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教不好是老師不會教。你怎樣看這句話?

物理天天


這是教育界最大的謊言之一!

其實最早提出這句話人,是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他的原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意思是隻要我們找對方法,努力去教,學生總會有進步的!學生作為個體的人,總歸是會有進步的!

但是,他的話被別有用心的人曲解了。尤其是某些領導,拿來教訓手下的老師。貌似只要學生學不好,便都是教師的責任!

殊不知,“有進步”與“教好”完全是兩個概念!

有進步,是與原來的基礎相比。只要進步了,就是成功。比如,一位有智力語言障礙的孩子,你通過不懈努力,讓他開口叫“媽媽”。你便是成功了!

而“教好”,便沒有標尺了。培養孩子上了大專,算成功嗎?培養孩子上了本科,算成功嗎?培養孩子上了重點本科,算成功嗎?還是培養孩子上了清華、北大,才算成功呢?

正是這種混淆了的、沒有標準“教好”,害了廣大教師。彷彿所有的孩子都必須取得讓家長們滿意的結果,才是成功的。才算是“教好”!

可是,學生個體情況各不相同。又怎麼都能取得同樣的成功呢?當然,也不應該、不能怪老師!

所以,這句話是徹頭徹尾被曲解的“名言”!


姑蘇講堂


不請自來。

理論上講這話沒毛病。

就像我們說的,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肯定有開這把鎖的鑰匙。


學生就像是那把鎖。

而鑰匙呢,就是合適的老師,應用合適的方法。

可是現在呢,13億把鑰匙,就灑在河道里。

而船在一直往前走,往前走。

船上的人撈起鑰匙去開鎖。

什麼時候能找到那把鑰匙呢?

也許永遠都找不到。

所以有些鎖是無法打開的。

或者是等找到鑰匙的時候,這把鎖都已經爛了。


其實這句話本身並沒有什麼錯。

有錯的是用這句話的人。

這就像是刀,

本身並沒有錯。

錯的是拿起刀的人。

他們把刀用錯了地方。

隨便亂用這句話的人,可能是沒有真正明白這句話;

或者就是別有用心。

這就是書生的看法。


一介書生945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在基層任教的老師,聽到的最多的是這句話,最讓老師們抓狂的也是這句話。如果我們的“專家”或“教授”,來基層呆兩年,他肯定不會再說這句話。

為什麼呢?我們來看:

目前,幾乎所有的學校,實行的班級授課制。就是一個班級裡坐數十名學生不等,由老師統一授課,統一講解。這樣做的好處是有利於大面積的培養學生,集中教學。不利之處是過分強調整齊劃一和集中統一,不能很好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易發揮學生的全部潛力,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志趣、特長和發展他們的個性才能。

正是如此,老師在講授課程時,只能儘可能的照顧大部分學生,而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在需要學習十幾門功課的初中生,即使老師有心,學生也沒有太多的“被照顧”時間。

其次,學習成績的取得,跟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家庭環境有很大影響。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強,班級授課制對他來說,他就能適應這種學習方式。而有的學生接受能力一般或較弱,他就不適應班級授課這種學習方式,就需要老師或家長給他“開小灶”。可老師的要管的學生太多了啊,顧不過來,怎麼辦呢?老師就把需要“開小灶”的學生分給了家長。而有的學生家裡是什麼情況呢?父母都外出務工,把孩子留給了爺爺奶奶。如果爺爺奶奶孩子較多,就會出現爺爺奶奶兩個人在家照顧四五個孩子的情況。再加上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頂多能對孩子從生活上加以照顧,學習上就顧不了了。

所以,教育不是萬能的。有的學生出現掉隊,學不會的現象,跟學校、家庭都有關係,這個鍋不應該只讓老師來背。同時,事物的發展,內因起決定作用。只有學生從內心意識到“我要學”、“我想學”,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切實提高成績。


中小學英語微課堂


這句話是教育界最大的謊言,它的連鎖反應的威力是巨大的。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信心滿滿、激情澎湃,一直信奉這句話的權威性與真理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貼身感到這句話有問題。

一、學生作為具有社會屬性的人,具有群體性和社會屬性,其思想意識已經在幼年成長中形成了,其運行軌跡與發展方向也已經初步具有決定性的模式了,教師只是在其運行和發展過程中起到提醒與糾正偏差以及指導的作用,但由於學生個體千差萬別,其受到的的家庭教育各盡不同,並且家長的素質也不一樣,如果家長不支持教師的教育行為,大多數時候教師是無能無力的。

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老百姓對子女接受學校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老百姓對教師的教育行為、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陳鶴琴先生提出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學生”這句話,就是基於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傾入愛,對學生管理教育要講究方法技巧,相信每一個學生具有可持續發展性,教師要有教育的信念的力量作為支撐點,強調教師個人的教育的責任。


三、隨著國家高校招生機制改革,教育形勢與政策多元化發展,高校招生錄取形式多樣化,新一輪高考即將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實施,高考制度改革不光是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無疑又對家長實施的家庭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新一輪高考實施過程中需要社會和家長全面提高子女培養的意識,轉變觀念,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養,提高對子女培養和家庭教育的觀念,子女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管理同步進行,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管理緊密配合,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相反如果家長的家庭教育不轉變觀念,學校教育管理也會很難取得成效,“教師教不好的孩子依然存在”。


四、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部分家長對子女嬌生慣養,個別學生受到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身上存在的惡習嚴重影響著學習的行為習慣。個別家長對孩子存在的問題不但不配合學校一起進行教育管理,相反對學校的教育管理嚴重不滿,甚至對於教師大打出手,對教師蠻橫無理,對學校進行勒索敲詐;在各地頻發不斷髮生的愈演愈烈的個別家長大鬧學校,毆打教師現象,讓教師無所適從,讓學校教育舉步維艱,更加讓學校教育管理陷入尷尬境地,讓教師不由得感嘆。

總之,隨著教育形勢的發展,“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句話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主要要與教育形勢與國家教育制度有關。也與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對教育認識觀念有關,這句話僅僅是一個教育發展時期的產物,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


時光匆匆微微甜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說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

這句話只是想表達需要"因材施教\

物理天天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說實在這是某個教育家長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才這樣說的,多少有點從道德角度去綁架老師。

作為一線的教師其實都知道這話說的那是欠妥當的。畢竟教育也是個綜合系統的工程,一個學生的成長成才僅僅靠學校、靠老師是遠遠不夠的。人們常說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通常會告訴學生家長怎麼一句話:5加2等於零,意思是在校五天即使勤快唸書,在家兩天如果放鬆不嚴格要求自己,等於一個禮拜就落後了。

當老師的人其實都知道,在學校一般情況下老師都是一視同仁的教,很難會厚此薄彼的。那麼為什麼一樣的老師,同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會差那麼多呢?

第一:學生自己的資質問題。有這麼一句話,有的人適合唸書,又的人不適合唸書。確實有些學生天資聰慧,老師一說就懂還能舉一反三,而又寫學生看似很努力,但是這麼也學不會。

第二:學校是花精力去教了,可是作為教育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家長有的重視,有的不重視。數據統計,家長重視的學生比家長不重視的學生成績高多了。

第三:溺愛,現在的家長多數溺愛學生,導致學生的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差,也使得學生容易叛逆,在學校就無法安心念書。

第四。。。。。。。。。

說的再多無非就是教育不能僅僅靠老師,更多的應該是老師和家長一起配合,只有只有才能使得學生健康成長。


無聊感悟人生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最早是老教育家陳鶴琴說的。可如果作為一種教育評價標準,其科學性、合理性就值得商榷了。

老教育家提出這句名言是有特定的條件或環境的,但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如果教育是萬能的,學生都教好了,還制定那麼多法律做什麼?還要公檢法做什麼?

這句話明顯的存在以下幾個錯誤:

1、邏輯性錯誤

這句話的前提“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並不正確,結論肯定不正確。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觀點推理,可進一步推出:

“沒有不會教的老師,只有不會管的校長”;“沒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會治的醫生”,“沒有管不好的社會,只有不會管的警察”

原來病人治不好是醫生不會治無能,社會上有殺人,盜竊,詐騙等案件是因為警察不會管,道路經常有違章也是不會管的交警的責任?

2、“好”的標準不同

品德好是好,學習好是好,身體好是好,具有審美的意識和能力是好,愛勞動也是好,究竟是按照哪一點來衡量教師所做的工作是好還是不好呢?

不同的學生及其家長對老師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學生追求的目標也應該是不同的。學生及其家長要求教師把學生教好,最強調的是學習,其次是品德。

而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進行的是品德教育,即做人的教育,其次才是傳授知識。

如果僅以學習成績論英雄,那在廣泛實施選拔性考試的今天就產生不了“會教”的老師,因為這種選拔性考試製度決定了始終有成績“不合格”的學生。

即便中國教育的祖師爺孔子也算不上“會教”的老師,因為他“三千弟子”只有“七十二賢人”,優秀率才2.4%!

如果從這一理論出發考查每一位老師,那麼所有老師都是“不會教的老師”,因為沒有哪個老師的所有學生都能達到優秀。

3、違背教育客觀規律

學生的成長是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是家庭教育、學校培養、社會影響特別是孩子自身的資質與努力的結果。影響教育效果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

教育的成功是學校、社會、家庭的有機結合。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及學校教育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影響教育效果的負面因素。家庭的變異對孩子的成長往往不利;社會的黃、賭、毒及其它不良現象更會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把所有的教育責任全推給老師,顯然違背教育規律。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的作用最多佔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分別是學生所受到的非學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學生自己的自我教育。教師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可能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同一個班的學生,接受的教育信息應該是一樣的,但結果大不相同,原因何在?除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的客觀差異外,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內因,是學生自己,老師的教育只有通過學生的內化才能發揮作用。學生自己不想學,老師再用心教都沒有用。

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過分強調了外因的影響,忽視了內因的決定性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是對教育對象、教育環境的理想化。


有書肖瀟傻灑2018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開始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自己確實很震驚,班裡那麼多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是不是我自己能力有限,沒把學生教好啊!如果真是我自己的問題,我怎麼面對這些學生的家長呢!當時正是清純年少,精力充沛的大好年華。剛畢業,文化知識充盈,但是缺乏教學經驗和教學理論。於是向老教師請教,拜讀當時能找到的教學方面的資料,學校下午放學後,我班學生再加上一節課,一個學期過後,全鄉統考成績出類拔萃。從學生成績這方面看只能是我把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一截,並且在全鄉範圍內處於領先地位。如果套用“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這句話似乎能說的過去。但是學生學習成績好,是不是其它方面也好呢?如果其它方面不好,比如有的學生喜歡別的同學新買的鋼筆,偷偷據為己有,這算不算好學生呢?比如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很好,但是討厭上體育課,在全班同學都在操場上賽跑,打球,做操時,他們害怕吃苦而躲在教室裡,打打鬧鬧,違反課堂紀律,這算不算好學生?不知道教育專家會怎樣評價這些學生,是好學生還是差生?人無完人,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用一個好成績遮蓋人的道德缺陷。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句話未免有失公允。


月夜秋涼1


這種無知兼無恥的論調非常荒誕無稽,發出這種論調的人,不是真白痴就是假善人;絕對是心懷鬼胎,害人不淺,遺害國家,遺害社會!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外部條件,是從屬於內因的,外因通過內因才起作用;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內在因素,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內因決定外因是否能起作用。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或者認為“教不好是因為老師不會教”這種屁話,直接否定了內因的決定性作用,而無限地誇大了外因的作用。

試想,如果家長動輒跟你講法律,講人權,講民主,動不動“維權”,對他們的孩子不許教,不讓管;孩子在這種家庭氛圍裡成長,教不得,管不得,不想學,不願學;那麼,再怎麼好,再怎麼盡職盡責的老師又能有什麼用呢?

民主就是人人都可以自由地發出自己的聲音,但是不能包括連基本常識都沒有的噪聲;民主就是人人都可以自由地發洩,但是並不包括嚴重汙染環境的放屁!

警惕這樣的“專家”,別喝這樣的毒雞湯,拒絕吸入這樣的狗臭屁;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建設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圍;信任老師,支持和配合老師開展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令人驕傲的下一代!


欣然好志願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曾一度將這句話奉為自己工作的動力,也身體力行了好幾年,雖然獲得過成功的喜悅,但也經歷過不被理解的難過。到現在為止,我不能說這句話不對,但是如果把教育只交給學校的老師,肯定是行不通的。


學校教育只是人生中教育的一小部分,因為任何一個孩子都是生活在一個社會大環境下的獨立個體,不僅深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也深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2016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強調:“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是的,如果孩子能扣好第一粒釦子,其他的扣子是否能扣好,才有了評判標準。

所以任何時候,老師都無法替代家庭教育。要想教好一個孩子,讓他得到全面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好的家庭教育。而老師在學校的教學工作也離不開家庭的配合,有太多的例子證明,家教好的孩子,在校教育就會得到良好的發展,反之家長對孩子不管不問的情況下,老師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一些孩子的行為。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而父母就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家庭兼顧著孩子的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為養成教育的職責。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否能夠得到健康地發展,父母起著主要的作用。


所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沒有錯,但是前提是在良好的社會背景下,家庭教育也能同步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