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裁伊朗豁免8個國家及地區,為什麼將歐盟排除在外?這裡有何算計?

新華裔


美國在11月4日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來臨之際,美國心裡清楚沒有能力完全做到禁止伊朗石油出口。為了避免自己難堪,預先在11月2日主動宣佈將赦免八個國家和地區,但是赦免名單中卻沒有英法德等大多數歐盟國家,使得世界媒體大感意外。在29個歐盟國家中,美國除了赦免了意大利,其它的28個歐盟國家都在禁止之列。美國在赦免了中印日韓土等八個經濟體中,獨獨沒有放過歐盟。



這使得歐盟非常氣憤,歐盟也毫不示弱,歐盟外交部門2日發表聲明稱,在美國對伊朗全面恢復制裁的情況下,歐盟將繼續維持與伊朗的經貿往來,保障伊朗石油和天然氣繼續出口。聲明還稱有義務保留維護與伊朗建立的有效金融渠道,保障伊朗石油和天然氣繼續出口,並且歐盟仍堅決捍衛與伊朗有貿易公司的利益。 美國這一次為什麼要把歐盟排除在外,有什麼盤算?


一、特朗普對歐盟一直不對眼,而歐盟自特朗普擔任總統以來就比較反感,在美國選舉中也不看好特朗普。反過來特朗普對歐盟也毫無好感,美歐領導人之間,雖然有雙邊互訪實際上根本沒有互信。特朗普視歐盟是一個佔美國便宜的貿易伙伴,而英法德等國領導人對特朗普則採取拒絕態度。

尤其是特朗普開打貿易戰,美歐雙方至今為止貿易談判沒有進展,歐盟國家比較一致的認為特朗普不靠譜。對美國的不滿雙方經常互懟,7月份特朗普在訪問英國期間,面對記者採訪竟然公開稱歐盟是美國的敵人,引起歐盟和全世界輿論一片譁然。11月1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烏克蘭,也不可思議的告誡烏克蘭不要做美國的炮灰,由此可見,美歐關係其實已經非常糟糕了。



二、針對美國對伊朗重新開始的制裁,歐盟從5月8日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就持強烈反對立場。歐盟支持伊朗,與中俄一起維持了伊核協議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歐盟反對美國的立場,使得美國感到非常的尷尬,也將使得美國的全面制裁大打折扣。特別是歐盟以反對美國製裁為目的,試圖在與伊朗的石油交易中逐步推行使用歐元,這是美國十分警覺和恐懼的。

在美國宣佈不給歐盟赦免之後,歐盟外交部門2日隨即發表的聲明中稱,歐盟不但要繼續維持與伊朗的經貿往來,而且稱有義務保留維護與伊朗建立的有效金融渠道,保障伊朗石油和天然氣繼續出口。不排除歐盟有趁機索性在伊朗的石油進口中,用歐元代替美元的企圖,這也是美國特別不能容忍的原因。

總之、美歐關係失和已久,雙方猜疑很深。美國在知道不可能完全禁止伊朗石油出口的情況下,以所謂赦免為名緩衝一下,等待下一個時機的到來。做不到的事,來一個先聲奪人赦免表演。放過意大利,制裁整個歐盟這是企圖為了瓦解和拆散歐盟,美國不希望有一個歐盟組織的存在,特朗普希望單邊主義,一對一的貿易談判。


亦新湖


題主這個問題有兩個錯誤:一是美國製裁伊朗豁免的是中日印韓土意阿臺八個經濟體,而不是八個國家,臺灣僅是一個單獨關稅區;二是歐盟國家並沒有完全被排除在外,意大利在豁免之列。下面小編再談談美國的算計:


第一,美國豁免的這八個經濟體大致可分為三類:日韓是已經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的,豁免與否已沒有意義;意土阿臺從伊朗進口的石油不多,豁免與否意義不大;中印是已經聲明不會受美國製裁影響,堅持繼續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國家,美不豁免,它們也不會停。再者,中印又是石油進口大國,如果通過豁免讓它們減少一些從伊朗進口石油,美國也就滿足了;

第二,美國之所以沒有給予德英法等大多數歐盟國家豁免,一是為了懲罰歐盟國家。因為它們作為美國的盟友,非但沒有追隨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而且還堅持與伊朗進行經貿往來,並且還向伊朗提供避開美元的特別結算系統,這一點令美國大為光火。因此,美國要懲戒歐洲國家;二是為了讓歐盟國家購買美國的油氣。自從美國的頁岩油氣技術突破後,美國已成為世界上的重要石油出口國,因此,它需要搶奪市場,限制伊朗石油出口之後留下的市場空白,美國當然想填補。


姜運倉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美國製裁伊朗豁免7個國家和1個地區。

但是我們發現,在美國宣佈的豁免名單中都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朗石油進口國,這與美國之前宣稱的要誓言將伊朗的石油出口量降至為零的目標互相矛盾,也就是說在美國退出2015年伊核協議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已經認定是美國違約,所以美國的行為也是在為自己尋找臺階。

那麼為何將歐盟排除在外呢?歐盟擁有28個成員國,其中包括英國,法國,德國這樣的工業重國,美國希望給自己找個臺階,但也不至於太過直接,如果將歐盟也包括在內,真的是在公開場合上啪啪打自己的臉。

儘管豁免名單中僅有兩個歐盟成員國,但歐盟表示發誓要繼續努力保護與德黑蘭的合法貿易。英國,法國和德國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完成這項工作的集體決心是堅定不移的。”

在宣佈對伊朗的新制裁以及豁免名單之後不久,特朗普發表了一張圖片,上面寫著“制裁即將來臨”的字樣。特朗普的前任奧巴馬期間最高級別的制裁官員理查德·尼普稱,由於制裁對伊朗公眾造成的經濟痛苦,特朗普先生的推文“坦率地令人作嘔”。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豁免名單遠遠少於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豁免受美國製裁的20個國家。

這些年來,美國對很多國家都實施制裁,但幾乎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勝利。


走進伊拉克


美國製裁伊朗的豁免國家中,將歐盟排除在外,讓歐盟氣瘋了:為何“敵人”俄羅斯、“對手”中國都豁免了,卻不照顧我這個盟友?

“今日俄羅斯”(RT新聞)11月3日直接打出了“歐盟404”的標題,稱美國這一舉動,讓歐盟怒了。

是呀,這是為何?外界一臉蒙圈!

其實,這是有跡可循的。

首先,歐盟不順從美國的關稅施壓,反而奮起反擊。美國發起鋼鋁懲罰性關稅之後,歐盟先是尋求豁免,遭到拒絕後開始反擊。歐盟公佈一份長達10頁的對美產品徵收進口關稅的清單作為報復。歐盟表示,如果歐盟沒有獲得鋼鋁關稅豁免,歐盟將立即對上述美國產品設定最高25%的關稅。

這讓美國很不爽:簡直是反了!所以,美國借這次制裁伊朗敲打歐盟,逼迫歐盟讓步。

其次,不聽話的歐盟一直反對美國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抵制美國製裁伊朗石油出口。英法德等國承諾仍將遵守伊核協議,儘量保障歐洲企業與伊朗的正常經貿往來。蓬佩奧5月剛就任國務卿即威脅對伊朗施加“空前制裁”,列出12項外界超乎尋常的制裁條件,同時敦促歐洲盟友“加入美國對伊朗政權的經濟施壓行動”。歐盟卻拎不清!英法德和歐盟領導機構致函美方,要求對金融、能源和醫療衛生領域的伊歐合作項目給予制裁“豁免”或更長寬限期,均遭拒絕。蓬佩奧和財長姆努欽聯名致函歐盟:美國希望對伊朗“極限施壓”,計劃對伊朗施加更多制裁;“將尋求對伊朗政權施加前所未有的財政壓力”,政策執行“沒有例外”,只有在“明確有益於美國國家安全”的特殊情況或者出於“人道主義目的”才會考慮作例外處理。

歐盟的態度讓美國很生氣,不修理修理還得了!撇開中俄不說,美國要實施對伊朗制裁,必先搬掉歐盟這個障礙。

再次,美國欲有效制裁伊朗石油,必須逼迫大的買家退出。撇開俄羅斯不說,伊朗出口量前三的是中國、印度、歐洲。根據OPEC 月報(secondary source)公佈的2018 年3月最新原油產量數據,伊朗當前原油產量為380 萬桶/日,歐洲地區從伊朗的進口原油量約在100 萬桶/日左右(2017 年數據),佔了26%以上。三大買家中,美國自知難以壓服中國,目前也不想惹怒印度(希望作為對付中國的潛在盟友),只有拿歐盟開刀。

你不是盟友嗎?不是伊朗石油大買家嗎?不拿你開刀制裁怎麼進行下去?!

最後,分化瓦解反對制裁伊朗的陣營。美國擔心的是大家一起來抗議,一起抗拒制裁,如此則制裁伊朗就破局了。好嘛,你們不是都反對嗎?我就“豁免”幾家,同時壓制不聽話的盟友,把你們分開,看你們還能玩出什麼花樣?如果被“豁免”的各自自掃門前雪,同時制裁對象被壓服,反對者的統一戰線就奔潰了,就可以各個擊破了。

據悉,美國宣佈對伊朗石油出口進行制裁後,相關各國都在與美進行爭取“豁免”的談判。美國已經設下陷阱,看誰先掉進去。



新華裔


之前英武談到可能被豁免的八國,就說過了:肯定不包括歐盟!因為,美國要乘機教訓一下歐盟!

1.八國豁免,進口伊朗石油前八名,德國與法國最鬱悶,起碼人家意大利也在八國之內!中、日、韓、印、土耳其、意大利、阿聯酋-伊拉克八國,歐洲國家僅有意大利,土耳其則因為站臺俄羅斯,又因為卡舒吉事件,美國也放行了。

2.美國特朗普也看到了,直接全面制裁伊朗,不讓賣出去“一滴油”的願景落空了,然後還遮遮掩掩,先說日韓印豁免,之後慢條斯理不說都是哪些國家!其實,從特朗普主動打電話過來,但今天道達爾等企業跑過來參加進博會,就說明特朗普的貿易戰沒戲!

也表明,伊朗石油該賣依然能夠賣出去,大不了現金交易,甚至拋棄美元交易!

3.今天看到一個消息,就在十月份,趕在美國前面制裁之前,伊朗直接運送了相當規模石油給我們!而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其他國家即第三方購買伊朗石油,甚至臨時性出現一個土豪公司,各種買買買,而且不用swifi系統結算……這才是最厲害的地方!

4.關於退出”伊核協議”,相關國家都反對,但特朗普拿中俄沒轍,但是歐洲國家就不一樣了——既然不能讓全世界不買伊朗石油,那就找個臺階,給大家180天緩衝時間,同時藉機狠狠惡心歐洲國家!因為,美國給北約國家的軍事安全保護,使歐洲國家離開美國,基本上沒有太多軍事競爭力,而軍事實力是為每個國家保駕護航,保證經濟發展不受他國控制的核心力量!

而恰恰歐洲國家在享受美國軍事保護紅利的同時,還跟伊朗做生意,而美國什麼都沒有得到!所以,特朗普說不做賠本買賣!

你們北約國家必須掏更多的錢,享受我美國的保護!

但是,很明顯,歐洲國家得了便宜還賣乖,竟然不支持1美國對伊朗制裁——就是說,享受著我美國保護,又跟伊朗做生意,我美國成了大傻帽?!自然不幹了!

5.美國如此做,不對歐洲國家豁免,就是一種懲罰,讓歐洲國家明白:沒有美國軍事保駕護航,你歐洲什麼都不是!

所以,看著對歐盟不豁免,其實就是以壓促談,讓歐洲國家能夠跟美國站隊,一起制裁伊朗,一起對付俄羅斯,保護美國在敘利亞利益!


英武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之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談及該問題並沒有稱是8個國家,而是稱8個“司法管轄區域”(Jurisdictions),毫無疑問這其中存在一些非國家行為體。美國給予制裁豁免是以獨立關稅管轄區域為單位,所以鑑於歐盟為單一市場,所以人們開始猜測歐盟是否會獲得豁免。然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週一早上正式公佈答案(中、日、韓、希臘、意大利、印度、土耳其、中臺)之後,並不包含歐盟,而是僅包含歐盟成員之二的意大利、希臘。

(蓬佩奧與美國財長姆努欽週一回答制裁伊朗細節問題)

很顯然給歐盟鬆綁是不可能的,其中包含的國家太多了。這違背美國製裁伊朗的初衷,其不可能會這麼仁慈。即便是現在已經獲得豁免的這幾個國家也只是臨時性的豁免(根據美國法律一次豁免期為180天,之後需要再次確認),而且都是以大幅度削減從伊朗進口原油為條件才得到美國豁免資格的。美國給予豁免的這幾個國家不是美國的盟友,就是美國的重要利益相關國家或者地區,而且某種程度上講他們對於伊朗的原油存在著依賴。

歐盟也是伊核問題的參與方,並且也在伊核協議問題上公開與美國唱反調,不但通過所謂“阻斷法案”鼓勵歐盟企業維持與伊朗貿易,而且還給予伊朗相應的現金援助。很難想象美國會給予歐盟豁免。

(歐盟與伊朗)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為什麼偏偏給了意大利、希臘豁免,而沒有給法國、德國、英國豁免呢?

不給德法英的原因,很顯然跟歐盟一樣,而給予意大利、希臘,這其中可能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不過可以確認的事,美國此舉對於歐盟而言即留有情面,但也是不懷好意。意大利和希臘兩國都是歐盟成員國,然而這兩個國家又都是歐盟的“金豬四國”,用豬的思維來發展經濟,都存在著很嚴重的財政問題,高赤字、高政府債務,銀行系統十分脆弱。希臘剛剛從債務危機中爬出來十分虛弱,而意大利又準備推行擴張型的財政政策往火坑裡跳。兩個國家還都是貧油國,原油都嚴重依賴進口,美國要是禁止兩國進口伊朗原油,無疑影響到兩國的經濟。

(意大利與希臘)

意大利當前是民粹主義極右翼政府當政,這與特朗普的政治立場高度一致,尤其是在對待非法移民上的態度。特朗普需要在歐洲多培養一些極右翼政治盟友,從而分化歐盟,給歐洲經濟一體化製造一點障礙,毫無疑問其必須要拉攏住意大利。至於希臘的考慮則就比較現實,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所有給予土耳其的優惠措施,美國則必須相對應的給予希臘。這兩個北約盟友之間的關係因為領土、宗教、歷史的原因十分的不融洽。如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兩國的武裝衝突的內訌。

(意大利總理孔特與特朗普)

結語

美國對於伊朗絕對是不會採用一棒子打死的策略,其必須溫水煮青蛙, 張弛有度的讓伊朗逐漸感覺到制裁的壓力。美國製裁啟動之後伊朗的原油出口則基本維持在100萬桶左右,這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這給伊朗經濟所造成的影響,無疑是非常大的,這些壓力會直接傳導給伊朗民眾,而在經過他們傳導給統治伊朗的教士階層、革命衛隊、官僚政治集團等,最後逼其妥協,與美國進行談判,並最終棄核、停止導彈開發和影響力輸出。美國已經向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發函,要求其暫停與未指明的伊朗銀行之間的網絡聯繫。看來這真是下手非常黑啊!

(特朗普與魯哈尼)

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關注!


古姿


美國搞這個豁免名單其實就是個辣雞,有何意義?聯合國都沒制裁伊朗,你美國自己搞了個單邊制裁,除了制裁伊朗,而且要求其他國家不能進口伊朗的石油,確實管的太寬了。你願意賣,我願意買,雙方公平貿易管美國什麼事?

(各位盟友不買賬,我表示很生氣)

美國本來想在11月5日零封伊朗石油出口,可是很多國家都不買美國的帳,導致美國零封伊朗石油出口的計劃落空。美國為了自己給自己找個臺階下,於是公佈了8個國家和地區的豁免名單。我們看到在伊朗前八個出口份額比較大的國家當中,唯一沒有獲得豁免的歐洲國家就是法國。其實這個問題有點毛病,意大利也是歐盟國家,但是意大利被豁免了,但是法國沒有被豁免,看來特朗普這份豁免名單是有意針對法國的。

美國豁免名單:中國、印度、韓國、土耳其、意大利、希臘、日本、中國臺灣。

進口伊朗石油量前八國家:中國、印度、韓國、土耳其、意大利、法國、日本、阿聯酋。

前八個國家從伊朗進口量加在一起有87%,其他國家比較少。那麼歐盟成員國也會有國家購買伊朗石油,但是份額就沒有前面八個國家多。這次美國特意排除歐盟,尤其是法國,看來美國跟歐盟近期存在比較嚴重的過節。


比如:(1)美國認為他們在向歐盟國家提供安全防衛服務,歐盟國家在享受安全的同時應該多交點保護費。(2)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問題上,歐洲國家強烈反對美國退出,甚至說服美國不要退出。(3)在對伊朗實施單邊制裁上,歐洲國家也是強烈反對美國的單邊制裁,甚至採取措施抵制美國對伊朗的石油貿易禁令。(4)法國總統馬克龍提議歐洲國家組建獨立於北約以外的軍事安全部隊,以應對來自中美俄等國的威脅。

歐洲國家的這些行為讓美國很氣憤,歐洲國家享受了美國的安全服務,但是卻不願意配合美國的對伊朗制裁行動,令美國很失望。讓特朗普更失望的是歐洲國家居然要成立獨立的安全部隊,獨立於北約,而且還是為了防範美國的。看來歐洲國家跟美國已經不是一條心了,所以美國在公佈豁免名單的時候沒有包括除意大利和希臘以外的歐盟成員國。美國的目的很明顯,我沒有豁免你歐盟國家購買伊朗石油,如果有哪個國家敢於違反禁令,那麼我就可以藉此對你制裁。美國使用這一策略,目的就是讓歐盟國家主動向美國投降,然後聽從美國的調遣。


銘蘇先生


首先糾正一下,美國一廂情願宣佈“豁免”的是7個國家,並非8國!因為這裡麵包括臺灣地區,美國在這個“豁免”名稱上所做的舉動可謂非常噁心。至於美國為什麼將歐盟排除在“豁免”之外,其實想一想也知道,跟隨美國製裁伊朗的,肯定少不了歐盟。

不過,美國也並非完全將歐盟排除在外的,比如說屬於歐盟的意大利和希臘,就出現在美國的“豁免”名單之列。

歐盟在伊朗有巨大的利益,但是相比較伊朗,歐盟與美國的利害關係更大。且長期以來,歐盟與歐盟中的主要國家,在國際重大問題上,與美國是高度契同的。美國在發動對外國的制裁時,站在美國一方第一梯隊的必定是歐盟。即便歐盟不情願,美國也必然要求歐盟加入美國一方,或者通過各種破壞動作迫使歐盟加入美國一方。因為沒有歐盟的加持,美國妄圖制裁他國就是一個笑話!所以,歐盟必不可少,即便因此損害歐盟利益。

其實,在經濟領域,歐盟一直致力於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歸根到底,當下的歐盟與美國是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而合作大於競爭,所以歐盟會暫時屈從於美國。也正是因為如此,美國是一定要拉歐盟下水的,美國不允許任何對美國有產生威脅的實體格局的存在。

但是歐盟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歐盟與美國的明爭暗鬥一直沒有停止。因此,在對於進口伊朗石油問題上,經過歐盟與美國的相互妥協,最終允許歐盟內部的意大利和希臘繼續進口伊朗石油。這是美國的無奈,也是歐盟的無奈。


蘇綻


明明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是最火的,但是豁免名單裡有中國。因為中國不需要美國的豁免,美國不豁免,也根本沒用,還不如給自己個臺階下。

日本、韓國曾一度停止過對伊朗石油的進口,印度不僅繼續購買伊朗石油,還和俄羅斯購買大額軍火,但美國也都豁免了,因為美國戰略中心要轉向印太地區,需要他們幫襯。

伊拉克和阿聯酋,前者是和伊朗暗送秋波,美國豁免伊拉克肯定有政治利益的交換。後者是沙特的死黨,美國這是要做給處於搖擺中的沙特看的,這對美國穩定自己的中東大盤是有好處的。本身這兩個國家都不缺石油,他們和伊朗之間能有多少能源貿易?這又是個順水推舟的套路。

土耳其和美國的矛盾很深很複雜,但美國不想讓土耳其離自己太遠。當前美土關係,前腳因為敘利亞問題上的共識而有所緩和,後腳又因為卡舒吉事件陷入尷尬之際,美國有必要給土耳其一顆甜棗,安撫安撫。

而意大利,在歐盟體系裡面算個尷尬的存在。經濟上還未從歐債危機中脫困,政治和軍事上都沒什麼存在感,所以意大利在反對美國製裁伊朗的行動中也幾乎沒起多少作用。豁免意大利,既表達了美國那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更暗藏著分化歐盟的禍心。

唯獨沒有歐盟的三大主心英法德。三國很憤怒,論矛盾深度,土美關係更惡劣。論競爭關係,美中是未來巔峰對決的雙方。英法德和美國之間哪怕有矛盾,但也算不上惡劣,更算不上是戰略對手,但美國豁免了最大的競爭對手和最頑劣的小弟,偏偏就拿英法德開刀,這其中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因為英法德現在是最容易拿下的。別看英法德反對美國製裁伊朗的聲音是最強的,但真的掀起過什麼風浪嗎?阻斷法案無效!SPV無人接盤!企業逃離伊朗!對美國關稅戰的反制行動,雷聲大雨點小!美國根本就一眼看出了這三國的外強中乾。這是從戰術層面看,英法德是卵大過身子的。

其二,從整體盤面看,這三國所處的尷尬地位決定了他們沒有更好的選擇。歐盟需要強力夥伴,但俄羅斯永遠都不會是英法德的理想依靠,所以美國根本不怕他們能最終走到一起。我們也不是,因為最終,英法德還是更傾向於和美國共享新秩序的紅利,新的秩序,只能是壓制第三世界國家,他們沒理由會選擇和一個第三世界國家共建秩序,而捨棄那個在經濟、軍事和政治上都能給歐洲極大滿足感的美國。

英法德現在就像黃臉婆一樣,說要離婚,但再嫁可能更糟。美國不怕你離家,還要鞭打一頓,看你還動不動就說離。而以上的八個國家,中國是由不得美國逞淫威的,你那豁免權就是個笑話;土而其、印度是要拉攏的,所以很重要;伊拉克和阿聯酋是為了穩定中東盤面的,不能打擊;日韓是圍堵亞洲的重要堡壘,不可做絕。他們要麼是美國無法動搖的,要麼是對美國當前佈局很重要的。唯獨英法德,反正跑不了,所以鞭打幾下怎麼了?但又想跑,不鞭打幾下怎麼行?大致如此。


獨釣寒江


先更正一下,美國製裁伊朗的“豁免”名單,不是8個國家,而是7個國家、8個經濟體。即,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印度、意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土耳其。

這份名單明顯是無視這些國家的國家主權,是一種挑釁行為。不過,美國一貫夜郎自大,以世界霸主的身份自居,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嘴臉。越是這樣,越暴露出可憎的面目,越是說明,現在的美國已經失去了昔日的大美利堅的自信。

再更正一下,不是歐盟沒有被豁免,而是有的歐盟國家被排除在外了。意大利、希臘就被豁免了嗎。美國沒有豁免英法德這些歐盟主要國家,說明一開始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到制裁伊朗,聲言要將伊朗石油出口清零的意圖就是衝著英法德去的。確切一點說是衝著法德去的,包括現在要退出的《中導條約》。

眾所周知,從歐元區的出現,到歐洲防務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以及歐洲軍團的成立,種種跡象表明,這些老歐洲們不僅要從經濟上,而且還要從軍事上逐漸要擺脫美國的控制,大有要棄美國而去的架勢。

華爾街金融風暴沒把歐洲打回原形,是因為歐盟把歐洲國家結成了一個整體,體型越大,免疫力越強,所以,在那場風暴中打幾個噴嚏也就過去了。受影響最大的是冰島和希臘,差點被那場風暴弄死。再者,這次“豁免”名單中的希臘,不論是在歐盟,還是在北約裡,都是個小不點,制不制裁沒多大意義,惹急了,希臘真敢退出北約,那就得不償失了。

意大利在北約和歐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由於二戰的原因,意大利一直很低調,也很圓滑。貝盧斯科尼當總理時和俄羅斯關係就很密切,頭兩天,這個老頭還跑去莫斯科給普京過生日,現在意大利又和歐盟鬧得不可開交,如果美國再不開眼,橫加制裁,無疑也是把意大利向東推了一把,看來特朗普還不糊塗。

英國本來就是美國的小跟班,又是美國在歐盟的代言人,英國退歐,不僅歐盟惱火,美國也很惱火。但是英國感覺自己在歐盟的確很吃虧,每個星期英國都要拿出3億多英鎊去補貼歐盟的那些窮國,擱誰心裡也不情願,所以鐵了心要退出歐盟。

美國製裁伊朗不放過這幾個國家,是成心要給這些歐洲國家斷血。尤其是西歐發達國家,對中東的石油一直都很依賴。原本制裁伊朗,這些國家也有可以替代伊朗的原油市場,可是,最近因為記者卡舒吉的失蹤,沙特也要捲進被制裁的漩渦,在這件事上,歐洲這些國家都在看著美國的臉色行事,美國未制裁,英法德先表了態,已經在研究下一步對沙特的方案。如果和沙特的關係鬧僵,那就預示著斷了歐洲中東的油路,那豈不是斷了歐洲工業的血液!

北非和俄羅斯雖然都是歐洲能源的供應地,但都無法填補從中東的石油進口量,而且俄羅斯因為克里米亞事件已經被制裁,而制裁的還偏偏是俄的油企。在別的地方找不到替代中東、替代伊朗的石油進口市場,那就只有美國的頁岩油和液化氣了。斷掉歐洲中東的油路,歐洲就不得不向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伸手。那樣,本來就對美國市場有依賴性的歐洲經濟,就越發依賴於美國……

這,或許就是美國製裁伊朗不放過英法德所打的如意算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