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人每個月收入加在一起有3萬,應該怎麼理財?有哪些好的建議?

CDominating


全家人每個月3萬元,要進行理財,先要對一家人的固定消費開支做一下分析,除去開支後,每個月能剩下多少錢。然後,看一下最近有沒有大額的開支。可以把最近大額的開支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起來,已備不時之需。此外,要有一部分定期存款。每月都拿出一部分錢購買基金產品,比如開放式基金中的證券投資基金就比較適合中小投資者。現在的基金可供投資的品種比較多,選擇是要注重收益性,也要兼顧安全性。

保險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拿出一部分錢來買保險。大病保險和人身意外險等。生活加入沒有任何意外發生,能夠每月拿到穩定的收入固然很好。萬一發生意外,或者身體不好了,固定收入就戛然而止。年齡越大,保險的意義就越發的凸顯。買保險也要兼顧孩子的教育,可以考慮選擇一下教育險。

理財,就是為了獲得工資外的收入,這些收入越高越好。你的工資收入是靠你的勞動換來的,假如沒有工作,你的收入來自哪裡呢?這就涉及到你的投資渠道了。你的閒錢,要用於購買有價值的資產,能為你產生利潤的資產。比如購買門頭房收租金。當然,購買資產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一方面要積累資金,一方面要多多考察。購買資產可以作為一個階段的理財小目標,目標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時間週期,可以是3年,也可以是5年。資金來源可以是自己的存款,或者平時的投資收益。購買資產後證明你的理財渠道更多了,收入的結構更合理了。

每個月3萬元,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你可以用一定比例的資金來進行股票投資,選擇好的股票,尋找合適的時機介入,爭取賺到高收益。

理財的最終目標是即使你不工作,也有來自各種渠道的收入,生活也能有保障。



和樓上的感覺一樣,信息太少了,全家人月收入加在一起3萬,但是你沒說你一個大家子一個月得花多少錢?家裡要是有個寶寶,我去,那傢伙很可能一家子的錢有一半得給孩子花掉,還要消費、生活得花多少我們都不得而知。但要說一個月3萬多的收益,你怎麼理財的話,我覺得一定要從長計議,你是偏好風險的還是穩健類型的,偏好風險的而有一定的專業的理財經驗的就去將一部分資金投入股市,一部分資金買保險,剩下的錢投到貨幣型基金如餘額寶、理財通等地方當活錢,以備日常的開銷。穩健的就去基金定投,定期把一小部分收入投到一個靠譜的基金,堅持一兩年收益一定相當的豐厚。當然最好的還是銀行等地方找一下專業的理財顧問,他可以結合你的實際情況給你提供更為中肯的建議,不想我在這裡給你亂說一通,沒啥建設性意見,還是那句話,理財的話不要只看收益,一定要看風險,風險和收益都是成正比的,如果你遇到一個平臺,風險小,收益又巨大,一定要留心,很可能是陷阱,你想要人家的利息,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狗哥說財經


最害怕遇到這樣的問題,已知太少,未知太多,一切都靠蒙。

全家人?是夫妻帶個孩子3個人,還是有雙方父母、二胎好幾個人?到底幾個人呢?每個月花銷多少呢?

我比較認同一個觀點,理財不是看你掙多少錢,而是看你剩多少錢,每個月3萬元看起來是不少,但是如果你看過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你會發現,每個月3萬可能還不夠花。

簡單的說,合理控制支出,做好保險規劃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測算未來子女教育、贍養老人、旅遊、買車買房等所需要資金,然後再找符合條件的投資方式。

再簡單點,找個靠譜的銀行或者其他理財機構諮詢一下,提供的信息越多,給的理財方案越有針對性。


鑫財經


第一:拿出收入的3-10%購買重疾險,不要超過10%.首先給家庭的經濟支柱購買,防患未然,可以以小搏大。目前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打拼族,面臨著住房,工作,醫療,教育各方面的壓力。特別是中年一族,上有老下有小,若患有重疾,短時間不能工作,高昂的住院治療費,康復費用,對於家庭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首先給家庭支柱買重疾險。然後再給其餘家庭成員買重疾險,根據自己的年收入來決定購買多少保額。並不是買的越多越好,個人建議在5-8%左右就行。個人認為消費型保險比終身保險更划算。

第二:剩餘可支配資金的10-20%用於家庭日常開支。大家可以把這部分錢放在某些可隨用隨取的理財產品,既享受了比銀行活期更高的利息,又便於日常開支。關於日常開支的比例每人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如:理財通和銀行中的相關產品,還有餘額寶。

第三:拿出可支配資金的20%購買一些保本的短期理財產品,做為家庭應急備用金。

第四:拿出10%定投2-3支基金,個人建議配一支指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長期持有2-5年。也可以根據股市行情及時調整指數基金和債卷基金的轉換,實現利率最大化。

第五:拿出10%購買國家發行的債券,收益一般高於銀行固定理財產品,安全性也很高,唯一的缺點是時間較長一般是3-5年,流動性較長。

第六:拿出20%購買一些利率較高的理財產品,如:銀行,證劵,保險公司發行的相關理財產品,外匯產品。但個人不建議購買P2P產品,民間借貸產品。若某些機構承諾利率高於7%時,大家一定要謹慎。同時堅持持續不斷的投資,當本金越來越大時可以集中更多的錢購買一些銀行,證劵或保險的VIP理財產品。

第七:個人建議拿出3-5%用於個人投資,提高自己的職場技能和專項能力,這是較快使自己財富增值的方法之一;

第八:剩餘資金我們可以投資一些股票,期貨,但這些都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實踐經驗。儘量不要抱著追漲殺跌的心理。

第九:若您的本金較多又想獲得更高的收益,建議您可以投資東南亞國家的房產,目前這些國家就像我國10年前的房產市場,並且很多國家還給予很高的優惠政策。

以上理財原則比較偏保守穩健,您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選擇不同的比例進行資產配置。但是我們做理財投資時一定要謹記本金安全,有資本才能繼續投資。同時理財投資一定要持之以恆,並且根據自己的資金和國家政策,經濟形勢及時調整各資產配置,這樣才能使收益最大化。


椰子藍



經典K線


不是我不想答,但合理的理財規劃,需要更具體信息。這是主動收入還是被動收入,是工作外的額外收入還是全部收入,家庭年齡結構如何(兩老一少的三口還是兩青一幼),平時消費習慣如何,有無貸款或其他負債,孩子什麼教育規劃……信息充足,才能有合理建議。

如果題主想了解的是買什麼理財產品,投什麼股票,做什麼生意之類的具體建議,倒不需涉及理財規劃,銀行、證券等機構的客戶經理們都可以給到建議的,詳細瞭解,擇優選擇即可。


傅里葉貓


總收入是理財規劃的一個示明項之一,其他還需要表面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就是說你能承受多大的虧損),可理財總資金規模情況,理財的目的,家庭支出情況,對哪些投資渠道有認識或有能力參與。

這些情況不同,理財目的不同都會有不同的理財規劃。

下次提問時可以寫的詳細點。

當然在網上還是需要注重隱私的,建議你找銀行理財,證券客服,保險經紀綜合詢問,然後對比自己的需求做一個適合你自己的理財規劃。


悠悠悠哉之小談論道


這個……?

如果需要做理財規劃,那麼只提供這個參數是大大不夠的。

而且,理財這麼重要的事情,請務必找專業的人幫忙規劃。寧可花一點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