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高科技軍用頭盔

頭盔作為軍用設備,已經有數千年曆史。持續近百年的現代軍用鋼盔,外層是鋼製防護以抵擋子彈和彈片射擊,內層加襯墊。

形形色色的高科技軍用頭盔


隨著軍事科技的繼續進步,武器殺傷力進一步增強,鋼鐵製造的頭盔漸漸不能保護士兵。這一次,軍事科學家們求助於更加結實的新型材料。

20世紀80年代,美軍推出了“凱夫拉”頭盔。所謂“凱夫拉”其實是美國杜邦公司的一種高強度材料,學名是“對位芳族聚酰胺合成纖維”,“凱夫拉”是其註冊商標。該材料強度高、重量輕。同等重量的凱夫拉比鋼鐵要結實5倍。換言之,同樣一頂1公斤多重的頭盔,凱夫拉頭盔比M1鋼盔的防護能力也強5倍。

美軍凱夫拉頭盔本體有橄欖綠、沙色和黑色三種顏色,與其搭配使用的偽裝盔罩則更擁有多種多樣的圖案,可以在不同地形地貌下用於迷彩偽裝。凱夫拉頭盔還配有一個有彈性的頭盔綁帶,後部配有兩塊反光標識,這樣夜間作戰時,士兵便不太容易誤傷到前方背對著自己的戰友。士兵們還經常把自己的血型寫在盔罩上,這樣一旦緊急受傷,可以幫助醫生給他安排輸血。此外,以色列軍隊裝備的制式頭盔主要採用尼龍和玻璃纖維合制而成,造價低,重量較國外同類頭盔輕50克,但防護能力相同。

英軍則把鋼盔換成了更耐衝擊的尼龍頭盔,從而使其對頭部的保護作用提高了48%,對頭部的遮蓋面積提高了25%。

形形色色的高科技軍用頭盔

隨著軍事科技的進一步發展,頭盔不僅僅再如上個世紀那樣,用於保護士兵的頭部。作為距離士兵的感官最接近的軍事裝備,各國紛紛對其進行智能化改造,促進其與士兵個人及其他設備交互信息,從而以頭盔為核心,打造出全新的作戰信息與控制系統。

例如,在美軍新近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F-35機艙中,頭盔顯示系統(HMDS)便完成了“把飛機員和飛機聯接到一起”的功能。作戰使用的基本元素如目標信息、飛行數據以及夜視能力都整合到頭盔裡,使飛行員更全面地瞭解態勢。

形形色色的高科技軍用頭盔

在這個系統中,不僅會把關鍵信息投放到頭盔上,使飛行員無須低頭看座艙顯示器,就能瞭解現狀,而且其還能通過飛行員的視線來操作!當飛行員看向遠處的另一架飛機時,系統就會自動在面罩上顯示出關於這架飛機的位置、身份認證等信息,並自動跟圌蹤這架飛機。如果這架飛機被確認是敵機,那麼飛行員就可以根據目標信息來選擇武器,而無需低頭去看座艙顯示器。頭盔甚至會主動發出警報,顯示飛行員錯過的威脅目標。F-35的頭盔還連接了飛機周圍的一組攝像機,飛行員可以通過頭盔,“透視”飛機附近360度的空間圖像。頭盔還能把飛行和目標的信息疊加在夜視圖像上。

形形色色的高科技軍用頭盔

而英國BAE系統公司為空軍研製的“打擊者”新型頭盔也具有類似的功效。這個頭盔配偶書的“頭盔信息顯示系統”不但可以讓飛行員透過飛機機身“看到”外界,頭盔裡面微小的光學感應器會分析飛行員的目光所向,然後自動鎖定被駕駛員所盯住的敵機。駕駛員還可以通過語音命令武器系統向其發射導彈。換言之,一架敵機只要被飛行員盯上然後下令發射,很可能就在劫難逃。飛行員還可以隨時觀察多個目標,然後通過語音命令決定它們的優先等級。

形形色色的高科技軍用頭盔

藉助一套機艙內設備,實現飛行員的飛機交互還不算啥,美軍還準備將頭盔打造為士兵之間無聲交流的作戰平臺。就是說在未來的戰場上,士兵們想對誰說什麼,只需要在腦子裡“過”一下,都不用說話發聲對方就可以瞭解得清楚。其構想是,在頭盔中安裝腦電波探測傳感器,運用先進的軟件捕捉腦電波活動,並將其“翻譯”成文字的無線電信息,然後通過頭盔內顯示屏或耳機,再傳遞給戰場上的其他官兵。這樣一來,士兵之間的交流可以不必打手勢也不必說話,完全成為了“心靈感應。美國軍方批准的項目“思維頭盔”,即是以此為目的。

形形色色的高科技軍用頭盔

研製過程中最關鍵的難點是開發出能精確辨別出與語言有關的腦電波軟件。該項目的負責人說,可以通過計算機來分析腦電圖,從而全部解讀大腦向嘴和唇發出的指令。由於士兵們在日常訓練中都要求語言表達清晰、簡練、程式化,因此很容易讓他們的思維也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傳達。不過,由於每個人的腦電圖各不相同,使用“思維頭盔”的人要專門經過訓練,使得自己的思維模式符合規範要求,同時又具有特色。這樣,系統不但能“讀懂”每個人的思維,而且還能通過思維腦電波,分辨出這是哪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