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線上的日子,我與老解放同行,馳騁天路,萬里無疆

老解放卡車【CA10B】二十年前已退出人們的視野,可當年從學車起接觸的第一種車型就是老解放。它油綠的車身,莊重樸實的外表使我想起了當年在線上的日子。

在青藏線上的日子,我與老解放同行,馳騁天路,萬里無疆

九一年我下連隊,在全團唯一的汽油車連隊六連學習汽車駕駛技術。當時,連隊的老解放也夠老的了,服役快二十年了。車況差,很多車待料維修。夏季跟車上線,老解放故障頻發,遇見上坡爬山車就喘,沒勁。上山一路低速導致發動機過熱,水箱開鍋,油泵汽阻,後輪軸承油封甩油。撂倒路上的車比比皆是,我跟的車也遇見了多次故障。各有各的辦法,就地維修或等收尾車帶料,已成了習慣。春季出車,每天早上發動前要用搖把搖車,目的在於把粘稠的機油打稀,並把機油壓力打上來。每個副駕駛要搖30-40圈,然後把水箱水加滿,才能發動。晚上,到兵站還要給水箱放水。青海的春季異常寒冷,偌大的車場二三十輛車幾乎同時搖車,發動成為兵站的一景。

在青藏線上的日子,我與老解放同行,馳騁天路,萬里無疆

跟車上線,洗車,擦車,裝卸,捆紮,都是我們副駕駛的事。最辛苦的是整疊,捆紮車廂篷布,可別小看這項工作,沒有一定技巧和力氣的人,根本抱不起一百多斤的篷布。篷布厚重,落滿灰塵,每次卸完貨都要把篷布全部展開,疊的整整齊齊。我力氣小,根本抱不動,硬掙著搬起累的手顫腿抖。這時,需要關係要好的戰友互相幫助,抬到車頂固定綁好。作為副駕駛,學員髒、累、苦、難的活都是我們承擔,駕駛員大多都是志願兵,老兵,他們只負責開車,教練。晚上到站,我們睡大箱,他們住旅館。有的兵站當年條件很差,比如諾木洪兵站,地處柴達木盆地戈壁灘上,兵站的宿舍是七十年代的平房,大通間,架子床,鋪的全是木板,我們到站就得扛著自帶鋪蓋揹包解決住宿。

廣告

去逛逛

作為全團的省內保障運輸連隊,我們除了冬訓,夏訓以外,一年四季都在青藏線上執行運輸任務。春季出發格爾木至拉薩一長兩短,夏季出發海南州拉油,軍工企業拉煤,湟源拉煤,貴德農場運煤,大通運煤運伏磚茶。秋天,到海晏,默勒,運煤,冬季張掖運冬菜。每次出發一趟多則兩個月,少則十天半個月才能返回。艱苦的歷程總是暫時的,在連隊跟車上線跑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一路風塵撲撲,既開闊了眼界,也鍛鍊了體魄。青海是攝影家的天堂,上線沿途美景數不勝收,至今回望仍歷歷在目。

在青藏線上的日子,我與老解放同行,馳騁天路,萬里無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