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聊出軌

雖然,“出 軌”是個現代名詞,但從潘金蓮到馬蓉,“女模特集郵者”畢加索到演員文章,從古至今,從東到西從未斷層過。


今天,我們先來讓“出 軌者”“被出 軌者”以及“旁觀者”來講講他們的故事和看法。

出 軌者榛榛(匿名):我自己在異地戀的第四年時有過,他是我閨蜜的高中同學,我們在出去旅遊的時候認識的。一見面就覺得有種本能的吸引力,於是醉酒之後有了第一次。斷斷續續了半年多,最終因對方出國而停止。這件事我沒對老公說過也不打算說。年輕時的錯誤已經過去了,現在經營好自己簡單快樂的婚姻生活才是真。

被出 軌者菜小樂(匿名):我結婚四年多,現在懷孕兩個半月。七夕那天我發現我老公和前女友出去開房,他們約定以後要好好日子。從聊天記錄來看,他們很相愛。我發現後,他沒有任何的解釋和愧疚,他只要我把孩子生下來給他,不要我。我跟他吵得很累,思來想去覺得孩子不適合在這個時候出生,就委託了律師辦理離婚。今天在醫院他沒出現,醫生非要他同意才給我人流,他不同意。可既然不要大的,為什麼還留著小的?我想不通。

旁觀者Kitty(匿名):對於還沒有真正步入婚姻的我來說是絕對不容許出現此現象的,就算原諒也不可能再和好如初了。也許是因為涉世未深,但希望以後也不要被現實改變,我還是相信從一而終的愛情是有的。

三種角色三種不同的心境。在現實生活中,吃瓜群眾但凡談論到“小三”“出 軌”“綠帽子”都會不自覺激動起來。

對於“出 軌”這一詞的認知,有人認為,和第三個人發生了性關係就算是出 軌,也有人認為只要對第三人產生了感情,哪怕是幻想都算是出 軌。

總之,它是指一方違反兩個人之間的協議或者約定,從而破壞兩個人關係的行為。這種行為可能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

另外,以下這份數據也能為我們對中國家庭的出 軌情況,做一個簡單的瞭解: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

1.女性對於男性的出 軌還存在包容狀態,而男性對於女性的出 軌幾乎是零容忍。

2.即使如今出 軌成本越來越高,也有人依然控制不住自己。

那為什麼人總是會出 軌呢?

小編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情感、生理和現實。

1

情感上

當你們走過幾年後,每天下班回家,他只會問你一句話:“晚餐吃什麼?”一到週末就說累,只想在家裡休息.....這樣枯燥無味的重複,消耗了彼此的耐心,感情上也越來越疏遠。從而,在雙方情感上產生“斷裂感”。

出 軌的人,經常會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孤 獨或者傷心。當他在一段關係中得不到情感滿足,就會傾向於去其他地方尋找滿足感,這時出現的第三個人,往往會被當成一個“替代者”,滿足他在情感中的需求,成為一段外遇的根源。

2

生理上

生理上的不滿足不一定是因為伴侶性冷淡;也不一定是因為達不到高潮或沒激情。而是人們喜歡把現在的性生活,與剛開始交往時的性生活相比較。

當他開始懷念最初那種充滿新鮮感時,就會更傾向於去找個新的伴侶,而不是

想辦法給現有的性生活找點新的樂子。這種出 軌會讓人暫時性地逃離現實生活,讓人期待、上癮,甚至有一種“做壞事怕被抓住”的小快感。

另外,很多人在和自己的伴侶相處時,很難真正地“釋放自己”。雖然《五十度灰》這種片子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伴侶間有時候也開始用“小玩具”來增加情趣。但對大部分人來說,依然很難對朝夕相處的人提出:“我們來試一點新鮮玩意吧”。所以有時候,和一個不那麼熟的人做 愛,能更自由,也能讓自己暫時“遠離”日常重複枯燥的生活。

3

現實原因

越來越多人的思想在轉變,尤其是90後的這一代人會思考“一夫一妻制是否合理?它有哪些好處和壞處?”很多人開始選擇非一夫一妻制的生活方式,但由於

目前如何經營一段開放關係,似乎還沒有很成功的範例。

在嘗試開放關係的過程中,由於大家沒有處理好現實問題的能力,最終使它變成了所謂的出 軌。

除此以外,以下這些因素也是導致“出 軌”的一部分。

研究人員曾表示,“人們在違背道德準則的時候會產生正面的感覺。”偷來的瓜總是特別的甜,躲在中學廁所裡抽的那支菸能帶給你最大的快感。

在明知後果的情況下,還有人去吃這顆“禁果”,是因為他們認為去打破所謂的規則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腎上腺素增多的事,這也是人們出 軌的一個心理層面的原因。

從另一方面來說,即使有那麼多數據表示,出 軌者出 軌後依然會迴歸,但夫妻之間的感情卻很難修復,這主要是因為兩人對於自身角色的認知搭配有誤區:

✘ 誤區①:受害者vs受害者

被出 軌者通常會完全站在受害者立場上,讓出 軌者承擔修復者的角色。

他認為:我受傷了,所以你要負全責,你要把我的情緒和傷口修理好。因為你犯錯了,所以這就是你應該做的,如果你不做,就說明你沒有誠意。

但問題在於,誰來修復你?出 軌者嗎?

在出 軌事件上,被出 軌者遭遇背叛之痛;而出 軌方則名譽掃地,兩個人都深受折磨,出 軌者希望被出 軌者展現誠意;而出 軌一方則希望被出 軌一方展現寬容。

兩個人都以受害者自居。

在這個過程中,被出 軌者完全放棄了對自己的責任,而一個連自己的情緒都hold不住的人,是無法擔任婚姻的手術師的,其結果只能是進一步的傷害,最終婚姻解體。

✘ 誤區②:受害者vs拯救者

當一個男人出 軌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他決定回來,之前苦苦哀求的妻子就忽然變得硬氣了,因為她覺得安全了,不用擔心失去丈夫了。此時,恐懼感消失,委屈和憤怒感卻無法壓抑了。

而當男人考慮離婚時,妻子又慌了,於是又開始理性起來,對丈夫百依百順地溫柔。當丈夫又開始動搖想要回歸時,妻子又故態復萌,橫挑鼻子豎挑眼,種種挑剔和為難,丈夫再次失望……

於是雙方就上演這麼一齣戲:一方扮演拯救者,一方扮演受害人;過一段時間兩個人角色互換,總之兩個人對不上點兒。

✘ 誤區③:拯救者vs拯救者

一句話就是:裝。

出 軌者會跟自己說:我都這麼傷害她了,那麼我就要加倍對她好。

被出 軌者會對自己說:既然他都回來了,我就選擇相信他。他也不容易。

兩個人一起目光炯炯地十指交纏地說:那麼,讓我們重新開始!

真的嗎?

屁咧。

只有小孩才會相信這樣的把戲。因為有兩樣東西是我們永遠都無法偽裝的:

一個是慾望或者說需要;

一個是傷害或者說創傷。

慾望一旦開啟,很難收回;傷害一旦造成,很難彌補,再加上兩個“憤怒者”對自己角色的錯位定位,一段婚姻想要維持下去幾乎是不可能。

其實,對待伴侶出 軌這個“千古難題”,相信不管是身邊人,還是各類文章、網站、電視節目裡,總在教我們如何處理,而小編這裡是完全沒有答案滴。

因為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處理方法。有人對此完全無法忍受,有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然,也有人和對方坐下來談,瞭解了彼此內心的想法後,著手解決這段關係中存在的問題,還能把感情繼續下去。

在小編看來,如今的“恐婚族”是大多都被社 會上這類負面新聞影響,導致對於婚姻不信任。其實,我們都不妨把它看做是一個修 煉的過程。所有的問題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簡單粗暴的認為“婚姻就是墳墓”,因為執手白頭的人也大有所在。

而對於最終的抉擇,我們能做的僅僅是“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最後,如果你對今天的話題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和小編談談心哦~

最最後,如果你仍堅信“雖路途有風有雨,但最終我們仍會白頭到老”的話,就轉身給TA一個擁抱,說聲:我愛你~畢竟,那個人是你堅信彼此相愛的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