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公司都要有一個超配CFO

每家公司都要有一個超配CFO

中國比較成功的企業,得有一個崗位要“超配”。什麼是超配?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這叫匹配,超配就是挑到最牛的人來做這件事兒。

創業公司這麼多崗位中,哪個崗位我非常建議超配?CFO。你看一下,蔡崇信、劉熾平、柳青加入阿里巴巴、騰訊、滴滴的時間是哪一年?他們在當時都是超配的。

蔡崇信是阿里巴巴第十九個員工,後來阿里巴巴第十八創始人走了,他遞補為第十八號員工,他見馬雲的時候馬雲還在湖畔花園家裡辦公。

但他做了什麼?他在馬雲還在家裡辦公的時候,就讓普華永道來做審計。普華永道說我們從來沒有審計過一家還在家裡辦公的公司,但這個做法讓阿里的整個合規體系一直健康生長到今天。

CFO這個崗位為什麼需要超配?有兩個原因,一個對外,一個對內。

第一個是對外,比如融資。融資這事兒佔了創始人太多的時間,而且也摸不著門道。因為對於CEO來說絕大部分是人生第一次融資,哪怕你之前A輪成功了,B輪也不一樣,C輪也不一樣。

因為每一輪你要見不同的投資人,他們對你的期望和你的表達都是不一樣的。但一個有投資背景,或者一個CFO出身的,他可能就不是人生第一次,所以對外會減少你很多負擔,他也能站在投資人角度,幫你看你怎麼去表達。

第二個是對內。什麼是好的CFO?只會控制風險,只會省成本,不是好的CFO。

CFO並不受歡迎,我在百安居當CFO也是這樣。我上臺第一句話先問大家,你們知道CFO是做什麼的嗎?底下七嘴八舌,但是比較一致地認為CFO是控制風險的。

那公司最大的風險是什麼?公司最大的風險就是沒有營業額。如果沒有收入,那也沒有什麼風險好控制的。所以我控制公司最大的風險,就是幫助大家一起把銷售做好。

一個好的CFO永遠不只是站在成本角度看問題。我去百安居當CFO之前是做投行的,我心中沒有成本,只有投資回報率。

我關心的是:給你一塊錢去做營銷,你能帶來幾塊錢收入;給你加一個人,你人效能不能提升,人效不變的話,你帶來多少收入。只要你的效率不下降,你要多少人我給你多少人,要多少錢我給你多少錢,給到你害怕。

我自己認為我對阿里最大的功勞,就是我招了2個CEO,今天的張勇和井賢棟都是我當時招的,而招的時候他們都是做CFO。

馬雲說,我最討厭CFO當CEO,我卻把他最討厭的事變成了現實。不僅我自己是從CFO變成了CEO,我還把螞蟻金服和阿里集團的兩個CFO都變成CEO。為什麼我招的CFO能變成CEO?

因為我當時招人都是超配,我永遠站在超配的角度看問題。超配包含兩個概念:規模超配和能力超配。

一是規模超配。公司3個億規模的時候我一定要找一個做過30億規模的人來做CFO,就是找一個已經做過10倍以上體量的人來做。

二是能力超配。我面試CFO的時候,很少問他財務會計問題,我覺得這是他應該懂的。我會看他是不是更關心業務,是不是更關心人。因為你做什麼你就應該知道什麼,真正重要的是,你對另外兩件事的關心和關注。

所以我跟馬雲說,我招的CFO,雖然F是兩條槓,但我都是衝著CEO的E的三條槓來招的。張勇和井賢棟,當年他們對業務的興趣愛好和理解程度超過對財務。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他們也是超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