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軍工進步那麼快?

郭勝偉


因為被嚇到了啊,被什麼嚇到了?海灣戰爭啊,當時以老美為首的聯軍對伊拉克的那一頓亂草,直接把全世界都給嚇了一跳,這場人類史上第一次的高科技戰爭,其展現出來的作戰形式對當時我們國家各方面的打擊更是尤其震撼,真正讓我們認識到了什麼叫現代化戰爭、什麼叫武器的代差。其實在整個90年代以及新世紀初那段時間,我們的各種技術落後於西方是最嚴重的,當時美國佬的各種高科技裝備對於我們來說真的可以算是“天頂星”技術了!


當年美國佬的F娘娘首飛成功的時候,我們有什麼呢?我們什麼都沒有,就連飛豹和殲8上的各種基本問題都解決不了;當年人家的阿利伯克下水跟下餃子一樣的時候,我們在幹什麼呢?我們只能通過進口各種技術來組裝052;哪怕是陸軍,90年代用的是第幾代坦克大家心裡應該都清楚吧。所以,那一場完全不對稱的海灣戰爭,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喚醒了思想已經麻痺的我們,軍備鬆弛、軍工落後、思想過時,當時的我們連什麼是現代化戰爭理論都不懂。

▲劉華清將軍(這圖大家都清楚吧)

再加上後來蘇聯老大哥解體了,美國的勢力更是如日中天,其霸權主義在那個時候到了絕對的頂峰,我們在跟西方博弈的時候,面對的壓力是前所未有的大,所以,我們想不整改軍隊、不發展軍工都不行了,整個體系上裝備的代差以及作戰思想的落後,在面對以美國為首的用高科技武裝到牙齒的現代化軍隊時能有多大贏面大家心裡有數,千萬別再傻乎乎的一直都認為“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這句話是真理,科技的代差所帶來的影響是絕對不容忽視的,優秀的士兵使用的必須是先進的武器,這樣才能使戰鬥力最大化,武器的代差過大,就不是人力能彌補的了!

▲中國航母,藍水新貴

因此,我們軍工的發展那麼快,就是從海灣戰爭開始我們懂得了積累、懂得了韜光養晦,更懂得了忍辱負重,在一群工作在國防科技發展前線的技術人員的艱苦努力下,才有了今天我們軍工井噴式的爆發,從來都沒有什麼國運,有的只是一群愛國工作者在前面為我們揮灑青春、為我們負重前行,用他們一生的奉獻,才換來今天的國泰民安!


哨兵ZH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第一,中國有軍工基礎。

在蘇聯援助下,我們在50年代基本完成了蘇聯軍工體系的建設,從衝鋒槍到坦克,從飛機到大炮甚至潛艇,無一不是蘇制,而且性能在當時是很先進的。

即便到了70年代,這套軍工體系也沒有太過時。有了這個基礎,發展自然不困難。

第二,我國對於軍事投入較大

西方的洋鬼子,國內大部分收入要用來搞福利,軍費都是牙縫裡面擠出來的。

德國是歐盟軍事實力最強大的,軍費只有400億美元,而中國1517億美元。

有錢好辦事。

第三,我國的外部環境較好

總體來說,中國從改革開放開始,就沒有被入侵的危險,我們有漫長的研究週期。

而武器的研發尤其是基礎工業的積累,至少需要15年時間。一款戰鬥機的研發週期,往往就在10年以上。

二戰的德國,其實希特勒上臺以後幾年就打仗了,發展的條件並不好。

我們則好得多。

第四,我們曾經從兩個陣營獲益

80年代,中美蜜月期,我們從美國和歐洲獲得了許多先進技術。其中一些技術不要說我們沒有,連老大哥蘇聯都沒有。

這段時期不長,但對我們的進步是極大的。

89年以後,我們轉為從前蘇聯國家吸取先進技術。

當時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先後陷入經濟崩潰中,急需要資金。

以烏克蘭為例,除了女兵以外,其他基本能賣的軍事技術和武器都賣了。

通過這些,我們獲得了很多巨大的技術進步,節省我們自己10年的研發時間。


薩沙


首先要感謝美國,沒有“銀河號”事件,沒有“臺海危機” 沒有“南斯拉夫”炸館,沒有“南海撞機”事件,我們也許沒有清醒得意識到國防力量應該怎麼發展。我們痛下決心,一大批關鍵項目立項……20年後的今天,我們終於迎來了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新時期,臥薪嚐膽,方可傲世九天!

感謝劉華清,林虎等軍方將領,感謝黃旭華,戚發軔,張金麟,朱英富,感謝祝瑜生,陳一堅,宋文驄,張恩和,唐長紅,楊偉,孫聰,樊會濤,吳希明,感謝陸軍,慈雲桂,黃鶴雲,馬林,以及奮戰在國防科技第一線的科研人員。

尊嚴和利益,是靠實力取得的。這種實力,就是你的怒吼,讓對手退避三舍!相信,中國軍隊定能脈向世界一流,中華民族偉大複習一定能夠實現!!!


冰山烈焰552


個人認為近年來中國軍工進展神速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資金投入充足。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明顯加大了對軍事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尖端武器的研發與製造方面。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還歷史舊帳。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把主要的財力都用在了經濟發展領域,為了快速提高國力,同時也為了不授人口實;二是我國綜合實力的提高使我們已經有了平衡發展各方面實力的資本。



第二,技術儲備條件。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想在軍備上投入,也因為技術瓶頸而難有突破。近年來,我國的科技實力有了飛速發展,其中當然包括海、陸、空、天、網等領域的軍事技術。資金+技術是我國軍備發展的基本條件。


第三,國內外形勢發展的需要。任何事物的快速發展必然是以需求為前提的。雖然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大提升了,但我們還面臨著諸多國內外問題要解決,並且都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後備。比如臺灣問題、領土爭端問題、大國角逐問題等。


姜運倉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在2017這一年中,軍工產業可以說是國產高端裝備頻出,國外大單不斷。中國軍工是如何有了這開掛般的操作呢?首先,虎哥必須得承認,中國軍工擁有如今的成就和曾經的積累是分不開的。

從高性能計算機、北斗衛星導航、高溫超導到量子技術、納米科學。技術的累加配合經濟、政策的支持才有了將構想轉化為實際成果的可能。此外,人才因素也同樣不可或缺,目前航空航天、潛艇、導航制導等尖端軍工項目團隊大多數都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許多身在海外的技術人才將回國效力放在了第一位。甚至美國媒體指出,一批曾效力NASA等科研機構的中國科學家,也相繼回國參與的軍工項目研究。軍工項目的發展其實也得益於人才隊伍建設進入了收獲期。鷹醬,這真不是挖牆角,只是我們的學子覺悟高啊。

當然,在這之中也同樣少不了市場需求。國內,我軍的加快現代化變革,更新武器裝備自然造成了戰艦、飛機、坦克集體下餃子的情況。由此刺激了軍工企業生產更好的產品來滿足軍隊的需求。而高端且實惠的裝備又吸引了海外客戶的訂單。如此,為了市場,軍工企業自然會提升品質。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中國軍品玩得來越高端的原因。

總結起來,2017年絕對是中國軍工井噴的一年,但也絕對是大發展的開始。我們用過去的積累與隱忍換來了如今的成就,所為的正是走向曾經許給自己的大國夢。


迷彩虎軍事


中國軍工突飛猛進,特鋼產業發展功不可沒

特鋼產業發展通常被認為是衡量一個國家能否成為軍工強國的重要標誌。"一代材料,一代裝備",特鋼產業發展為中國軍工產業騰飛做出了巨大貢獻。

近些年來,尤其是進入本世紀頭10年以來,中國軍事工業跳躍式發展突飛猛進,成績有目共睹。隨著國家對航空、航天及航海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為軍工產業發展提供大量特殊鋼的特鋼企業,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遼寧號航空母艦

特鋼產業發展通常被認為是衡量一個國家能否成為軍工強國的重要標誌。"一代材料,一代裝備",特鋼產業發展為中國軍工產業騰飛做出了巨大貢獻。

國內特鋼行業中,東北特鋼集團、太原鋼鐵集團、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寶鋼特鋼公司、西寧特殊鋼公司、寶鋼不鏽等六家國有特鋼企業,是特鋼行業的優勢企業,在行業中佔有引領地位。

1、東北特鋼集團

在中國的冶金史上,東北特鋼曾創造了諸多的第一:生產出第一爐不鏽鋼,第一爐高速工具鋼,第一爐高溫合金,第一爐高強鋼和超高強鋼。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研製成功,東北特鋼提供了重要原材料,從第一枚導彈到各類中程遠程運載火箭,"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嫦娥"探月衛星運載火箭上,東北特鋼都提供了各種關鍵材料。

東北特鋼是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使用特殊鋼材料的生產研發基地,因其裝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品種齊全,質量優良曾長期雄居國內特鋼行業排頭兵位置,為新中國的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高科技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東北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東北特鋼集團)由國家原三大骨幹特殊鋼企業——大連特鋼、撫順特鋼、北滿特鋼重組而成。以生產經營高質量檔次、高附加值特殊鋼為主營業務,生產規模鋼300萬噸/年、鋼材270萬噸/年。東特軍工配套材料具有悠久生產歷史,在行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其軍用高溫合金國內市場佔有率80%以上。

以不鏽鋼棒材(含管坯)、線材以及深加工產品為主。軍品不鏽鋼產品產量、質量水平在國內處於壟斷地位。產品市場佔有率達25%以上。高溫合金:在國內具備牌號齊全、研製能力強、質量穩定、市場佔有率高的優勢。成為中國高溫合金的領軍企業,在軍工領域聲譽卓著,始終保持著軍工企業從國內採購高溫合金份額的80%以上。

東北特鋼集團由於長期以來債務負擔巨大,財務成本居高不下。去年3月起公司發行的企業債券連續違約,引發嚴重的債務危機。去年10月10日,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東北特鋼集團及其下屬兩家公司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2、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太鋼不鏽成功開發CAP1000、CAP1400核島堆內構件等關鍵不鏽鋼材料,成為國內唯一具有供貨資質和批量生產能力的廠家。太鋼致力於不鏽鋼、特殊鋼和高等級碳素鋼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加工。目前已形成了以不鏽鋼、冷軋硅鋼、高強韌系列鋼材為主的高效節能長壽型產品集群,重點產品,雙相鋼、耐熱鋼、車軸鋼、9%Ni鋼等30多個品種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公司不鏽鋼批量進核電、"長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飛船等重點領域和新興行業。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1934年,是集鐵礦山採掘和鋼鐵生產、加工、配送、貿易為一體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也是目前全球最大、工藝技術裝備水平最高、品種規格最全的不鏽鋼企業,具備年產1000萬噸鋼(其中300萬噸不鏽鋼)的能力 。

太鋼熱軋退火酸洗線最大可加工2000mm寬度熱軋卷,精軋機組可生產16~20mm熱軋卷用於加工熱軋開平板。在冷軋方面,太鋼可軋製厚度4~8mm,軋製寬度1500~2000mm,為國內唯一能夠生產上述冷軋規格的鋼廠。

3、中信泰富特鋼集團

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簡稱中特集團)是中國中信集團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控股的專業化集團公司,旗下有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大冶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銅陵新亞星焦化有限公司、揚州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形成了沿長江流域產業鏈的戰略佈局。

中特集團具備年產900萬噸優特鋼生產能力,中特產品具有量大面廣優勢,是國內高標準軸承鋼、齒輪鋼、汽車用鋼、彈簧鋼、合金管坯鋼、高精度中厚壁無縫鋼管、高合金鋼、易切削非調質鋼等優特鋼材生產基地。中特集團的產品分類:合金鋼棒材、中厚壁無縫鋼管、特種中厚板、特冶鍛造、合金鋼線材、連鑄合金圓坯。

中特集團擁有多條大規格(Φ≥600mm)合金鋼連鑄圓管坯生產線,且生產的Φ1000mm規格合金鋼連鑄圓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合金鋼連鑄圓坯。

4、寶鋼特鋼有限公司

寶鋼特鋼有限公司位於上海市寶山區吳淞工業區內,前身為上海第五鋼鐵廠,創建於1958年,是我國最早的特殊鋼生產基地之一。2005年5月五鋼的核心資產被寶鋼股份收購,成為其下屬分公司。目前特殊鋼分公司已成為寶鋼股份特鋼精品製造中心和中國最大的特鋼生產基地。

特種冶金系列產品:其中高溫合金、鈦及鈦合金、耐蝕合金、精密合金等產品屬特鋼領域的高端產品,是寶鋼特材重點產品,目前已形成板、管、棒、等溫鍛等品種,主要針對航空航天、軍工及民用、電站油田等領域。

5、西寧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

由西寧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主要發起人,聯合青海省創業集團有限公司、青海鋁廠、蘭州炭素有限公司、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包頭鋼鐵設計研究院、吉林鐵合金廠共同發起,採取社會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西寧特鋼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具有"鐵礦採選"、"煤炭焦化"、"鋼鐵製造"三大板塊組成的,上下銜接緊密、相輔相成的縱向一體化產業鏈的資源型特鋼企業,具有年產鐵200萬噸、鋼150萬噸、鋼材140萬噸。

優勢產品G20CrNi2MoA、GCr15冷拉鋼國內市場佔有率60%;Cr13型不鏽鋼棒材; 坦克及裝甲車輛核心部件扭力軸用鋼45CrNiMoVA,2011年市場佔有率達到92%以上;艦船發電機法蘭軸用20Mn1A等。

6、寶鋼不鏽鋼有限公司

寶鋼不鏽鋼有限公司擁有上海本部、寶鋼德盛和寧波寶新三大生產基地,具有配套完整的鍊鐵、鍊鋼、熱軋、冷軋等世界一流的全流程不鏽鋼和碳鋼聯合生產線。目前,寶鋼不鏽全年可生產不鏽鋼270萬噸,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20%,名列世界十大不鏽鋼企業之一。

在經濟放緩和軍隊改革的背景下,民資進入該領域為民間投資打開了一條新的通道,民營企業方面,青山鋼鐵、天工國際、久立集團、永興特鋼等四家民營特鋼企業在專業化、製品化特色突出,能對特鋼行業轉型升級提供借鑑經驗。

7、青山鋼鐵

青山鋼鐵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不鏽鋼企業,是世界最主要的不鏽鋼生產企業之一。青山企業在上世紀80年代誕生於浙江溫州,是一家專注不鏽鋼生產冶煉的大型企業。歷時20餘年的發展,青山已從中國走向世界,成為跨國集團公司。青山鋼鐵董事局旗下擁有青拓集團、青山控股、上海鼎信等幾大集團和一百餘家子公司。

青山始終專注於不鏽鋼產業,不斷創新生產工藝、拓展產業領域,已經形成了貫穿上中下游的不鏽鋼產業鏈,生產基地遍佈福建、廣東、浙江、上海以及國外的東南亞和非洲等地。在東南亞和非洲,青山擁有高品質的鎳鉻礦資源和不鏽鋼上游生產基地;在福建、廣東,青山建成了中國首條RKEF生產線,完成了把鎳礦直接冶煉成不鏽鋼的生產工藝。

8、天工國際

中國最大的綜合高速鋼及高速鋼切削工具製造企業,是世界高速鋼、切割工具的生產基地是以生產數控刀具以及專用原材料高速工具鋼為主的專業廠家。是中國高速鋼孔加工刀具最大的生產基地。天工擁有從特鋼業到工具業一體化的整套生產銷售體系。

企業優勢天工國際的特色之一是品種不多,產量不大,品種集中在高工、模具、孔具、鈦合金四大類高合金產品。天工國際高速鋼鋼材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均有較高的佔有率,且有逐年提升的趨勢。高速鋼刀具,2012年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達到40%,國際市場佔有率高達50%。

9、久立集團

久立集團公司由特材科技、鋼結構、冶金實業等控股型型子公司組成。公司致力於工業用不鏽鋼管和特殊合金管材的研發和生產。久立專業化生產不鏽鋼、特殊合金無縫鋼管和焊接鋼管企業,產品品種多、規格範圍廣、生產規模大。

集團旗下久立特材是專業生產工業用不鏽鋼管的大型企業,具有年產7萬噸工業用不鏽鋼管和特殊合金管材的能力。擁有的3500噸鋼擠壓機組採用了目前國內最大、單臺擠壓能力全球名列第六的擠壓機主機,實現了熱擠壓生產設備全程自動控制和全流程清潔生產。公司能生產規格為φ6~711x 0.5~60mm的無縫鋼管和高合金鋼管及異形材。

10、永興特鋼

專業從事不鏽鋼棒線材研發、生產和銷售,以打造全球頂尖特殊鋼企業為目標,瞄準高端裝備製造業、軍工業等戰略性新型產業領域。永興特鋼的不鏽鋼(含鎳基耐蝕合金)長材佔比100%,棒線產品規格從直徑5.5毫米到500毫米,型態有直條和盤條。目前公司已具備生產例如:超級雙相不鏽鋼管坯、核電用不鏽鋼棒材、高壓鍋爐管坯等高端產品的能力。

永興特鋼從事不鏽鋼棒線材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專業化特鋼企業,不鏽鋼長材以多品種、多規格、小批量為特徵,永興特鋼堅持專業研發生產不鏽鋼棒線材。

進入2016年以後,十三五規劃繼續將新材料行業發展提供方向,其他戰略新興產業均離不開特鋼的支持。 2016年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新興戰略產業發展,加上《中國製造2025》的落實,一帶一路的開展,以及高速鐵路、軍工核電、航空航天、高端裝備製造和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市場對高質量特鋼產品的需求將出現增長。

雖然國內軍工用鋼對特殊鋼產品的鋼種需求量較多,由於生產企業之間信息保密性,使得鋼廠生產高端產品噸鋼成較高,增加了某些特殊鋼產品噸鋼成本。對於後期軍工用特殊鋼的需求仍保持在相對高的增長水平,但也需要生產企業之間提高產品質量及穩定性,爭取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為國防工業貢獻各自的力量。


鋼狗網


中國人努力拼搏的精神 吃苦的精神和國家新世紀經濟條件變好了。

為什麼我說的是中國人的努力而不是外部因素,原因在於強大必須靠自己不是任何外力能改變的。

我說說殲10的宋總師,我們的宋總師在我國最困難的年代,甚至擺攤賣麵條。那麼困難的情況下他也沒走,依然把殲10項目走到了今天。

再說說我們的黃老,黃老曾經因為參與091核潛艇項目消失數十年,與家人連書信都沒有在荒蕪人煙的地方開始搞起陸地模擬反應堆,在艱苦的環境下搞出了091型核潛艇。


所以我認為我國裝備發展快一個原因是因為有錢了,另一個原因還是中國人努力拼搏的精神 吃苦的精神,沒有好的條件我們一樣能搞出來。


李曉偉


如果細說起來,可以寫幾本書了,但是簡單起來總結的話,大體可以說,一是,發展條件好,二是,長期的積累,三是,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四,求存之心。

新中國成立,談不上什麼強國,卻是大國,人口眾多,面積廣大,這為後繼的發展提升了非常好的基本條件,我們擁有豐富的資料,以至於曾經為資源輸出中,甚至一度還是主要的石油輸出國,而不是今天的主要資源進口國。也有足夠的市場,幾億人口的需求隨便一個產業都可以因此發達。我們所缺少的只是如何把各類資源,變成工業品,供應給市場。

中國軍工只是中國工業發展的一個縮景,也不是一天二天的事,許多部門從上世紀50年代起步,直到本世紀才算成熟起來,這中間有50年,這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幾代人的發展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建國後的前三十年,我們完成工業體系的建設,為後繼發展打好了基礎,後三十年,我們經過改革開放,獲得晉級的機會,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有足夠的技術與資金去支持軍事工業“燒錢”玩晉級。

我們在發展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組織與管理,我們可以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情,這等於提高效率了。最後一點,求存之心。

對中國來說,“落後就要捱打”絕對不是一句空話,甚至可以說,輕描談寫了,1949年以前的中國近代屬於一部血淚史,100多年間,中國遇受外部入侵,內部戰亂。我們吃了盡了苦頭,這樣的記憶,讓我們對於圖強求存,發展自已力量的意識非常強烈,滲透到骨頭裡,甚至在今天,我們依然有危機感。

這讓我們把許多事情當成關乎生存的大事來對待,這樣心態何不能成事那?


講武堂


  中國軍工的進步並非一朝一夕取得的,如今的快速發展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的奮進,也可以說是厚積薄發。這其中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有錢了。軍工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工業部類。不僅涉及電子、材料、化工等工業。這些基礎性工業,都是需要不斷鉅額投資才能換來的。所以,沒錢是辦不成的。中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有足夠的資金去支持軍事基礎工業“燒錢”。所以,各項基礎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給予中國軍工極大的支持。比如,航母建設中的特種鋼,就是中國生產的,所以中國國產航母進度才會如此之快。反觀可以買遍全世界的印度,雖然可以從全世界購買自己的想要的東西,結果命脈卻被人掌握,俄羅斯不給鋼就無法進行生產。

  其次,技術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從1950年代中國開始仿製蘇聯武器開始,中國的軍工人就開始在武器方面不斷的探索和發展。尤其到了1970年代,各種先進裝備如井噴一般開始湧現,中國的軍工人也沒有故步自封。也開始順應潮流,研發各種武器。只是礙於當時中國整體的技術能力和工藝水平,有些武器在當時看上去是好高騖遠。但實際上,這些研製過程,為中國的武器研製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方面的技術儲備,不僅可以提供有益的參考,也可以讓在日後的研製過程中少走彎路。比如中國的殲-9戰機,雖然最終下馬,但是卻積累的諸多經驗。

  再次,中國在長期的經濟建設中,適度的保留了很多軍工企業的生產能力。這種保存,為中國軍工生產能力的延續,老技工的培養,保留了不可多得環境。所以,在很多生產工藝上可以達到一定的水平。反觀曾經的世界第二軍事強國——蘇聯,在解體後,由於採取休克療法,幾乎放棄了軍工生產,結果當他們想恢復軍工生產的時候,發現理論和科研能力還在,結果生產時的技工卻沒有了。

  最後,就是兩次大規模的吸收外國先進經驗。一次是1980年代,中西方蜜月期,中國從美國、法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吸收先進的武器技術和理念。並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研發符合當時中國條件的武器裝備。一次是1990年代,蘇聯解體後,獨聯體國家的很多先進裝備、技術以及科研人員被中國所獲得,也讓中國有機會獲得巨大進步。


潞州節度


軍工的進步非一朝一夕,都是先輩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八路軍時期的軍工廠非常簡陋,但是也堅持自主和仿造生產...建國後學習蘇聯一直在模仿,但是我們現在超越了,這短短几十年,都是血淚的歷史和光榮的進步,今天主要講講當時八路軍時期的艱難。


1938年十月的時候,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游擊戰爭的軍火接濟是一個極重要問題,每個游擊戰爭根據地都必須設法建立小的兵工廠,辦到自制炸藥、步槍、手榴彈等的程度,使游擊戰爭無軍火缺乏之憂。”會後,各個部隊就開始在敵後建兵工廠。到1939年6月八路軍總部正式成立軍工部時,已經組建了兵工廠七座。有4個步槍製造所和3個彈藥廠。光手榴彈,開足馬力造,一天能出好幾千顆。雖然威力一般,但起碼上戰場的時候,有件殺人的武器。

手榴彈的製造工藝可算是現代武器裡要求最低的了,最基本的手榴彈只需一個鑄鐵彈頭,裡面的空腔裝上最簡陋的黑火藥,後面安個木頭把子,木頭把子用小手鑽鑽個孔洞,裡面裝上裹著好幾層厚紙鞭炮藥捻,再加個摩擦發火管,這就ok了。這就是1938年邊區造手榴彈剛剛起步時候的配置,好慘,可是總比掄大刀鋤頭耍紅纓槍要好得多了。雖然手榴彈是我軍唯一能自給自足的火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