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高管辞职,只用2年,把一个资讯APP做到20亿美元市值!

盛大高管辞职,只用2年,把一个资讯APP做到20亿美元市值!

互联网时代给创业者的机遇就是,你永远能够发现别人不曾触及的市场。

当淘宝大举进攻,拿下电商头把交椅的时候,京东、天猫又分化出来,抢占上级市场。当你以为市场格局已定的时候,拼多多又杀出,抢占下沉市场的空间。

同样在资讯领域,新媒体的出现给了传统媒体一记重拳,而后今日头条的出现又聚集了一批三线城市以下的用户群体。

本以为资讯市场空间已所剩无几,可自2016年6月趣头条上线以来,又有一大批下沉市场的用户被聚集起来。

只用两年,趣头条的用户数就超过了1亿,月活跃用户达4000多万,2018年上半年营收达7亿元。如今,它已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20亿美元。

多年广告人辞职创业

只有两岁的趣头条还很年轻,但他的创始人谭思亮却是互联网行业的老炮。

他曾经工作于雅虎、51.com、若邻网和盛大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能够进入这些公司的必然是IT人才。谭思亮的学历可谓足够耀眼,他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和中科院。

即便他是IT高手,但想要在虎狼出没的互联网丛林中杀出一条路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在创立趣头条之前,谭思亮也经历过一次不那么成功的创业。

那是在2013年3月,在各大互联网公司“打工”多年的谭思亮萌生了创业之心,决定自己当一回老板。


盛大高管辞职,只用2年,把一个资讯APP做到20亿美元市值!


当时,他在盛大负责广告业务,在帮老东家完成了收购酷6的任务之后,他递交了辞职信。

对于创业的方向,他不宜冒险,仍做自己熟悉的广告。

彼时,他已经做到了盛大的高管,听闻他要创业,原盛大的许多老部下、老同事都愿意跟着他干,所以很快他就搭好班子,并在2013年3月成立了互众广告。

互众广告的规模不算大,就连办公室都设在上海郊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的团队都是从盛大出来的。

也凭借这这一层人脉,谭思亮反过来接受了酷6的广告业务,对于许多小公司的订单他也毫不挑剔。

2013年,互众的营收只有2300万元,而到了2014年却超过了1.2亿元。

正是因为它出色的业绩,互众广告在2015年被吴通通讯看上了。吴通通讯的业务主要在移动信息化方面,它想通过并购互众广告来增加营销业务,向互联网扩张。

在广告行业待了多年的谭思亮最终同意了这次并购,他也想通过这次并购来实现自己的一次转型。

当时,吴通通讯已经挂牌新三板,被并购之后的互众广告估值超过了13亿元,这是谭思亮短短两年的成绩。当然,对比于今日的趣头条来说,这个成绩还不够亮眼。

脱手互众广告之后的谭思亮再次出发,他和团队决定向互联网资讯领域寻求突破口。

当时,一二线城市有着根深蒂固的主流媒体,三四线城市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等平台的天下。

谭思亮虽有心入局,但前前后后花了1年时间,试了两三个产品都没有成功。

吸取经验之后,谭思亮觉得传统媒体、今日头条等平台已经在自己的区域扎根多年,而资讯市场并非只有这么大,他应该继续下沉,抓取小镇用户。等自己壮大之后,再“农村包围城市”,将产品逐步升级。

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位,趣头条的新闻以娱乐、情感、养生类居多,并且被受教育程度高的受众视为low。

即便定位清晰,但想要获取用户也并非易事,尤其在如今信息泛滥的时代,资讯类APP那么多,用户为什么非得用你家的呢?

因为有利可图,趣头条首先定得一个策略就是“补贴+收徒”的模式。

只要用户使用趣头条达到一定的时长,平台便会给他们发钱,通常以5毛起,时间越久赚得越多。

此外,用户还可以生成自己邀请二维码,新用户扫码下载趣头条APP之后,老用户便能获利。这里老用户被称为师傅,新用户被称为徒弟。

趣头条还有一个与拼多多类似的营销方法,就是借用微信传播,在微信10亿用户的基础上,它不到两年便收获了1亿用户。

差异化竞争才是优势

补贴只是获取用户的手段,而要想留住用户,趣头条还需要从内容上下手。

在2017年的A轮融资完成后,趣头条开始着重构建内容体系,最终形成了娱乐、情感、幽默、养生为主的几大内容体系。

此后证明,谭思亮的及时转型是对的。

同一时期大量的模仿者蜂拥而至,它们花更多的钱补贴用户。虽然在短期内对趣头条的用户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不到一年它们便败下阵来。

从一个广告人,到资讯类APP的创业者,谭思亮在两年之内打造出20亿美元估值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他最精明的策略就是不和传统媒体和今日头条等平台争锋,差异用户群体是他的砝码。

在社会竞争中,我们既需要有敢于面对强者的勇气,也应该有自知之明,避其锋芒,不断的沉淀自己,打造属于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力,才能在日后一鸣惊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