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學歷不高,為什麼給人文化底子很深、說話很有文化的感覺?

冷麵笑匠


學歷這個東西,其實挺值得深思的。通俗的看,在當下,所謂學歷,更多的是代表學習經歷,而非文化水準或者專業水準。

學歷同時還有一個用處,就是資格,比如很多機構單位的那句話:本科以上學歷。

說白了,有學歷,和有文化,關聯不大。

真正的文化底蘊,說話能力,來自於自我學習,刻意練習,沒有捷徑,不能裝假。


君不見娛樂圈知識分子形象代言人靳東,以為長著碩士臉就可以裝文化人了,結果還不是“閱讀諾貝爾數學獎”著作讓自己打臉?

說回郭德綱,沒學歷。

但有學習。

郭德綱學曲藝,內外兼修。


郭德綱講歷史,也得把書讀透了。

郭德綱沒有什麼學歷,但他很深入的研究自己要謀生的手段。就這麼簡單。

郭德綱不見得多有文化,但郭德綱在某個領域有很好的文化內涵,而且能夠很好的轉化,這就是秘密所在。

我是新觀點評說天下,感謝閱讀,感恩點贊轉發。希望大家一起探討問題,一起愉悅思想。

聽說點讚的人都能發財呢!關注我的人都慢慢的更開心了呢!


新觀點評說天下


郭德綱的最高學歷是小學,因為初中他沒讀完,但學歷跟文化是兩個概念。學歷高的人未必真有文化,文化高的人也未必一定是高學歷的人。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首先看談吐,其次看他的知識儲備。郭德綱顯然在這兩方面都有過人之處,所以給人的感覺是他很有文化。他寫的詩,很多人看不懂,他說的話寫下來就是一篇文章。

我看過兩張照片,拍的是郭德綱家的書房,書架上的書的確不少。書中自有黃金屋,愛讀書的人有文化,這一點應該沒啥異議。書看得多,至少他的知識儲備比不看書的人多。

此外,郭德綱還有一個別人不具備的優勢。他是先學的評書,後學的相聲。7歲時,他就開始學評書。起先,他在師父高慶海家端茶倒水乾雜活。每到週末,高家都要來好些位評書藝人,大家在一起交流切磋。這些人要是活到現在,應該都是國寶級的人物,可惜當時沒人重視他們,但對郭德綱來說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邊幹活邊聽書。小孩兒記性好,聽多了也就記住了,而且能記上一輩子。這就是郭德綱能出口成章的最主要的原因。

當然,有文化的人還得有懂道理,明是非。我們常說的德在前,才在後,德才兼備才能德藝雙馨。


蕭陶


郭德綱一直在看各種書,記得有一次採訪于謙,記者問于謙一般不演出你們都幹嘛去,于謙說:我一般都是跟幾個朋友喝酒聊天唄,到是我一般都不叫德綱,德綱的愛好就是看書,郭德綱也說過自己是個內向的人,可能各位不太瞭解內向的人,其實內向的人多數都是天才,他們的內心活動特別豐富跟劇烈,郭德綱沒事就愛待在書房裡,一看就是一天,這種人能成功,人說:一個成功者首先得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只有閱讀吸取知識你才能說出的話讓人聽著有嚼頭,不會說一聽就煩,生活中有很多人說的話,很空洞,聽著特別沒勁,自己改在那裡美呢,不要太在意學歷要始終都有學習力,老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看一本書相當於跟一個作者聊天,看一百本書相當於跟一百個有思想的人聊天,你說你得有多大的進步,多看書吧老鐵們,


乾洗店帶店指導老師


郭德綱的學歷是不高,學習成績也一般,但為什麼講相聲文化底子好,我認為是:

興趣+天賦+勤奮。

天賦

郭德綱父親郭有源曾回憶:他8個月的時候,就會說話,看電視看一遍就能記住,到兩三歲的時候,會很多別的孩子都不可能會的事情,比如能夠看報紙、查字典、念拼音等等。到了五六歲的時候,別人家辦喜事,喊郭德綱來一段,他毫不畏懼,開嗓子就唱。

興趣

郭德綱小時候,父親常把他撂在劇場裡,戲曲、曲藝各種演出,沒想過郭德綱相當著迷,逮著什麼看什麼,耳濡目染。

從小對戲曲很著迷,他會把被單披在身上,臉上綁了一個枕巾,別人都不知道他在幹什麼,結果他說他在學唱戲,被單就是披風,而枕巾就是他的鬍子。

父親郭有源曾說,郭德綱小時候對於文化相關的書籍抓住就不放,可以一直看一天不挪地,連飯也不吃。他對於相聲之外的東西不大感興趣,但只要是有關相聲的,他就是不吃飯不睡覺也要鑽。

勤奮

郭德綱父親郭有源回憶說:我騎車帶著他的時候,他總是念念有詞的,我問他在唸什麼,他說是在背(相聲)段子。

郭德綱拜師求學時,給老師收拾屋子,抄過從常九爺(天津著名相聲演員常寶豐)那借來的內部資料“四大本兒”。連續三年,每天四五點鐘起床,不管颳風下雪,順著河邊練習基本功夫,評書、戲劇、曲藝、相聲,什麼都學,多累多苦,絕無懈怠。

郭德綱的小學中學學習不算好,他學相聲都是業餘時間自學。母親回憶說:那時候我們經常看見他拿著一摞摞的本子回來,然後一個勁兒地抄,後來才知道他抄的是相聲本子,本子積攢了幾乎滿滿一櫃子。

任何行當裡,有唱主角的就有跑龍套的,全在自己用功不用功。郭德綱小時候就如此用工,還有當年三上北京那時受得苦,郭德綱的文化底蘊都是靠他長年累月用工學習積累下來的。

歡迎大家評論區談談看法:


鸚鵡說秘密


郭德綱學歷確實不高,但是文化底蘊又怎麼能只看學歷呢?那是需要日積月累的沉澱,積蓄而來的。郭德綱的文化底子我想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

一是從小學習。郭德綱1973年出生,1979年就拜師學習評書,1981年開始學習相聲,先後學習了評書、相聲、京劇、評劇等等。在80年代的時候那是實打實的學習的,不像現在經常參加各類活動。

二是工作所需。郭德綱總喜歡說的一句話,相聲拼到最後一定拼得是文化,這是很有道理的。他也堅信這句話。所以工作之餘他很在意文化的積累,每天都會主動學習。相聲演員四門功課說學逗唱,不是那麼簡單的,想要把這個工作幹好,那就必須學好。

三是興趣使然。郭德綱說過,他喜歡相聲,愛相聲。相聲演員的肚是雜貨鋪,這不是空口說的,這是真的。他既然喜歡相聲,導致他重視創作相聲,這就需要他每天的思考與學習了。

喜歡的話關注我哦!


雨天論娛樂


學歷不高不代表不學習。

郭德綱雖然沒咋上過學,但是一直在研究曲藝,向各位老先生學習,自己也平時研讀各種書籍,自學各種小調小曲。而且在家裡有個大大的書房,裡面也存有很多的書籍。正是這些遺留下來的各種曲藝,裡面含有很多的知識,包括遣詞造句、人物歷史等等。況且。

老郭自己也是一個比較沉悶的人,自己閒著沒事兒就去書房裡面待著,不像于謙老師,一天趕好幾個飯局,抽菸喝酒燙頭。

在老郭那裡有很多的評書手抄本,特別的珍貴,金文聲先生留給他不少。

而且老郭平時也喜歡寫寫畫畫。

老郭平時除了說相聲,還經常唱戲,他唱的是麒派,在三慶園其乾兒子陶陽經常在那演出。老郭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功不可沒,比那些體制內的真的強太多了。

歡迎大家關注我哦,互相交流,共同學習!


共商韜略


看見這個問題很想回答,姑且說說吧!

多數人知道郭德綱的大名,是從德雲社開始,除了他的相聲讓人津津樂道外,郭德綱也是除金星外,我認為活得最明白的人。我不和別人一樣去百度死答案,在這說說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吧!


學歷不高,談吐卻很有文化底蘊,這和郭德綱的人生經歷豐富多彩有莫大關係。

郭德綱在某訪談節目中透露自己,六歲就進入文藝界,八歲開始學著說相聲,拜過多位藝術大師做老師,這期間察言觀色、人情冷暖不學自通。別的咱不說,就拿郭德綱能成為侯耀文的關門弟子這一事,他郭德綱就不是簡單人物,不把四書五經全啃下來,大師侯耀文能收他郭德綱嗎?!

學歷不等於能力更不等於文化。說實話,有學歷的人有文化不代表有能力,然而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學歷但一定有能力。

羅胖在《羅輯思維》中說過: 見識永遠要高於學識。

特別認同這句話,不然郭德綱能鼓勵當年只有15歲的兒子郭麒麟初中畢業就輟學,學說相聲嗎。

記得當時媒體因為郭麒麟輟學的事採訪郭德綱,他語出驚人“學歷那玩意就是一張紙而已,要是成績好讀大學,可以。關鍵是成績不好,孩子也不想念,再去上著實沒意思,就為得到那張紙嗎?它能換白米大面填飽肚子嗎?呵呵,我沒有不也挺好的嗎!”

如此開明,活得通透,在娛樂圈實屬少見。

郭德綱的話不無道理,在娛樂圈裡還有一位這樣的父親,他就是童話大王鄭淵潔。

鄭淵潔的兒子上小學時一次捱了老師的批評,兒子委屈,鄭淵潔心裡也不是滋味,於是他大膽做一決定,讓兒子退學,自個在家裡教。

可見,郭德綱、鄭淵潔都認為有沒有學歷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可以自學,一個人看的書多了積累的多了,也就有文化了。

當然,郭德綱的成功不可複製,作為普通人文化和學歷一樣重要,缺一不可。


楚喬說娛事


學歷不代表能力,高學歷不代表深厚的文化底子,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學歷不高,但文代底子很深,甚至成為一代大家的人也大有人在。比如說國學大師陳寅恪,復旦公學畢業,高中學歷。比如說中國當代大儒錢穆,中學未畢業,比如說沈從文,金克木,劉半農,齊百石等等,都沒有顯赫的學歷,但都是一代大師或者大家。

當然,我們並不是反對高學歷,學歷也能體現一個人的文化底子。但如果說高學歷就代表著文代底子深,說話就有文化,這不一定。人的文化底蘊與一個人的人生閱歷,經歷,精神狀態有很大的關係,坎坷的人生,不懈的追求,的確可以造就一些非凡的人生。

就相聲領域而言,我還是很喜歡郭德綱和于謙的,至少目前中國相聲界,這是兩位高水平或者頂尖的相聲演員。郭德綱的經歷不是一帆風順的,他經歷過坎坷,有過人生低谷。他雖然學歷不高,也有不少師傅,跟著師傅學了不少東西。郭德綱知道自己學歷不高,但要成為高水平相聲演員,光靠說學逗唱是不行的,還得有文化沉澱,還得有文化底蘊,郭德綱喜歡讀書,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一句叫活到老,學到老,大學四年可以給人文化底蘊,但更多的人生底蘊源自平日裡源源不斷的集累。

從這方面看,郭德綱有不少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地方。


途蟲的百味人生




水墨丹青LY


春節檔的電影市場告一段落,票房冠軍是《唐人街探案2》,口碑最好的是《紅海行動》,後者有望在春節之後憑藉不斷髮酵的口碑實現票房逆襲。春節檔共上映了六部電影,其他五部電影的票房都超過了5億大關,而郭德綱導演的《祖宗十九代》剛剛超過1億,考慮到郭德綱為這部電影做了非常多的宣傳,不斷跑公告,而且電影的演員陣容也是非常強大,這樣一個春節檔票房可以說是不理想。當然以郭德綱平時在公眾平臺上呈現出來的樣子,他也不會承認自己電影票房上的失意。

最早知道郭德綱是以前身邊人推薦聽郭德綱的相聲開始,他的相聲確實是當前國內最高水平,特別是他剛火起來那會兒,他和于謙的相聲表演可謂是頗得人心,收貨了大批死忠粉。這些年隨著盤子越做越大,郭德綱參與了更多電視節目,而電影市場的蛋糕越來越大,郭德綱也真正導演了一部自己的電影。不得不承認,郭德綱確是有才之人,但市場的邏輯還是讓他這部跨界之作失敗,估計之後他應該不會再有新的導演作品。

聽過郭德綱相聲,看過採訪郭德綱的視頻文章,都會承認郭德綱有很好的文化底子,郭德綱的文化底子是通過相聲訓練,社會歷練,以及他自己不斷努力獲得的。這就回到這個問題,文化與學歷並不成正比,只是說學歷高的人更可能有高文化,而學歷低的人文化高的可能性更小。同時也要看到很多學歷高的人文化水平並不高,而學歷低的人通過社會經驗的增加,自己的不斷努力而文化水平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