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化解股票質押風險重在提高企業效益

在一行兩會的直接干預以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一度風聲鶴唳的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得到了有效的緩和,這不僅使得相關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得以緩一口氣,也令股市擺脫了因為質押爆倉所帶來的下調壓力,行情由跌轉升。

然而,面對現在這種似乎是皆大歡喜的局面,人們恐怕還無法為之慶幸,相反更多的還是感覺到壓力。很簡單,現在上市公司質押風險的解除,並不是因為公司經營改善,利潤有了提高,從而驅動股價回升,而是外部資金的馳援,或者是把質押的股票接收過去,或者是充當了質押股票的維持保證金。這也就是說,是以各種增加現金的形式,避免了爆倉的出現。但問題是,之前之所以會出現質押風險,從本質上說還是因為公司業績不佳,股價不斷下跌,結果導致維持保證金不足。另外,大股東將質押的資金用於其它投資,如果能夠產生預期效益,那麼也能夠形成現金流,及時予以歸還。而實際情況是,大量質押資金的投資績效並不理想,結果就是歸還資金的壓力要靠大股東另外再籌資解決。而籌資不順以及股價又出現下跌,風險也就產生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在化解質押風險,主要是政府和金融機構幫助大股東完成了籌資,由此讓質押問題不至於在當下爆發。但問題在於,不管籌資活動如何進行,最後總要連本帶利歸還。如果所投資的項目仍然沒能夠產生預期中的效益,或者公司的利潤沒有相應提高,那麼今後這些馳援的錢如何還呢?難道那些股票的質押活動要無限期地延續下去?

在質押風險從證券業向銀行業蔓延,並且可能導致大量上市公司股價暴跌、控制權易主,從而嚴重威脅到市場的平穩運行時,有關方面果斷出手是完全必要的。但必須承認,要真正解決上市公司的股票質押風險,僅僅通過吸收資金,保證維持擔保的比例是不夠的,在本質上,這只是一種“輸血”的行為,而要從根本上化解質押風險,需要的是恢復與增強上市公司的“造血”能力,只有其效益提高了,質押才會做到風險可控。而通過質押所籌資金的投資成功了,質押的真正解除也就有了希望。要實現這一目標,顯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在前幾年經濟擴張還比較快的時候,這些企業的經營這樣困難,那麼到了經濟增長逐步放緩的現在,企業經營難道會出現奇蹟般的改善?雖然人們希望出現這樣的狀況,但面對現實,還是要有一個客觀的態度。

應該說,有關部門出手馳援上市公司,作為緩解其質押風險的第一步,的確十分重要。而接下來,需要進一步改善上市公司的經營環境,真正解決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市公司應專心致志地搞好主業,心無旁騖地抓好實業經營,這是有效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加投資收益的重要基礎。上市公司還應該從股票質押發生風險中汲取教訓,畢竟這裡或多或少存在盲目投資、風險控制不力的問題。不能因為現在政府出手紓困,就認為可以繼續隨意擴張。

對於投資者來說,上市公司質押風險的緩解,對股市當然是利好。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些上市公司的效益自然就提高了,投資就成功了。把質押風險的緩解視為股市的炒作題材,實在是一種低水平的投機行為。

(作者系申萬宏源(港股00218)證券首席分析師)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