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已晚?百度雲用實力打臉

互聯網的下一波成長空間在哪裡?這個問題又在近日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中被提起。而朱嘯虎、熊曉鴿等投資大佬直指是產業互聯網。

在這個新風口,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將深度融合,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開始成為這個新型基礎設施。而一向被詬病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表現不佳的百度,迎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近日,據易觀發佈的《中國雲生態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8》的年度報告顯示,百度雲以市場增速最快及技術前瞻性的優勢進入行業前三。而過去的兩年,百度雲一直被指起步晚,發展慢,遠遠落後業內領頭羊。

實際上,在中國,雲計算市場仍然是在一場長跑中,終局勝者並未定。

除了被易觀作為最智能的雲服務廠商加以分析外,百度雲還在今年強勢入榜Forrester發佈的中國公有云報告中的"卓越表現者象限"。

入局已晚?百度雲用實力打臉

近日,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發佈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亞馬遜第三季度淨銷售額為565.76億美元,其中雲計算業務為66.8億美元;微軟2019財年第一季度(截止2018年9月30日)營收291億美元,其中智能雲服務部門營收86億美元;阿里巴巴的雲計算業務2017年已突破百億,今年有望衝擊200億。在百度所公佈的第三季度財報中,百度雲ABC業務,依然停留在"戰略的高度"。有評論認為,從這些科技巨頭披露的財報數字來看,雲計算市場已經日上三竿,而百度已落後太多,想要再從中分得一杯羹是痴人說笑了。

百度雲入局時機真的晚了嗎?百度總裁張亞勤曾表示,雲計算市場猶如一場馬拉松,現在只是開始了2公里,儘管已出現領先者,但這是一場長時間的賽跑,而易觀國際也認為雲計算產業當前正處於市場啟動期。

入局已晚?百度雲用實力打臉

不可否認的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是落後的。移動互聯網具有個性化、碎片化、移動性等特點,並不那麼social的百度在這場戰爭中沒有佔得先機。隨著AI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重新走向開放。李彥宏認為,"互聯網只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換言之,這場大戰的頭把交椅或許仍屬於百度。

百度副總裁、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認為,雲市場現在來看各家廠商發展有先後,但在巨大的機遇和市場面前,現在的差距並不能決定長遠的市場格局,目前國內的雲採納率還很低,遠沒有到"血拼"的程度,未來3~5年會有更為清晰的競爭態勢。況且百度雲正在不斷加快進度,把百度的技術封裝打包,提供給更多的人。在產品層面,百度雲的產品越來越成體系,第一是層次化,第二是行業化,這是百度工程師文化的基因所在。

"做雲這個行當需要有一顆非常平靜的心,因為有很多事情的打磨需要時間和技術積累。"尹世明曾這樣表示,這種態度或許正是百度雲能夠厚積薄發的最好註解。

當前正面臨著以5G新一代信息通路為代表的各項新技術的快速迭代。作為大寬帶、低時延、大連接的通信技術,5G將大範圍應用在無人駕駛、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領域。高通公司全球首席執行官Steve Mollenkopf認為,5G和人工智能的結合,將激發一輪新的增長。"根據測算,5G相關商品和服務到2035年大概會達到12.3萬億美元。5G可以創造5.1萬億美金商業價值,也會帶來2200萬新的工作崗位。Steve Mollenkopf還表示,"5G+AI可以變革非常多的行業,在醫療健康行業或者汽車行業、重工行業,可以用AI做更多的事情,可以用機器人代替工人的工作。"

張亞勤很早便意識到5G將會成為下一個科技風口。謀定而後動,百度雲像一個優秀的獵手,一旦覓得合適的時機便迅速出手。將其強大的ABC能力和新一代5G技術全面深入融合,並先後與Intel共建"5G+AI邊緣計算聯合實驗室",與中國聯通共同發起"5G+AI聯合實驗室",百度雲正在結合產業夥伴搶先佈局5G+AI賽道。

技術基因加持 百度雲實際早就掌握先機

曾經,很多人認為雲計算是"新瓶裝舊酒",但現在"雲計算裡面已經有了新酒"。在2016年百度雲計算戰略發佈會上,李彥宏說,搜索是典型的雲計算的應用,所有的搜索都在雲上完成的。百度雲所提供的也不再是簡單的存儲和計算,而是包括大規模處理數據、人工智能、大規模創新、用戶畫像、定位、地圖等等能力的綜合。

在雲計算1.0時代,各家雲巨頭的市場份額集中在Iaas上,而16年後風口開始轉向人工智能,更多公司傾向於整體的解決方案。多家機構數據顯示,亞馬遜雲、微軟雲、阿里雲等雲計算企業也正在向AI能力傾斜。 與眾友商相比而言,國內科技巨頭中,百度在AI技術方面積累最深,走得最快。而百度雲是百度AI戰略的載體和源動力,AI是百度雲在Cloud 2.0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尹世明認為,百度進雲計算市場的機會在於,主宰企業級市場數十年的客戶服務器(client/server)架構已經過時,與其關聯的軟件、硬件和服務生態將垮塌,雲計算將帶來新的架構和新的平臺。在IBM等認可的客戶服務器架構中,一邊是PC等終端,另一邊是大型機等服務器端,兩邊數據相對獨立。而新崛起的架構可能會是智能雲加物聯網,一邊是虛擬世界,另一邊是物理世界,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技術積累,可以幫百度雲佔有一席之地。

從李彥宏為AI站臺,到張亞勤提出ABC三位一體戰略。從技術到發展戰略,百度雲直接進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應用的雲計算2.0階段。在商業價值更高的雲計算2.0時代,佔據AI技術高地的百度雲已獲取先機。

經過幾年的發展,百度雲已成功發佈"天智"、"天算"、"天像"、"天工"等行業解決方案,實現了在人工智能、智能大數據、智能多媒體和智能物聯網的全方位智能服務佈局。基於百度大腦110+AI能力,9+大數據能力的技術支持,百度雲將ABC能力以雲服務框架的形式開放給合作伙伴,在產業框架內重組ABC和IoT等技術能力,推出了雲農、雲制、雲服三大產業平臺,企業可根據實際需求接入ABC能力。

同時,百度雲的內部生態支持上也十分可觀,Apollo、DuerOS與百度雲合作關係緊密,相互賦能,配合ABC+IoT全屋智能生態聯盟、車安全戰略合作等,可見百度雲已經從單一的平臺產品變成了一個生態體系。百度雲作為百度AI戰略的載體和源動力,與百度的AI戰略協同發展。

當前階段各行各業都在擁抱AI,向產業智能化轉型。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的核心產業規模接近30億美元,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近400億美元。

作為百度AI戰略的承載者,百度雲近年野心勃勃並且大動作頻頻,在今年9月召開的2018 ABC SUMMIT雲智峰會上,張亞勤披露了百度雲的最新發展情況,百度雲的用戶數和合作夥伴數都是去年的3倍,流量是去年的5倍,收入則翻了4倍。

身處BAT巨頭角力的競爭縫隙,百度戰略定位異常清晰,夯實移動基礎,引領AI時代,其效果顯而易見。 2017年7月,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首次向開發者與合作伙伴公佈了完整的AI生態開放戰略,包括百度大腦、智能雲、DuerOS、Apollo等一系列產品規劃。百度已經將AI的觸手延伸到農業、製造業和服務業三大領域。

在百度雲的客戶中,已經不乏傳統產業巨頭的身影,涵蓋農業、鋼鐵、製造、汽車、金融、保險、航空等行業全領域,與山西省政府、中國寶武、中國農業銀行、麥飛科技、中國東方航空、重慶氣象局等政府部門和知名企業合作共贏,推動社會一二三產業的智能化變革,推動"數字中國"建設。

農業領域,麥飛科技通過使用百度雲邊緣計算架構實現了麥視監測機上的機上處理算法,提高監測效率,不用經過雲端處理,直接在監測機飛行業務中實時生成病蟲害監測圖。極大地提高了"麥視探針"的計算處理能力。藉助百度雲構建的BIE-IoT智能邊緣計算物聯網鏈路,同時實現多監測機的算法同步更新。

在金融領域,百度雲攜手國有四大銀行之一中國農業銀行共建金融大腦,基於ABC、物聯網以及區塊鏈等底層技術,打造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客服、智能投顧等完整能力體系,為中國農業銀行提供智能整體解決方案,探索金融智能化變革技術路徑。

從Cloud1.0到Cloud2.0,雲計算的戰爭才剛剛開始。百度雲以ABC三位一體戰略,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技術助推搶先登陸cloud2.0。百度雲的未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