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蕙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個問題問對人了,作為一名國際金融理財師, 我簡單說說從理論上,我們應該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瞭解自己

首先我覺得應該做一份風險評估問卷,這個隨便找個銀行說要購買理財產品就有人幫你做,一般需要填寫你的年齡、收入、投資經驗、可用於投資的金額和比例,以及對對待風險的態度等等,這樣可以比較準確的綜合評估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前提是你要按照實際情況填寫。

這樣一般來說可以把投資者分為五個風險類型,從低到高是保守型、謹慎型、穩健型、進取型、激進型,每個銀行可能具體的名稱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樣的,同時,理財產品也可以分為五個類型,風險由低到高依次是低風險、中低風險、中等風險、中高風險和高風險,有時也會用R1-R5表示,不同等級的投資者適合(可以)投資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也不同,不如穩健型投資者適合投資低風險、中低風險和中等風險的理財產品,而不適合投資中高風險和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因為高於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甜區,執意要投資可能會出現問題。

而市場上不同的投資產品也對應著不同的風險等級。

通常來說,是這樣劃分的。

R1低風險:國債和銀行存款(不要懷疑,50萬以下受保險制度保護,零風險,但你說銀行存款消失,那是人為的道德風險,不是投資風險)。

R2中低風險:餘額寶類貨幣基金,保本型理財、結構性存款,債券類產品包括債券類的銀行理財產品。

R3中等風險:債券基金、黃金投資(在歷史高位接盤除外)、P2P產品(P2P從產品性質上來說其實是中等風險的,但是很多平臺打著P2P的旗號掛羊頭賣狗肉動不動就跑路,使得P2P變成高風險)。

中高風險: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PE(私募基金)等。

高風險:外匯、期貨、期權,以及一切帶有槓桿的投資。

但以上都是理論,實際上很多投資者都喜歡超過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去選擇投資產品,比如很多老年人應該選擇存款、國債類風險較低的產品,但是卻要投資股票、基金,還有的取碰P2P和號稱年收益10%以上的所謂“理財產品”,結果往往是不能承受的。

所以我還是建議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合理的選擇理財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