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罪一般會怎麼判?有何法律依據?

莊蘇穎


怎麼判?一看犯罪數額;二看犯罪情節。

犯罪數額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詐騙罪,有3個量刑幅度:1.數額較大的,判3年以下;2.數額巨大的,判3—10年;3.數額特別巨大的,判10年以上或無期徒刑。


關於詐騙數額,各省根據實際情況,在規定的幅度內自己研究確定。比如河北省,7000元構成“數額較大”;7萬元構成“數額巨大”;50萬元構成“數額特別巨大”。

犯罪情節

對詐騙犯判刑,除了考慮數額大小外,還要參考一些從重、從輕的情節,以確保罰當其罪。

從重情節:比如,有犯罪前科、構成累犯、多次詐騙、為實施違法犯罪活動而詐騙、詐騙集團首要分子、詐騙搶險救災等物品、詐騙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常等嚴重後果的等等。


從輕情節:比如,有自首立功表現、未成年人或老年人、積極退贓、詐騙未遂、確因治病等生活急需、詐騙近親屬財物等等。

對於詐騙犯罪,既要“打”,還要“罰”。

詐騙,屬於侵犯財產類犯罪,因此,對詐騙犯判刑的同時,還要適用財產刑。我國《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對於詐騙犯罪,要並處罰金或沒收財產。對於罰金的數額,法院會依據詐騙的數額、造成損失的大小、犯罪分子繳納罰金的能力等等來綜合考慮,但最低不能少於1000元,未成年人犯罪最低不能少於500元。


個人認識,歡迎大家關注、轉發、留言。


Beyond1975


詐騙罪,什麼罪都有法可似,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只有追回損丟,才是真道理,如沒執行財產,代罪下煤礦,還清債務,獲得自由解放。


趙永奎388


以欺詐矇騙等手段騙取受害者財物,犯罪動機明顯是以騙取財物為目的,犯罪事實是哄、蒙、騙、詐等不正當非暴力形式實施,犯罪結果是受害人財物的損失。只要有動機明確,事實清楚,並造成危害結果三大要素並存,就構成詐騙罪。可依據刑法相關條款判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