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碗湯,2年開店100家,融資1.3億元,他有何祕訣?

靠一碗湯,2年開店100家,融資1.3億元,他有何秘訣?

我國有八大菜系,其中粵菜以蒸煮、湯水為主。廣東人愛喝湯那是出了名的,一日三餐幾乎都與湯水為伴。

事實上,湯在國人的觀念裡也是滋補養生的佳選,所以對湯的喜愛不只限於廣東人,國內所有家庭每年大概要消耗掉2000億碗湯。

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雖然生活中已經有了許多街邊小店在佔領這一市場,但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湯類品牌的店面卻很少見。


靠一碗湯,2年開店100家,融資1.3億元,他有何秘訣?


“吃個湯”就是這樣一家店,它成立於2015年,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融資超1億元,開出100多家門店。

潮汕人的湯品創業心

能夠發現湯品市場的人,必定常與湯食為伴。

由於生在廣東潮汕,吃個湯的創始人詹楚烽幾乎餐餐都會喝湯,不僅如此,他還在14歲的時候被送到餐館學做廚師,因此對粵菜的湯品十分了解。

但是,廚師不是詹楚烽的志向,成長於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終究還是對科技領域感興趣。幾年之後,他下海創辦了一家數碼公司。

但是,年輕氣盛的初次創業大多不會成功,詹楚烽沒折騰幾年就失敗了,此後不甘心的他還曾做過策劃、供應鏈等領域,都失敗了。

可是,創業似乎是一個容易讓人上癮的事情,多次的失敗並沒有打擊詹楚烽的自信心,反而因為經驗的積累而更具自信,他時刻琢磨著選擇一條合適的賽道再次出發。

創業多年,詹楚烽待得最久的地方就是寫字樓了,在這裡它曾熬過許多個不眠之夜,也因此他對白領群體的生活狀態瞭如指掌。

他想起平常在公司,有時為了吃一個好飯不得不下樓走很遠找一家街邊小店,而大多數時候是點外賣了事。

廣東人都很喜歡喝湯,但是外賣盒裝湯特別容易灑了,送來的時候變涼了也不好喝了,此外,外賣店參差不齊,好的湯店太難找了。

於是,做過廚師的詹楚烽對外賣湯店提起了興趣。

以白領群體為目標用戶

2015年4月,詹楚烽註冊成立了“深圳等候科技有限公司”,進而推出了“吃個湯”湯品品牌。

剛開始,吃個湯的團隊包括詹楚烽在內只有3個人,出於資金和人才的限制,他們並沒有能力開設線下門店。

因此,詹楚烽決定先從線上的外賣店入手,先攻佔白領群體的胃,再向線下發展,吸引其他用戶群體。

白領群體做的大多是久坐費腦的工作,針對他們的問題,吃個湯主打原只椰子湯。這種湯在椰子中加入淮山、枸杞、雞鴨肉等食材,可以美容、治療腰痠腿痛和提神。

為了保證口感,吃個湯糰隊嚴選食材,只買走地雞,不勾兌,此外他們還發現溫度是63度時,湯的口感至佳。

因此,詹楚烽嚴格把握包裝和外送時間,儘量保證送到顧客手裡的湯是好喝的。

靠著原只椰子湯,吃個湯收穫了一批忠誠的用戶,同時也吸引了資本的關注,在種子和天使輪得到了摯金資本、華友生活、以正資本、泰鯨資本等機構的投資。

如今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剛剛步入職場的90後都開始脫髮,常以“油膩大叔”、“老阿姨”自嘲,不得以捧起了保溫杯,泡上了枸杞。

吃個湯從深圳起步,在這個特大城市裡有無數的年輕人,而廣東又是湯品消費大省。

在這樣的環境下,吃個湯以30元以下的價格成功俘獲了大批年輕群體的胃。

建立中央廚房保證品質

在線上潛心修行近兩年之後,吃個湯在2017年初展開A輪融資,由五嶽資本領投3000萬元。至此,它也開啟了線下門店的擴張步伐。

線下的環境和線上不同,詹楚烽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產品體系。

在線上,吃個湯主打原只椰子湯,而到了線下,他把品類擴充至8種湯品和5種主食,增加了消費者的選擇。

其次,在店面選擇上,詹楚烽也面臨旗艦店和堂食店兩種選擇。

旗艦店一般開在巨大的購物中心,擁有廣闊的面積,寬敞的門面,而堂食店則是小而分散,分佈在用戶周圍。

考慮到白領用戶大多分散在各地的寫字樓裡,詹楚烽決定以堂食店為主,儘可能的靠近消費者。目前,其線上和線下佈局佔比是6:4。

如今,吃個湯的門店已經由深圳擴張至東莞、廣州等城市。

為了保證湯的品質,詹楚烽還在每個城市都建立了一箇中央廚房,所有門店的湯食有中央廚房統一製作,保溫配送至每一家門店,從而保證不論在哪家店吃到的湯都是一樣的味道。

今年3月,吃個湯完成了A+輪融資,金額超過1億元。此輪融資之後,它也成為互聯網湯品店中的佼佼者,並且大力擴張,預計今年內擴張至200家門店。

結語

湯類產品大約佔據餐飲市場7%的份額,但是長期以來由於技術和口味的限制,湯店大都只能在線下發展,並且只能開出一兩家門店,做不出大的規模。

吃個湯的成功在於詹楚烽運用了互聯網的思維,憑藉中央廚房和物流配送保證了湯品的統一品質,從而實現了門店的快速複製。

互聯網的發展雖然是一個不斷探索未知的過程,但沒有過去,何談未來?

我們需要以新的思維模式去考察傳統領域,將新的理念及技術和傳統領域相結合,就能開闢出一片新的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