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抵制校園冷暴力?

凡亦昇仙


一、抵制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一般分為行為暴力、語言暴力、心理暴力。 行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鬥毆、敲詐勒索、搶劫財物等一系列對人身及精神達到某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校園暴力的形式主要有五種:一是索要錢物,不給就拳腳相加,威逼利誘;二是以大欺小,以眾欺寡;三是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四是同學間因“義氣”之爭,以暴力手段爭長論短;五是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

語言暴力主要指通過語言對精神達到某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包括起侮辱性外號、造謠汙衊等行為。

心理暴力主要指通過言語、行為或其他方式對精神達到某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如恐嚇、侮辱、排斥、歧視、孤立等行為都是心理暴力行為。

二、正確應對校園暴力

1️⃣從自身做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從而剷除校園欺凌、暴力滋生的土壤。如果我們讓陽光普照校園,那麼參與暴力者就不敢出現。陽光是什麼,陽光就是學校的正氣,就是全校同學的正氣。

2️⃣在發現校園暴力、欺凌事件時,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險或可能發生危險時,要主動、及時地和老師、家長、警察取得聯繫,積極爭取學校、社會和家庭的保護和幫助。發生事情後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要大膽揭發壞人壞事。

3️⃣將校園欺凌的孩子和其父母錄入徵信系統,每年上交一定量的工資,捐贈到中國紅十字會,連續捐贈10年。

希望國家早一點重視校園欺凌,下狠手短政治校園欺凌,但願這條評論對題主會有幫助。

(圖片源自網絡)


小豪努力努力再努力


校園冷暴力,到底是什麼,又和校園暴力有什麼區別呢?

我認為,校園冷暴力是校園暴力的一種表現形式。

而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每一個都是家長手裡的寶,個性較強,平時受到家長關愛也較多,導致他們在平時相處中可能摩擦和矛盾。較多,如果沒有及時合理地解決,最終就會導致相互冷淡、詆譭,最終形成冷暴力。

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博士沃建中主持的“中小學生心理素質建構與培養研究”課題調查顯示,我國小學生中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比例是16.4%,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是4.2%;初中生的這一比例分別為14.2%和2.9%;高中生分別為14.8%和2.5%。

全國未成年人有將近3.4億,就可以知道比例有多恐怖了。

至於解決校園冷暴力,我認為以下三方都要負責。

老師,很多時候,老師只喜歡學習好的同學,從而對學習差的同學的關注度下降。而當這些同學遭遇校園冷暴力時候,也不會對老師講出來。老師更應該去愛護每一個孩子,而不是用分數來衡量學生。


家長,很多家鄉總是認為孩子的事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就沒事了,可是他們卻不知道受到的冷暴力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可能讓孩子更加自卑,從此缺少了少年的自信。

最重要的就是我們這些學生,一天到晚玩個毛的心機,不爽就直接說出來,好好解決,別從背後玩手段,都是小孩子,別玩的狠宮鬥一樣。

我希望,所有邪惡的人不在掌握話語權。

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四嶽


校園冷暴力有兩種情形:一是老師給學生的冷暴力;二是同學之間的冷暴力。關於老師冷暴力可以分別讓家長和校領導與老師溝通,同學冷暴力可以請老師幫忙溝通,找出事因,並且自己也要主動交流,培養善於溝通的生活習慣,會有利於自己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