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提到美食紀錄片,我們第一時間會想到《舌尖上的中國》

,從2012年第一季播出之時就收穫了大量好評,看的觀眾們口水直流。

作為《舌尖》系列的忠實粉絲,椒椒看完了兩季電視紀錄片,外加一部院線上映的《舌尖上的新年》。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其中吸引我的不僅僅是那些好看好吃的精美食物,還有片中對各地風土人情的展現。

我們能夠足不出戶的通過食物瞭解他們的生活,感受了一段特別的閱歷體驗。

對《舌尖》系列有多喜愛,就對其第三季有多痛恨。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上半年的這部續作讓多數觀眾感到失望,曾經美食、人文結合的《舌尖》變成了一部移動的植入廣告片

根本原因還是這一季總導演換人了,原先前兩季的導演陳曉卿離開了央視。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而《舌尖》系列帶來的高收視率自然不能因為一個人的離開就這樣結束了,所以換人執導了續集。

換人之後的《舌尖》質量下滑嚴重,也不由得讓人感慨可能看不到以前質樸的美食紀錄片了。

所幸的是,久未現身的陳曉卿導演帶領著新團隊為我們呈現了新的美食紀錄片:

《風味人間》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這部紀錄片10月28日在騰訊視頻播出以後,第一集點擊量已經破兩億,豆瓣也收穫了9.4的高分評價。

椒椒看完之後的觀感和第一次看《舌尖》時一樣。

原汁原味的美食,地地道道的人文。

新疆阿勒泰地區

哈薩克族牧民毛勒提別克一家以放羊放馬為生,每次驅趕羊群都像是一次大型的動物遷徙。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藍天綠水,高山青草的優美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動物肉質自然也很鮮嫩。

他們會用不足一歲的羔羊來招待客人,將小羊剝皮洗淨後,切成大塊,放入清水中燉煮。

不放任何調料,煮熟的羊肉置入盤中,一份野性十足的手抓肉就完成了。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鮮嫩可口,濃香清甜。

除了手抓羊肉,最具有哈薩克族風味的本土美食還得屬接下來的馬肉。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選取馬肋排這樣的上好部位,順著肋排切下一整條肉,醃製過後塞進洗淨的馬腸中。

經過一天一夜的風乾,馬肉在夜晚結冰,白天解凍。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攝製組也不再侷限於拍攝肉眼可見的食物變化,通過顯微攝影把附著在肉上每一片雪花的形狀都記錄了下來。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風乾後的燻馬肉馬腸煮熟後,切片就能食用,香氣撲鼻。

作為從來沒有嘗過馬肉的人,這種誘惑實在太大了!

看得我口水直流!

牧民們的食物做法雖然簡單,卻勝在羊、馬的生長環境優渥,食材高級,光是其本味就足以讓人把舌頭嚼下肚去。

這每一份食物,每一片草地都是大自然的饋贈,養育出了好客熱情的哈薩克族牧民。

鏡頭轉到安徽南屏村

中國每家每戶過年前總會開葷,殺豬這件事甚至是每年的必備節目,它象徵著四季輪轉,新一年的開始。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南屏村的汪兆惠夫婦所做的燻火腿是當地一絕,切取肉質厚實的豬後腿,撒鹽、醃製、曝曬。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只等過年那天將火腿翻炒後端上飯桌,團圓的家人吃著年夜飯,享受溫暖的親情時刻

《風味人間》的“人間”二字不單單是指中華大地上的美食故事,還有世界各個角落不為人知的趣事。

火腿是中西方都極受歡迎的食材,西班牙的火腿製作工藝名列前茅。

窖藏豐富的火腿儲量,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在看到畫面的那一刻,我沒出息的想到:

我得吃多少年,才能吃完啊!

西班牙人對火腿的處理方式也有區別,將熟成後的豬大腿直接搬上桌,請來刀工一流的師傅。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用特殊的刀具片薄片,送入每位客人的口中,儀式感十足

肉雖然好吃,但容易膩,主食的配搭必不可少。

河南孟津地區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這裡的人們以種植小麥為主,成熟的小麥我們見過也吃過,但在青黃不接時,灌漿飽滿的青小麥也能做成美食。

脫粒、去殼、汆炒,上磨碾壓。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一來二去之間,這名叫“碾轉”的麵條狀食物就完成了。

既能幹吃,也能搭配佐料涼拌。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不嫌麻煩的話,打上一個雞蛋,倒入碾轉快速翻炒,撒上蔥花,一碗熱騰騰的雞蛋炒碾轉就出鍋了。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主食界還有個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員,土豆

這可是能夠穿梭於宇宙之間的神奇食材。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電影《火星救援》裡的馬特·達蒙能夠存活下來要感謝土豆在哪都能落地生根的強大生命力。

甘肅地區處理土豆的方法,會將蒸熟的土豆洗淨、剝皮.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放到木槽裡,掄動木槌反覆敲打,獲得粘性十足的“洋芋攪團”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加上一勺油潑辣子就是一碗能夠大快朵頤的美食

法國人也愛吃土豆,他們會將土豆泥、牛奶、奶酪一起加熱混合起來,攪拌均勻后土豆泥能夠拉出絲。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高熱量卻又讓人慾罷不能的瀑布土豆泥

第一集的標題名為“山海之間”,前面都是陸地上的事,接下來就是水裡的食物。

11月初是吃大閘蟹的好時候,清蒸蘸料食用是家家戶戶的常見吃法。

在蘇式廚師的手下,能把螃蟹做出新滋味。將蟹柳蟹粉放在蟹殼中承託,封上酥皮,進行烤制。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異香滿口的酥皮蟹就完成了。

剩下的蟹黃、蟹膏放入鍋中翻炒,熬出沒有一絲蟹肉摻雜的禿黃油。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禿黃油與各類佐料拌上米飯,香氣撲鼻。

淡水說完說海水,海魚的捕捉難度要高於淡水的魚類。

臺灣的沿海地區有一類傳統的捕魚職業,鏢魚手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站在高高的鏢臺上,乘風破浪,僅用一杆鏢魚槍與大海對抗。

這是真人版的“海賊王”。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靜待時機,瞄準獵物,一招制敵,頗有幾分武林高手的風範,看的人熱血沸騰。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功夫不負有心人,鏢魚手盧旻易成功捕獲了一條超大的旗魚。

藍紫色的背部紋路,白色魚肚,這麼漂亮算得上魚中西施了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這麼漂亮的魚,不如就把它做成生魚片吧。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除了生吃,三杯旗魚皮也是漁民常吃的做法。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第一集已經接近尾聲,卻讓人意猶未盡,能讓我手中的泡麵吃出滿漢全席的感覺只有它了

這樣厚重的紀錄片質感得益於三個熟悉的人名。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首先是總導演陳曉卿,對於片中涉及到的人、物嚴格把關,確保不會出現《舌尖》第三季的尷尬境地。

同時加入了新奇的拍攝手法,走遍大江南北,世界各地尋找值得一拍的美食。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二是配樂阿鯤,《舌尖》系列之所以感染力十足,動人唯美的背景音樂也是關鍵所在。

阿鯤從第一季到現在都是主配樂,有了這位大師也使得《風味人間》能夠保持高水準的聽覺感受。


這部影片延續經典,因為它我胖了5斤!



三是解說李立宏

,沉穩且富有磁性的嗓音搭配上垂涎欲滴的食物畫面,觀眾的飢餓感就被勾了上來,有著能刺激食慾的魔力。

鐵三角組合再度聚首,打造的精品絕對是當得上國內的年度紀錄片之名。

多謝這群用心的老饕們熱情款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