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說大明王朝是歷史上被抹黑最嚴重的朝代?

詩琪


有網友問:為什麼有些人說大明王朝是歷史上被抹黑最嚴重的朝代? 其實明朝不用黑,第一,明朝藩王集團,可是說是歷史上最大寄生蟲集團。

1552年,明朝全年收入2285萬石,各地藩王的歲祿就需要853萬石,佔全國收入的37%。而且這個集團還在不斷的快速擴大,到了1591年,山西全省的存糧只有152萬石,但是山西藩王一年俸祿就是213萬石。全省財稅都養不起了,更何況,軍費,官員支出怎麼辦?

關鍵是這個集團的人數擴張極為迅速,《皇明盛事》記載,還有1位藩王生的兒子更多達100多人,除長子世襲封王外,其餘都封鎮國將軍。老王爺朱鍾鎰的曾孫,更多達510個。這些人全部都要給予高級職位,高額俸祿,但是不從事任何工作。

到了明末,河南,當時號稱‘中州半地入藩府’,全省一半土地都變成了藩王的土地。而且這些藩王大多富甲天下,比如福王,擁有四萬頃土地,還有大量金銀珠寶。這還不滿足,還把江都到太平沿江的雜稅和四川的鹽稅、茶稅都變成了自己的私產。

隨後又把持了洛陽等地的鹽務,直接導致,鹽稅當中的軍餉收不到。邊軍長期發不出軍餉,也沒有棉衣。明朝再延續下去,全年收入都不夠藩王們吃的。

李自成在破城抓捕福王以後,出動幾千人拉著車,去福王王府搬東西,搬了幾天才算搬空。到民間呢,士兵一個月才6-7鬥糧食,軍餉沒有,軍裝不發要自備。無論士兵,百姓,工匠,還是乞丐都有固定戶籍,基本原則是永世不得更改。

對於商人,明太祖下令“寸板不許下海”,同時對東南亞,日本,以及蒙古貿易完全斷絕。導致持續百年的蒙古南下侵擾和倭寇洗掠東南沿海。明朝規定,帶貨出海,斬首,全家發配充軍。“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貨皆不許販鬻,其現有者限以三月銷盡。”

一直到1567年才放開,明朝持續海禁超過200多年。清朝只是在1655年到1681年進行了20多年海禁,隨後開放四大通商口岸。


深度軍事


高曉松: 明朝是一個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士、無名將。

柏楊: 接替蒙古人統治的是漢人建立的明王朝,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使人倒胃口的一個政權” “明王朝的皇帝幾乎全是低能、墮落而又兇暴顢頇的無賴” 。


袁騰飛:這傢伙(指朱元璋)賊王八出身嘛,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寒酸的皇帝。這種王八蛋一當政,必然是採用暴政。

不知道你們看了這些話有什麼感覺,反正我是很生氣。同時我也在想,他們說出這些話當真是經過大腦的?

不過我也得承認,作為一個吃瓜群眾,被這些言論誤導也是情有可原的事,畢竟是所謂的知識分子們說的話嘛,不比我們這些網民來的可信?


要說為什麼他們都對明朝有些這樣的偏見呢,還是要歸功於清朝編的《明史》。清朝編明史花了一百多年,歷經四代皇帝,期間經歷過無數次的更改,你以為這是因為他們有著的嚴謹的歷史精神?no! 他們是在琢磨如何篡改明朝歷史,於是琢磨出了反間計等一些低能故事,同時把明朝的皇帝都誇大成一個個奇葩。

其次就是明朝人自己的問題。事實上,無論是哪個朝代,哪個皇帝,都有汙點。就算是公認的明君李世民,也有弒兄,逼父退位的人生汙點。不過,他們有大臣史官跟在後面擦屁股,修改歷史,美化自己so easy!


然而到了明朝,情況就不同了。明朝皇帝跟大臣的關係真算不上好,雖說大臣可以可以指著皇帝的鼻子痛罵,但皇帝不爽了會把他們出去打個二十大板。皇帝和大臣之間的鬥爭可說是貫穿了整個明朝。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指望大臣幫你美化是不可能的事,畢竟筆桿子在人家手上,不抹黑你已經夠意思了。


萌萌的歷史菌


說起歷史上的朝代,明朝的存在感相當的低,一說到盛世時代,立馬就會想到漢唐宋,而現在就連電視劇,大多也是以清宮劇為主,也導致我們對明朝不怎麼了解,至於說什麼黑不黑明朝的事情,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高曉松曾說過,明朝時代是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士,無名將,這絕對是對大明朝的抹黑啊,明朝的文化雖然不像唐宋時期那麼璀璨,但和其他朝代相比絲毫不遜色啊,中國四大名著,有三本就誕生明朝,至於名士也有王陽明,顧炎武,黃宗羲等,而清朝一部《紅樓夢》還被列為禁書。

清朝推翻了明朝的統治,為了鞏固政權,清朝做了很多抹黑明朝的事,其中篡改是抹黑明朝就是其中一項。至於在軍事方面,明朝的皇帝都遵守祖先遺訓,即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崇禎皇帝在最後關頭,寧願自盡,也不願南遷,這就是明朝皇帝的氣節,明朝的名臣有扶大廈於將傾的于謙,抗倭名將戚繼光,趕跑荷蘭收復臺灣的鄭成功。



而清朝的皇帝,他們創造了中國最屈辱的歷史,面對外國強敵入侵,動不動就是割地賠款,我泱泱中華大國被人家魚肉,何其的悲慘,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中國人多氣節在清朝統治下蕩然無存。

開明兼容,海納百川,忠奸並存,群星璀璨,這才是真正的大明王朝,現在很多人也慢慢正視大明王朝了,開始瞭解那段歷史,並不是像高曉松所說的三無朝代。


這裡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聊聊你覺得大明朝是一個什麼樣的朝代,也換衣大家的關注,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


雯雯聊熱劇



大明是中華民族最光輝最巔峰的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陳綱立紀,救濟斯民,推翻蒙元統治,解放了漢族,炎黃子孫從此站立起來了,制定大明律,懲治貪官汙吏,開創洪武之治,讓黎民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永樂大帝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巡遊四海、溝通各國、友善萬邦,恩澤八方,造福子孫萬代,構建全世界各國各族人民共享太平之福的天下秩序,傳播發揚中華文化,推動影響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奠定了泱泱大國的地位,迄立於世界的東方,站立在地球之巔,鑄造永樂大鐘,為普天之下,芸芸眾生祈福,編修永樂大典,傳承華夏智慧,成就中華文化最燦爛輝煌的寶庫,建造紫禁城,遷都北京,成就今日北京大都會,奠定以北京為核心的政治格局至今,五徵漠北,平越南,安西域,掃除倭亂,招撫女真,開創永樂長歌,成就了明朝二百年盛世。

一個解放了中華民族,一個把中華民族帶向了巔峰,這兩位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他們的功績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偉大壯舉。

雖然從洪武永樂兩位英明神武的皇帝之後,明朝出現了煉丹求長生的嘉靖,二十八年不上朝的萬曆,巧奪天工的木匠大師朱由校,但大明王朝還是開放的,學習西方之長,補自己之短,不孤芳自賞,沒有井底之蛙般的愚昧無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像滿清王朝閉關鎖國,割地賠款。

明朝禮樂興,科技大發展,出現了大航海家鄭和,思想大師王陽明,大才子唐伯虎,科學家徐光啟……等了不起的人物,偉大鉅著有姚廣孝、解縉主編的《永樂大典》,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以及三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

明朝君臣共治天下,國事民情有內閣大臣輔助皇帝總理萬機,大明一朝整體上四海昇平、百姓安樂,要不是趕上小冰河期,也不會天下大亂,最終滿清入關,誤我泱泱大中華!


大明錦衣衛士


很多人認為清朝滅了明朝,就認定清朝寫的《明史》一定在抹黑明朝,看了樓下的回答,其實抹黑明朝的不是清朝,恰恰是今天的一些人。

倒是清朝對明朝的有些說法我認為是過喻了,如康熙評論明朝中前期用了“治隆唐宋,遠邁漢唐”這樣的詞來形容。雖然明朝確實曾經強大過,但說比漢唐更強大卻有點誇大。

當然清朝有些說法和做法有政治上的考量,比如說李自成的人把崇禎帝遺體扔到荒郊野外,是清政府在漢人文臣的勸說下,重新按帝王禮儀收埋。再比如康熙帝大張旗鼓祭拜明孝陵,這些雖然都是為了收拾人心,獲得天下對清王朝統治合法性的認可,但還是值得肯定的。至少比挖人祖墳的李自成義軍好的多。

如今有很多如袁騰飛之流,為了博眼球賺取經濟利益,在網上大放厥詞,抨擊朱元璋等歷史人物。雖然有的觀點也許有一定道理,但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性。甚至有一些人借古諷今,發洩自己對現實的不滿。


華哥雜談


這是正常的。

如果不抹黑,如果顯示後世我大清的正確呢?這就是人類特有的行為藝術了,特別是中國人。

最近我被一群清粉纏著,反覆的給我轟炸清朝從法理上確定了中國的疆土,所以清朝是開疆擴土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清朝以前時代的疆域都都不算,沒有清朝就沒有中國,中國再有實力,沒有清朝還是不行。


我對這種無恥是無言以對,實在沒辦法說了,清粉們是組團轟炸,我竟然疲憊不堪。

好吧,看來它們從前到現在,都是一脈相承的,那就是自己做歷史發明者。

清朝這個時代,從建立開始,就有一種嚴重的自卑心,它表現在極度瞧不起漢人,卻又仰慕漢文化,採取漢族統治者的老一套上。

所以它為了顯示自己是華夏正統,就做了以下的事情。

一切沿用明朝制度,任命漢族官吏,編寫歷朝歷代都會編寫的史書。

對明朝的抹黑就發生在這裡。


要知道,後朝給前朝修史,短則三五年,多則七八年,也就夠了,清朝修明史,修了多少年?歷經三朝,將近一百年。看看全中國的歷史,哪個朝代修史會這樣修?會有這麼長時間?期間還發生了兩件大事,剃髮易服和文字獄。

剃髮易服我們就不說了,都知道。下邊的我們就問了,為什麼修史能修一百年,為什麼會有文字獄?

答案就是為了抹黑。

清修明史,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甚至在南明還存在的時候就開始修明史了,其目地就是要將南明搞成非法,滿清列為正統,但作為一個最初的奴隸制部落驟然成了封建大帝國,修史什麼的沒經驗啊,總不能明朝的史官怎麼記他們就怎麼修吧?那樣他們就成了蠻夷,成了東虜,這能行麼?肯定不行,但是篡改啊,發明啊他們又沒經驗,用漢人修吧,又不放心,於是就反覆折騰,這一折騰就是一個世紀。


期間民間有人自助修史,清朝統治者看了,頓時大怒,我在這裡拼命洗白,你們竟然敢正兒八經的修史,嫌命長了是吧?

於是殺,殺了一批又一批,民間沒人敢拿出來真正的歷史了,清朝的明史也修好了。

在此還有個小說法,都說明史不可靠,明實錄可靠,但所謂的明實錄也離奇的發生了火災被燒了,留下的都是些殘本抄本,可信不,誰知道?

明史修好了,要說全部抹黑,那也不是,最少對明朝前期的帝王,是相當的仰慕的,但到了後邊就越來越不對了,套用現在的話就是我們能看的出來,反動的明朝封建統治者,用黑暗的手段和特務政治監視,控制全國人民,貧苦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我大清皇帝應天順人,取代明朝理所當然……(以下省略若干)

於是歷史成了發明,明朝帝王個個都是昏君,於此對應的是,我大清則個個明君,武功蓋世。


對,抹黑明朝的目地就是證明我大清的正確性,取代明朝的理所當然,老百姓就該天經地義的臣服於我大清,當牛做馬,供養八旗老爺,如果不抹黑明朝,讓人都知道我大清是“蠻夷”是明朝的臣子,是塞外部落,誰還看的起我大清?誰還願意為我大清為奴為僕?

於是就這樣,第一次抹黑就發生了。

或許要不是到了近代,旅居海外的革命黨人從日韓等國找回來一些當初的歷史,發動了革命推翻了滿清,我們還以為這辮子就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老祖宗推翻了邪惡的明王朝吧?

辛亥革命前夕和民國時期,是對滿清統治的清算和有真正的歷史認知的時期。

而到了現代,隨著國家政策的寬容,一些所謂的歷史創造者又開始蠢蠢欲動了,其直接行為依然是抹黑明朝,吹捧清朝,如“明朝全昏君,暴君”“明朝開始落後於世界”“明朝國土只有三百萬,中國的土地都是滿清帶進來的嫁妝”“滿清無昏君”“滿清皆盛世”“滿清從來沒有閉關鎖國”“滿清老百姓沒有任何負擔,國泰民安”“滿清開疆擴土千萬”“滿清經濟世界第一”“滿清屈辱是因為明朝落後”等等等,其目地也就顯而易見了。這是第二次抹黑。


要我說,其實我們知道,作為一個封建制的王朝,其本質還是黑暗的,存在壓迫和階級鬥爭的,所以明朝肯定不好,但不好到了他們說的那個地步,到底是怎麼堅持這兩百多年的?

清朝那麼好,君主偉大,皇帝聖明,百姓安居樂業,國力強盛,開疆擴土,從不閉關鎖國,對外交流頻繁,又是怎麼就亡了的?

歷史,不是靠抹黑就能讓人相信的,同樣,也不是靠吹捧就能達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地的。


關河南望


先說一句與題目中所述情況相反的事實:現在,尤其是在網絡上,對明朝的吹捧遠遠蓋過了對明朝所謂的“抹黑”,在某些網民的眼中,只要不說明朝好,那就叫抹黑。然而這些人吹捧明朝的話,無非是“最後一個血性王朝”“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些口號性的東西,一旦讓其拿出過硬的史料,那便萬萬拿不出了。

有些所謂的明粉,喜歡給批評明朝的人扣帽子,說什麼“清粉”。這種行為實際上非常幼稚,作為一個生活在21世紀新時代中國的公民,為什麼要去“粉”封建王朝?不管吹得再怎麼厲害,封建王朝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因為普通的個體在那種社會之中,沒有任何地位。而某些明粉卻把明朝當做了信仰,以為現在還有人想“推翻”他們臆想中的“鐵血大明”。

閒話少說,明朝自始至終就沒有被抹黑過,包括清朝修的明史。但凡讀過明史的人,都不會說明朝被抹黑,與此相反,明史對於明朝皇帝的讚譽卻不吝溢美之詞。就是頑童皇帝明武宗,明史尚且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贊曰: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哉!

充分肯定了明武宗在武功上的成就,後面又說假如能夠繼承明孝宗治國的理念,那就真正是“國泰而名完”,反倒是明實錄,對明武宗明褒實貶,所謂的應州之戰明武宗自損52人,殺敵16人,就是出自明朝自己寫的明實錄。

而對於明朝社會存在的亂象,很多史學家不過是描述客觀事實,比如束縛人的戶籍制度,還有官吏的貪汙情況,以及衛所制度帶來的軍事實力早衰,這哪一個是抹黑造謠?

所以說,作為一個現代人,在看待古代歷史時,不要過於將自己帶入。現在有些人說“清粉”抹黑明朝,這種言論很可笑。明清兩朝,在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但相比而言,清朝勝過明朝,這一點沒有任何疑問,所以很多人說清朝某方面做得不錯,都是相對明朝而言,而不是無參照物地肆意誇讚。當然,如果某些人還願意活在自己夢中的“大明盛世”,那也沒辦法;如果有人繼續說什麼“滿清將中華文化消滅殆盡”,那請你先自己去背一背唐詩三百首詩經,論語這些東西,連這些都不會,沒有資格談中華文化


庭州行者


金庸在他的著作《袁崇煥評傳》中強調“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那麼金庸何出此言呢?歷史上的明朝真的有這麼黑暗嗎?明朝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朝代呢?

明朝的建立始於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從此開啟了大明王朝時期。有觀點認為:明朝是一箇中國全面落後的時期,不論是政治、經濟、民生、軍事、外交、科技開始全面落後。首先,政治上,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皇權過於集中。尤其體現在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家天下的局面越來越明顯,立無數明皇族。並且設立了特務機構東廠,進一步維護了皇權獨尊的地位。同時,在經濟上,不僅鐵產量低於元朝,而且在商業方面,向商人徵詢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還強迫商人無償給皇室以及各級衙門勞動和提供貨物,經濟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軍事上,經常有人說朱元璋在造華夏,其實消滅元軍主力的是北方紅巾軍,雙方兩敗俱傷。到朱棣時期,雖然朱棣五徵蒙古,但沒有取得突破性勝利,乃後來土木堡之變皇帝被蒙古俘虜。這些都是明朝全盛時期的戰鬥狀況,更別提明末,面對八旗兵,明軍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而且明朝是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最多的朝代,277年發生3000多起農民起義,僅洪武朝就有100多起,中國百姓若是能過上好的生活,是不會造反的。發生這麼多農民起義,可見明朝老百姓的生活狀況了。

然而我們在痛恨明朝帝王專制推行特務政治的極端陰暗的同時也要想到,明朝有過政治輝煌、經濟繁榮和文化昌明的情景出現。在一個朝代的興起與衰亡總能看到閃光點,也能看到不好的一面,因此我們要辯證地來看待歷史上的明朝。尤其朱元璋設立八股取士制度的創舉,雖然發展到後期八股文的僵化一定程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但仍有不少文人通過朱皇帝創制的八股取士,成為了濟世人才。







天路往事


明朝絕對是被黑的最慘的王朝~因為西方傳教士的書今天還在呢~清朝唯一的失算是沒想到西方傳教士會把中國明朝的社會寫成書~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公正的第三者視角~明朝的繁華和清朝的墮落簡直就是兩個世界~如果堅信滿清的明史沒造假,可以看明朝時期來華歐洲傳教士寫的大中國志,書裡的中國繁榮的會讓今天大罵明朝的人羞愧難當,讓每一個喜歡明朝的無不感動~以及清朝馬戛爾尼使團寫的停滯的帝國~連幾百年前的英國人都為漢人叫屈抱不平,稱讚漢人是世界的英雄,為世界文明進步流盡血~而一群不肖子孫卻堅信滿清篡改的明史~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毫不冤枉~


Fish136290113


明朝雖然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逝去的朝代,但是,要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必須分析論證去鉤沉一些中國製度上的根源性問題,這將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些敏感的政治話題,而中國並不是一適合高談闊論政治的國度,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知道的是人形蠢驢!

然而,如果不能如實地表達自己的歷史觀,那麼我又何必要在這裡繞舌廢話,這壓根兒就不是我的性格,我也不擅長呀。

所以,這樣的問題還是讓別人去回答吧,誰愛“黑”誰“黑”誰去。勝利者抬高自己,貶損失敗者,甚至不惜厚顏無恥地篡改歷史,這也是中國的一種歷史和政治特徵,歷來都是如此,誰讓“歷史是個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呢。荷蘭王室存在了上千年,從來也沒有變更過,你讓他去“黑”誰?!誰讓中國不停地改朝換代呢。

我看問題只喜歡扒開血肉看裡面的東西,但有些東西是不適合在公共場合下展示的,這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廚房”裡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