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的段子是大家共享的,還是是誰寫的就歸誰用?你怎麼看?

西一嗷


德雲社的段子是大家分享的!

常看德雲社的都知道,同一個傳統段子可能很多演員都說過,比如《大上壽》,《對春聯》、《當行論》等等,但是每個人說的時候都加入了自己的東西,。可見,在德雲社,傳統的段子是相聲前輩留下的寶貴財產,是大家都可以說的。只不過說的時候,保留了傳統的框架和大致結構。其他的內容就靠自己根據需要而補充了。


德雲社也有很多能寫段子的演員,比如燒餅,比如張鶴倫,特別是張鶴倫,他的創作才能特別突出,他自打能上臺演出,已經寫了200多個段子,每一個都很出色。


那你說要是其他的師兄弟看上他的段子怎麼辦呢?我想,張鶴倫肯定會分享給他們,讓他們也可以拿去表演。但是每個人的風格不同,表演方式不同,怎麼辦?這就要求演員們有靈活應用的本事了。用別人的作品加入符合自己的元素,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呀!也是一次創作過程呀!

比如,岳雲鵬有個段子叫《白蛇傳》,張雲雷也說過的,就是同樣的名字,同樣的框架,加入了辮哥哥自己的東西,他會唱,裡面就加入了很多唱的部分。觀眾們非常愛聽,這就是本事!




孟鶴堂表演過一段相聲《老賴》,作者還是燒餅呢!由此可見,德雲社的成員們是分享自己創作的段子的!


相聲迷老於


德雲社的相聲也叫段子?都不知道說的是什麼,雲山霧罩、前言不搭後語的也叫段子?您聽完相聲後的第二天,您要能記住題目,能再說出他的內容來我就服了。


手機用戶54820396435


其實說段子不如說包袱,相聲是一個個包袱鋪平墊穩,響了就成功,包袱沒響就乜了就算失敗。相聲所謂的原創其實並不存在說這個包袱是你寫的,別人就不能用,只是有個大忌諱是,同一場,不能出現重複的同一個包袱。曾記得有一年,馬季先生年輕時與侯寶林劉寶瑞等大家同場,馬先生勿將劉寶瑞的一段作品的包袱提前使了,讓劉寶瑞措手不及,因此捱罵。所以說,任何相聲演員的包袱不存在說抄襲,而是尊重相聲場的規矩即可。




音樂人趙永濤


首先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老相聲翻新,很多時候演員都是會拿老相聲做一個框架,然後加入一些新東西。另一個就是自己創新,比如張鶴倫這種創作型演員,就算他和別人去分享他的成果別人也來不了。每個人風格不一樣,每一個演員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如果你不能創新,那麼註定會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