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身體被掏空?澳洲迎來“按時下班日”

感覺身體被掏空?澳洲迎來“按時下班日”

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澳洲的工作者們每週平均要免費加班6個小時。(圖/澳廣網)

【澳洲網韓申易11月22日編譯報道】在人們的印象裡,會享受生活的澳洲人一定是最不願加班的群體。但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澳洲的工作者們每週平均要免費加班6個小時。儘管這一數字單看並不太大,但加起來可是一年312小時,澳洲人損失的總收入將超過1000億澳元。

22日這天,澳洲工作者們迎來了第十屆年度“按時下班日”(Go Home On Time Day),以此來鼓勵他們準時下班,抵制老闆的加班要求。

澳洲迎來“按時下班日”

澳洲人每年免費加班312小時 損失超1000億澳元

感覺身體被掏空?澳洲迎來“按時下班日”

“按時回家日”網站表示,無償加班對僱主是一筆“橫財”,但卻給僱員和家庭帶來了傷害。(圖/《衛報》)

據澳新網報道,如果你的工作時間在下午5點結束,那麼你就應該收拾東西回家了。據瞭解,“按時下班日”是由澳洲的未來工作中心(Centre for Future Work)和澳洲研究所(The Australia Institute)共同資助創立的,旨在使公眾注意到澳洲工作者們被僱主們“竊取時間”的普遍做法。“按時回家日”網站表示,無償加班對僱主是一筆“橫財”,但卻給僱員和家庭帶來了傷害。該網站介紹:“無償加班傷害了家庭預算,削減了消費者的開支,且有損經濟。最糟糕的是,加班還使人們更難實現健康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在今年“按時下班日”這一天,澳洲人們被敦促“保護”自己的時間,抵制時間被竊取的行為,他們的下班時間本應當被用來參加休閒活動、社交、家庭歡聚或其他內容(只要不是上班就行)。

“按時下班日”還將焦點聚集在那些不能享受帶薪年假的人群中,活動組織者正在推動僱員儘快制定自己的假期計劃。“按時下班日”網站表示:“大約有半數享有帶薪休假福利的澳洲人去年沒有休假。而平均而言,他們帶薪休假的時間在‘檯面上’有大約兩週。這相當於另外價值數十億澳元的工作時間被竊取,且進一步傷害了澳洲人。”

活動網站鼓勵人們計算出自己的平均加班時間,且查清楚究竟自己損失了多少錢。

根據澳洲研究所的未來工作中心數據,澳洲人平均無償加班的時間相當於兩個月的免費工作,比去年增加了5.1個小時。該中心的經濟學家亨德森(Troy Henderson)表示,被竊取施加在澳洲全國已成為地域流行特色。“澳洲人比以往任何時候無償加班的時間都要多,而且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他強調,竊取時間有很多形式,包括“員工加班、早點上班、午休或其他休息時間都在工作、晚上或週末把工作帶回家,或者在工作時間以外被老闆聯繫繼續完成工作”。

亨德森表示,大多數澳洲人並不希望免費工作兩個月。但這被平均在了一年的時間裡,並已成為太多工作崗位隱性預期的一部分。亨德森指出,按時下班既是員工個人,也是僱主的責任,後者必須“重視和尊重”員工的閒暇時間。

Hays招聘公司10月的一項調查就發現,僅有28%的澳洲工作者擁有完整的午休時間,而有近1/10的人乾脆不午休(繼續工作)。

澳洲兼職工和臨時工也無償加班

老闆甚至採用科技技術監控員工

感覺身體被掏空?澳洲迎來“按時下班日”

兼職工作和臨時工作也會被經常要求無償加班。(圖/澳廣網)

實際上,據未來工作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兼職工作和臨時工作也會被經常要求無償加班。其中,兼職工作者每週平均要免費加班4個多小時,而臨時工則免費加班近3小時。

經濟學家亨德森表示:“考慮到當今澳洲勞動力市場就業不足和工作不穩定的問題,讓兼職和臨時工被迫無償工作,是極為不公平的。”

此外,今年的“按時下班日”調查還包含了一項針對澳洲職場使用數字監控的特別問卷。有大約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僱主至少使用過一種以下形式的數字監控手段,包括攝像頭、GPS定位跟蹤、監控網絡或社交媒體活動、計算鍵盤敲擊數量或監控員工等。這些手段通常被僱主用來懲罰或解僱員工。

亨德森說:“科技可以在職場產生強大的積極影響,但我們的研究卻表示,科技的使用方式也增加了員工的壓力,降低了職場的信任度。從我們的研究來看,很明顯,數以百萬計的澳洲人正在因竊取時間而失去機會。無論是那些未充分就業的人還是工作太多的人,都在放棄他們寶貴的自由時間。所有澳洲人都有權利按時下班回家!”

中國“加班文化”根深蒂固

員工“感覺身體被掏空”

感覺身體被掏空?澳洲迎來“按時下班日”

加班文化早已在中國根深蒂固。(圖/SBS)

不僅澳洲人有權利按時下班,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工作人員也應如此。但加班文化早已在與澳洲遠隔太平洋以外的中國根深蒂固。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數據稱,在中國,長時間工作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無論是什麼行業。據北京師範大學一名研究人員估計,中國人每年平均工作2000到2200個小時——遠遠高於美國人(每年1790個小時)、荷蘭人(1419個小時)、德國人(1371個小時)甚至是日本人(1719個小時)。

據《中國新聞週刊》報道,在《2016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中,京東以23:16的平均下班時間成為中國最“狠”公司冠軍。而在高德地圖發佈的《2016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華為每日人均加班時間長達3.96小時,成為中國企業“加班王”。中國人甚至在休假時也在工作。在某旅行網發佈的《中國上班族旅行方式研究報告2017》中,88%的中國白領還要在旅行中幹活。

這樣的加班文化正應了一首近幾年躥紅網絡的神曲《感覺身體被掏空》。

在當今的中國社會,加班似乎成了很多公司的一種“制度”和“文化”,員工不加班似乎就代表不重視工作不重視公司。為什麼,公司加班呈現出一種“氾濫成災”的現象。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司為提升行業競爭力、提高效益。

第二,現在有許多公司的員工工作效率低,不能在有限上班時間內按時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

第三種,公司中不乏一些“做作”的人,為了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任勞任怨的工作態度,經常加班成了在上司面前彰顯自己勤奮上進的“精神”的方式,以此來獲得上級的賞識。

“感覺身體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在這樣一個把加班當作家常便飯的時代,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已成為當代社會需要關注的議題。每年11月22日舉行的“按時下班日”已經在澳洲掀起了一些水花。在中國,遠離“加班文化”還有更漫長更曲折且更遙遠的路要走。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在下班通勤的路上,看到的一個個疲憊身影逐漸變少,更多人開始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