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攀登者》,人物的感情是否有牽絆登頂的意志

影片《攀登者》,人物的感情是否有牽絆登頂的意志

影片《攀登者》的主要篇幅,便是用在了這次攀登之上。影片試圖以群像式的表現手法,將每一個登山隊員儘量塑造的完整且富有弧光。但加七君認為片中只有一個人物真的做到了這一點,那就是張譯飾演的“曲松林”一角,在有血有肉,極具張力的同時還包辦了多場重場戲。其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可能在大家看來不起眼的片段,就是張譯飾演的曲松林在得知隊長李國樑不幸遇難時十分內疚自責,在方五洲面前哭了,一個細節就是他抱著方五洲哭,但是不是那種緊緊地抱住。

影片《攀登者》,人物的感情是否有牽絆登頂的意志

而是想抱緊他卻無力地向下墜的感覺,我代入了一下自己,就是那種特別無力自責的感覺,當時眼淚就出來了,很細膩很真實,雖然是個很小的片段,但足以證實一個演員的功底。還有就是整部電影的情節安排,電影剛開頭的確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而且當看到那一雙光著的腳和老隊長的犧牲時,我真的想哭,電影開頭成功地吊起了我的胃口。但是後面的一次次攀登,我都感覺後勁不足,就是那種感覺劇情快到高潮的時候又跌了回去,很不盡興,而且感覺攀登沒有重點,就是很多次攀登,可以找一個重點,使其達到高潮,讓觀眾過一把癮,其餘的可以略微帶過,不需要各個部分平起平坐雖然講的很詳細,這是電影,不是寫作。

影片《攀登者》,人物的感情是否有牽絆登頂的意志

在我看來《攀登者》中的感情戲對於整個攀登過程的艱辛與困難是有加分的,徐櫻為了方五州趕赴攀登現場進行勘測,方五州為了徐櫻,為自己的夢想與祖國捨命三次攀登珠穆峰!由此可以看出感情戲的重要性。電影中從頭到尾都貫穿著吳京個人秀的鏡頭,關鍵時刻,丟下隊伍,去尋找章子怡,在發生危險的時候一次次的捨生救人,我覺得人在極端環境下,是不可能做到照顧每一個人的,成功就意味著有犧牲。

影片《攀登者》,人物的感情是否有牽絆登頂的意志

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做出取捨,顧全攀登隊的集體安全和榮譽,才是最重要的。吳京幾次帶領登山的部分我覺得拍的很不錯,看的我手心出汗。但是配樂上面我覺得太一般了,看完以後沒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配樂,而且還有幾個場景劇情的配樂明顯不合時宜,讓人感覺到很迷。然後情感線也很一般,情感線這個東西拍不好的話,真就是減分的,只有拍好了才能算不扣分或者加分。

影片《攀登者》,人物的感情是否有牽絆登頂的意志

但是感情線上我覺得太一般了,很關鍵的是最後登頂的高潮氛圍被一段感情線沖淡了。故事由第一次登頂開始。吳京隊長率領的登山隊成功登頂,下山時遭遇危險,吳京為了救攝影師,放棄了拍攝登頂照片的相機。結果因為沒留下證據,中國登頂珠峰的壯舉並不被世界所承認。攝影師對隊長救自己放棄攝影機的行為充滿不解和憤怒,兩人分道揚鑣。

影片《攀登者》,人物的感情是否有牽絆登頂的意志

這是故事的切入點,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故事前提,而其中隊長和攝影師因人命和責任的分歧構成了飽滿的人物關係和主題,後續故事中,兩人的立場倒置,可謂是非常好的人物關係和人物線。說說大家最嫌棄的感情戲。在那個時代,有數不盡的英雄事蹟,著重去抒發民族大義跟愛國情懷確實是更為合適的選擇。

影片《攀登者》,人物的感情是否有牽絆登頂的意志

但這部電影穿插的人物感情線我看出了另一種悲壯,那是大時代下人人都有放棄小我為國犧牲的精神,人物的感情絲毫沒有牽絆登頂的意志,一切的決定都是那麼果斷,為了祖國,這是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很難體會到的一種情感,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看出了這一面。讓我看到了英雄當時的付出絕不止失去自己的生命失去自己的手腳這麼簡單,他們獻出的是一整個家庭。

影片《攀登者》,人物的感情是否有牽絆登頂的意志

本片的切入角度和主要人物關係都很出色。故事由第一次登頂開始。吳京隊長率領的登山隊成功登頂,下山時遭遇危險,吳京為了救攝影師,放棄了拍攝登頂照片的相機。結果因為沒留下證據,中國登頂珠峰的壯舉並不被世界所承認。攝影師對隊長救自己放棄攝影機的行為充滿不解和憤怒,兩人分道揚鑣。這是故事的切入點,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故事前提,而其中隊長和攝影師因人命和責任的分歧構成了飽滿的人物關係和主題,後續故事中,兩人的立場倒置,可謂是非常好的人物關係和人物線。

影片《攀登者》,人物的感情是否有牽絆登頂的意志

按理說,只要故事就此延續下去,貫穿第二次登峰前訓練新隊員和登峰的過程,通過對集體和個體價值的爭執,最終落到個體的價值通過實現集體的成就來完成,這部電影無論如何都不會差到哪兒去。但是導演卻在一個團隊項目中只突出了新老隊長個人的作用,準確地說只突出了老隊長一個人的作用,硬生生把一個團隊合作的電影拍成了個人英雄的電影。至於其中的愛情,其實主創已經非常剋制,只不過沒講好主線故事,才導致觀眾覺得愛情多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