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中小私募“節衣縮食”過冬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中小私募“節衣縮食”過冬

市場弱,募資難,私募行業迎凜冬

根據中基協數據,截至2018年7月底,已備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36280只,基金規模2.41萬億元,較上月減少1261.56億元,減少4.97%。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近日,一家規模超百億的知名私募發行一隻產品,竟然只募到幾百萬元,業內笑言“地主家也沒有糧了”。彼時匯聚明星產品的私募FOF在短時間內就能募到數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

南方一位私募基金經理表示,目前私募募資情況比2008年還要差。“有私募給渠道的激勵措施是賣出100萬元送一瓶茅臺,但最後結果也不理想。”

市場低迷是主要原因

市場低迷、客戶受傷是最近私募募資難的主要原因。

某北京知名私募表示,“賣了這麼多虧損的產品,壓力也很大,現在維護客戶都維護不過來,根本不敢讓客戶再買。”

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高淨值人群的投資意願很低;另一方面,今年行情低迷,缺少像樣的反彈。雖然估值已經非常低,但是信心還是不夠,畢竟見底並不一定反彈。

優勝劣汰在所難免

未來私募行業的整體規模會漸漸進入平穩期,結構上則會繼續出現分化。大型私募抗衝擊能力強,有優質的渠道和客戶,抗衝擊能力較強,規模可以維持甚至繼續增長;但很多中小私募由於自身實力較弱,則必然會受到擠壓。

中小私募如何節衣縮食?

隨著中國私募行業集中度提升,中小型私募生存必將愈發艱難。頭部效應越來越顯著,中小私募如何負重前進?

專注:集中精力、發揮特長

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只有各個細分策略的頭部公司才能贏得投資者信任。因此,集中精力、發揮特長成為私募生存發展的不二法則。

私募公司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涉獵太廣不利於做精做深。如海外知名的對沖基金,例如老虎基金、文藝復興等,都是以策略立業,在自己擅長的策略內深耕,才有可能贏得投資者的認可。

節流:合理規劃運營成本

即使是小私募,每年高企的運營成本也讓不少管理人難以支撐下去。

業內流傳一種說法,就算是一家小規模私募,一年基礎運營成本也至少在200萬以上。這些運營成本主要包括:房租費、水電費、人力成本等等。

運營成本中佔到相當大一部分的就是房租費用!

目前私募辦公地點選擇較多的地方主要包括:交易所附近小區公寓、地鐵附近老式商住兩用樓、地鐵附近非甲A寫字樓、郊區別墅、CBD甲A寫字樓(合租)。

影響辦公地點選擇的要素多為交通便捷、設施完備便宜!(便宜與前兩者通常不可兼得)

有沒有性價比高

又能滿足多項要求的辦公空間?

交通便捷 | 設施完備 | 增值服務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中小私募“節衣縮食”過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