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高科技军用头盔

头盔作为军用设备,已经有数千年历史。持续近百年的现代军用钢盔,外层是钢制防护以抵挡子弹和弹片射击,内层加衬垫。

形形色色的高科技军用头盔


随着军事科技的继续进步,武器杀伤力进一步增强,钢铁制造的头盔渐渐不能保护士兵。这一次,军事科学家们求助于更加结实的新型材料。

20世纪80年代,美军推出了“凯夫拉”头盔。所谓“凯夫拉”其实是美国杜邦公司的一种高强度材料,学名是“对位芳族聚酰胺合成纤维”,“凯夫拉”是其注册商标。该材料强度高、重量轻。同等重量的凯夫拉比钢铁要结实5倍。换言之,同样一顶1公斤多重的头盔,凯夫拉头盔比M1钢盔的防护能力也强5倍。

美军凯夫拉头盔本体有橄榄绿、沙色和黑色三种颜色,与其搭配使用的伪装盔罩则更拥有多种多样的图案,可以在不同地形地貌下用于迷彩伪装。凯夫拉头盔还配有一个有弹性的头盔绑带,后部配有两块反光标识,这样夜间作战时,士兵便不太容易误伤到前方背对着自己的战友。士兵们还经常把自己的血型写在盔罩上,这样一旦紧急受伤,可以帮助医生给他安排输血。此外,以色列军队装备的制式头盔主要采用尼龙和玻璃纤维合制而成,造价低,重量较国外同类头盔轻50克,但防护能力相同。

英军则把钢盔换成了更耐冲击的尼龙头盔,从而使其对头部的保护作用提高了48%,对头部的遮盖面积提高了25%。

形形色色的高科技军用头盔

随着军事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头盔不仅仅再如上个世纪那样,用于保护士兵的头部。作为距离士兵的感官最接近的军事装备,各国纷纷对其进行智能化改造,促进其与士兵个人及其他设备交互信息,从而以头盔为核心,打造出全新的作战信息与控制系统。

例如,在美军新近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F-35机舱中,头盔显示系统(HMDS)便完成了“把飞机员和飞机联接到一起”的功能。作战使用的基本元素如目标信息、飞行数据以及夜视能力都整合到头盔里,使飞行员更全面地了解态势。

形形色色的高科技军用头盔

在这个系统中,不仅会把关键信息投放到头盔上,使飞行员无须低头看座舱显示器,就能了解现状,而且其还能通过飞行员的视线来操作!当飞行员看向远处的另一架飞机时,系统就会自动在面罩上显示出关于这架飞机的位置、身份认证等信息,并自动跟圌踪这架飞机。如果这架飞机被确认是敌机,那么飞行员就可以根据目标信息来选择武器,而无需低头去看座舱显示器。头盔甚至会主动发出警报,显示飞行员错过的威胁目标。F-35的头盔还连接了飞机周围的一组摄像机,飞行员可以通过头盔,“透视”飞机附近360度的空间图像。头盔还能把飞行和目标的信息叠加在夜视图像上。

形形色色的高科技军用头盔

而英国BAE系统公司为空军研制的“打击者”新型头盔也具有类似的功效。这个头盔配偶书的“头盔信息显示系统”不但可以让飞行员透过飞机机身“看到”外界,头盔里面微小的光学感应器会分析飞行员的目光所向,然后自动锁定被驾驶员所盯住的敌机。驾驶员还可以通过语音命令武器系统向其发射导弹。换言之,一架敌机只要被飞行员盯上然后下令发射,很可能就在劫难逃。飞行员还可以随时观察多个目标,然后通过语音命令决定它们的优先等级。

形形色色的高科技军用头盔

借助一套机舱内设备,实现飞行员的飞机交互还不算啥,美军还准备将头盔打造为士兵之间无声交流的作战平台。就是说在未来的战场上,士兵们想对谁说什么,只需要在脑子里“过”一下,都不用说话发声对方就可以了解得清楚。其构想是,在头盔中安装脑电波探测传感器,运用先进的软件捕捉脑电波活动,并将其“翻译”成文字的无线电信息,然后通过头盔内显示屏或耳机,再传递给战场上的其他官兵。这样一来,士兵之间的交流可以不必打手势也不必说话,完全成为了“心灵感应。美国军方批准的项目“思维头盔”,即是以此为目的。

形形色色的高科技军用头盔

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难点是开发出能精确辨别出与语言有关的脑电波软件。该项目的负责人说,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分析脑电图,从而全部解读大脑向嘴和唇发出的指令。由于士兵们在日常训练中都要求语言表达清晰、简练、程式化,因此很容易让他们的思维也通过这样的形式来传达。不过,由于每个人的脑电图各不相同,使用“思维头盔”的人要专门经过训练,使得自己的思维模式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又具有特色。这样,系统不但能“读懂”每个人的思维,而且还能通过思维脑电波,分辨出这是哪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