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今年金馬獎上,內地青年導演胡波的作品《大象席地而坐》(以下簡稱《大象》)獲得了最佳劇情長片獎。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這個結果並不意外,據說評審團僅僅討論了70分鐘,便決定了獎項的歸屬,並列第二名的是《我不是藥神》、《地球最後的夜晚》。

《大象》是胡波的處女作,也是遺作。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2017年10月12日,他在北京的家中上吊自殺。

頒獎典禮上《大象》主演彭昱暢牽著胡波母親的手出席,整個劇組面色凝重。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只有當金馬獎主席李安將獎盃交給胡波母親並深深擁抱了她,劇組眾人臉上才露出寬慰的笑容。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過去一年他們揹負了太多的壓力,關於胡波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

有一點可以肯定,正是《大象》這部電影耗盡了胡波的全部熱情,把他逼上了內外交困的絕望境地。

今天,皮哥就帶各位走進胡波和他的這部作品!

▌電影之外:胡波與王小帥的恩怨

胡波一直是個問題少年。

他高中不愛讀書,即使家住學校對面的小區依然天天遲到,上課就睡覺;

他不愛洗頭,頭髮又油又長,像鏟子一樣,一年四季不換衣服;

他喜歡寫作,愛看韓寒,卻因為老師不賞識他的作文,怒罵老師沒文化;

他考了三年北影,22歲才考上,他是北影2010年導演系年齡最大的本科生。

即使在奇葩遍地的北影,他依然是最特立獨行那一個。

他和合作過的製片人、錄音師幾乎都鬧翻過;

他拍攝的短片情節詭異,沒人能看懂;

他出口成“髒”,是個十足的憤怒青年。

但他的導師看到了他的閃光點。

導師當著全班的面說:畢業後,咱們班13個人拍戲,12個人拍同一部片子,胡波拍的是另一部。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胡波的才華很快被發現,他的一部畢業作品吸引了投資機構的注意,但當投資方要求加床戲後,沉迷藝術片的胡波斷然拒絕了。

畢業後,當同學們為了謀生紛紛奔赴廣告片、商業片、網絡大電影的拍攝中時,胡波卻開始創作小說。來京7年,他先後寫了幾十篇短篇小說、3篇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

電影《大象》的故事由胡波的幾部短篇小說組成,其中同名短篇曾在韓寒的「ONE·一個」上發表過。

可惜嚴肅文學不是一門賺錢的營生,胡波的生活一度拮据到要依靠父母。

2016年他重拾電影夢,帶著作品《金羊毛》(《大象席地而坐》的原名)參加了FIRST青年電影展,雖然沒獲獎,但卻獲得了王小帥的賞識。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王小帥,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當年靠執導一部《十七歲的單車》進入大眾視野,是一名純粹的藝術片導演。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當胡波遇到王小帥,如同魚兒遇到了水,兩人交流甚歡,但蜜月期終究都是短暫的。

2016年8月胡波開始籌備《大象》的拍攝,王小帥和妻子劉璇分別擔任監製與製片人。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王小帥也曾給胡波的小說《大裂》寫序,毫不掩飾對這個年輕人的欣賞:“文字散發著一副迷人和離奇的氣息”。

但很快,雙方關係急轉直下。

開始是金錢出了問題。

一邊是胡波拍攝經費的捉襟見肘,王小帥只給了他60萬,成本要求控制在100萬,拍攝時間不到一個月。

《大象》中的主演彭昱暢的片酬只有3000元,其他演員幾乎都是“零片酬”,劇組甚至連個像樣的美工都沒有。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在這樣嚴苛的條件下,胡波依舊完成了拍攝工作,成本控制在了73萬。

可另一邊,胡波卻聽說,王小帥一人從本片中獲利200萬。

為了自己的處女作,胡波選擇了隱忍。

拍攝殺青後,胡波剪出了一個將近4小時的版本,立刻被王小帥否決。

網絡流傳一張胡波與王小帥的聊天截圖即說明問題。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王小帥要求胡波剪了一個2小時的版本出來,可這個版本雖然迎合了市場的需求,但藝術性被破壞了。

胡波精心設計的長鏡頭以及“電影發生在一天內”的設定被剪得支離破碎。

藝術理念上的分歧讓雙方關係徹底被撕裂,2017年6月,王小帥公司的一紙律師函解除了與胡波的合作關係,胡波被《大象》除名。

直到胡波去世後,王小帥夫婦才將《大象》的版權贈予了胡波的母親。

胡波的自縊讓本就很喪的電影又蒙上了一層陰影,許多與本片有關聯的人至今仍無法走出來;

胡波的母親在《大象》的展映會上無法控制情緒,躲在角落痛哭;

王小帥夫婦至今拒絕任何採訪,他們受到的指責不絕於耳。

▌電影之內:四人被困的心迷宮

拋開恩怨,讓我們回到電影本身。

可以肯定地說,即使沒有“場外因素”,從純藝術的角度講,這依然是一部無可爭議的佳作。

《大象》用多線敘事+灰暗致鬱的畫面+大量搖晃的長鏡頭講述了一個很“喪”的故事。

故事由四個普通人物一天的悲劇命運組成。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故事1:

高中生韋布的好友被指認偷手機,他勇敢為好友出頭,面對同學于飛的校園霸凌,卻失手將對方推下了樓梯,後者送往醫院醫治無效死亡。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韋布倉皇逃跑,他的奶奶卻在同一天去世,家中父親臥床不起,與他關係惡劣。腹背受敵之下,他想要逃往救贖之地滿洲里,那裡有一頭席地而坐的大象。

故事2:

高中生黃玲愛上了有妻室的教導副主任,17歲的她出身單親家庭,母女關係緊張,母親非但不給她溫暖,反而嘲諷地告訴她小心被人搞大了肚子。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當同學韋布邀請她去滿洲里時,她拒絕了,因為她還對那個老男人有一份期待。

後來她與男人幽會的視頻被傳到了同學群裡,長期的壓抑終於爆發。

當男人的妻子找到她家中挑釁,黃玲露出了猙獰的一面,她手持棍子揮向了副主任和妻子,二人倒地後,黃玲丟下呆若木雞的母親,逃往滿洲里尋找救贖。

故事3:

混混於成因為戀愛失意,睡了朋友的老婆,被捉姦後,朋友沒有與他爭吵,只是當著他的面跳樓自殺。於成將責任都推卸給朋友和他老婆,內心卻被負罪感折磨,無奈下也渴望去滿洲里。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故事4:

退伍軍人王金被兒子兒媳趕往敬老院,孤苦無依的他只剩一隻小狗陪伴,可當小狗被虐殺後,他失去了與社會聯繫的最後一根紐帶,無奈前往了養老院度過餘生。但他不甘心,決心帶著孫女去滿洲里——他年輕時當兵的地方。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這四個故事看似互相獨立,可彼此間卻有著某種微妙的關聯,這種關聯又衍生了新的故事。

比如:故事3中的於成是故事1中意外身亡者于飛的哥哥,於成找韋布報仇,得知他的目的地是滿洲里時,兩人竟然有了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默契。

怎料韋布的同學持槍來解救韋布,一言不合向於成開槍,自己也持槍自殺。最後韋布帶著自己和於成的雙重願望前往滿洲里。

比如故事4中的老人王金和故事2中的黃玲是鄰居,一牆之隔,兩邊都上演著人間悲劇。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比如故事1、2中的主角是同學,他們互為好友卻難以分享彼此的苦難。

當你在灰暗的鏡頭裡沉浸四個小時,你會有一種無力感,分明處在一個城市,分明彼此是鄰居、同學、親人,可當我們都面臨困境時,作為同類,我們給予彼此的只能是冷漠。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四個人都被困在心迷宮中尋找出口,可被困其中的又何止他們。

導演胡波,觀影的你我,都不能倖免。

人人皆孤島,人人都寂寞。

那頭席地而坐的大象,讓皮哥想到了高中的課文《等待戈多》。

戈多與大象,兩者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一群被生活折磨到麻木的人,去等待與追尋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希望。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正如老人王金說的,人間處處皆苦,所謂的救贖不過是換個地方繼續受苦罷了。

片尾四人聽到了大象的鳴叫聲,算是一個開放性結局。

在小說裡,胡波的處理則更為殘酷,四個人終於見到了那頭大象,才發現大象之所以席地而坐是因為前腿被鋸掉了。

這是一部有著明顯個人痕跡的“作者電影”,同樣是現實主題,賈樟柯是客觀冷靜地記錄,而胡波則是把個人情感植入到人物情感當中。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大象》中,上到學校的教導主任,下到街頭混混,都充滿了厭世情緒,胡波借他們的口說出了許多超出他們身份的人生慨嘆與感悟,是有些違和感的。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為了追求灰暗、朦朧的視覺效果,胡波刻意選擇了井陘這個礦區縣,每天在天矇矇亮與傍晚太陽落山時進行只有3小時的緊張拍攝。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角色性格、情節、臺詞以及場景都不過是胡波的提線木偶,透過影片我們看到的其實是胡波飽受抑鬱症困擾的內心世界。

▌電影之思:青年導演的呼吸權

一個導演自殺的獵奇故事,一個喪上加喪的小眾電影。

以胡波之死為鑑,我們不禁要探討一下青年導演的呼吸權。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許多人說,是王小帥害死了胡波。

皮哥認為王小帥並沒有做錯。

身為一名資深的文藝片導演,王小帥的鑑賞能力毋容置疑。

他對胡波的指責也不無道理,4個小時的電影,各位捫心自問,你會去看嗎?

即使你被胡波對藝術的追求深深打動,你又真能堅持看完4小時嗎?

電影拍出來是為了讓大眾親近藝術,理解生活,而不是因為片長被束之高閣。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王小帥的另外一層顧慮,皮哥認為在於影片內容本身。

多線敘事的片子並不新鮮,《瘋狂的石頭》也好,《追兇者也》也罷,都是通過快速的鏡頭剪輯、不同故事線間葷素搭配的巧妙設置讓全片雜而不亂,最後萬象歸一。

而《大象》四條故事線都是悲劇,鏡頭都是不緊不慢的長鏡頭,沒有激烈的戲劇衝突,沒有鮮明的人物特點,只有一步步地向死而生的“喪”,這樣的組合在普通觀眾看來就是“又臭又長”。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我們不得不承認,絕大多數看客只是拿電影當消遣。

即使它藝術性很高,即使它貴為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它也不過是少數人的“自嗨”。

強如楊德昌,他的代表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當年送審戛納時,因為時長4小時被拒絕,後來東京電影節得獎的也是在發行方重重施壓下剪輯後的版本。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那麼王小帥要求的剪輯2小時版本,完全是方便影片的上映與評獎,合情合理。

再談到錢,作為一部電影的監製,首要責任是對投資方負責,賺錢是第一要務。

60萬拍片,200萬裝進自己口袋,對於王小帥這個咖位的人來說似乎也合情合理,況且一部電影成本不僅包括拍攝成本、後期的宣傳費用、參加電影節評選的費用,甚至打點人情的費用都不是小數目。

但王小帥的“圓滑”與“妥協”在藝術至上的胡波眼裡有些“十惡不赦”。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逝者為大,我們放過胡波的同時,也請放過王小帥吧!

只是胡波死了,以後的青年導演再拍攝文藝片時應該怎麼辦?

他們沒有胡波的天才,作品無法染指金馬獎;

他們沒有胡波頭鐵,不敢用生命換取藝術的尊嚴;

他們就像普通公司的項目經理,謹小慎微地做著一個叫做“電影”的項目。

他們的身後是總監揮舞皮鞭,身前是手捧著的天平,一邊裝著藝術,一邊裝著票房。

這個項目做好了能贏取下一次投資,做差了基本告別了這一行。

所以身處導演這個高危職業,在多方壓力下如何獲得最大的呼吸權?

難道新一代的導演也要像賈樟柯、張藝謀他們老路,去國外電影節得獎,靠賣版權回本,曲線圓夢,九死一生?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皮哥覺得本質上還是中國電影市場不健全,大眾欣賞水平沒跟上。

我們的商業片和藝術片還混在在一起,導致賣豬肉大蔥的賺得盆滿缽滿,賣高檔咖啡的賠得悽慘。

什麼時候電影院有專門的影廳放映這種“四小時時長”、“致鬱系”的文藝片,什麼時候市場能培育出一大批有一定鑑賞力與審美需求且願意掏腰包的觀眾,文藝片才有自給自足的一天。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欣喜的是,我們看到一大批“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在上線,劉德華、徐崢、甯浩等一眾商業片大咖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青年導演的創作困境,但還不遠遠不夠。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悲情,1年前,他在家中自縊身亡,1年後,他的作品卻拿了金馬


相信假以時日,青年文藝導演會迎來自由創作的一天,胡波之死也將作為一枚珍貴的標本被收藏在中國電影發展歷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