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125種野生動物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對象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這裡不僅風光無限,而且還留存有大量的完整、原真、健康的自然棲息地。

數據顯示,西藏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有天然草地8207萬公頃,約佔全國天然草地面積的21%;森林面積1491萬公頃,保存有中國最大的原始森林;溼地面積653萬公頃,居全國第二位,其高山溼地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同時也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之一,是保障地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基因庫,有125種野生動物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對象,佔全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三分之一以上。西藏所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不僅惠及全區廣大群眾,更是南亞、東南亞地區的“江河源”和“生態源”,還是中國乃至東半球氣候的“啟動器”和“調節區”。

“保護好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西藏也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全區“三件大事”來科學謀劃、全面部署、強力推進,先後提出了建設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以及建設“生態西藏”、“美麗西藏”的戰略目標,切實把保護生態作為底線、紅線、高壓線。各級各部門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工作強度、惠民廣度,推動保護工作發展。 西藏林業系統嚴格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狠抓林業生態保護與建設,各項工作成效明顯。

西藏125種野生動物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對象

整體生態指標逐步向好

記者瞭解到,目前西藏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41.3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區國土面積的34.35%,國土覆蓋率全國第一,並建立了包括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溼地公園、地質公園等多種保護地形式。

半個多世紀以來,西藏生態建設和自然保護事業從無到有,不斷髮展,實現了從自發到自覺,從被動到主動,從盲目到科學的質的飛躍。整體生態指標逐步向好,多項生態保護威脅呈現逆轉趨勢。據統計,藏羚羊由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5萬餘隻恢復到20萬隻以上,黑頸鶴從不足3000只上升到目前的約8000只,野犛牛種群達到1萬多頭。與此同時,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實現雙增長,荒漠化和沙化的趨勢出現雙逆轉。可以說,西藏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自然保護體系逐步形成,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和典型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不過,雖然西藏自然保護工作形勢向好,但挑戰依然艱鉅。基礎差、底子薄,地域十分遼闊,保護對象分佈廣泛,開展全面保護工作的難度非常大。加之,全球氣候變化正在隱蔽而劇烈地影響著雪域高原,對自然生態系統的運行,形成重大保護挑戰。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面對這些挑戰,要建立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依靠科學的工作方法,也必須囊括來自各界的保護力量。社會公眾也該對西藏自然保護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把建設“美麗西藏”、“和諧高原”化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