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5000萬年光臨地球一次,創造人類的工程師正在一步步顯出原形

全文 1646 個字

出品:謝頓

地球生命的起源可以說是科學界最大的謎團之一,這個問題如果能夠解答,那麼一連串的疑難雜症也會迎刃而解。關於地球生命的起源,小行星、彗星攜帶生命分子的說法佔據主流地位。主要理論來源比如英國天體物理學家red Hoyle、 Wickramasinghe等人所提出,生命分子本來就在宇宙中,通過小行星、彗星攜帶進入各個恆星系統,一旦遇到合適的環境,就會開始生根發芽。

平均5000萬年光臨地球一次,創造人類的工程師正在一步步顯出原形

川陀太空認為,泛種理論的建立需要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是我們必須在宇宙中發現生命分子,比如星雲、塵埃,光譜分析可以確定有哪些元素、分子等;第二個是我們必須在宇宙中發現傳播機制,即小行星是否能夠承擔這個角色。在太陽系中,我們已經確定小行星能夠通過撞擊將物質帶入其他天體表面,這個通道沒有問題。

2009年,美國宇航局星塵號探測器在Wild 2號彗星樣本中發現了甘氨酸,甘氨酸是生物體用來製造蛋白質的氨基酸,也是我們第一次在彗星實例中發現氨基酸,進一步豐富了泛種論的論據。

平均5000萬年光臨地球一次,創造人類的工程師正在一步步顯出原形

2014年,馬普所Arnaud Belloche等人在2.7萬光年外人馬座B2恆星形成區內發現了具有異丙基氰分支的碳結構,人馬座B2也是一個前科十足的傢伙,1974年就發現了大量乙醇分子,換算成酒精的話,能裝下7000多顆地球。川陀太空指出,目前宇宙中發現有機分子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超過9個原子的有機分子比比皆是,比如丙酮、丙醛、苯、萘等等,但星際空間中還沒有發現氨基酸。

平均5000萬年光臨地球一次,創造人類的工程師正在一步步顯出原形

大量有機分子的發現讓泛種理論第一個條件已經建立,星際空間中既然有大量有機分子,為什麼就不可能有氨基酸?這不是不存在的問題,而是什麼時間被發現的問題。氨基酸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物化條件,也算是星際空間有機分子演化中一個質的飛躍,一旦出現,就意味著有生命基礎了。

泛種理論第二個條件我們僅確定了一半,在太陽系內我們發現小行星、彗星可以支持行星際間的物質轉移,那麼恆星之間的物質轉移是否存在呢?1I/2017 U1天體解決了這個問題,作為第一個被人類目擊、且進入太陽系的星際天體,完善了泛種理論的兩個條件,這就說明生命分子可以在星際空間中誕生,並且在恆星之間轉移。

平均5000萬年光臨地球一次,創造人類的工程師正在一步步顯出原形

1I/2017 U1天體的出現解釋了很多問題,但也留下一個問題,它們多久出現一次?以及在太陽系周圍有多少類似1I/2017 U1這樣的生命使者?

平均5000萬年光臨地球一次,創造人類的工程師正在一步步顯出原形

川陀太空認為,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在太陽系周圍平均4至5光年的半徑內,擁有至少1000萬個類似1I/2017 U1天體的天體。由於恆星之間的距離足夠大,按照1I/2017 U1的每秒數十公里的速度要抵達幾光年之外的恆星,也得幾萬年。

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Avi Loeb等人認為,針對1I/2017 U1闖入太陽系的行為,我們看到了新的曙光。別的恆星系統物質能夠在星際空間中轉移,最終進入太陽系。那麼我們反過來理解,太陽系的小行星也可以抵達其他恆星系統,這樣物質轉移的機制就建立起來的。如果1I/2017 U1沒有闖入太陽系,我們還可能懷疑星際間是否存在這樣的物質轉移機制,但從去年發現1I/2017 U1開始,泛種論的兩個條件都具備了。

平均5000萬年光臨地球一次,創造人類的工程師正在一步步顯出原形

平均5000萬年光臨地球一次,創造人類的工程師正在一步步顯出原形

於是我們可以推出三個結論,第一,來自地球的隕石也會出現在其他恆星系統內,並對周圍恆星構成深度影響;第二,地球生命也有可能來自其他恆星;第三,太陽系周圍的恆星如果出現生命,大概率上有同源的可能。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在幾分鐘內就形成一個200公里直徑,深度30公里的撞擊坑,接地速度在每秒20公里以上,瞬間溫度超過1萬攝氏度。

在這種撞擊影響下,來自地球岩石也會進入太空,變成隕石、小行星,搭載著生命分子進入宇宙空間。如果速度足夠快,飛出太陽系也是有可能的。像半人馬座A星和B星那樣的雙星,完全具備捕獲周圍星際天體的可能,且直徑數百米的星際天體撞擊地球的概率平均為5000萬年一次。

平均5000萬年光臨地球一次,創造人類的工程師正在一步步顯出原形

像1I/2017 U1這樣軌道非常清晰的星際天體在太陽系繞個圈就出去了,有些星際天體會被太陽或者木星引力捕獲,變成偽裝的太陽系小行星,最終會撞擊太陽系某個天體。這樣就將其他恆星系統內的生命分子或者是有機分子轉移到了太陽系某顆行星上,當然你大可不必擔心這些細菌、微生物是否會存活數百萬年,它們比我們想象中頑強得多。

平均5000萬年光臨地球一次,創造人類的工程師正在一步步顯出原形

它們當然不會倖存在星際天體的表面,但可隱藏在表面下方。比如在火星表面下方10米以上,輻射基本上可以屏蔽到安全範圍之內。由此,生命分子在星際空間中誕生、轉移的證據鏈基本完善,那剩下的就交給天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