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現在最火,為什麼郭德綱不停收徒?

Szh80後真累


  • 最重輩分師承,講究排字論輩

郭德綱的德雲社最重傳統相聲的排名和輩分,所以當初張文順在的時候就跟郭德綱說過“雲鶴九霄龍騰四海”等八個字,當初的設想的是每2年郭德綱收徒一次,一個字輩有100人左右,然後收夠了8科就可以了,所以現在按照德雲社公佈的數據,應該有100多人,且宵字科已經收滿,再收就是龍字科的了。

  • 人員後期儲備,培養頂樑柱

現在來說德雲社有100多人,共分8個隊伍,在各個分社或者小劇場,人員儲備整體還是不足,所以需要不斷的收徒來充實各個團隊,且說目前德雲社能拿的出門,頂樑柱就這麼幾個組合,岳雲鵬和孫悅,欒雲平和高峰,張鶴倫和郎鶴焱,張雲雷和楊九郎,郭麒麟和閆鶴翔,燒餅和曹鶴陽以及孔雲龍他們,需要迫切出一些高水平的相聲組合來擴大整體的德雲社班底和規模。這也就是為了當初郭德綱三次力邀張玉浩和盧鑫加盟德雲社的原因。

  • 關於郭德綱和于謙

當初二人是有明確約定的,郭德綱的孩子全部拜師于謙,于謙的孩子拜師郭德綱,所以郭麒麟在於謙門下,于思洋(於雲庭)在郭德綱門下,近期有消息稱,郭德綱的二公子也會拜在於謙門下,這就是兩人的一句互相承諾而已。


純手打,希望各位看官不吝點贊、評論和關注,謝謝!


雪球財略


郭德綱的徒弟確實多,目前寫入家譜的已經有八十多人了,沒有寫入家譜的霄字科人數也不少,而且每一年都在招生,確實收徒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甚至是越來越快了。


郭德綱為什麼不停收徒?因為相聲演員的成材率低,郭德綱在接受採訪時曾說,德雲社每一年招生報名的人多的有七八千,少的也有兩三千,但是最終留下來的不到100人,而這100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以後,最終能上臺表演並留在德雲社的,可能不到10個人,能夠成為角兒的,那概率就更低了,所以說相聲界的成材率也就是萬分之一左右。


德雲社的攤子越鋪越大,現在已經有8個小劇場,雖然同時有八個演出隊在輪番演出,但是很明顯人員還是不夠,經常出現一支隊伍同時在兩個小劇場演出,一個七點開場,一個八點開場,這邊演完馬上去另一邊趕場的事。所以現在郭德綱也改變了思路,不僅僅自己培養徒弟演出,同時還面向全社會招聘成熟的相聲演員,通過合同制的形式請他們來德雲社演出。


現在相聲市場這麼火爆,可以預見德雲社的小劇場會越開越多,瀋陽、上海、濟南、石家莊等地方都是潛在的市場。郭德綱趁著現在還年輕,肯定想把事業做的更大一點,把德雲社在相聲界的地位夯實的更穩固一點,也為徒子徒孫們謀一個更好的前程。


至於于謙,他的徒弟不知郭麒麟一個,題主你肯定搞錯了。除了郭麒麟,還有馮照洋、太榮劍、李斯明和郭汾陽。于謙收徒的目的和郭德綱不一樣,所以他不講究數量,要的是一個傳承,僅此而已。


牙快笑掉了



郭德綱的徒弟確實不少,目前列入家譜的已經有八十多位了,再加上沒有列入家譜的霄字科和學員們,至少有一百多人,看起來很多,實際能上臺表演的人卻不多。


相聲這一行的成材率很低,雖然被郭德綱賜字的都已經是學員中的佼佼者,但是淘汰率依然很高,而德雲社的不斷髮展,小劇場越開越多,逼著郭德綱不得不繼續收徒,不然人不夠用啊。


德雲社目前有9個小劇場,但是隻要8個演出隊,所以總有一個隊要同時在兩個劇場演出,這邊演完還得馬上趕往另一個劇場,可見其辛苦程度,客觀上也反映出德雲社的演員真的不夠用;再說了,新的小劇場還在繼續籌備中呢,沒有人怎麼行?


德雲社現在雖然有8個演出隊,但是演員都不充足,經常有底角被抽調去商演,或者參加影視劇拍攝時,就要有演員在小劇場中多次登臺,不僅演的辛苦,而且節目質量也無法保證。所以現在德雲社不僅自己培養演員,還對外招聘演員,但是真正成熟的相聲演員少之又少,所以只能內部挖潛了。


當然了,不斷收徒弟也可以說的高大上一點,那就是培養相聲人才,弘揚傳統藝術嘛!


相聲演義


郭德綱的徒弟排字分為“雲鶴九霄,龍騰四海”八科,現在加起來大概也有一百多人了吧。

經過多年的起起伏伏,溝溝坎坎,小人的排擠,奸人的打壓,郭老師還是從當初的草根藝人的艱難時期,一步一步成為了現在的相聲大師,一代宗師,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也未必有無來者了。所以現在慢慢的對收徒弟的考核制度也開始越來越嚴格了,首先招到學員班,經過高峰高老師的一番精心調教培養之後,才會選幾個特別突出的,有天賦的再考慮收徒。也不像當初收岳雲鵬的時候,隨便來幾個端盤子的就收了……所以現在郭老師收徒越來越少,越來越精,越來越嚴格了。

于謙的徒弟經常上臺演出的就倆:郭麒麟和馮照洋。太榮劍的名氣不如前倆人大,還有一個就是郭德綱的小兒子郭汾瑒。老郭的兒子都被於老師承包了!

其實,于謙不愛收徒弟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個人生活習慣。說相聲並不是于謙的主業。都知道於老師家大業大,根本不指望著靠說相聲養家餬口,只不過他本人好這口。他也被稱為娛樂圈最會玩的人,還出了本名為《玩兒》的書。于謙的生活豐富多彩,抽菸喝酒燙頭這三件事就夠他忙活的了,而且他還愛養小動物,喜歡搖滾,還是北京搖滾協會的會長……他的賽馬還得過比賽中的冠軍!

說白了於老師的生活就是“吃喝玩樂”,幹自己想幹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才是真正的全憑自己喜好來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很成功,真是讓人羨慕的人生。所以說謙兒大爺也著實沒有多餘的時間來教徒弟啦。




清風了無痕


過去相聲名家收徒是件很嚴肅的事情,講究德藝雙馨,大師侯寶林,一生只收了十幾個徒弟,另一位大師馬季門下也只有趙炎、馮鞏、姜昆等幾位弟子。

相聲藝人拜師要先認“引師、保師、代師”三師。相聲拜師是非常注重師承關係的,從創始人開始,藝人都是按輩份進行傳業並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師承譜系,這種譜系使得表演技藝代代相傳又不斷提高,但保守的心理也影響和阻礙了技藝在更大範圍的交流和傳播,而今天的拜師習俗與舊社會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相聲拜師的風氣越來越盛,原因可以理解,相聲界人員擴大了,派系也就多了,你我之間相互為演出之類會出很多問題,無形成也助長了這種拜師風氣。


飛上天的羽148801406


德雲社之所以現在很火,是因為有郭德綱的存在。德雲社的所有演員包括後臺行政的所有人都跟郭德綱有關係,換而言之是郭德綱把這些人聚集在一起組成了德雲社。

德雲社作為傳統班社,郭德綱是德雲班主,是挑班的大角。德雲社作為文化傳播公司,郭德綱是公司代言人,是企業的文化符號。

所以說對於那些剛剛加入公司的新人來說,最好就是跟郭德綱掛上關係,有師承的可以論師承輩分,沒有師承的最便利的就是拜師。以郭德綱的吸金能力,他還不至於去靠徒弟養,他願意收徒弟更多的是為了提攜新人,畢竟德雲社和郭德綱是相聲行業最值錢的招牌。

再一個,相聲界拜師只是儀式,行業名份的認可,不代表拜了師父就不能向別的老師請教。相聲這類記問之學最重要的就是眼界要寬,不能侷限於門戶之見。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正是因為德雲社越來越火了,人手不夠用,所以郭德綱不停收徒,同時也是真心想把相聲傳承下去。


德雲社越來越火了,以後的小劇場會越開越多,現在只有8個演出隊在演出,經常出現演員不夠用的情況,往往需要一個隊在不同的小劇場演出,郭德綱每年都招生,就是為德雲社的演出隊儲備後續人才。

雖然每年德雲社招生的時候報名人數有幾千人,但是最終留下來的都不到一百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培訓之後,能夠留在德雲社並且可以上臺演出的人還不到十人,能成角兒的人更少,所以相聲界的成材率是非常低的,只有不停的招生培訓,大浪淘沙後留在德雲社的才是精英。




現在看起來德雲社郭德綱的徒弟確實挺多的,寫入家譜的已經有80多人,加上那些沒有被寫入家譜的有一百多人,但是這些人中間能真正上臺演出的人真的不多,所以郭德綱一直在廣招徒弟,人才太少了。

郭德綱六歲學藝,這麼多年來一直輾轉在曲藝的道路上,相聲的基本功特別紮實,他發自內心愛相聲這門曲藝,也想把中國的相聲傳承下去,是郭德綱的出現拯救了中國相聲,要不然相聲早就消亡了,所以他廣招徒弟也是有心傳承相聲。




郭德綱的事業現在已經發展到一定境界了,他一直收徒弟並不是為了賺錢,其實他對金錢看的很淡,最主要的是他可以為中國的相聲做一點貢獻,還是感到挺欣慰的。


R娛記


德雲社是以郭德綱為中心位置行事,所有利益的決策和劃分,以及未來計劃,都是郭德綱決定的。德雲社走到今天,也足夠說明郭德綱所作所為都是可讚的,沒毛病。而於謙極為聰明,俊傑也。看輕看重任何心裡是一目瞭然。人貴在自醒識時務,做好了大家其樂融融,利益也不少。郭德綱廣為收徒,自是深思熟慮後行動,是德雲社重大利益所在,別人的參合如虎口奪食。于謙與世無爭就是他最大的資本,據此,郭德綱缺他不得。


大雷爾


郭德綱現在如日中天,德雲社一家獨大,壟斷了相聲圈幾乎。德雲社好幾百員工,光徒弟就好幾百了, 雲鶴九霄,龍騰四海,八科。德雲社不斷商演,5000人以上商演110出,小園子演出3000多場,老郭這麼龐大的隊伍還在不停收徒,為了壟斷國內相聲市場,壯大自己勢力,也是為了找到一些優秀的苗子,。這麼多演出,需要很多演員,需要適合不同年齡層的需要,同時老郭收徒是要錢的。對自己對德雲社都有好處


068476


其實在以前收徒是一件很嚴肅很重要的事情,大多數老藝人收的徒弟都不多,一生能有一個好徒弟那是莫大欣慰。郭德綱則明顯是個異類,當年受到退出事件打擊後收斂了很多,選擇徒弟也謹慎了很多,儘管如此,現在也是徒弟眾多,有多少一般人還真不知道,這也許和當初拜侯耀文為師時所受到的挫折有關係吧,依老郭的性格肯定會打破那種禁錮,我收一群輩分不低的徒弟,能耐我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