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科研」社區醫生科研能做什麼?

1、把握整體方向,明確基本內容與範圍

從整體層面分析社區科研能做些什麼,可按研究內容分為三類 :

(1)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財、物等管理模式研究,

(2)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研究,即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如何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務,

(3)社區衛生適宜技術應用研究 ;按研究範圍來分,有專題項目研究和具體課題研究,

專題項目研究通常是某一個綜合問題的逐一解決,包括硬件設施配備、服務提供、人才培養等多方面, 其產出一般是一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特色的集中體現 ;

而具體課題研究則切入口較小,通常針對某一個健康問題、某種疾病、某類人群展開調查研究,其產出可以是一項新技術、新方法、新結論、完善或創新服務模式等, 相對較為單一。

2、深挖“社區衛生服務”概念,拓展研究思路與方向

要具體回答社區衛生科研能做些什麼,不妨回到社區衛生服務的建設目的與初衷上來。

首先,社區衛生服務是社區建設的組成部分 :其在社區內的角色,與銀行,學校,超市等服務場所發揮的社區功能相似,即服務於社區居民,這是其作為醫療機構外新的社會職能。

如何從一個社區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出發, 打破醫療的界線,研究如何向同行學習,提供更為人性化、更符合社區居民需求的服務,以及如何更好地激勵內部員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等,是一個新穎且重要的研究方向。

其次,社區衛生服務以基層衛生機構為主體,全科醫生為骨幹,合理使用社區資源與衛生適宜技術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立足在社區居民中,除了社區街道居委會,還可以考慮如何利用社區內居民的個人優勢與特長和服務於社區的個人意願,更好地服務於社區居民,也是個值得關注的重要研究方向。

第三,社區衛生服務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範圍、需求為導向,解決社區主要衛生問題, 提供

防、治、保、康、教、計六位一體服務 :健康其實包括生物的、心理的與社會的3 個層面,在國外,許多社區研究以問題為中心,大膽地跳出臨床,在生物醫學、心理醫學與社會醫學一個大背景下開展研究,研究結論不僅新穎,且可直接應用於實踐,

例如在“為什麼我們沒能在全世界促進體育鍛煉?”

研究中,研究者提到,當下全球以健康為基礎的教育模式未能將體育鍛煉量提高到必要水平,數據顯示,體育活動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不取決於體育鍛煉量,而是取決於個人鍛鍊時和鍛鍊後的體驗, 引導公眾鍛鍊的論據須從體育鍛煉最終目標或功效(即有益健康)轉向個人堅持鍛鍊的體驗,也即為了鼓勵人們堅持鍛鍊,健教人員強調“體育鍛煉讓生命更有價值”將比“運動有助於健康”更有效果;

“以家庭為單位”也是社區衛生科研獨特的研究方向,如何合理有效地應用家庭系統動力,更好完成健康管理工作,是一個需要心理醫學、社會醫學知識的重要研究方向 ;

在預防、保健、康復領域,社區衛生開展的高水平科研相對較少,而這恰是社區衛生服務重要而特殊的工作內容與研究領域。

第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一個組織機構,在其發展期如何更好地應對內部人員培養與管理、崗位設置與優化、工作流程優化、員工績效考核、機構特色建設、社會聲譽與居民認可度等多方面問題,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命題。

3、剖析時事新政,緊貼醫改難點與熱點

除迴歸定位,深挖概念外,及時把握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大方向,仔細研讀新近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從中尋找機構發展要點與未來研究方向也是非常值得借鑑的方法。

舉例,如上海於2012 年12 月25 日和2013 年3月15日先後出臺了2 個重要文件 :《上海市進一步深化公立醫院體制機制改革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 年)》(滬府發[2012]103 號)與《關於本市全面推廣家庭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滬衛基層[2013]007 號),《公立醫院體制機制改革》中指明瞭公立醫院績效改革的方向與方法,在此時間節點,如能圍繞“績效改革”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部的績效改革相關研究,既及時、必要、有引領作用,而且課題容易中標,研究成果也更能受到相關學術期刊的青睞,如浦東惠南社區就及時開展了《家庭醫生責任制下上海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法研究》。

《推廣家庭醫生制度》一文,如能仔細研讀,能找到更多的研究方向與熱點,如其一,“利用居民健康檔案,為簽約家庭及成員提供有針對性健康管理服務”,健康檔案建立至今,已有不少信息可挖掘,但社區對其應用明顯不足,是否可基於居民健康檔案,對某些特殊疾病患者進行生存分析與前瞻性研究?

例如,治療方案有爭議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及病毒攜帶者,後期康復與治療同等重要的腦卒中患者,對這些疾病患者的生存分析與前瞻性隊列研究, 有助於尋找更合適的治療方案與更有價值的危險因素, 為改善與優化疾病治療方案提供證據等級高的文獻來源, 這是二三級醫院無法開展、唯有社區才有條件開展的研究方向與類型 ;

其二,“在社區衛生診斷基礎上,開展有效健康干預”,社區衛生診斷本身包括了現況調查、干預研究、隊列研究3 種類型或3 個階段的研究,是否可使用各區縣及社區的社區衛生診斷結論,對某些現存問題進行前瞻性干預研究而不僅僅是三大疾病的重複研究 ;

其三,“家庭醫生對超出基本診療服務的,應提供就診居民轉往上級醫院專科或康復、護理、養老、居家等其他適宜機構的路徑或建議,實現合理轉診”,如何在康復、護理、養老、居家方面為居民提供足夠細緻明確的信息,社區是否以及如何能與這些需求對接?

其四,“優化建立以家庭醫生為核心、社區護士等其他衛生人員為成員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社區護士在新的體制與環境下,如何重新定位其職能,並提供相應的培養方案,以充分發揮其角色價值?如嘉定外岡社區就積極開展了《護理人員在CHS 中的職責定位與服務模式研究 :以腦卒中社區康復為例》的研究 ;

其五,“同時開發家庭醫生對外信息化服務平臺,服務於社區居民”,除建立健全家庭醫生信息化管理平臺,服務於家庭醫生與管理者之外,該文件提出應建立能服務於社區居民的信息化平臺,如青浦華新社區就開展了《社區高血壓中西醫結合網絡化管理平臺開發研究》探討基於互聯網瀏覽器(IE)平臺如何建立面向家庭醫生與社區居民的高血壓管理互動平臺 ;

其六,“在總結特定人群簽約首診經驗的基礎上,家庭醫生簽約首診對象逐步覆蓋到全人群”,相比較絕大部分社區以重點人群為首批管理對象逐步拓展的模式,金山張堰社區積極藉助張堰鎮政府創建“國家健康鎮”機會,大膽開展“全人群健康管理”的運行模式探索與實踐,結果表明,以“全人群”作為健康管理工作起點,再逐步聚焦社區重點人群,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踐行辦法,是對現有家庭醫生責任制“從重點到全人群”運行模式的有效補充,並進一步開展了《金山區張堰鎮慢病小組自我管理新模式探索與效果評價》研究。

總體來說,科研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而將現實問題轉化為研究問題是解決研究什麼的一個重要途徑。

例如工業區內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對象發生了變化, 除了常住居民,還有大量的候鳥式上班族,此時健康管理應如何開展與實施?金山工業區就此開展了《園區型功能社區健康需求分析與CHS 服務對策研究》;

我們發現在社區接受衛生服務的居民中,雖接受相同的服務,但居民對社區的反應與滿意度卻有著顯著差異,是什麼導致了居民對社區服務評價的差異?

浦東北蔡社區開展了《基於歸因理論的社區衛生服務與居民回應間的關係研究》。我們還應關注業務工作運行規律和行之有效的寶貴經驗, 總結提煉,擴大應用,同時積極開展研究,既有實踐價值, 也有推廣價值 ;

我們還要關注國際社區衛生服務與全科醫學的動向,將其中適合中國國情的研究命題和方法學引入進來,也是解決社區衛生科研做什麼的有效途徑。

總之,不論從研究內容或研究方法上來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科研都具有絕對的先天優勢,這是由初級衛生保健與全科醫學的內涵決定的。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社區醫生應轉換思維,跳出臨床醫學的框架,進入全科醫學領域,感受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交叉融合帶來的樂趣,勇於探索,積極進取。只有通過科學研究,家庭醫學、全科醫學學科才能繁榮並獲得尊重,這不是一個我們是否應該進行研究的問題,而是我們必須進行研究。

文章摘自:張勘, 沈福來.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科研的思考[J]. 中國衛生資源, 2014(1):64-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