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寶林:諧劇與相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點擊藍字“廢紙幫”,關注最美書人書事

2017年,是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誕辰100週年。機緣巧合中,新收得一本舊書,見證了侯先生已不太為人熟知的一點往事,腆作拙文,聊表紀念。

這是一本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侯寶林相聲選》,厚厚的一冊,收錄了侯先生40多段相聲,其中不乏《關公戰秦瓊》《夜行記》等膾炙人口的名段。題簽的郭沫若和作序的周揚,均是文藝戰線上紅極一時的風雲人物。

侯宝林:谐剧与相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拂去歲月的蒙塵,翻開封面,侯寶林先生的遺墨映入眼簾:“永梭兄指正 八零年三月 寶林贈”。

侯宝林:谐剧与相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侯先生身為相聲界的領軍人,鼎鼎大名,不必多言,而上款人知名度看似遜色不少,卻也是巴蜀大地上一位曲藝泰斗。他就是諧劇創始人王永梭先生。

王永梭先生1914年生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1939年創辦了一個新的劇種 “拉雜戲”。1940年,王永梭考入因戰事從南京輾轉遷到江安的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受教於曹禺、洪深、焦菊隱等眾多名師,1943年畢業後將“拉雜戲”正式更名為“諧劇”,之後一直在四川各地演出,廣受歡迎。1953年赴朝鮮戰場慰問演出,回國後先後在成都軍區戰旗文工團和四川省曲藝團工作。

文革期間,王先生也被迫長時間遠離了舞臺,數年間只得從事著組織分配的養豬、牧羊和放牛之類的工作。直到1978年10月才得以重返舞臺。歸來的諧劇藝術,得到了巴蜀人民更加熱烈的歡迎。1980年5月,王永梭和夫人江潤媛又應邀進京參加中國曲藝家協會舉辦的“相聲創作座談會”,之後在京城各大劇院連續舉辦了18個專場演出,幾乎場場爆滿,各大媒體紛紛報道,諧劇藝術盛極一時!

王先生幾乎一生都奉獻給了諧劇這門藝術,他不僅創作了《賣膏藥》《黃巡官》《趕汽車》等眾多優秀諧劇作品,還親自培養了學員100多人。

侯宝林:谐剧与相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永梭先生在表演諧劇

著名詩人流沙河先生對於王永梭和他的諧劇藝術,推崇備至。他曾說:“這百年來,藝術天才,吾蜀有四。張大千的畫,一也。謝無量的字,二也。天籟的唱腔,三也。四就要數王永梭的諧劇了。”

侯寶林先生和王永梭先生,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結識,南北兩位喜劇大師惺惺相惜、相見恨晚。侯先生曾說“諧劇與相聲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絕不是一句客套話。“諧劇四十週年”紀念活動舉辦之時,侯先生就親赴成都出席,之後又讓自己的三子侯耀文入川,拜王永梭先生為師,學習諧劇數月。上文提及的1980年王永梭夫婦進京之旅,侯氏父子不但親自同至車站迎接,而且對王先生在京的各項活動都給予了大力幫助。

侯宝林:谐剧与相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合影(左起:侯寶林,江潤媛,高元鈞,王永梭

侯耀文自幼摯愛相聲這門藝術,雖然起初被侯寶林極力反對,也一直“偷”學不輟,17歲那年瞞著侯寶林考入了鐵路文工團,侯寶林眼見兒子確實有志於此,也就不再反對。經父親引薦,侯耀文拜在王永梭先生門下後,悉心求教。在成都數月不僅學得一口惟妙惟肖的四川方言,而且也掌握了諧劇這門藝術的表演精髓,為他相聲藝術的成長積累了豐富的營養。日後幾乎每隔兩三年,侯耀文都會去拜訪王永梭夫婦。

一本舊書,承載著兩位大師的深厚情誼。日月穿梭,30多年過去了,兩位大師早已先後作古,甚至侯耀文先生也去世十年了。現今相聲屆的領軍人物,非侯耀文的弟子郭德綱莫屬。侯氏一門只有侯寶林先生的長孫侯震還在德雲社從事這門藝術,另有年近古稀的侯二爺,最近因為和一性感妖嬈的女徒弟的趣事,再度成為輿論熱點。甚至有媒體的相關報道中稱侯二爺為“相聲泰斗”,令人唏噓。

相聲如此,諧劇更是淒涼。王永梭先生的學生中,首屈一指的要數沈伐,他演繹的“王保長”形象,也是諧劇藝術的另一座高峰,只是沈伐先生年事已高,近年已逐漸遠離諧劇舞臺。如今依舊堅持諧劇演出的王門弟子,寥寥無幾。 “中江縣表哥民間藝術團”的團長謝揚功算是一個,因為他在芒果臺做主持人的女兒,他更多時候被稱作“謝娜的父親”。

▶這篇文章經作者 Outman 授權,由廢紙幫獨家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但是喜歡的話可以朋友圈哦!)。如有抄襲行為,一經發現,立即舉報!

▶關於“廢紙幫”:

本公眾號的作者,天南海北, 全是書友。以前是群聊,話題包括名人墨跡,新舊書,月旦人物免不了。大家投緣,樂呵,還長見識。年近中年,事兒忘得快,下決心做了這個公眾號。今後我們碰過面、經過手,值得一說的,都放在這上面了,如題,都是關於“廢紙”。

廢紙幫

關注最美書人書事

或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