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間有人說“一月不上兩次墳”?

笑看人生150310232


這個民俗是有的,但是傳錯訛了,原話是“墳不能上兩回”。不是很多人所擔心的兩位親人去世時間都在同一個月裡,就不能上墳的意思。也不是遇上祭日和常見的上墳日子在同一月,便不能去兩次的意思。

為什麼“墳不能上兩回”?

所謂“墳不能上兩回”,實際上是老人過世,大家約好一個日子去上墳,而不能某子女今天去,某子女明天去。這樣的話,後頭去的人,肯定會看見前頭去的人燒過的紙留下的痕跡。兄弟姐妹間,上墳都不一起,這是彼此之間有隔閡有意見,不願意照面的意思。

前兩年,西安有兄弟倆就因為這件事鬧翻了。以往兄弟姐妹清明節一起給老人上墳,結果2012年清明節,弟弟去的時候,發現有人已經燒過紙了。他們鄉的習俗就是“墳不能上二回”,所以大哥上了墳,他就不能再上了。本來就是因為彼此有意見才分開上的,這回更憋氣。

這件事,實際上是弟弟沒鬧明白“墳不能上二回”的原因,這是怕墳裡頭的長輩見了兄弟不和,在“那頭”不得安生,所以有什麼恩怨都放下,上墳的時候一起去給老人磕個頭。他兄弟二人本來就不和,老大後幾年總是提前幾天上,就讓弟弟上不了,故意膈應弟弟。你還真就不上了,還打電話給記者曝光,有啥用呢?

在老人生前盡孝到位,在老人去世後保重身體,努力做出一番成績,勝過上一百次墳

上墳有很多日子,通常是在忌日、清明節、中元節(七月十五)等,晚輩要準備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包括菸酒、饃、香、紙錢、鞭炮、花圈等),到死者墳前進行祭祀,以表後人對上輩人的思念之情。既然是寄託思念之情,如果不思念,就為走個過場“好看”,乾脆就別去了。更不要老人生前你什麼孝都不盡,什麼事都撇得乾乾淨淨。人一死,發喪,最屬你哭得慘,上墳也挺積極。平日裡要是工作忙,可以偶爾悲傷一下寄託哀思,然後繼續前行。別搞什麼僱人代替你去掃墓的事,沒用。

保重好自己的身體,努力做出一番成績。老人泉下有知,必然可以瞑目。古人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不要作奸犯科,使身體遭受髡墨之刑,這是孝的開始;立身行道,做出一番成就,揚名與後世,這是孝的終極。

整天研究些雞毛蒜皮、家長裡短的屁事,放大開來當作一生的事業,古人管這叫“沒出息”。


豆子人民藝術家


為什麼民間有人說“一月不上兩次墳”?

民間確實有這種說法,尤其是農村老年人對這個比較忌諱,會提醒年輕人注意。

“一月不上兩次墳”的說辭,各地習俗不一樣。但總的看來,還是為了活著的人好。我們當地的說法是,一個月上墳兩次或者兩次以上,會被已故親人認為你捨不得他(她),就會晚上託夢給你。確實影響活著的人的心神,容易損傷活人秉性。

不過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就會有糾結了。比如已故親人的忌日和清明節是同一個月,是不是兩次都要去?這樣該怎麼辦?或者已故親人是臘月月頭去世,要不要忌日和三十都要去拜祭呢?

這個有不同的對待辦法的。老輩人會告訴你,守孝三年。已故親人第一年的祭拜,最好是忌日和節日都去,表示對已故親人的追思,然後後兩年是不是還要兩次都去?看自己的生活工作安排。至於以後的歲月,就按照正常的習俗安排了。不過老輩人會告訴你,平常月份,只去一次,就是忌日那天。

除了“一月不上兩次墳”,還有“一人不上兩年墳”的說法,這個一般是老在年尾的親人了。也就是說年底亡故的親人,頭年的三日忌,五七忌和百日忌,一定要全部辦完,不能隔年。寧可合併辦完,也不能拖到過罷年,都是忌諱吧。

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規矩。這個民間習俗,各有說法。但不管怎樣,一個月不能跑去兩次祖墳是對的。回到開頭,如果已故親人忌日和清明同一個月,最好忌日去上墳,清明就不要去了。三年以後,當遵循舊制,逢年過節去看看祭拜一番。



農民妹子一枝花


為什麼民間有人說“一月不上兩次墳”?

去墳墓上去祭拜祖先對於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對於他們而言,人活著和去世是一樣的,同樣需要各種各樣的東西來支持他們生活,所以每年每逢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都會去以故老人的墳墓前去祭拜他們的祖先。但是對於祭拜祖先來說,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去祭拜祖先的時候,一般都不會允許女人前往,人們普遍人們女人屬陰,墳地陰氣太重,所以女人去的話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好。



“一月不上兩次墳”就是我們在祭拜祖先的時候會講究的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點,即一個月不能同時把一位祖先祭拜兩次,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如果去頻繁的祭拜祖先,會讓祖先認為活著的人十分懷念他,所以會晚上託夢,時間久了,就會給在世的人很大的精神壓力,精神狀態不好,整個生活工作效率就會下降很多。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多次上墳讓人過度懷念親人,徒增很多傷心,所以還是有所選擇的好。

肯定就有人會問,如果忌日和清明在同一個月要如何做呢?大多數人的做法都是,前三年都要統一進行祭拜,後面日子則有所選擇的進行祭拜,畢竟有些人的時間也沒有那麼多。“一月不上兩次墳”,這句話告訴我們,上墳還是需要有所選擇的進行,而不應該經常去,這樣會讓自己一直陷入對親人的懷念之中,你覺得是這樣嗎?


老農民說事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通銀付公眾平臺

答主的家在農村,在老家確實有這樣的說法。尤其是家裡的老人對這種事比較忌諱,經常會提醒小輩要注意。因為各地的習俗不一樣,對待這件事的方法也不一樣。

老輩人會告訴你,親人去世,要守孝三年。已故親人第一年的祭拜,最好是忌日和節日都要去,已表示對已故親人的追悼和思念。然後後兩年是不是也要兩次都去?這就要看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了,如果不衝突,當然可以去看看。至於以後的時間,就按正常的習俗安排了。不過老人會提醒你平常的日子只去一次,就是忌日那天。所謂“墳不能上兩回”,實際上是老人過世之後,子女應該約定一個時間一起去,而不是今天兒子去,明天女兒去。

這樣的話,後面去的人,肯定會看見前面去的人燒紙留下的痕跡,兄弟姐妹間上墳都不一起,肯定是彼此之間有隔閡不願意碰面。古人常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

有些人可能會問了:如果清明和忌日在一個月內怎麼辦呢?大多數人的做法都是前三年都進行統一的祭拜,後面可以根據個人時間進行有選擇的祭拜,畢竟有些人的時間沒有那麼充裕,因為工作的關係很難回家。“一年不上兩次墳”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祭拜親人應該有選擇的去,而不是經常去。


通銀付


我們那裡是沒有這個說法的,每年過年的時候,初一初二都是連著兩天早晨去上的,這都是本家人,一個家門的過去上墳的,再過幾天親戚過來了,比如女兒那頭,也是會過來上墳的,尤其過年的時候,上墳的次數還算頻繁。至於這個一月不上兩次墳,應該是某些地方的習俗吧。所謂十里不同俗,能不能上,還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的。

我剛剛查了一下,有人是這樣說的,說一個月上墳兩次或者兩次以上,會被已故的親人認為你捨不得他,晚上就會託夢給你,這樣的話,確實影響人的心神,容易損傷活人秉性。

也有人問,如果忌日和過年的時候在一個月怎麼辦,有網友是這樣說的,如果是去世多年的人,合併上一次就行,也就是過年的時候上,如果是才去世的人,三日,五七,百日,不能分兩年上,必須當年上完。

反正就是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俗,如果自己不懂,我覺得可以去問地方的長者,畢竟每個地方的這個習俗不一樣。

我們那裡上墳過後,還要磕頭的,同輩的人一排,磕三個,燒的紙還要畫個圈,給老人留個口,對著墳,這樣的話就不會刮跑了


小幸福的萌萌雷


為什麼民間有人說“一月不上兩次墳”?

無論是結婚生子還是喪葬祭祖,在農村,人們都有著非常多的講究,這些講究並不是新時代興起,而是從古至今傳承了千百年仍然流傳至今的風俗。只不過正像咱們所說“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風”,有些風俗講究只是在一些地方才適用。比如有些民間地區說的“一月不上兩次墳”!

“一月不上兩次墳”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月之內,不能去上兩次墳。正如有些人說的“一月不送兩門親”這種風俗一樣,農村的確有些地區有這樣的風俗習慣,但是這種風習卻不是普遍性的,只有少數的一些人才會遵守。

有這種風習的地區的人認為一月上兩次墳是一種非常忌諱的行為,除了因為會讓提起人們的傷心事,讓人們長期處於悲傷之中,對身體和心理都有著一定的危害。還因為這些人認為逝者既然已經故去,那就應該身處於寧靜安詳的環境之中,可是如果上墳太過於頻繁的話,就會打破這種寧靜,對於逝者也是一種極為不尊敬的事情,是不孝的行為。

雖然說“一月不上兩次墳”這種風俗只是個別人才會遵守的一種講究,但也是他們一種感情的表達方式,咱們要做的就是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

駿景——殷


駿景農業


上多了費錢💰



海闊天豐3


一個月不上兩次墳,對活人有利。如果一個人,去世是農曆七月,十月,有清明節的月,等有鬼節的月份,就把兩次合成一次燒紙了,省事了,還有理論根據,多好。否則,你少燒一個節,也會有人說三道四的。


學而時習之182


這要看在什麼場合下說,一般人外出辦大事時,如過去趕考,到外理做生意時都要上墳,求祖先像佑,平時除了清明,冬至,七月十五,除夕都是不上墳的。如果上人去世是,頭三天天天上墳。後每七天上次墳,連上七次,現在我們地方改只上五次就行了。


安徽巢湖記憶


每一個地方風俗習慣不一樣。我們這裡沒有那個講究,如果自己親人在一個月內週年,但是不是一年走的,都可以去上週年墳。也沒什麼的,都是對親人的一種哀思寄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