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某些中國大學中的外國留學生獲得超中國學生的待遇?

小潔


中國教育國際接軌,來華留學政策也應當改革

大學招收國際學生是教育國際接軌的一個重要步驟。美國大學每年招收成千上萬的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留學生,他們不僅自己學到了知識,也為美國輸送了最優秀的人才。所以歡迎和鼓勵外國留學生來華留學,作為改革開放的一項舉措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如今來華留學政策在我國民眾中爭議很大。其中最大的質疑主要有兩點:

第一,來華留學生比中國內地學生更容易上高層次的學校。簡單說,一些來華留學生並沒那麼優秀,卻能上中國最優秀的大學。而這個情況發生在優質教育資源並不發達的中國就更不可思議。

第二,來華留學生能夠獲得比中國學生更好的生活待遇和豐厚的獎學金。簡單說,中國學生上學需要繳納學費,一些貧困生的獎學金還不足以維持溫飽。而來華留學生卻能很容易獲得比中國學生高得多獎學金。住宿和生活條件也要好得多。這個情況發生在並不是十分富裕的中國也是不太合適的。

不是要國際接軌嗎?我們隨便拿兩個西方國家做比較,美國和德國。

國際學生到美國留學,都要一視同仁地按照美國高校的規定進行考核錄取,不可能因為是國際學生就比美國學生更優先。而且由於還有語言考試,所以比美國學生更難。多數國際學生是拿不到獎學金的。費用上也不會比美國學生少,相反在一些公立大學,美國本州學生會有學費優惠,而國際學生沒有。

國際學生到德國留學,在入學條件上與德國學生一樣的基礎上甚至要更嚴格,由於德國沒有高考,常常要求中國學生已經拿到了中國的高考成績或者已經被中國大學錄取,而這個要求對德國學生是沒有的。而且還必須通過德語水平考試,所以比德國學生更難。多數國際學生是拿不到獎學金的。但是德國大學對國際學生不收學費。可是要知道德國大學對本國學生也是免學費的。

我們從美國和德國招收國際學生的情況能看出的就是兩個字:平等。這兩個國家都是教育資源和人均經濟狀況雙發達的國家。他們對國際學生友好但是並不會特殊照顧。我們中國教育資源和人均經濟狀況都不如他們,我們現行的國際學生政策是否應當考慮改革?

我的個人看法把幾個問題明確,不僅這個問題迎刃而解,而且才能真正做到國際接軌。

1、外國學生,無論來自發達國家還是來自第三世界國家,都與中國學生一樣,憑自己本事考。考上哪個上哪個,考不上別來。錄取標準,考慮到其語言弱勢可以暫時試行給有限的“加分”照顧,非語言類學科不照顧。這已經比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照顧得多了。中國學生出國留學有什麼照顧嗎?

2、外國學生,無論來自發達國家還是來自第三世界國家,該交多少錢交多少錢。與中國學生一樣按照規定繳納學費和住宿費。當然,這對於發達國家留學者來說費用太便宜了,而對於發展中國家學生可能太貴了。但也要一視同仁,體現平等。對發展中國國家的窮孩子咋辦?好辦!也像中國學生一樣不僅可以享受獎學金,也有權力申請困難補貼、貸款之類的(但是要和中國孩子一樣,不能給得更多)。中國的窮孩子能過得去,他們應當能過去。國際接軌就要善於換位思考:中國學生、非洲學生、法國學生、日本學生,到美國留學費用規定不就是一樣的嗎?

3、外國學生,無論來自發達國家還是來自第三世界國家,入學後生活待遇與中國學生平等。住一樣的宿舍,吃一樣的食堂。在美國、在德國,大學也有學生宿舍和學生食堂,絕對不會區分本國學生和外國學生。擔心外國學生與中國學生一起住宿舍的安全問題嗎?如果真的是不安全,中國高校要做的不應當是給外國學生單獨住安全的宿舍,而是要解決中國學生宿舍不安全的問題。中國學生也應當住安全的地方。同樣道理,擔心中國學生宿舍條件太差?那就去提高和改善條件。沒改善之前就大家都湊合著住條件差的宿舍。

4、外國學生,無論來自發達國家還是來自第三世界國家,對中國獎學金的享受條件和金額也與中國學生平等。你教育主管部門願意定多高都行,只要取得獎學金的條件平等就行。就像我們中國學生出國留學一樣,經過努力,成績優秀者也能根據優秀的程度獲得不同額度的獎學金嗎?

說了半天其實就兩個字:平等 ----門檻平等、費用平等、待遇平等。我啥樣你也啥樣。絕不歧視,也不照顧(其實已經有些照顧了)。

不妨先這樣試一試。看看民間的爭議是不是會少一些?


晨霧


現象:國外留學生可年獲9萬資助,中國貧困生僅幾千

外國留學生來江蘇學習,每年可獲得5萬至9萬元的政府資助。按照國際慣例,政府或高校給予外國留學生的資助,是和本國學生一視同仁的,絕對不是“厚外薄內”。並且很多國家的做法甚至是,獎、助學金上優先保證本國學生,然後再考慮資助外國留學生。但中國的現實是,高校貧困生佔20%以上,助學金僅千元。



質疑:中國憑什麼給外國留學生“超級國民待遇”

目前在中國在校大學生的助學金標準僅為每年幾千元,而且只有少數學生可以獲得,憑什麼給外國留學生的資助每年高達數萬元,並且人人有份?我覺得這是對中國學生的嚴重歧視,地方政府如此“厚外薄內”,著實讓人看不懂。



回應:響應教育部政策,受資助留學生比例1.7%

江蘇是教育部《留學中國計劃》試點,並且資助情況為,累計資助1200人,比例為1.7%。制定了獎學金分為全額和部分兩種的標準。國內的助學,36萬名學生享受國家各類助學金資助。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啟畫教育


我是大學老師 ,也經歷過這方面,我來談談我的體會。

的確如題主所言,國外留學生來華享受到很大的權利,不光由政府提供相當高的獎學金(可用於支付其學費),而且對其管理也相當鬆散,對其學業要求也是很輕鬆。這與國內生形成很大的反差。

說說具體的,我們學校提供留學生獎學金,基本每人都能拿到,除非你掛科(這個話題等下聊),這樣留學生在國內其實很舒服,基本沒有什麼壓力,很多國家都用美元結算,所以拿到國內消費,那可是實實在在的6:1啊。溫州是個小地方,來的留學生大多來自亞非拉,非洲的居多。為了吸引他們過來,我們政府也是煞費苦心,真的投入巨資,聽說也是為了響應一帶一路政策。但是我想說吸引來的學生素質其實不咋的,跟國內生相比很糟糕。我們要付出很大代價,包括師資、財力和各方面資源去培養親中的留學生。

說說學習,留學生來國內學習?我看還是算了吧,其自身的素質決定學習的態度。上課遲到、任意走動、交談和討論,還很喜歡請假,甚至曠課。這些都已經深深刻入其骨髓,我曾經對某屆留學生嚴格要求,要求其改正以上毛病,能跟我們步調一致。2年過去了,我發現我失敗了。面對如此學生如果你學業上稍微嚴格些,那絕對基本上都掛科。我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

還有一層背景,我們國家自從改革開放後一直都是將人才輸出的大國。在這情況下突然哪天我們實力增強了也要吸引落後國家來學習,這種觀點轉變我想還需要點時間去適應。所以留學生能享受超國內生的待遇時間不長了。

我們也認識這情況,也在做改變,我們要讓他們去學習中文,以後來的學生必須中文達到hsk-4。就像我們去美國去歐洲那樣,雅思託福要考優。

相信我們國家在逐步變好。


黃石公園2017


某些中國大學中的外國留學生獲得超中國學生的待遇,說明中國很多大學過分追求西方標準的評價。而忽視自身內功的修煉!

很多中國名牌大學,為了提高所謂的留學生比例,已經將標準放低到毫無顧忌的地步。因此,就出現了有的在北京一直長大的學生,由於其家長將其國籍改為外籍,然後只在國外待一年甚至幾個月,就可以以外國留學生的身份考回著名大學。其主要考試科目竟然是漢語託福。這樣的留學生,顯然入學難度要比他一直在北京的同學要低3個以上的數量級。而留學生來到學校,不僅免學費、住宿費,甚至還有高額的獎學金。這樣吸納的留學生,顯然無法和其他世界名校的質量相比。國際化的結果,可能不僅沒有提高學術研究水平,反而會拉低!

而實際上,中國高校想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學,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水平。比如,增加英語授課的比例,提高自己課程建設、學術研究的水平,增加自己和世界頂尖名校合作辦學的力度。全方面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同時將博士招收權下放給博士生導師,獎學金由導師課題經費支出。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現在為了招收留學生而造成的經費浪費。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國際化!


地震博士


外國留學生專用充電樁,中國學生不得入內!

你是哪國人?中國學生出去!

為了給外面留學生騰出好房子,校方把原先住在樓裡的本國學生全部趕走,校方被抗議和質疑時,對學生狂吼:房子學校的,你貴姓啊!?

這就是現實,著實讓人心寒那。

誠然,國家引進和交流外國人才是沒錯的。

但他們真的都是人才嗎?

我們給予外國人的獎學金最低6萬,最高10萬,沒獎學金的還有機會拿5000的補助。然而

有很多外國人拿到獎學金時分成三份,一份讀書,一份寄回去養家,一份自己留著泡中國傻妞。真是和大家同為納稅人的我如梗在喉啊。

而且外國留學生只要通過只相當於小學語文水平的測試,就可以上覆旦大學,對這所著名的大學,我真汁兒的是一輩子都沒敢想。

還有外國留學生冒充才子大款對中國女大學生騙財騙色的事兒那多了去了,只是苦了本國男人當接盤俠。

我們對外國人那麼好,而中國留學生在外國卻飽受歧視、刻意刁難。是我們不夠優秀嗎?並不是,我們的錄取分數線是最高的,卻依然是成績最優異的。

最後我只想說,引進人才沒錯,提升國際地位也沒錯。但也請給予我們自己的孩子一個公平,哪怕改變只有一米陽光,也會溫暖人心。


沙灘漫步溜海龜


在我們學校,我自己的班上有一位東蘇丹的,還有一位中國臺灣的同學。為什麼要把中國臺灣的同學單說,因為他們享受的是和外籍同學一樣的待遇,撇開宿舍上的條件比大陸的學生的要好,在課業上的優待也很多。

首先,他們有一部分課是不用上的,這裡就不具體說是哪幾門了;其次,他們可以學分置換,也就是說他們不用完全的把本專業的課程修完,用其他的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的公選課去替代本專業的課程也可以畢業。對於外籍同學的要求比較低也會引起部分同學的不滿,何況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本來就是我們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為很多的外籍同學,他們第一語言不是中文,對他們的要求相對較低,但反過來想一想,我們國家的學生出國留學的時候不會因為我們的第一語言是中文而對我們有任何的優待。長此以往的話,我們大陸的學歷對外籍學生而言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了。

另外,如果對外籍學生不嚴格要求的話。對我們的治安管理也有影響,之前就發生過幾個留學生覺得太無聊去搶劫的事情,而因為他們的外籍身份沒有辦法對他們進行治安管理。

這是件蠻重要的事情,很多大專本科院校的外籍留學生在成倍增長,不要讓我們自己的學生寒了心。


珍妮花的小天地


中國歷史上曾經是個自大狂,自從被八國聯軍的槍炮打開了國門,又成了毫無自信的自賤,如今雖然新中國成立了七十多年,那種骨子裡的不自信還是大行其道,什麼都要洋人給個意見給個參與才覺得有臉面,才有信心。尤其是有幾年,電視文藝節目都快成老外頻道了。其實說白了,這一部分對自己沒信心的多是奴性沒褪盡,還沒長出脊樑骨罷了。

本來我們還是挺有自信的,可改開以後,思想解放,某些買辦思想竟然也跟著沉渣泛起,有段時間還大有登堂入室的趨勢。

可也能夠理解,畢竟中國尤其某些上層人士,家族可是甚至做了幾百年奴才,你讓他們當家做主,遠不如讓他們做奴才來得輕車熟路。一旦思想環境寬鬆了,自覺不自覺的滑到做奴才的老路上去,也是可以理解的!

圖為紅菇娘,一種藥材



王玉東20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歷史上我國對外國人的態度,就應該明白這一現象的存在應該已經歷史久遠。

在清朝末期由於大清的國力衰微,加上不斷的內憂外患,使得國人從上到下由原本驕傲的看待世界,看待西方,變成了對西方的一切都有種恐懼感,甚至看到的每一個西方人,自己的內心都有深深的自卑,這就是當初為什麼愛因斯坦到我國來說我國人愚蠢,等不堪入耳的言語,一切都來自於清朝末期。

清末以後我國的所有軍事行動和生產生活方面等點點滴滴,都要仰仗西方人的賜予,才能夠改變設備,加大生產,即使是正常的交易,在我們的眼中也變成了上國給予下國恩惠,在長達幾十年的民國時期,幾乎每一個擁有外國人的朋友,這個人的身份在我們的眼中將會相當的高級,即使他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只要他有一個外國人的朋友。

國人的心態就是在這一百多年裡,逐漸形成了優外而薄內思想,而這種心態,並沒有隨著國家的重新站起來而離開我們,反而隨著我們聽到或多或少的一些外國神話,而更加仰慕。

在這裡,我不得不提到我們老z理的一個錯誤政策,外事無小事。

其實z理當時提出的,只是對外的交流交往方面,但是,國內的某些人員卻以它為尚方寶劍,把這一政策無限擴大,致使外國人的超國民政策愈演愈烈,而現在是應該達到反思的時候了。

我國正在崛起,但是國人的思想,很多人依然停留在上世紀30年代,特別是那些學識淵博的人,有很大一部分人頑固的守著那個信條,外國人就是高於國人,即使它是來自於非常貧窮的某個國家,在他們眼中也是上帝一般的存在。


而我們普通老百姓,由於國力的上升,對我們的自身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時候原本已經實行了很多年的對外國的留學生的優惠政策,就成了我們抱怨的最大目標,同樣是人,甚至我們國人比外國人還聰明,還勤勞,為什麼我們的學生卻拿不到很高的助學標準,反而把這一項優惠政策給人外國人,這一點在現代的我們來看,是完全錯誤的。

在這裡,我想呼籲我們的網民發出最大的聲音,要求各學校徹底消除這一項政策,不要再讓我們的國民當二等公民,因為我們才是這個民族的基石。


(早就看不慣這項政策的我,今天終於說出來了)我是劉輝。


愚人時代1972


給外國留學生超國民待遇,實際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自卑行為。進一步助長了崇洋媚外之風。


用戶5509181792


反觀中國學生住的宿舍,上過大學的都知道,不過你的大學是985、211,還是一般的本科、專科,你住過兩人間嗎?更不用提那些個冰箱、空調等“奢侈品”,我曾經在71上與其他人討論過這個問題,有些人說雖然宿舍質量不一樣,但是價格也不一樣,沒有什麼可抱怨的。那我想問:那個價格差能說明問題嗎?更何況中國的學生即便你有能力支付那個宿舍費,你有資格申請嗎?問題是出在這裡。 為什麼留學生宿舍和中國學生宿舍差別如此之大?如果說有三六九等宿舍可以申請,任何人都有資格申請,倒也顯示了一種公平,但是現在,公平何在?外國人的命就是比中國人的金貴。多年前,好像其他國家的人是這樣認為,認為我們是東亞病夫,認為我們這不行那不行,可是現在我們自己居然也是這樣認為的,同樣都是學生,外國留學生能強到哪? 我現在就來說說,他們到底強到哪。 英語。這是他們唯一的優勢,這是一些外國留學生的唯一優勢,然後呢?然後沒有了,他們沒有紮實的專業基礎,也沒有刻苦努力的精神,我還需要強調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好的學生,會來中國留學嗎?那不用了,肯定有個例,但是不要為了個個例就來反駁我並且希望找回一點點面子。因為答案很明顯,來中國留學的留學生沒有三頭六臂,他們與中國學生比較起來,甚至都有很大差距,但事實是他們在中國享受了我們本國學生享受不了的待遇。“不就是個宿舍嗎?”什麼?對不起,我已經忘了宿舍的事情了,那只是個話引子,其他待遇還需要我一一明述?其實根本就不單單是外國留學生,只要是外國人,就能被人高看一眼,就能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 說說那些英語爛的無以復加的留學生吧。日韓?我嘿嘿的笑了,你說中國學生什麼好呢?你說你要考四六級,想學英語找那些英語好的外國人多交流話說也是一種途徑的話,你為什麼還希望跟日本學生學日語,跟韓國人學韓語呢? 看看我們的名牌大學吧,清華北大復旦,到處充斥著外國留學生的影子,我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悲哀,高興的是這些大學正在往所謂的國際化目標上前進,悲哀的是他們有什麼資格不費吹灰之力就來到我們中國學生魂牽夢繞的高校求學?他們到底佔用了我們多少資源?剝奪了我們本國學子多少求學機會?這個問題似乎有些無厘頭,但是那些宿舍的開銷,可以支持多少中國學生完成學業?現在有一種新的留學方式,我不知道你們注意了沒有,那就是“假洋鬼子”,父母是中國人,移民後給孩子搞一個外國國籍,然後再回到中國來求學,名牌大學想進就進,天理何在啊同志們? 我們的大學,國際化是表象,留學生多是表象,當留學生能和本國學生在同一起跑線共同競爭的時候,他們還能擠破頭想來,那就是國際化。公平下的國際化。 誰能告訴我,外國留學生憑什麼在中國大學享受高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