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銀行倒閉了,我們的存在銀行的存款怎麼辦?

手機用戶64468930076


銀行倒閉分兩種情況:央行倒閉&某個商業銀行倒閉

如果是央行倒閉,這個問題就比較嚴重啦!這說明整個經濟崩潰,不僅僅是金融危機來了,更是一個國家的動盪來了。

這個時候,能不能要回來錢不重要,能保命,能吃上飯就是最好的狀態。當然,這種情況可能性太小,所以我們還是重點說說第二種情況:某個商業銀行倒閉!

在新中國的歷史上,銀行倒閉,有且僅有一次,那就是1998年,海南發展銀行倒閉!

因為在80、90年代,海南發展泡沫過大,房地產過熱,又遇上了97亞洲金融危機,什麼倒黴事都遇到了一起,海南發展銀行暴雷也就順理成章的發生了。

海南發展銀行倒閉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至今清算工作還沒有完成。

幸運的是,目前,國家關於商業銀行倒閉,每位儲戶有50萬元的限額保障,超出部分按照一定比例賠付。這也是為什麼老有人說,在一家銀行存款最好不要超過50萬的原因。

既然有銀行倒閉,影響的不僅僅是我們存在倒閉銀行的存款,銀行倒閉,一般是受經濟發展不景氣、發生了經融危機引起。

這個時候,我們更要合理安排自己的資金,存款需要做防風險投資,比如購買一些穩定的外幣、投資黃金等。

銀行,是一個國家血管,有銀行,經濟才有活力,所以,千萬不能輕視銀行倒閉,一旦銀行倒閉,如果是小銀行,那麼對地方經濟包括融資影響很大,如果是大銀行,影響就會是區域性的。


小白讀財經


其實,我國銀行業倒閉的事情並不鮮見,只是最後有國家財政買單而已。國內銀行也曾發生過兌付危機。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海南發展銀行因嚴重支付能力不足而關閉,境內居民在該銀行的儲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最後由央行指定工商銀行保證支付。

現在回答一下,如果銀行倒閉了,我們存在銀行的存款怎麼辦?通常是我們存在銀行裡50萬元以下的帳戶,將不會受到任何損失。而即使是50萬以上的用戶也不必著急,中小銀行倒閉後還會有其他金融機構來接盤,屆時要麼連本帶利把錢還給你,要麼可能發給你這家銀行的股權,由儲戶變股東。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

雖然,國家不再為中小銀行倒閉而兜底,但我們作為儲戶來說,在之前可以適當的做一些防範措施,這也很有必要。

首先,要改變中國銀行不會破產的傳統觀念,正確認識銀行也是企業,那是企業就有破產的可能,銀行不再是儲蓄存款的“安全港”。我們有必要關注一下銀行破產對自己所造成的影響,以便使自己在如何存錢的問題上保持清醒的認知,以避免自己選擇性錯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再者,要養成操作存款分散避險的習慣和能力。根據權威消息透露,銀行破產,儲戶在單個銀行超過50萬元存款的部分,將獲得部分或得不到賠償。這告訴老百姓在存款操作時,千萬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就是把大額儲蓄存款儘量多選幾家自己信任的銀行。

再次,存款不要太隨意,最好把錢存在國有大銀行,因為大型銀行倒閉的概率很小,儘管中小商業銀行的破產概率也比彩票中獎還要低很多。現如今,市民應該適當調整存款理念,既要把錢存在大型銀行裡,也不是簡單的以哪家銀行利率高就存哪家銀行,高利率隱藏的高風險,同樣也適用於百姓儲蓄存款。任何隨意存款的舉動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都是無法預知和防範的,實際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任。


不執著財經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對於銀行倒閉的擔憂一直存在,不可否認銀行是存在破產的風險的,破產後我們的存款是否能夠得到保證自然是我們每個儲戶最關心的事情。

對於銀行破產,在我國一共發生過兩次。一家是在1998年破產的海南發展銀行,這家銀行在成立兩年十個月後就倒閉了。

這家銀行其實在成立之初就註定他要破產,海發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吸收海南幾大信託公司因為海南房地產泡沫產生的債務,所以開始就是在揹債,後來政府又把海南的地方信用社債務和地方債務一股腦的都打包給了海發,導致海發無力承擔資不抵債短短兩年十個月就宣告破產。另外一家是河北的一家農村信用社在2004年破產,破產原因是管理混亂和內部貪腐。

可以看到我國幾千家銀行也就只破產了2家而這兩家破產也是有各種因素的影響,銀行雖然有破產的風險,但是整體來說破產的數量還是很小的。而且銀行業作為國家金融的基石,如果不是實在不行政府肯定要多方面的支持銀行,防止其出現倒閉。

那麼如果最後銀行倒閉了怎麼辦呢?也不用怕我國在2015年5月1日開始實施《存款保險條例》其中第五條指出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根據經濟發展、存款結構變化、金融風險狀況等因素調整最高償付限額,報國務院批准後公佈執行。

在現行制度下我們在50萬元之內的存款和利息收入是有保障的

那麼超過50萬元怎麼辦?條例中也有說明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機構所有被保險存款賬戶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併計算的資金數額在最高償付限額以內的,實行全額償付;超出最高償付限額的部分,依法從投保機構清算財產中受償。條例中指出為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機構,那麼就是不同存款人在同一家機構都有50萬元的賠付額度,同樣同一存款人在不同的存款機構也是都有50萬元額賠付額度。這就告訴我們要麼存在不同的銀行,要麼以不同的人的名義存款都能分散風險。總的來說銀行破產的概率是很低的,有擔憂是好的但也不用過分的擔憂。




首席投資官


自建國以來,中國民眾就對銀行有天然的信任感,認為把錢存入銀行是沒有任何風險的事。但這並不代表我國的金融機構從來就不存在經營危機,說兩個例子,1998年,海南發展銀行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因嚴重支付能力不足而倒閉,境內居民在該銀行的儲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最後由人民銀行指定工商銀行保證支付。此後,發生在河北省肅寧縣的尚村農信社破產案,最後同樣由央行指定其他商業銀行予以賠付。當時在我國,實行的是隱性存款保險制度,國家作為金融機構的最後擔保人。

但是,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開始明確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的退出機制。就是說,在存款保險制度下,國家不為銀行保底了,金融機構必須支付一定的保險金,將自身兌付風險轉嫁給存款保險機構。2015年5月1日出臺《存款保險條例》,規定根據保險索賠的上限是50萬。假如儲戶在單一銀行的存款不高於50萬元,如果銀行破產倒閉,儲戶將獲得與實際存款金額相等的全額賠償;如果你的存款超過50萬元,則最多獲賠50萬元
,超出的那一部分或者不能獲得賠付,或者像國際上某些國家一樣,根據破產銀行的清算情況賠付部分金額。

因此,我們的腦子裡現在要多根弦了,要想到銀行也有破產的時候,大額的存款,要以50萬為單位,分開存入不同的銀行,這樣萬一某家銀行發生風險,也不至於損失財產。要注意,這個保險條例只是保護自然人存款,不覆蓋銀行理財產品,而且企業存款也不在保護範圍內的。


鎂客網


對於銀行倒閉的擔心,還真的是不少的啊。現在對於銀行業來講,還真的不是很樂觀,畢竟銀行賺錢越來越難了,就上市銀行的年報來講,很多銀行的增長率已經是單數了,盈利能力在下降。

銀行可以倒閉嗎?原則上來講,是可以的。因為畢竟銀行也是商業機構,永遠屹立不倒是夢想,但是倒下去也即將有法可依,銀監會在2017年的時候就在起草《商業銀行破產風險處置條例》,不少媒體評論說這意味著允許銀行破產了。

一般來講,銀行破產會發生,但概率不大,目前為止,也只有兩家銀行倒閉的案例,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一家農信社。

現在,一些中小銀行或者農信社,日子不好過,但是一般都會採取兼併重組的方式來解決,比如一些小的農信社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小銀行抱團取暖,你的錢只不過是從農信社去了農商行。

真要是有銀行倒閉,還有存款保險制度,50萬的兜底,其實可以涵蓋了絕大部分的人的需求的。

最後,有種說法叫做大而不能到,工農中建這樣的國有銀行,國家一旦有風險事件發生,那絕對是連鎖反應,國家不會坐視不理的。而且真的到了那個時候,可能就不僅僅是一點存款的問題了。


大貓財經


\n

{!-- PGC_VIDEO:{"thumb_url": "17f40005080c01984cd6\

小司聊理財


為什麼很多人會拿銀行倒閉說事,因為大多數這麼宣傳的詆譭銀行的,都是民間理財。。。

存款保險單個銀行50萬額度,超出部分理論上不賠,也就是說你可以在工行存50,建行50,農行50等等,按照這樣的額度分配,那麼多銀行,額度絕對夠大多數人的了。

銀行倒閉,就法律上來說,也是行的通的,風險和收益並存,沒有無風險的投資,美國08危機時候同樣銀行出了問題,所以這只是適應市場經濟的一條,上面分析的額度,大多數人又夠用了。

所以筆者在此要說的是,很多民間理財,尤其p2p,動輒以銀行可能倒閉或者偶發事件詆譭,來提現自己的收益穩定之類,筆者就想說:

銀行都可以倒閉,還有什麼無風險的投資嗎?

所以,希望投資者有風險意識,不要人云亦云。

以上,雪茄金融狗,做金融界一條清狗,歡迎關注討論。


雪茄金融狗


我是做黃金的,平時這個概念和一些高淨值客戶也講過,雖然說我國由於銀行體制和業務文化與歐美銀行迥異,帶來我國的銀行金融在擠兌風險上的相對安全和穩定,但是我基本上都還是會建議高淨值客戶,其實不僅僅是高淨值客戶啦,準備一些諸如黃金,白銀,甚至是外匯的資產配置,金銀不用講,本身保值價值仍在(銀確實是慘點,但其實也是歷史的相對低點),換匯上我也會給足夠的建議,比如我前段時間對一位阿里巴巴的朋友,明確建議他不要此時出自己的阿里股票買房子寧願借錢。

銀行的風險屬於系統風險,在我們國家可能還會賦予更多的含義,在房地產經濟的長久倚仗和刺激下,銀行的風險的確在增高,普通老百姓是大多數,平時也不會去想配置資產的事情,要麼無資可配,要麼有資無徑,中國的理財和投資是畸形的。


顧遠


很多人覺得根本不用擔心,就算銀行有什麼事,政府一定會在後面幫我們擔著的,存款絕對沒有問題。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銀行已經不是絕對安全的了,在北大經濟國富論壇上,銀監會稱正在醞釀加快推出銀行破產案例。

如果銀行倒閉了,我們的錢大概是拿不回來的。而且銀行的倒閉案例早就發生過了:\n\n1988年6月21日,中國人名銀行發表公告,誕生才兩年的南海發展銀行被關閉。這次的事件可以說是中國金融歷史上面第一次因為支付危機導致關閉一家銀行的事件。而且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存款保險制度,很多儲戶的錢拖了多年始終沒有完全兌現。

去年的時候,我國出臺了存款保險制度,制度表明,如果銀行破產,儲戶會獲得最高50萬的賠償。也就是說,假如銀行倒閉了,你的存款低於50萬,會得到全額賠付,如果你的存款高於50萬,估計就懸了,最高也只能得到50萬。

所以,大家存款是時候儘量不要把雞蛋都放到同一個籃子裡,萬一籃子破了,就全沒了。

雖然有些銀行看上去發展的不錯,似乎沒有倒閉的可能?但是現在這個社會變得很快的,很多事情難以預料,多做準備就好。


玩卡薅毛


銀行倒閉風險有多大我們用數字說話!

國內的暫且不說,從90年代市場經濟以來,沒有銀行倒閉,只有一個農信社倒閉!(農信社嚴格意義上說不是銀行),企業平均一年要關閉300萬家左右!(含主動註銷、被收購、工商登記變更)

我們以經歷了2008年次貸危機的美國為例,2008年至2012年4年期間,美國約有400多家銀行倒閉!在經濟危機過後,大約每年倒閉30多家銀行。

而通常情形下美國規模以上企業每年的倒閉數量在10萬家左右(走破產清算程序,收購和主動註銷的不算)。

由以上數據可以肯定一件事情,除非出現大規模經濟危機,否則銀行倒閉的可能性很小,特別是中國的銀行(不含農信社)!

關於倒閉後的儲戶存款處理

在2015年國家發佈了《存款保險條例》,2015年3月31日正式公佈,從當年5月1日起執行,由人民銀行履行存款保險職能,負責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和存款保險基金的有關管理工作。裡面重點說明如下:

1、銀行是可以倒閉的企業法人;

2、倒閉後的存款賠付及相關清算由人民銀行(央行)負責;

3、賠付標準為:50W以下的全額賠付,50萬以上的賠50W,剩餘的部分由清算結果按比例賠付(50W外無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