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团访华,和风能否驱散阴霾?

一个多月的见招拆招和唇枪舌剑,中美贸易摩擦已经延伸至科技领域。这已经让全球陷入焦虑恐慌。

中美贸易摩擦终于有了“和”的机会。5月3日,中国迎来了们美国高规格的贸易团,包括财政部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和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幕僚艾森斯塔。

对此,中方表示欢迎,但强调必须是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磋商,结果应该是互利共赢的。(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语)

美国贸易代表团访华,和风能否驱散阴霾?

5月3日,外交部举行例行记者会,新闻发言人华春莹主持

分析家观察,7人都属于对华强硬派人士,被美国舆论称作“七大金刚”和“七个硬汉”。虽然他们的强硬立场有所不同,但都是美国财经贸易界的关键人物,而且决定了特朗普对华发起贸易战的决策。从他们的经历、立场以及和特朗普总统的关系看,他们来华磋商双边贸易纠纷,可谓咄咄逼人、来者不善。

美国财长姆努钦相对温和,他曾经认为中美之间没有贸易战,也认为中美可以通过谈判化解贸易战。作为高盛曾经的高管,他有着丰富的金融领域的经验。因此在和中国谈判金融领域的开放时具有不容忽视的专业要价能力。

莱特希泽是对华挥舞301调查大棒的实操者,早在去年8月份就开始准备对华实施301调查。事实证明,作为美国贸易代表的他早就对中国磨刀霍霍,而且中国分析家之前对其强硬立场似乎准备不足。更须注意的是,莱特希泽也直言不讳,将对华301调查的目标直指“中国制造2025”。

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则将301调查指向科技。美国封杀中国科技企业中兴通讯,或是看到其立场的体现。《美国之音》直言,中美不是“贸易战”而是“科技冷战”。

纳瓦罗则是“中国威胁论”的坚定鼓吹者。他认为,加征关税是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发生重大转变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和特朗普年龄相仿的“老年团”继承了里根时代的强硬基因,又和重商主义的特朗普志同道合。人们可以指责这群聚集在特朗普周围的老派精英们缺乏多边主义精神甚至嘲弄他们有冷战思维。但是,对中国而言,美国能够派出如此强硬和强大的贸易磋商代表团,中国必须充分重视。

美国贸易代表团访华,和风能否驱散阴霾?

美国访问团从左至右:财政部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

要想改变他们的立场其实很难。尤其是,301调查已经融进了这些固执的精英人士的精神,也是特朗普总统“美国优先”的体现。他们对中国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除了中美贸易不均衡、知识产权、合资技术和合资企业。特别是在他们访华前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了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特别301报告》,该报告继续将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

因而,美国贸易代表团来华会要价很多。其实,中国对美国而言已经不能通过“讲道理”来解决问题了。而且,用提供大合同购买美国货的方式也难以满足美国人的胃口。因为美国已经将中国视为势均力敌的对手,需要中国在多环节、多领域向美国开放,以解决美国主张的对华贸易逆差。

因此,面对美国贸易代表团老辣的要价,中国要做好打一场艰难战争的准备。

在看不见硝烟的谈判桌上,一招一式都须慎重。最关键的是,中国有多少底牌,尤其是有多少可以妥协的缓冲空间。客观而言,也许中国不怕你来我往的贸易战对搏,但是对贸易战扩到到科技领域和更多领域,中国依然存在着相当的短板。

毕竟,中国在核心科技上还无法和美国相比,而且美国依然拥有全球最强的综合实力。面对不讲全球化规则的美国,作为弱势一方的中国既要积极应战,又不能和美国鱼死网破。

因而,该开放的领域中国必须要开放,譬如降低汽车关税,目前看也已经水到渠成。毕竟,传统汽车面临着AI时代的挑战,整个产业都在转型升级。降低关税也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也促使美国和中国进行贸易磋商。中美两国是全球两大贸易强国,两强对决真的是两败俱伤。妥协共赢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

当然,妥协不是在美国的淫威下签下城下之盟,而是通过谈判桌上的较量达成双赢共识。美国派代表团到中国来,已经说明他们愿意和中国谈,也凸显美国不愿和中国零和博弈。

实力为本,有理有节,中美或许可以通过谈判化解贸易摩擦。

张敬伟,亚太智库研究员,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华府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