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這部武俠電影當年轟動全臺灣,其實在香港卻是一部失敗作品

華人影視圈的「金庸熱」歷久不衰,但這位香港武俠小說宗師在臺灣並不是一直都吃香。早年他的作品全都是「禁書」,只有書商偷偷以改換書名、更改人物名的方式盜印在臺灣低調上市,正版全都無法公開發行,直到1979年終於解禁,由遠景出版社在臺灣推出,並在當時報紙上分別連載「連城訣」與「倚天屠龍記」,一時間炒起臺灣的「金庸熱」。

金庸這部武俠電影當年轟動全臺灣,其實在香港卻是一部失敗作品

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影片開始陸續來到臺灣,打頭陣第一炮的雖然不是「倚天屠龍記」,但該片卻是金庸作品正式在臺灣解禁後盛大上戲院的第一部,加上當時報紙連載已預先吸引關注,1979年6月28日在臺北市邵氏電影專線-大世界院線放映後,全線大爆滿,票房轟動不已,上集連映3周才下片,隔天馬上接映「倚天屠龍記大結局」,兩集票房加總逼近3400萬元,穩坐全臺灣年度華語片賣座冠軍。

金庸這部武俠電影當年轟動全臺灣,其實在香港卻是一部失敗作品

平心而論,楚原執導的這一套「倚天屠龍記」就算分成上下兩集,也無法將金庸原著所有情節全都涵蓋,不過該版是現存極少數根據金庸未修改過、在香港報紙連載的首版內容拍攝的電影,趙敏在這個版本還叫做趙明。可惜某些改編譬如楊不悔也愛上張無忌併為他而死、殷離與史紅石合而為一等,算不上成功。扮演趙明與周芷若的井莉、餘安安,其實外形與氣質應該角色對調,偏偏前者是邵氏武俠片當家一姐,造成目前的安排,說服力因而減少。

金庸這部武俠電影當年轟動全臺灣,其實在香港卻是一部失敗作品

楚原這部電影版,是在他改編一堆古龍武俠陷入瓶頸,見到香港TVB由鄭少秋、汪明荃主演的週六劇集「倚天屠龍記」收視開紅盤又捧紅了扮周芷若的趙雅芝後,靈機一動,決定改拍金庸,又趕著在電視臺播出結局前搶先上戲院,因此沒時間精雕細琢,自己都不覺得拍得成功,香港上映時兩集票房加總雖足以打進年度前10,分開來各自連前20名都擠不進去,公認是失敗,不料快2年後來臺灣上片剛巧時機得宜,讓邵氏賺飽了金錢,楚原又穩坐「賣座巨導」的寶座。

金庸這部武俠電影當年轟動全臺灣,其實在香港卻是一部失敗作品

楚原執導的邵氏版「倚天屠龍記大結局」,收在趙明與張無忌話別,使得他又靈機一動,在幾年後掰出了續集「魔殿屠龍」,描述萬梓良飾演的宋青書偷走九陰、九陽兩部真經,練功入魔變成病態陰陽人,和朱元璋合作要明教和殘存蒙古勢力反目,好坐收漁利。片中女主角是邵氏當時力捧的鐘楚紅扮演的蒙古公主喀麗絲,以往楚原的古龍武俠第一男主角狄龍飾演蒙古武士鐵真陪襯演張無忌的爾冬升,陣容仍然堅強,特效卻令人傻眼。在臺灣於1983年8月上映時,索性改換片名為「倚天屠龍記第三集」,還是有觀眾捧場。

金庸這部武俠電影當年轟動全臺灣,其實在香港卻是一部失敗作品

金庸小說中,「倚天屠龍記」情節曲折、人物性格鮮明,算是影視業者最愛改編的幾部名作之一。但在邵氏之後,直到1990年代中期才又有李連杰主演的電影版「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這回場面更氣派、情節一樣荒腔走板,本預計拍成上下兩集卻因故終止,臺灣票房固然不錯,和當年邵氏版橫掃千軍、稱霸整年的威力,仍是有段差距。

這部邵氏電影《倚天屠龍記》大家看過沒有?如果看過的話有什麼感受?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