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農民的原民辦教師,應該怎麼解決養老問題?

為生活而提神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民辦教師就登上了我國教育歷史發展的舞臺,他們長期在我國農村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可以說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的農村教育發展是由民辦教師共同推動的,他們對在農村教育事業的進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為了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推動農村教育發展質量的提升,我國對民辦教師隊伍進行了多次的全面整頓,對不符合條件的民辦教師進行了清退,他們也就由教師成為了農民。

如今他們大多數都已經年過花甲,面臨著養老的問題。從目前的現實來看,民辦教師的養老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農村老年金。現在國家為年齡超過60歲的農民發放老年金,他們每月可領取105元老年金(現行標準,據說今年還要上漲),這項老年金近幾年上漲速度也不慢,而且年輕農民也開始上繳保險,為現在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了資金來源。

二是教齡補貼。從2009年開始,國家發佈解決民辦教師教齡補貼問題的文件,隨後各省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文件,並並出臺了具體的解決舉措。從目前公佈的解決方式來看,主要是按照每年教齡給予幾元到幾十元的補助,也就是說達到退休年齡之後,民辦教師可以領取到的教齡補貼=教齡年限*每年教齡補助標準。也有些地方將民辦教師納入養老保險體系,個人與政府按照比例分攤養老保險繳納比例,雖然與正式在編教師待遇不能比,但每月也有差不多千餘元的收入。

三是兒女補助。除以上兩種方法外,作為農民的原民辦教師在農村比較盛行的養老方式,就是依靠子女贍養的家庭養老。這種方式也就是不借助任何國家補助,只是依託子女的孝心,讓子女來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這種方式應該是比較常見的,也是目前農村比較認可的養老方式。


東愛雨小公


成了農民的原民辦教師,怎麼解決養老問題?


原民辦教師曾經為國家教育事業,尤其是農村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因為種種原因,沒能轉正,年齡大了,身體開始不好,收入低,生活很艱苦,養老問題迫在眉睫。希望政策給予扶持。


年齡大了,風燭殘年,責任田種不了了,只好轉包出去,一個人一般一市畝土地,土地條件好的地方,轉包價一年大約1500元左右。土地條件不好的地方,轉包價很低。摺合每月125元。這是一塊收入。



加入農村社保,每月一般領取100元左右。


原民辦教師補貼,如果這個教師曾經幹了20年,則60歲後,每月能領取200元或400元,不同省份不一,照多數計算,暫且算400.


綜上,一個幹了20年的原民辦教師,每月收入為625元左右,個別省份是425元左右,這包含土地轉包費、社保費、原民師補助。這些錢,要解決吃喝拉撒睡,解決衣食住行,還要解決晚年多病的醫藥支出費用。生活多艱,期待政策扶持幫扶。


走過萬水千山2018


成了農民的原民辦教師,現在大多都己進入老齡化,這個雙重身份的弱勢群體,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農民。

農民可以在種地的同時,掌握一技之長,能夠養家餬口。進入老年之後,生活真有困難的,可以申請低保戶,每月還有360元的低保補助。


而民師當初如果不走向三尺講臺的話,我估計大多數都會混的很好的。因為他們有知識,又年青,無論走向哪個崗位,小日子過得肯定有滋有味的。決不會象現在這麼悽慘。

可是,他們為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走進了民代老師的行列。在那艱苦的年代,不計任何報酬,無怨無悔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三十幾年。當初,青春泗溢的民師們,隨著無情歲月的流失,他們已是風燭殘年,疾病纏身,生活相當困難。可憐啊,民師們!😭😭

當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時候,當全國人民沉浸在分享紅利的時候,老民師們,卻得到10元,20元的補助。這與他們的付出是真的不相稱呀!


這個補助,對他們的生活起不了任何作用。10元,20元是能養了老呢?還是能醫了病呢?老民師們,年齡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差,生活越來越困難。他們多麼渴望政府能幫一把。度過這個難關啊!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物價不斷的上漲,希望政府把教師的補助提高到教齡每月100元,雖然不多,可也能維持生存,他們也就無怨言了。

也可以視教學年限作為教齡,15年以上辦理養老保險。不足15年的,自己補繳到15年,這樣的話,他們也就知足了。


寶木鴻F


由於政策等原因,原民辦教師沒有實現轉正的夢想,無奈地離開了學校,轉身成了農民。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也開始出現了問題,個人幾乎沒有了收入的來源。養老成了一個很現實又迫切的問題。

原民辦教師曾是教書育人的人,他們的子女都深知父母當年的辛苦,子女們雖然還在打工,還在種地,有的還在還房貸,經濟並不寬裕,但他們懂得感恩,儘自己所能給父母點零花錢,過慣了苦日子的原民辦教師,沒有亂花錢的資本和喜好,也就省吃儉用的生活著。

兒女覺得種地不划算,都出外打工去了。土地可是命根子呀,那些水澆地可是有人承租的,當地也有價位每年每畝200元,如果是流轉的,能拿到380元,租種的地也就二、三畝,做為“教書匠”的農民,一年就靠這承包地錢養活自己。

原民辦教師大多都領取農村養老保險了。今年養老保險還增加了,每人每月能領到85元的基礎養老金,少是少點,卻也是養老的一種好方法。

做為農民身份的原民辦教師是有雙重身份的。每月可以享受到每教齡年的8元、10元、20元的養老補助金,錢也是不多,但至少心理上得到 安慰,也為原民辦教師養老助了一臂之力!但願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民生工程越來越受到重視,原民辦教師的養老能儘快落實既“補”又“養”,使他們安享晚年生活。


為生活而提神


我就是曾經的民辦教師。1977年初我高中畢業後,在本村當了3年民辦教師,當時的待遇是,每天大隊給記10個工分,假期和禮拜天不扣除,這是非常優惠的。另外上級每月給5元補助,大概78年開始每月補助漲到10元。從當時民辦教師的待遇來看非常不錯,每天10工分,每月還有10元補助。另外還參與生產隊分糧分油分菜和年終分紅。


退伍老兵980


回答悟空:老民師窮忍著富耐著,多虧還是個農民,抱著那僅有的一畝地,啃著粗糧過日子。不敢與同年的曾經的教師一塊坐,因為人家拿著幾千元的退休金。那就和老農民坐坐聊以傾訴,土地承包流轉金每年一千元加I每年的養老金兩千多元錢總是夠買糧的了。民辦教外每年給兩千元,總共四、五千元錢。總覺得是食人牙會!也許有人還在等什麼,時間不能等許久……!



民農歌者



曲阜陳清


我的青春全都獻給了教育事業,現在已到了古稀之年了,希望政府能對我們的養老問題考慮一下了,不能再等了,每月給我們10元的補助又熊買點什麼呢?我們可是和公辦教師同樣出力呀!


泰山84680


謝謝寶木鴻為民師說公道話,太感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