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你一定要給孩子的3種教育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你一定要給孩子的3種教育

臺灣一位知名作家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

作家有一位朋友,朋友家裡有一個8歲的女兒。

作家第一次見朋友女兒的時候,小女孩天真浪漫,記憶力很好,繪畫方面很有天賦,可以把只見過一次的酒牌上的櫻花,三兩下就輕鬆地描繪出來。

作家認為這位小女孩很有才華和想法,便常常建議朋友,可以培養小女孩這方面的能力。

但作家的朋友卻總是以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來搪塞。

10年後,作家再見到小女孩,女孩身上的、眼裡的靈氣都不見了。

手裡拿著煙,穿著很新潮,露著小肚子,與同居男友兩個人坐在角落處,互相竊竊私語,還不時對客人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原本很有靈氣的女孩,因為父母沒有給到適時的教育,逐漸走向了平庸。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你一定要給孩子的3種教育


看著女孩,作家感嘆:“原來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有‘有效期’,小孩兒是老天爺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老天爺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了。”

所以,在“父母”這個角色還有效的時間裡,一定要完成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

一旦父母“過期”了,再想教育孩子,花再多的時間和心力,也很難對孩子有實質的影響,只剩下嘆息、後悔的份兒。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你一定要給孩子的3種教育

父母的保質期只有十年,那麼,父母要如何在這十年內,給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呢?

羅素認為,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特性,按齡養育很重要。

·1-3歲:讓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名記者採訪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那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在幼兒園。”

“在幼兒園,我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打擾了別人要道歉;大自然很美,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一直是按幼兒園老師教的去做的。”

從這位諾獎得主的身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人小時候受到的教育和養成的習慣,會對其性格養成和終身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好習慣培養得越多、越早,父母在未來育兒的路上,也比較輕鬆,而且更容易取得好的成果。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你一定要給孩子的3種教育

·3-6歲: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讚賞

我家北北剛開始學自行車的時候,特別膽小,害怕摔倒,遲遲不敢讓他爸放開扶著後座的手。

後來,我看這麼一直拖著也不是辦法,便不斷對孩子說:

“北北,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你這麼聰明勇敢,學自行車這麼小的事,怎麼能難得倒你呢?”

得到了我的鼓勵,北北好像突然開了掛,兩腳一蹬,自己勇敢地騎了很長一段路。

英國的心理學者哈德菲爾德說:

人在自信的情況下,可以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500%以上,而沒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發揮自己能力的30%。

所以,父母在孩子幼年時期,一定要注重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擁有自信心的孩子,對未來充滿自信,不會輕易被困難打倒,做起事情來也更落落大方,從容不迫。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你一定要給孩子的3種教育

·6歲之後:注重對孩子特殊才能的挖掘

北大心理學教授、《最強大腦》科學判官Dr.魏曾說過:“兒童早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後天的聰明養育非常重要。”

6歲以後,孩子的大腦逐漸發育完全,可以接受更多的知識。

在這個階段,父母可以開始多發現孩子的興趣,再輔以相對應的訓練,幫助孩子更快更好地發掘自己身上的優勢,擁有更強的能力。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你一定要給孩子的3種教育

育兒,從來都是一個辛苦的過程,幾乎沒有哪對父母可以什麼都不做,卻在10年或20年後收穫一個聰明懂事、學習優異,各方面都表現得很好的孩子。

所以,父母們千萬別偷懶,細心呵護孩子成長的每個重要的階段,儘可能給到孩子全方位的陪伴與教育。

·如果有時間,多陪孩子讀書

前段時間,《國學小名士》裡,13歲的賀莉然“最強飛花令”的視頻,刷爆了朋友圈。

年僅13歲的她,一顰一笑,靈動溫雅。

短短5分鐘內,說出了127句帶“風”字的詩詞,俘獲了眾多父母的心。

那麼,“飛花令少女”賀莉然是怎麼養成的?

回顧她的成長經歷,不難看出這些都歸功於:各種名家經典的滋養。

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培養了她閱讀的習慣。別人家的孩子在玩手機、看電視的時候,她則由父母陪著,看了一卷又一卷的書籍。

深厚的童子功修煉,早就將那些文學經典融進了骨肉裡。長大後,優雅的氣質、不凡的氣度,自然也就有了。

讀書,是儲智,也是借力。心理學研究證實,讀書可以讓一個人的智商更高,邏輯判斷更清晰。

同時,讀書也可以讓孩子超越年齡和階層。在讀書面前,人人平等,無論孩子的出身是貧是富,也不論是在城市還是鄉野,讀書總能讓孩子長大後的人生起點,比不讀書或少讀書的孩子多一些。

·如果有條件,尊重孩子的興趣

曾經看過一個小動畫《Alike》,只有8分鐘,沒有一句臺詞,卻震撼了無數的父母。

故事是這樣的。

兒子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傢伙,在他的世界裡,小提琴的聲音是最美妙的音符,英文字母是一個個可愛的小動物小精靈。

但在爸爸的世界裡,只有老老實實地在教室上課,才是孩子該做的事。

爸爸以自認為對孩子好的方式,磨平了孩子的稜角,讓他整齊劃一但沒有生氣地融入了他認為的成功世界。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你一定要給孩子的3種教育

但最後,爸爸才恍然發現,孩子按他規劃的方式開始了每一天的生活後,人越來越不快樂了,眼裡的光也沒有了。

他很後悔,於是開始努力幫助孩子尋找他眼中的光亮。

特別喜歡一句話:“你剪斷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有的時候,孩子不夠優秀,很有可能是因為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掐滅了他們的興趣,剪斷了他們飛翔的翅膀。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也有自己的天性,父母應該做的,是好好呵護孩子骨子裡的天性,然後慢慢發掘它。

歐漾淨水: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天使,當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作為家長就有責任保護、陪伴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