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如夢令》一詞中捲簾人聽起來很曖昧,是和現在的人說的某人是一個意思嗎?

陽光照大地24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雖然僅有短短33字,但內容卻讓人回味無窮,讀這首詞的時候彷彿自己是一個導演,結合該詞內容前後反覆推敲琢磨著劇本。我給出的劇本是這樣的:

夜裡忽然大雨滂沱,狂風四作。詩人想到屋外盛開的海棠花,憂心忡忡,不能入眠。無奈之下,詩人借酒消愁,方能睡去。第二天詩人於醉意中醒來,第一件事便問已經起床的丈夫海棠花開的景象。丈夫心知妻子多愁善感,愁於事情發生之前,感於事情發生之後,心疼妻子便謊稱海棠花仍與昨日一樣。詩人雖未曾親見,但心如明鏡,戳穿了丈夫的謊言。此時的詩人傷心已是必然,安慰已然是無用了。隱藏的劇情是夜裡詩人的丈夫哄詩人睡覺無果。

對於詞中的捲簾人,並未明確身份,在百度百科裡以丫鬟解讀,我個人認為以丈夫解讀情境更美,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注意體會詞中試問卷簾人的“試”字,從這個字可以看出詩人在詢問之前心中已然有了自己的答案。注:以詞人代指易安覺得彆扭,作者一詞稱之又覺得欠妥,還是覺得詩人來的習慣。




落寞的小漢


李清照《如夢令.濃睡不消殘酒》

如夢令(1)

昨夜雨疏風驟,(2)

濃睡不消殘酒。(3)

試問卷簾人,(4)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5)

注:(1):如夢令,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清真集》入“中呂調”。33字,5仄韻,1疊韻。

(2).雨疏風驟:雨稀疏而風急驟。

(3).濃睡不消殘酒:睡醒後仍然帶著酒意。

(4).捲簾人:有學者認為此處專指侍女。

(5).綠肥紅瘦:綠葉繁盛,紅花凋零。此句帶自喻意。

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李早期作品。根據陳祖美編篡的《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前後。

詞中的捲簾人,按常理看也應該是一個女性,一個女性侍者,不會在少女春閨夜寐的門口,安排一位男性傭人來服侍主人的。何況還是一個少女。這應該不會受到質疑的。

從整篇詞意來看,透露著一個少女傷春情懷,沒有丁點愛情或曖昧不明的口氣,這個不難理解。況且,文史上也沒有李少年時有過曖昧的傳聞,用不著作多餘的遐想。

況且當時是封建禮教社會,李還是一個有產家庭子女,不會有這些事情的。



葡萄爺爺1


捲簾人指的是捲簾大將沙和尚。

昨天夜裡一陣狂風夾雜著零星細雨,睡了一大覺酒勁還是沒消。沙僧,看看外面天晴了沒有,如果晴了我們師徒好上路。沙僧出去探了一下腦袋就回來說,不行啊師父外面還颳著風下著雨呢,我們再歇會兒再走吧。你這個偷懶的傢伙,看就沒看就來彙報,你說昨天我們進來時門口的那株海棠怎麼樣了?沙僧摸摸腦袋說,海棠?噢,還是那樣!你這個蠢貨,知道什麼!我不用出去就能猜到,一定是葉子更肥花瓣都落了!沙僧說,是嗎?我再去看看!看什麼看,聽不到聲音了,就是風停雨住了,收拾東西,上路!


多維觀世界


真是的,李清照寫詞時都沒有想那麼多,就是你們想來想去想太多。嗯,捲簾人,就是將簾捲起來的人。想一下意境,李清照在床上醒來,要醒未醒,醉眼蒙朧,看見有人將簾捲起來了,就問了一下海棠怎樣。這話有曖昧嗎?沒有好不好。

1、能出現在家中睡房的人,去打窗簾的人,就一定不是外人,不是丈夫,就是家人,都有可能。但這個是誰?李清照後來沒有特意地去作出說明。所以後人沒有辦法知道,這個去捲簾作答的人,到底是侍女還是她丈夫還是說哪一個很親近的人。

2、試問卷簾人與上句濃睡不消殘酒相呼應,就是詞人還處在一種醉眼朦朧的狀態,只是模糊地看見有個人去把簾捲起,但沒有看清是誰,就試著去問一句海棠怎麼樣了。就兩句話就將整個場景都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了。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任何曖昧。


用戶101550121599


昨天雷聲大雨點小,風到是颳得挺大。昨天有點喝高了(喝的啥酒忘了一覺睡到自然醒,但是酒好像還沒醒,我就問拉窗戶簾的保姆,後院的海棠花咋樣了沒被風吹壞吧,她卻說沒啥事兒呢還和昨天一樣。我就納悶了呢,你知不知道知不知道,這樣的天氣就應該是紅花謝了,只剩綠葉了。[呲牙][呲牙][呲牙]



青蚨入懷


不是的。詞中的"捲簾人"指的是捲簾子的侍女、女傭人。


劉楚雲817


捲簾人,在女眷是指貼身女僕。


hitman1


應該是侍女比較靠譜。


紅色浪漫


不是,詞中的“捲簾人”指的是侍女


初夏染指憂傷151113280


清照和仙對辭,與俗類無關!哈哈哈哈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