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教育部”的合體

“北大+清華+教育部”的合體

在北京的二環裡,安定門內成賢街的路北,有一座明清兩代的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

“北大+清華+教育部”的合體

它始建於元代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明代永樂、正統年間曾大規模修葺和擴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組皇家建築,形成現在的規制。下圖為“辟雍”殿內皇帝的龍椅。

“北大+清華+教育部”的合體

國子監設立祭酒、司業各一人,類比當下,相當於就是校長、副校長的職務。再進行一個有趣的類比,國子監的地位相當於今天的“北大+清華+教育部”的合體。

中國自古有“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國子監也嚴格按照這種封建禮制建造,因此國子監的東邊緊鄰孔廟。今天的微信文章主要介紹國子監,但與之相鄰的孔廟也很有必要提上一句,因為在孔廟內,有198塊元、明、清三代的進士題名碑,上面鐫刻著從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起,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止,錄取的五萬餘名進士的名字,是研究我國科舉制度的珍貴文物。

“北大+清華+教育部”的合體

在這些石碑上,可以找到劉墉、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等名人的名字。從國子監到孔廟需要通過一道“持敬門”,所謂“持敬”,就是告誡監生們要懷著崇敬之心進入孔廟。

國子監佔地一百餘畝,大門外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牌樓,二門上有“太學”二字匾額,門內有一座琉璃牌坊。這是全國唯一的一座專門為教育而設立的牌坊,是中國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徵。

“北大+清華+教育部”的合體

牌坊兩面分別有乾隆御筆親書的“圜橋教澤”“學海節觀”橫額。牌樓下方有三個門洞,中間的門洞只有皇帝和狀元可以走。因為皇帝走此門,故得名“龍門”,十年寒窗苦,狀元走此門可謂魚躍龍門。如果您來到國子監,一定要從中間的門洞一躍而過,體驗一把魚躍龍門的感覺。

琉璃牌坊的北面是一座水池環繞的恢弘建築——辟雍。辟雍是一座正方形殿宇,四周有水池環繞。水池外有漢白玉欄杆圍護,四個方向各有一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通往辟雍的四個大門。如果細心觀察,還會看到池案四周各有一個噴水的龍頭。辟雍的建築造型象徵天圓地方,通達天地。碧水漢白玉環繞,宛如“闢”,水中殿宇謂之“雍”,“辟雍”的名字由此而來。

“北大+清華+教育部”的合體

“辟雍”的美,無法用語言形容,單就建築正面的匾額邊框,其七彩九龍祥雲的精美程度在全中國也是極其罕見的。“辟雍”算得上是整個國子監的精髓,其建於清乾隆48年。乾隆建造辟雍就是為了能給國子監的學生提供一個“豪華的教室”。

“北大+清華+教育部”的合體

“辟雍”的修建歷時兩年,建成的第二年,乾隆邀請全天下最優秀的老師、學生、在京官員、各國使節約四千餘人來到辟雍。乾隆面對眾人論述自己如何以仁愛之心治理天下,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臨雍講學”大典。當時參加“臨雍講學”的後排同學是需要傳話才能聽得清,可見其規模之巨。

國子監的學生叫“監生”,監生所學的課程以儒家的著作為主。辟雍左右兩側的33間房子就是國子監學生上課的教室,這33間教室分別叫率性堂、誠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義堂、廣業堂。辟雍北面的彝倫堂是國子監藏書的地方。在辟雍建成之前,這裡是皇帝講課的地方。國子監畢竟是當時的國家最高學府,因此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國子監內的繩愆廳就是專門懲治違犯學規的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地方。懲治的方式有責打、開除、充軍、充吏役,甚至殺頭。

當年的國子監,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為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起到積極的作用。國子監主體建築經歷700多年,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學府校址。如果您來北京遊覽,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獨特建築、深邃內涵的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