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實名舉報“美團吃利差70億”只有1000獎勵?王興千億金融驚夢

目前全行業備付金規模萬億左右。


王海實名舉報“美團吃利差70億”只有1000獎勵?王興千億金融驚夢


職業打假人王海

職業打假人王海的一次舉報,美團金融業務再次浮出水面。

11月20日,職業打假人王海稱,美團放著旗下擁有支付牌照的錢袋寶不用,轉而通過關聯公司進行代收業務,涉嫌逃避監管以便於挪用資金或賺取利差。他推算,可能被挪用或用於吃利差的資金高達將近70億元。

針對王海的舉報,美團方面第一時間向時間財經回覆稱,此前已與有關部門按照要求制定合規改進方案,並按計劃持續推動方案實施。但對這一回復,王海不依不撓。微博上再度抨擊稱美團“涉嫌通過不整改或者拖延整改方式,利用長時間佔用商戶的資金來牟利”。

王海的舉報令外界聚焦美團的金融業務。互聯網巨頭之中,相比BAT和京東在金融業務上的大動作,低調的美團遭遇了更多質疑。這已經是美團金融業務第三次遭到舉報,也是第二次因備付金問題被舉報。

事實上,美團整體營收中,金融業務佔比較小,財報數據中甚至都未列明。但因為美團聚焦剛需、高頻的消費場景,金融業務上的發展極具想象空間。上市之初,即有媒體報道,美團手握多張金融牌照,金融業務由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穆榮均親自負責,從自營到中介通吃,野心十足。

金融學博士韓曉宇告訴時間財經,從2016年的“無牌經營”開始,到2017年的“代收代付違規”,再到如今“涉嫌挪用、吃利差”,美團支付頻遭舉報,問題背後是可能是違法成本太低而收益巨大,導致其非法挪用或佔用客戶備付金。

前兩次舉報中,第一次以美團巨資收購支付牌照告終,第二次監管責令整改,美團金融業務越發低調。本次舉報尚未見監管部門表態,結局如何尚未可知。

最新消息,11月21日美團下屬的小貸公司發行首單生意貸資產支持專項計劃(ABS)5億元。美團點評稱,募集資金將用於持續為小微商戶提供低成本貸款資金。

11月22日美團發佈財報,2018第三季度營收1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7.2%;經調整虧損淨額24.64億元人民幣,同比擴大157.92%。11月23日開盤後股價暴跌,截至上午10點股價為54.6港元,跌10.57%。

千億野心

2015年互聯網金融風口浪尖中,美團曾在一條招聘信息中表露“有信心打造一個千億資產規模的金融事業”。此後的公開報道中,這句話常被用來形容“王興的金融野心”。

王海實名舉報“美團吃利差70億”只有1000獎勵?王興千億金融驚夢


美團金融最早引起大眾關注是在2016年。未取得金融牌照的情況下,美團上線自營支付業務美團錢包。旋即有熱心人士舉報,同年8月,美團點評收購錢袋寶,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接下來美團通過旗下公司,陸續拿下另外3張牌照:2016年11月,獲得小貸牌照,註冊成立了重慶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2016年12月,旗下公司吉林三快科技有限公司認購吉林億聯銀行總股本28.5%,獲得銀行牌照;2018年2月24日,保監會批覆重慶金誠互諾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的保險中介機構牌照,美團為其控股股東。

時間財經留意到,更早的2015年,王興和穆榮均還成立了深圳三快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但在2018年美團提交招股書前夕,兩人退出股東行列,穆榮均仍未該公司法人。

蒐集入場券的同時,金融生意隨即展開。2016年美團小貸上線,針對美團點評合作商戶提供貸款服務,分為額度在5萬以內的極速貸和額度最高50萬元的經營貸。據彼時公開報道,美團小貸並不是純自營業務,而是同時對接網商銀行(後暫停)、新網銀行等合作機構。

針對消費者的“借錢”業務則在2017年6月最早上線,曾以互金平臺常見的免利息借款的優惠進行推廣,美團App僅作為入口,資金方為招聯消費金融。同年10月,自營的小額信貸服務美團生活費上線。彼時亦有媒體發現,美團還內測上線了一款名為“億聯易貸”的借款產品,資金提供方系美團持股28.5%的億聯銀行。

在招股書及財報中,關於金融業務的部分幾近“隱身”美團招股書僅披露部分應收貸款數據。截至2018年4月30日,美團的小貸業務應收貸款為20.92億元,其中,商家端應收貸款總額約14億元,用戶端約7億元。吉林三快及重慶金誠互諾保險經紀兩家公司名稱及相關業務,隻字未提。

11月22日盤後披露的美團最新季報中,金融業務仍舊保持“隱身”,數據方面隻字未提。

金融難做

招股書及財報中對金融業務的“隱身”處理,曾有投行業人士對媒體分析,原因可能來自美團上市之際,互聯網金融正在經歷監管和整治,相關業務頗為敏感,“放在兩年前可能還是加分項,眼下則會招致市場和資本更嚴格的考量,還不如低調處理。”

王海實名舉報“美團吃利差70億”只有1000獎勵?王興千億金融驚夢


拋開順利上市的影響,金融生意本身也不好做。美團金融業務上線伊始,即和涉嫌違規、頻遭舉報相伴。

2015年美團推廣銀行卡支付,用戶將銀行卡綁定至美團錢包後,可直接通過美團進行訂單支付。隨即迎來第一次舉報,美團最初回應是該舉報混淆概念,美團支付平臺並未對美團以外的第三方提供支付結算業務,但仍被央行叫停。

這次舉報以美團全資收購錢袋寶告終,根據招股書披露,收購耗資高達13億元。相比幾年前京東收購網銀在線的數千萬,美團為獲得支付牌照代價高昂。業內人士分析,這與央行暫停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有關。

好景不長。2017年底,美團再次遭舉報,舉報人北京裕仁律師事務所稱,用戶通過美團本應支付給商家的款項由美團點評及其關聯公司截取,在沉澱一段時間後支付給商家,相當於把給商戶的備付金和自己的資金混同,存在巨大的金融風險。美團官方回應稱,公司在2016年9月已完成對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的全資收購,並遵循合法合規經營的原則,致力於建設更加規範的系統。

舉報人則強調,美團利用和錢袋寶在法律上的關係,規避和混淆在金融意義上的支付資質問題。在實際業務中,美團仍然使用美團、大眾點評等主體名義從事支付業務,而這些主體並沒有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事情的結局是,央行下屬的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認定美團“代收付款”業務不符合規定,責令整改,對舉報人進行了1000元的獎勵。

王海的舉報則與第二次的情況如出一轍。金融學博士韓曉宇向時間財經介紹,消費者向向平臺付款後,在平臺與商家結算會有一個週期,週期內該筆資金屬於備付金。美團涉及的挪用或佔用客戶備付金問題,曾經在行業可謂是普遍現象。公開信息顯示,

目前全行業備付金規模萬億左右,支付寶和財付通佔據九成。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告訴時間財經,備付金一直是監管部門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檢查重點,目前央行對備付金的使用有明確規定,從行業來看違規使用基本已經被杜絕。

今年6月29日,央行宣佈備付金新規,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明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屆時美團金融面臨的舉報困擾或得以緩解。

在金融嚴監管的環境下,互聯網企業的金融業務紛紛向實體轉身。螞蟻金服由支付及消費金融心轉向技術服務,京東金融改名京東數科佈局產業數字化,百度金融拆分出度小滿“不謀求全牌照”。監管的天花板之下,美團金融或許還會繼續低調下去。(時間財經 李拜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