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俱業的垂直分工與專業合作

實體門店紅星美凱龍斥資2億打造的線上平臺僅達成幾萬元的交易額,萬達廣場進軍電商也一敗塗地,傢俱電商美樂樂佈局線下實體店,也是虧損和創始人出走。

平臺化是許多企業追逐的目標,對於傢俱和家居業而言,獲得銷售規模的同時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但沒有哪家企業可以一統天下,無論其有多強大,都代替不了完整的產業,在這個生態中需要各種角色的參與。除了平臺其實傳統行業還有巨大的細分需求沒有挖掘出來,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平臺的思維

平臺的思維是大而全,平臺除了傢俱連鎖賣場、門戶網站。在家居業還有一種準平臺模式,各領域企業化身為供應鏈平臺,領先推出“大家居”“一站式”戰略,以品牌的名義,通過收購、合作和品牌聯姻等方式跑馬圈地。平臺佔據了主流大眾市場,形成寡頭壟斷,現在做大而全的平臺機會在減少。

平臺效應匯聚人流,以規模論英雄的導向制約著行業的進步,企業不願在前期投入技術和產品創新。龍頭企業聚焦在大而全,可以在同質化產品上碾壓中小型企業,似乎能輕鬆獲利;另一方面,行業從產品競爭漸漸過渡到資本競 爭,小微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中小企業被不斷擠出大眾紅海市場,進入“藍海”去探索,被逼著走上創新的道路。

專業垂直

平臺的不足是無暇顧及細分領域,缺乏深度精耕。其實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其行業特性,無法用標準化模板定義商業模式,唯一的共性就是要“專業”,靠的就是對行業產業鏈的梳理。

小公司最能體會不創新就死的滋味,更捨得豁出去拼搏。針對企業自身特點及需求,更加精細化的行業市場劃分,客戶精準定位,為企業制定精準的營銷和發展方向。這些市場恰恰是平臺無法特別關注的,小企業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把產品和服務做深做透,實現利潤最大化。你有多專業,就能做多深,深度垂直才有壁壘。

傢俱業的垂直分工與專業合作


現在的競爭與以往不同,公司之間不是你死我活的絕對競爭,而是共生合作,各自在細分領域做自己的市場,與平臺合作互補。從標準化到個性化,從存量市場到增量市場。

設計驅動

國家一直在提創新設計,並給與很多政策支持,就是因為工業設計體系處在產業鏈的前端,是產業轉型的驅動器。

現在的形勢是中國製造面臨雙向擠壓。第一是發達國家的挑戰,美國提出製造業迴歸,英國提出2050年構想,德國提出製造4.0,發達國家的製造工業都在迴歸。第二,我們的人工成本在增加,低廉的人工成本優勢會轉移到欠發達國家。而且國內金融環境“避實就虛”,那麼對於製造業夾在中間,該如何應對這個挑戰?

古代的匠人創新由於作坊制式,效率很低。工業化的最大特點是有了機器、流水線,必須要分工,才能提高效率,因為產品都是由零件組裝成。所以工業帶來的是分工下的合作。

傢俱業的垂直分工與專業合作


國內現有的設計師獨立品牌,其商業模式、產品服務和品牌尚無法可持續發展。全國幾萬個工業設計公司,在做的項目,只是解決一些造型上的問題,沒有解決本質。

意大利的傢俱業,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產業集群模式,這種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產業鏈各節點的全程創新。傢俱業具有其獨特的行業屬性,這也是全球傢俱設計的領導者不是美國、德國、法國等工業化更為發達的國家,而是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意大利的傢俱及陳設品出口額=美國+德國+法國。在這裡(意大利倫巴第大區),終端企業主管設計和市場。你能與不同領域的企業合作,找到最好的供應商做成任何事。

設計有著無限的創新空間。設計體系將改變重組產業格局。設計師的作用是把未來可視化,並且成為事實,通過不同的設計,發掘出更多價值,滿足人們多樣性的需求。情感關懷與可持續設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是人類美好生活的需要。

傢俱業的垂直分工與專業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