由于MG42如此地特殊而骇人,美国陆军不得不拍摄制作一段训练影片协助官兵跨越巨大的心理障碍来面对上阵之后终究还是躲不掉的MG42。

拜MG42的优良设计所赐,除了本身一直到上个世纪的东南欧还能看见其“重出江湖”的身影之外,其后的各款衍生型的开发并未因纳粹德国的战败而停滞;例如从MG42/59衍生出的MG1,到MG2,以及MG3,除了时代的变迁与型号的改变之外,MG42的身影与精髓依旧跨越时代。

7.最精致的冲锋枪:汤姆森M1A1

从手枪到冲锋枪:“二战”中的轻武器排行榜

汤普森冲锋枪第一型量产时为M1921。因一战结束军方需求消失,这个版本推广民用市场中平民亦可购买,但其极高昂的价格使销售情况极差(M1921售价200美元,当时一辆福特汽车只售卖400美元)。M1921有小批量销售到美国邮政检查部门。

1938年,汤普森冲锋枪转而服役于美国军队,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战区及欧洲战区以后的一些战役。繁琐的生产工艺对于大规模战争中使用的武器是很大的缺点,萨维奇武器的工作人员希望能找到方式来简化M1928A1,最后,在1942年2月出产的原型于1942年3月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了测试;得到的结论是:简化型汤姆森冲锋枪与原M1928A1相比,生产性提高,单价也降低了,其命中精度并不逊色,1942年4月,陆军军械局批准了生产并命名为M1。

第二次世界大战汤普森冲锋枪编排给盟军侦察兵、士官(下士、中士或更高)和巡逻队队长手中。其极高的近战火力,使得在欧洲战场中的汤普森冲锋枪被广泛利用于英国突击队、美国伞兵及游骑兵营。在太平洋战区中,澳大利亚陆军与其它英联邦部队最初在丛林巡逻及埋伏中大量使用汤普森冲锋枪,因为其强大的火力可极快完成战斗。

然而,其达10磅的重量及困难的补给,使其被其他冲锋枪,如欧文冲锋枪及奥斯丁冲锋枪所替代。后来美军于1943年配备了M3冲锋枪,并计划生产至足以取消未来的汤普森冲锋枪订单,而使得后者逐渐退出前线。然而,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生产延误和修改要求,M3冲锋枪从来没有取代汤普森冲锋枪,而汤普森冲锋枪的购买继续进行直到1944年2月。

中国也因为租案法案而得到汤普森冲锋枪,供应中国的汤普森冲锋枪会首先被运到印度再用运输机经驼峰航线送到国军士兵手上,后来因为缅甸战场的战局好转而重开滇缅公路,汤普森冲锋枪等援华物资得以直接经陆路运往中国战场。

8.最便宜的冲锋枪:STEN斯登型冲锋枪

从手枪到冲锋枪:“二战”中的轻武器排行榜

英国在二战初期是相当悲催的,不仅战场节节败退,就连军事装备也出了问题,等开战时,居然没有可装配部队的冲锋枪。很快,英国人得来了来自美国援助的M1A1,但是天生傲骨的英国人根本不能容忍拿着别国的冲锋枪去战斗,于是在内忧外患的巨大压力下,便催生了这一奇葩之作。谁知这种粗制滥造的冲锋枪英军一直采用至1960年代。斯登冲锋枪是一种低成本、易于生产的武器,而STEN一词是一个首字母缩略字,分别指设计师Reginald Shepherd、HaroldTurpin及生产商Enfield(恩菲尔德)。斯登冲锋枪在1940年代共制造了超过4百万。

估计便宜的价格是让英国政府眼前一亮的特点,在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成本只有10美元左右,甚至还要低于AK4715美元一把的价格。

然而,此枪虽然便宜,从无子弹短缺的问题,却极易因供弹可靠性差劣而出现严重卡弹问题,命中率也不佳,而且保险区可靠性太差也经常出现走火问题。许多前线士兵替它取了很多如“水管工人的杰作”、“伍尔沃思玩具枪”和“臭气枪”等恶毒的绰号,如果有得选择,他们宁可使用从敌军夺来的冲锋枪,或是当时数量不多的汤姆森冲锋枪,后者虽然较重、后作力也很大,而且子弹穿透能力很弱,但可靠度较高。因此,STEN曾被美国仿制,也就是后来的M3系列冲锋枪,不过最近M3在某些抗日神剧里很受导演欢迎。

斯登冲锋枪发射9 × 19毫米手枪子弹,采用简单的内部设计,横置式弹匣、开放式枪机、后座作用原理,弹匣装上后可充当前握把,但保险装置过于简单,只是把拉机柄挂在一个槽内,致使很多士兵未上战场就被自己的枪所误伤。使用9毫米口径弹药的斯登冲锋枪在室内与壕沟战可以发挥持久火力,它的紧致外型与轻量让它具备绝佳的灵活性。

斯登冲锋枪的后座力低使它在战场中移动攻击时非常有利。在近战中是一把优秀的武器,它是战争中许多突击队员的选择,另外,它在法国抵抗组织及其他地下部队中亦十分流行,消声型版本更是成为二战时期英国的特种空勤团(SAS)用来渗透敌方时所装备的特种武器。

斯登冲锋枪在抗战时国军只有驻印军装备并用于缅甸战场,直至国共内战时才大量用于中国战场,其中有些被解放军掳获的斯登继续用于韩战和被改造成拍戏用道具枪。

9.冲锋枪中射速之王以及产量最多的冲锋枪:PPSh冲锋枪

从手枪到冲锋枪:“二战”中的轻武器排行榜

与英国遭遇相仿,苏联在面对德国人进攻时也是奇缺冲锋枪,而且因为苏联的肃反运动,很多有才华的枪械设计师都惨遭屠戮。苏联开发PPSh-41的部分原因是在与芬兰进行的苏芬战争之中,芬兰部队的索米冲锋枪给装备有莫辛-纳甘步枪与少量PPD-40冲锋枪的苏联红军造成了巨大伤亡,苏军意识到在冲锋枪当在城市或丛林中进行展开近战时极为有效。

1939年格奥尔基·谢苗诺维奇·什帕金开始研制新的冲锋枪,在参考索米冲锋枪的工艺与结构之后,在1940年定型研制成功,命名为PPSh-41,并于1941年在莫斯科附近建成了一批生产线。截止到1941年11月,该武器的总产量还仅有数百支,在接下来的五个月内,这个数字攀升到了155,000支,而到了1942年春天,生产厂一天就能生产出约3,000支PPSh-41。

战争期间,由于红军部队大量需求,苏军统帅部决定启用更多的非军工厂加入生产厂的行列,PPSh堪称适应大规模生产的设计典范(类似的还有战时设计的M3,MP40和斯登)。在二战结束以前,这些武器共生产了超过6,000,000 支。甚至1942年曾提供图纸与制造工具授权伊朗生产,红军也得到过数万支伊朗制造的PPSh-41。

在老乔的督促下,再加之工艺及其简单生产一把PPSh-41仅需7.3 个工时,后来更是登峰造极的仅需5个工时。为了可以简化生产,PPSh-41的枪管更可以使用M1891莫辛-纳甘步枪7.62 毫米手动步枪的枪管生产,只要把莫辛-纳甘步枪枪管削为一半,并且进行适合装填7.62 毫米口径苏联冲锋枪子弹膛室的加工后,就制成的两枝PPSh的枪管。

10.最长的步枪:38式

从手枪到冲锋枪:“二战”中的轻武器排行榜

在冷兵器时代,大刀长矛素有一寸长,一寸强之说,后来,刺刀的出现很好的将冷兵器与热兵器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不得不说,日本在二战中将刺刀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光步枪能装刺刀,甚至冲锋枪,轻机枪都可以,对于日本军队,饭可以一日不吃,刺刀不能一日不带。

三八式步枪重3.73kg,加上30年式刺刀为4.1kg。枪身全长127.6cm,再加上30式单刃刺刀后就可达166.3cm。一战后,各国军事专家发现,双方步兵战斗距离在600米以内,而枪的射程却达到了1000米,因此纷纷缩短枪的长度,但日本因受白刃战战术的影响,不但没有缩短,反而加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