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联赛摘帽,中超戴帽:我们尚处于日本足球的90年代

11月20日下午,中国足协即将出台“注资帽”、“薪酬帽”、“奖金帽”、“转会帽”等措施,以限制俱乐部盲目投资、薪酬过高现象的新闻,再度引起了整个足球圈的热议。巧合的是,日本J联赛联盟在同一天宣布“J联赛将不限制外援人数”。中国足协近两个赛季为了给中超联赛“降温”可谓费尽心机,J联赛近两个赛季却在想方设法的鼓励俱乐部多花钱买超级外援。J联赛的整体发展趋势为何与中超恰恰相反?中超联赛为何不能效仿J联赛当下的外援政策?

J联赛摘帽,中超戴帽:我们尚处于日本足球的90年代

【为什么中超给联赛“降温”,而J联赛却在官方“升温”?】

“J联赛将不限制外援人数”,那以后J联赛理论上岂不是会出现只有外援在场上踢球的场景?其实未然,“不限制外援人数”只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J联赛联盟20日下午官方宣布的“外援新政”当中,“不限制外援人数”指的是J联赛各家俱乐部外援的注册人数原则上不受限制,但每场比赛进入比赛大名单的外援人数依旧有着严格标准。

联赛和联赛杯中,J1球队每场比赛最多能有5名外援进入比赛名单,J2和J3球队则最多为4名。但是在J1、J2升降级比赛中的两支球队最多只能派出4名外援参战。来自J联赛提携国(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卡塔尔)的球员不计入外援名额。

J联赛摘帽,中超戴帽:我们尚处于日本足球的90年代

J联赛近两个赛季一直在为了增加外援蓄势,中超近两个赛季却迎来了毫无征兆的外援政策紧缩。从2017赛季开始,中超联赛此前实行的外援政策“3+1”变成了“3”,每场比赛上场的外援由四人变成了三人,并且不再单独区分亚外与非亚外。包括足协在内的有关方面不仅从人数上遏制了外援登陆中超,还从量级上加上了多重枷锁。“外援奢侈税”以及刚刚传出的“注资帽”、“薪酬帽”等种种限制——都在想方设法的给中超联赛降温。

为什么中超迫在眉睫的在“降温”,而J联赛却在官方“升温”?很简单,中超过度疯狂,而J联赛过度理性。

中超联赛有多疯狂?据德国转会市场报道,2016赛季冬季转会窗口,中超16支球队总共投入超过3亿欧元。中超也因此超越英超,成为2016年冬窗最“烧钱”的联赛。那个赛季江苏苏宁以5000万欧引进特谢拉,这一身价足以排进世界足球历史转会费排行榜前20;2017赛季冬季转会窗口,中超再次超越“不差钱”的英超,以3.9亿欧元的转会投入成为了全球冬季转会投入最高的联赛,这样的投入使得西甲的投入居然差了中超16倍。凭借着6000万欧元的转会费,上港引入的英超中场奥斯卡成为了2017年冬窗的世界足坛“标王”!

J联赛摘帽,中超戴帽:我们尚处于日本足球的90年代

投入一而再再而三的冠绝世界,中超马上就要成为世界第五大联赛了——盲目花钱的快感一度使得国人开始丧失理智。买高水平的外援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中国俱乐部一直在以市场价的三四倍甚至更多进行常规引援。中超的“人傻钱多”早就成为外国人的笑柄,以至于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过——本来某某球员只不过是瞎开个价表达对中超的不屑,谁知中超竟然有俱乐部真的愿意谈。即便以这样的节奏花钱,诸多中超俱乐部转会窗口关闭后仍旧意犹未尽——巴不得再有几个外援名额,4个外援名额根本不够用!

抱负伟大的中超俱乐部嫌外援名额不够用,而J联赛的诸多俱乐部却嫌4个外援名额太多了,根本用不完。近几个赛季J联赛都有球队未用满4外援名额,甚至有例如浦和红钻这样的日本劲旅真正实现了“全日班”——上赛季浦和红钻最终问鼎亚冠冠军,其中他们甚至有三场比赛派出全日班出战并以4-0、5-2以及3-0的比分在对阵西悉尼流浪者、首尔FC和济州联的亚冠比赛中大获全胜。浦和红钻上赛季仅有三名外援,但上赛季的14场亚冠比赛当中,浦和红钻从来没有将三名外援全部派上场。即便在亚冠决赛当中,浦和红钻也仅仅派出拉斐尔席尔瓦一名外援首发!还记得两年之前世俱杯决鹿岛鹿角赛常规时间逼平皇马的故事吗,那场比赛鹿岛鹿角首发阵容11人同样都是日本球员。

J联赛摘帽,中超戴帽:我们尚处于日本足球的90年代

如今中超的每一支球队都是这样,离了外援在关键位置上的发挥,只有中国球员几乎很难捏合成一个整体。回看中超近几个赛季的进球榜、助攻榜,只有一种感觉——武磊在外国联赛踢球。J联赛的状况则大不相同,2016赛季世俱杯决赛皇马对阵鹿岛鹿角赛前,齐达内如此评价鹿岛鹿角:“不会去刻意关注鹿岛鹿角的某名队员,因为鹿岛鹿角踢的是整体足球,是一支战术素养很高的球队”。齐达内的话语绝非恭维,J联赛大多数球队的战术纪律都十分惊人,他们踢的是整体足球,多数球队都是日本球员在扮演核心角色,而部分外援往往只能替补上场。即便简单粗暴的关注J联赛近几个赛季的进球榜、助攻榜,仍旧是日本球员在唱主角,外援只不过是球队战术体系当中最为普通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观看J联赛球队征战亚冠才会有这种感觉,日本球队是本土球员在带着外援踢,这种生态与中超恰恰相反。基于这种现状,日本球员乃至日本俱乐部会害怕放宽对外援的限制吗?举个最极端的例子,中国举办的乒超联赛,有哪个球员哪家俱乐部会害怕引进哪个外援吗?日本球员和日本足球,目前就有这种自信的心态。

J联赛摘帽,中超戴帽:我们尚处于日本足球的90年代

J联赛多数俱乐部已经完全摆脱了中超目前的“外援依赖症”,那么,为什么J联赛联盟官方又要推行“不限制外援人数”政策呢?催生这一政策诞生的契机,正是伊涅斯塔加盟神户胜利船。伊涅斯塔加盟神户胜利船时球队的外援已满额,却没有哪一名外援表现理应被放弃;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伊涅斯塔登陆J联赛让有关各方都意识到——J联赛的商业化道路还有很长很长的道路可走;相关的利益方通过这一笔重磅转会看到了许多挣大钱的机会。中超太疯狂,投入的真金白银只不过是互相作用出了一个绚烂一时的泡沫;而J联赛却太过于理性了,连续多个赛季缺乏超级外援登陆,使得J联赛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实现商业价值腾飞的契机。

自从2002年世界杯后,登陆日本的世界级球星屈指可数,弗兰、波多尔斯基……似乎就到了伊涅斯塔和托雷斯,外援整体质量不高,缺乏大牌球星给联赛注入活力,J联赛近些年的商业价值几乎在原地踏步走。

“J联赛将不限制外援人数”,事实上只是J联赛挖掘联赛商业价值的一个信号。

【中超尚处于日本足球的90年代,日本有谈论联赛商业价值的资格】

J联赛副主席原博实说:“如今的中超,重现了J联赛创建初期的光景,J联赛也应效仿中超,积极改革。”正如J联赛副主席所言,中超这几年走的路,J联赛早在上世纪末就已经走过了。1993年是日本足球职业化元年,那一年10支日本球队在重重困难当中扛着日本职业化大旗艰难起航。当时日本最受欢迎的运动是棒球,为了博取更多人关注,J联赛引进了诸多在世界足坛名噪一时的球员。

J联赛摘帽,中超戴帽:我们尚处于日本足球的90年代

斯托伊科维奇、济科、莱昂纳多、阿莫鲁索、邓加、尤尔金霍、1990年世界杯最佳射手意大利人斯基拉奇、1994年世界杯最佳射手保加利亚人斯托伊奇科夫,甚至包括贾秀全,都在J联赛初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诸多大牌先后登陆引起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日本足球的足球文化和足球制度在外来人的影响下逐渐建立健全,J联赛之父川渊三郎曾说,“J联赛初期,来自国外的职业教练和职业球员为日本足球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是日本足球的功臣。”

诸多尚有余热的世界级外援给日本足球带来了种子,但最终找到方法、持之以恒将这粒来之不易的种子培养成参天大树,日本人靠的还是自己。世纪之交,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本足球的美丽泡沫也随之破灭。亚洲金融风暴在日本肆无忌惮的咆哮,经济不景气,日本足球的投资人不得不放弃金元足球政策。当时谁也没想到,这样的改变一行就是近20年。绚烂一时的足球泡沫破灭,日本足坛上上下下才着眼根本——从校园足球开始,建立自己缜密的足球青训体系。

整个过程几句话就一带而过,但其中的奥秘至少目前中国足球还未获得。校园足球如今已经成为日本职业足球的摇篮,日本各级俱乐部职业梯队的建设也相对完善,下层建筑扎实,日本足球如今是极其有资格谈上层建筑的装修的。所以,J联赛联盟官方才想通过取消注册外援限制,增加出场外援人数,鼓励俱乐部适当引进大牌外援提升J联赛的商业价值。就说一点,近些年J联赛的上座率确实无法跟从前相提并论了,2011年,J联赛时隔6年后,首次出现了球迷入场总人次低于500万的情况。

J联赛摘帽,中超戴帽:我们尚处于日本足球的90年代

换句话说,能够真实感受足球氛围、关注日本足球的球迷大大减少了。足球文化、足球氛围在日本社会的消退,毫无疑问十分不利于日本小孩有动机涉足足球训练场,建立自己和日本的足球梦想。日本足球当下希望通过“外援新政”提升联赛商业价值和关注度,是在为日本足球经济着想,更希望打造宏伟壮丽的上层建筑反哺出现危机的下层建筑。

为什么日本有资格理直气壮的谈论J联赛的商业属性,而中超没有?一言以蔽之——韩国4-0大胜乌兹别克斯坦,日本同样4-0大胜吉尔吉斯斯坦,而中国队却1-1逼平了巴勒斯坦。一两场比赛表象的背后,是中日足球可怕的底层建筑差距。正如前文所述,日本足球过往20年已经沉下气来打下了扎扎实实的社会基础,如今“官方升温”,只不过是想让上层建筑变得更有光彩更加迷人。当下的中超呢?投入不设上限的在营造海市蜃楼,为了短期内夺人耳目获得所谓“成功”,把建筑下层建筑的钱一块用来买外援——用买世界级外援替代青训建设!这样的楼越高,意味着危险越大。

当下的中国足球还有一件事情完全无法和日本相提并论,那就是联赛对于成年国家队的意义。日本足球上下很早就意识到,J联赛只需要成为年轻才俊留洋前的土壤即可。如今的J联赛对于日本国家队的未来很关键,但对于当下国家队的实力并不具备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日本的主力国脚,几乎都来自欧洲五大联赛和次级别联赛。以2018年日本参加俄罗斯世界杯的大名单为例,23人参赛球员大名单当中,有多达15人都效力于五大联赛为主的欧洲联赛。

J联赛摘帽,中超戴帽:我们尚处于日本足球的90年代

“让本国联赛成为国家队青训营”这个足球思路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比利时,比利时国家队如今可谓要什么有什么,欧洲五大联赛都不缺乏比利时人在唱主角;但比利时联赛一直在默默耕耘,一出天才就输送往更大的平台。J联赛同样很愿意给年轻球员机会,一支俱乐部培养出天才球员将成为整个国家的骄傲。J联赛越来越发挥着日本国家队青训营的作用,而中超对于中国队而言,意味着一切。J联赛登陆更多大牌外援,一定程度而言日本小妖学习的榜样更多了。

J联赛官方鼓吹俱乐部花钱买更大牌的外援、更多的外援,对于日本足球的基础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一举动对于当下中超球队征战亚冠却有着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广州恒大之所以在2013年、2015年两度登顶亚冠,主要就是靠外援实力优势巨大。而一旦日本豪门响应联盟购买更多更强的外援,中超球队在亚冠联赛要想取得突破难度更大。当然,受限于财政公平法案,有可能在外援层面与中超形成抗衡的J联赛球队注定只会是个例。过往多个赛季,因为财政公平法案这个有力杠杆,日本球队直接多次选择战略放弃亚冠联赛。

J联赛摘帽,中超戴帽:我们尚处于日本足球的90年代

此次J联赛联盟除了宣布“外援新政”,还宣布了一项叫“HG球员培养制度”,这项制度意在强调外援的同时,敲打各支球队继续重视年轻球员的培养。其实要论开发J联赛的商业价值,J联赛的另一个“外援政策”更加值得解读——来自J联赛提携国(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卡塔尔)的球员不计入外援名额。J联盟表示,“由于和8国的合作中有直播收视率等情况,有必要让J1、J2增设这个名额。”道理很简单,为了让上述8个国家的球迷更多关注日本联赛,J联盟希望更多这些国家的球员登陆日本联赛。这一举动,同样是J联盟开发潜在商业阵地的表现。中超联赛发展的维度,还远远未达到这一层面。

现实就是这样,由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J联盟如今已经可以理直气壮的进行联赛立足商业化的改革;而今天的中国足球,有一种无论怎样都面临错误的战战兢兢,我们只有祈祷,祈祷中国足球尽快克服心浮气躁,找到那个狭窄的入口,义无反顾的投身苦闷的下层建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