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手握大權,為何鬥不過絲毫無實權的洪秀全?

於寒洛


楊秀清看起來手握大權,實際上是非常脆弱的,洪秀全看起來沒有一點權力,實際上隨時都能構築最高權力。

看下面的天京事變發生前的高層權力結構圖:

當時太平天國的核心高層,最高精神領袖是洪秀全,第二領袖是楊秀清,兼顧宗教和政治實權,排名第三序列的是韋昌輝和石達開,排名第四序列的是秦日綱和胡以晃,這幾個人是太平天國早期的王,再往下就是文武百官的首長了,先是陳承瑢,接任的是曾水源。

也就說,太平天國的核心高層,掌握太平天國核心權力的名義上有8個人,他們和楊秀清的實際關係到底如何呢?

(1)第三序列的韋昌輝,石達開。

韋昌輝是北王,石達開是翼王,他們雖然受楊秀清節制,但是實際上權力和楊秀清相比,也只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區別,兩個五十步加起來,那就和一百步差不多了。

韋昌輝和石達開都是有錢有勢的人家,起義的時候都是帶著各自的大家族的,軍事實力政治勢力都很強,楊秀清呢,帶的都是雜牌兄弟,沒有任何家族勢力,直到他掌權,楊秀清的人馬也很少有能打仗的軍事人物,也就說,韋昌輝和石達開兩個人聯手,就夠楊秀清喝一壺的。

韋昌輝和石達開可都是效忠洪秀全的,至少不會為楊秀清賣命,而楊秀清在這幾年裡已經和韋昌輝成了死敵,又逼的石達開的岳父差點跳河自殺,就衝這些,韋昌輝和石達開就有聯手對抗楊秀清的理由。

原是北[王]與翼王二人密議,獨殺東王一人。因東王,天王實信,權託太重過度,要逼天王封其萬歲。那時權柄皆在東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親到東王府,封其萬歲。北翼兩王不服。君臣不別,東欲專尊。後北與翼計殺東王。翼與北王密議,單殺東一人,殺其兄弟三人,原清、輔清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殺。後北王殺東王之後,盡將東王統下親戚屬員、文武大小男婦盡行殺淨,是以翼王義怒之。(《李秀成書供原稿》)

(2)第四序列的秦日綱和胡以晃,陳承瑢和曾水源。

胡以晃是太平天國早期七王之一,史書未見其有過重大的政治活動,但是從一些史料來看,胡以晃是因為拜上帝教的教義和跟隨洪秀全才起義的,如果要在楊秀清和洪秀全之間選一個站隊,他肯定選洪秀全。

秦日綱是僅次於韋昌輝和石達開的人物,李秀成被捕後自述說,早期太平天國商定起義的六個人裡,有一個就是秦日綱,但是楊秀清卻把秦日綱降職,將他從燕王降為頂天燕,秦日綱怎麼能不懷恨在心呢?

所知事者,欲立國者,深遠為者,皆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天官相秦日昌六人深知。除此六人以外,並未有人知到王天欲立江山之事。(《李秀成書供原稿》)

陳承瑢,是陳玉成的叔叔,早期是太平天國天官正丞相,當年洪秀全起義,去廣東接他家人的就是陳承瑢,可見此人深受洪秀全信任,而天官正丞相乃是百官之長,可見權力之大。陳承瑢同時還被楊秀清視為親信,但是楊秀清作死,把他徹底推到了洪秀全的一邊。

曾水源,接任陳承瑢為天官正丞相,天京事變前,被楊秀清所殺。

(3)楊秀清是如何作死,和太平天國所有的核心高層成了死敵的呢?

秦日綱府裡有個牧馬人,見到了楊秀清的族叔,沒有起立,被抽了200多鞭子,送給石達開的岳父黃玉昆審理(當時負責刑獄),他的本意就是要黃玉昆加重處罰的,但是黃玉昆秉公處理,沒有責罰,於是楊秀清的族叔去向楊秀清告狀,楊秀清大怒,將黃玉昆等交給石達開辦理,你讓人家女婿辦老丈人,真的是花樣作死啊。

秦日綱和陳承瑢看不過,被楊秀清重責,各打了100鞭和200鞭,黃玉昆氣的要投水自盡,因這一件小事,楊秀清把當時太平天國所有的核心高層得罪了遍。

所以,當時楊秀清和洪秀全爭奪最高權力的實際形勢是:核心高層8人,去掉已死的曾水源,不管事的胡以晃,掌握核心權力的有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陳承瑢,這五個人裡,4個人心照不宣的站在一起,反對楊秀清,擁護洪秀全,楊秀清在6人核心高層裡面,一個打五個,怎麼能贏呢?


師明禮閒聊太平天國


在太平天國的體制中,不是楊秀清鬥不過洪秀全,而是楊秀清根本就沒想取代洪秀全。

洪秀全這個人雖然開創了太平天國,在大多數人眼中他就是太平天國的最高領袖。但是實際上無論是太平天國的早期、中期、還是晚期,洪秀全一般都不會管具體事務的,他只是名義上的統治者。因為他是太平天國的象徵,是神一樣的人物,所以不參與具體事務能夠保證他的神秘性。早期的時候,太平天國傳教主要是馮雲山支撐,中期主要是楊秀清主持大局,而後期則是李秀成這些後起之秀來力挽狂瀾。如果洪秀全真的有楊秀清這種統籌大局的能力,楊秀清是不可能取得那麼大權力的。

在當時的情況下,楊秀清基本上掌握了太平天國的主要大權。原因很簡單,造反是需要打硬仗的。楊秀清是軍事天才,非常會打仗的,加上會用人,使得楊秀清基本上是手握大全,是太平天國實際上的領袖。加上楊秀清有著天父這一身份,使得關鍵的時候他能夠以天父下凡來訓斥洪秀全。在這種情況下,其實用洪秀全作為名義的統治者是非常好的,對楊秀清來說根本沒必要改變局面。

所以洪秀全本身就是太平天國的精神領袖,楊秀清沒必要廢掉他。如果楊秀清廢掉了洪秀全,使得太平天國所宣揚的理論便無形之中全部破產了,反而得不償失。那楊秀清難道沒想過洪秀全會殺他麼?前面說過,太平天國自建立以來一直都是如此,洪秀全不過是名義上的老大。洪秀全真殺了他,其實還是得找別人來替代楊秀清,結局其實是一樣的。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誰知道一個不管事的洪秀全完全不顧大局,突然把管事的楊秀清給殺了。要知道楊秀清那個時候,太平天國可是蒸蒸日上呀。


歷史是什麼


洪秀全沒實權不假 但他依靠兩點 成功除掉了楊秀清 第一是 雖無大權 但天國三號人物 北王韋昌輝支持他 北王早就看不慣東王飛揚跋扈 目中無人 一經天王聯絡 馬上同意剷除楊秀清 秘密將本部軍隊開回天京 準備討逆用 第二是 殺楊的計劃 制定的非常周密成功 如果直接進攻東王府 裡面駐兵不少 未必能殺得了東王 韋昌輝派人去請楊秀清到北王府 說奉天王之命 有極其重要的軍政大事需要你我二人相商 楊沒有起疑 因為他正處在自己人生的巔峰 而且洪秀全平時顯得軟弱無能 他想不到洪會對他動手 因此東王帶了幾百隨從親兵 前呼後擁抬轎去了北王府 進去後 韋昌輝又說此次會議十分重要 需要保密 東王府的其餘人等也不能旁聽 把東王的人馬都攔了下來 引到偏殿 只留楊秀清自己進去 席間 韋昌輝逐漸發難 質問楊秀清當年我等共議 推舉天王為統領 共同輔佐 你如今為什麼苦苦相逼 先是索要王爵 逼天王封你為九千歲 現今又得寸進尺 逼著封你為萬歲 天王是萬歲 你也要稱萬歲 不是造反是什麼 楊秀清看勢頭不對 大驚 想奪門而逃 早被伏兵衝出來砍死 至此 洪秀全成功借用韋昌輝 除掉了心腹大患


歲月是把殺你刀02


楊秀清聰明絕頂,可以說是個天才式的人物。他連字都不認識,卻能快速躥升至極高的權位,一個是靠代“天父下凡”的身份,二是靠在太平軍歷次和清軍的戰爭中的表現取得的,而且就是連代天父下凡這個精彩表演,也是他個人自己悟得的,不能不說他是個極聰明的人。但他最後沒有鬥過洪秀全,就是壞在“天父下凡”的把戲上。

太平天國憑藉著上帝,天父這些名義起義反清,建國之後,洪秀全是名義上的最高領袖,太平天國的一切來源是上帝理論,現實中就是洪秀全,可以說洪秀全即便是個精神領袖,卻是太平天國存在的合法來源,是一切人權力的來源。明明“天父下凡”只是騙人的鬼把戲,楊秀清卻妄想著以此作為自己的權力來源,全然不知道他想打屁股的那個看起來沒有實權的洪秀全才是他的合法權力來源。這是他最愚蠢的地方。

楊秀清不但沒搞清楚他作為東王這個權力的來源是洪秀全,沒有洪秀全,他就失去了權力的合法基礎,還花樣作死,觸犯了最高領袖天王洪秀全帝王之權的底線,逼北王韋昌輝殺兄被其恨之入骨,公開羞辱翼王石達開的岳父黃玉昆(等於是變相羞辱石達開),同時公開羞辱燕王秦日綱和天官正丞相陳承鎔,把這些天國實權人物得罪了個透。別說鬥不過毫無實權的洪秀全,想保命都不可能,所以手握大權卻給人輕鬆砍翻也就可以理解了。


尼摩船長


楊秀清這個事實際上值得今天很多覺得自己事業做得還可以,正是如日中天的人好好借鑑。

曾仕強教授曾講過——在中國的企業裡面,如果講假話,肯定是下級服從上級,但是如果講真話,從來都不是職位最高的大領導說了算,全部都是下面的中層幹部和基層的員工說了算。

具體的意思就是,任何老闆的想法,政策,創意,目標,需要執行和實現,需要的都是中層幹部去具體規劃落實,需要基層員工具體實施。實際上在實操上,他們想怎麼做那是他們商量的事,最後做成什麼效果,也是他們看著辦的事。你老闆要麼親力親為自己去做,累死,要麼就只能看著他們做不好乾著急,或者是求著他們,哄著他們儘量往你的主義上靠。

實際上有管理經驗的人肯定都有這個體驗,在一個公司裡,不管定再高的目標,立再嚴的規矩,要走向好的方向很難,但是隻要員工想給你玩壞,就一定能玩壞。中國古代的歷朝歷代也是如此,王莽、楊廣、崇禎......無論有多少雄心壯志,無論多麼勤勞,多麼節約,他們定下的規矩只要不符合下面人的習慣,那麼馬上就能被操作壞。

說到這個問題上,太平天國後期,天王洪秀全就相當於是董事長,楊秀清就相當於是總經理,你一個總經理大權在握,對於處在中國文化環境裡的人來說,是隻有無數的壞處,沒有什麼好處的。

首先,樹大招風。

中國有句俗話叫槍打出頭鳥,全天國那麼多個兄弟一起打天下,憑什麼你就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意味著一人防著你,萬人想等著你摔跤,取代你。

有人說,那你不招搖,低調點不就行了吧,事實上,在那個位置上的人不可能不高調,因為他要指揮手下人辦事情,但是又不是名義上的最高統帥,要讓手下人服自己,所以只有塑造自己的威權,甚至不惜用無情,恐怖的手段。所以他倒不見得是驕橫跋扈,只是實際政治的需要,需要他成為一個又高調,又累,又要讓所有人懼怕,疏遠,討厭的人。

其次,責任大矛盾大。

具體事情你在決策,你在做,那麼出了事情你背鍋,天王可以躲起來當個好好先生,得罪人的矛盾都你楊秀清一個人扛,天長日久積累宿怨。說好聽你是總經理,所難聽了你不過是背鍋俠。

最後,高層一定是要防著你的。

你已經爬上成功金字塔的最後一個階梯了,誰知道你會不會妄想再上一個階梯取代董事長呢?所以作為權力的制衡,洪秀全百分之一千要搞平衡。而洪秀全是一個非常不會搞平衡,但是又非常熱衷於搞平衡的人——先就搞了東西南北四個王互相牽制,後來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掛掉以後,讓北王韋昌輝和東王楊秀清在朝內互相牽制,在朝外還搞了個翼王石達開牽制朝內,後來朝內東王和北王火拼了以後,又希望石達開來火拼韋昌輝,人家石達開不願意。後來韋昌輝多行不義必自斃,被滅了以後,石達開回來,他又封了兩個弱智弟弟牽制石達開。

楊秀清的位置,是一個上下不討好的位子。他因為執政需要必須高調,所以招人恨,一旦遭人恨了,你做什麼都有謠言,做什麼都不對。而同時他又要被最高領導天王防,猜忌,不信任。所以當天王想整他的時候,必然是一呼百應,而當他想整天王的時候,天王首先已經安排好了節制他的人12345,其次佔有道德優勢——我滅你是整頓隊伍,你滅我就是謀逆,人人得而誅之。

那麼正常情況下,董事長聘請總經理好好把生意幹好,無可厚非,兩個人進水不犯河水,一個是象徵,威權,一個是能人,實幹,這本是非常完美的組合,天王也沒有必要去折騰楊秀清,楊秀清為什麼又非要惹天王惹到最後逼迫他幹掉自己呢?這個就和太平天國的具體情況有關了。

太平天國其實本身就是一個很BUG的創業公司,天王提了一堆很不切實際的想法忽悠了一大群人為他拋頭顱灑熱血,什麼天朝田畝制度,什麼拜上帝,都是不現實,不科學,不符合經濟規律的,然而到了南京,他就一個人扎進天王府和娘娘們歡樂了,而把上上下下一攤子事都丟給了楊秀清去合理化。

任何好的創業公司,都是從最開始的夢幻,理想,陽春白雪,到後來的世俗,現實,下里巴人的,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楊秀清做的很多事,必然是要糾正天王的不切實際的綱領和幻想,這樣也就冒犯了天王。

不得不說,楊秀清是一個能人,天王殺他,也是直接導致太平天國的覆滅。這個歷史對於今天的人有什麼借鑑意義呢?

那就是不管你多有才,只要自己不是老闆,那千萬就不要太把自己當根蔥,人家把你捧起來的時候,有可能給你準備了熱水,也有可能給你準備了殺豬刀,下面千千萬萬張笑臉對著你的時候,有可能是為你驕傲,也可能是等著放你的血,吃你的肉。相比之下,太平天國另一面的曾國藩曾大爺,同樣是作為總經理給清朝皇帝打工,就很瞭解這些人情世故——再造王朝的千秋功名立下了,劫掠南京的錢財一身不吭收到自家人包裡了,王爵職位這些不要了,辛辛苦苦打造的隊伍自動解散了,最後功成身退,頤養天年,千秋美名。


說到底,幹什麼事情,多讀兩本書,多瞭解中國文化的套路,不要莽,不是壞事。


HannibalLecter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太平天國的建立說起。

大家都知道,太平天國永安建制,分封五王,東王節制諸王。為什麼會這樣? 五王加上天王,這六個人是太平天國的最高領導層。他們分別來自三派:天王洪秀全和南王馮雲山是拜上帝會的創始人,對於太平天國來說,是精神領袖。東王楊秀清和西王蕭朝貴是廣西燒炭佬出身,而太平天國的兵源大部分來自他們。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是小地主階級的代表,他們給金田起義提供了物質基礎。

這三派裡,東王為首的燒炭佬派實力最強,太平軍主體就是燒炭佬,東王掌握了軍隊。同時,他通過天父下凡的手段,間接凌駕天王之上,隻手遮天。所以,東王楊秀清節制其餘諸王。



天王和南王不是沒考慮過反擊,他們用結親的方式拉攏西王,並通過西王用天兄下凡的方式,有效遏制了東王。可是,天王的運氣太差,南王和西王很快都戰死了,翼王和北王又不完全和天王一條心,所以,大權再次被東王獨攬。

洪秀全要想對付東王很難,整個天國的兵權,財權和用人權,都在東王手裡。洪秀全要對付東王,就必須拉攏其他實權派。他先找翼王,可是翼王石達開不願意和東王衝突,造成天國分裂,委婉拒絕了。洪秀全又找北王韋昌輝。北王有野心,又對東王不滿,所以,兩人一拍即合。

北王從江西前線抽調軍隊迴天京,在天王的協助下,軍隊偷偷進城,一舉拿下了東王府,殺了東王一家。 北王並不甘心只替天王奪權,他還殺了東王府舊人2萬多,殺了翼王石達開全家,並企圖殺害天王,自立為帝。最後在勤王的翼王和天王的聯手下,終於被消滅了。

通過這件事,完全可以看清楚翼王的光明磊落,讓他輔政,太平天國或許可以因禍得福,走上正途。可惜,天王經過東王和北王兩件事,再也不信任異姓王,終於逼得石達開帶著20萬精銳遠走他鄉。至此,太平天國從鼎盛開始走向沒落。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這得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我們先從楊秀清方面來看,他是不是真的很有權、很有實力?

沒錯,他的實力的確是很強大。但那也要看跟誰比較。如果只是和各個王比的話,他肯定是略勝一籌的,但如果他面對的不是一個王,而是其他諸王的聯盟,那就絕對是處於下風了。

在太平天國早期,一開始就跟著洪秀全出來混的那幫人,石達開韋昌輝等幾個王的實力都不容小覷。如果楊秀清是大王的話,那麼他們五六王便是小王。小王雖然略遜一些,但是,如果是王炸呢?

事實上,當時的楊秀清一直都是處於孤立地位的。這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因素。

進入南京後,洪秀全覺得已是天下太平,便覺得可以安穩地當皇帝了,於是大小事都不管,全都推給了楊秀清,自己躲在皇宮享用著三千佳麗。

而楊秀清也的確沒令他失望。此人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此時的太平天國,秩序運轉還算正常。

只是,這也難免引起其他王的不滿。大家本來是一起出來混的,按理應該平等對待才是,可是偏偏高人一頭,總是對著別人發號施令。眾王雖然表面上沒什麼反應,但其內心肯定是不爽的。於是乎,他們結成聯盟也就自然而然的事情。

本來,楊秀清已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應該可以知足了的。偏偏此人不知道收斂,還是那麼的囂張。他自恃有“天神附體”,就連天王也常常不放在眼裡。

天王作為萬歲,而東王已經是“九千歲”了,他卻還是不滿足。有一次,他竟然假借天神下凡,責問天王為何他少了一千歲。其司馬昭之心已經昭然若揭。

於是乎,他雖然在太平天國系統內有最強的單體實力,但卻架不住諸王聯盟的打壓。獅子都打不過群狼呢。所以,在那一次著名的內訌中,東王楊秀清最終落敗身死。

另一方面,洪秀全真的是毫無實權嗎?這也未必。

如果單從直接指揮的戰鬥部隊來看,洪秀全的確是並無親兵可用。畢竟人家是天王,也就是皇帝,不至於親自上陣殺敵。他做得更多的是在後方運籌帷幄。當然了,到了後來啥事他都不管了。

但是,若論影響力,在整個太平天國是無人可以超越他的,不然怎麼能叫天王呢。

說白了,他就是整個系統裡的精神領袖,是全體士兵及百姓的信仰所在。這樣的地位,是很難撼動的。這就叫軟實力。

就好比那些廟裡的泥胎。你明明知道是泥塑的,一動不動,但人們依然敬它拜它。你若敢對他不敬,甚至砸了,那你就會成為眾矢之的,不管你多神勇,結果也敵不過那些信仰統一的人群。

所以說,楊秀清鬥不到洪秀全,其實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史海驚奇錄


我想說兩點,第一,楊秀清的權力很不穩固,事實上蕭朝貴死之後,楊秀清在太平天國內部某種程度上是被孤立的,所以你看天京事變前後,北王,翼王,燕王等人幾乎都站在了楊秀清的對立面,這就可見一般,楊秀清的嫡系主要來自於他從太平天國一開始起事的時候就從中下層籠絡形成的班子,他能領導太平天國軍政雖然的確有自己能力出眾的原因,但他缺乏高層的政治同盟,大家服從他的管理,是因為認同他的能力,而不是臣服其本人。

第二,洪秀全根本不是毫無實權,首先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靈魂人物,在廣大太平軍將士心中,他就是最高領導人,至少這種“軟實力”不容小覷,楊秀清有“天父下凡”,洪秀全很尷尬;但同時洪的“教主”身份也讓楊投鼠忌器。所以洪秀全想組織力量對付楊秀清,也不是那麼困難。


國史拾遺


因為楊秀清太傻,起碼政治水平不夠。

現在我提一個問題:權臣篡位奪權,到底靠什麼?

相信稍微懂點政治的朋友都知道,這個答案是:拉幫結派。

這也是為什麼自古皇帝不忌諱貪,不忌諱蠢,偏偏忌諱結黨拉幫派的原因。

然而楊秀清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跳大神。

楊秀清多次假託“天父下凡”傳令鞭打群臣,甚至連洪秀全也捱過他的打。

最後直接假託“天父”,要求當“萬歲”。

東王稱“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東王府。“天父上身”的東王對天王說:“你與東王皆為我子,東王有咁大功勞,何止稱九千歲?”洪秀全說“東王打江山,亦當是萬歲。”
“天父”又問“東世子豈止千歲?”洪說“東王既稱萬歲,世子亦當是萬歲,且世代皆萬歲。”“天父”大喜說“我回天矣。”

這頓操作我反正是看不懂。政治鬥爭本來就是你死我活。

楊秀清選擇用跳大神解決洪秀全,洪秀全選擇用殺人全家解決楊秀清。


飛鷹走馬大誰何


眾所周知,楊秀清是太平天國的重量級人物,金田起義時,楊秀清是洪秀全舉事的骨幹,後他和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被封為五大天王。洪秀全還給東王楊秀清一項特權:可以節制其他四王,對其發號施令。也就是說楊秀清是太平天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二號首長",可見洪秀全對他的器重和信任。為什麼後來在權力鬥爭中,實權在握的楊秀清手卻鬥不過洪秀全呢?


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楊秀清過於囂張,不懂藏鋒守拙之道。一個人手裡的權力越大,慾望也就越大,楊秀清利用職務之便,很快架空洪秀全,並"代天父傳言”之權力,把握了太平天國的實權,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哥大,但他隨之卻"放縱"起來,把太平天國的頂層人物都得罪了。


他非但動不動處罰和教訓其他諸侯王,甚至連洪秀全也不放在眼裡。有一次,洪秀全因一宮女服侍不到位,便對其拳打腳踢,發洩私憤,導致其流產。此事被楊秀清知道後,便以天父之名教育了他,當眾打了他三十大板。作為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遭遇這樣奇恥大辱的被打,他顏面何存,威信掃掃,心中恨透了楊秀清。


對待諸侯王,楊秀清也同樣放肆。燕王秦日綱是個性子火熱、嫉惡如仇的人,一次楊秀清的馬伕衝撞了秦日綱,他便"教育"了馬伕,馬伕接著就跟楊秀清告狀了,楊秀清知道後,就利用自己的權力,下旨讓秦日綱登門請罪,兩人就此決裂了。 丞相陳承瑢因為燕王的事情說了兩句公道話,結果也被楊秀清一塊給整治了。


而在太平天國諸王中,最仇恨楊秀清的莫過於北王韋昌輝了,因為他也受到了奇恥大辱。有一次,韋昌輝的親哥哥和楊秀清的小舅子因為田產、房屋問題發生爭端,楊秀清怒不可一遇,卻故意讓韋昌輝自行處理此事。韋昌輝無奈之下只好將其兄長五馬分屍,以消除東王疑慮。在韋昌輝管理天國水營期間,手下一小兵犯了錯誤,被楊秀清給宰了,然後再假託“天父下凡”,訓斥韋昌輝,並將其杖責幾十大板,以致他幾天下不了床。

多行不義必自斃。楊秀清一王獨大,又囂張跋扈,在他威逼洪秀全封他"千歲"時,洪秀全不幹了,他下詔韋昌輝勤王。而韋昌輝正在等著報仇血恨呢,他馬上率大軍向天京進發,半路中又把同時對楊秀清不滿的秦日綱拉入夥,其勢漸壯。剛到天京城門下,同樣對楊秀清恨之入骨的陳承瑢來了個裡應外合,打開城門讓勤王兵進城,結果,可憐楊秀清還沒來得及反應,便被誅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