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過氣點穴拳勁法解祕

兩儀點穴拳的特點開始就練勁,先練大勁和長勁,練勁如站樁,先要掌握最基本的身法要領,每個勁法練習都是建立在這基礎要領上。不管練習定步、活步、套路、操手、混元功、器械都要嚴格遵守這些要領。

兩儀過氣點穴拳勁法解秘

一、掛著頂勁。頭為身體之上節,為諸陽之會,統領一身之氣;百會穴和會陰穴猶如一條繩子穿在一起,百會穴似繩頭虛虛的提起,掛在鉤子上,意念上是似有意似無意,有提起繩子之勁足夠了;意念太重時,頂勁就過了,屬於硬頂,身體容易前挺,氣血容易上浮,頭重足輕,站立不穩,轉動不靈,對養身不宜;意念太輕時,頂勁不足,身體容易犯勾頭彎腰之病,有低頭彎腰,功夫不高之說,濁氣不能下降,清氣不能上升,諸氣皆塌,四肢癱軟,無所依附,提不起精神;故初練者須慢慢的體會頂勁的要領。頂勁領好了,諸脈皆暢,諸氣皆通,中氣充盈,精神振奮。

兩儀過氣點穴拳勁法解秘

二、斂胸砸腰。在練功時,師傅常教導,掛著頂勁,砸著腰勁;一定要砸著腰勁,與其他門派的松腰、塌腰不一樣,因為砸腰的目的,是在發勁時,配合腳落手出、上下音合的整個身勁。砸腰腰部是虛的、松活的,腰如車輪,上虛下實,周身運轉靈活,圓轉自如,但最後出勁點打穴位時,腰勁是堅實向下,和周身之勁合到一個點上(此乃腰勁的勁路);練者須慢慢體會,達到身知方為入門。斂胸是指顫中穴微微向裡收斂,不可過,過則影響中氣的運轉,和掛著頂勁是相連的,頂勁領好,胸微斂,氣自沉入丹田,支鼎煉丹,久之有氣,再降到湧泉穴,由湧泉吸收的清氣沿督脈上升致百會穴,勁路是整體的松沉勁、腰的砸勁,沿腳、腿、腰、軀幹(督脈)、肩、肘自然傳到手上,完成了氣路和勁路的陰陽轉換。再者斂胸使肩部自然合住勁,形成前合後開,兩臂形成通背勁,氣達四肢。此乃重要基本要領之一。

兩儀過氣點穴拳勁法解秘

三、塌肩墜肘,屈膝松胯。這兩個要領和斂胸砸腰是相互一致。斂胸必塌肩,否則就容易造成橫氣滯停於胸,周身之氣不能暢通,練功時呼呼發喘、憋氣,久練之,胸口堵疼,感覺氣上不來,頭髮暈。故肩必須塌下,塌的前提是松,沒有松那有塌,練功時見有聳肩,必須先放鬆下來,發勁時必須塌下,初練者須慢慢體會其中感覺,此乃肩的勁路。肘要常墜,不能翹起,不論練任何勁法,肘都不能翹起,肘一翹肩就泛,百病皆生,肘也不能貼死在肋部,否則整個前肢運轉不活;這時發勁時容易常犯的毛病,就像師傅講的,氣有三停,勁有三阻,都是指的的肩、肘、手。一停肩,二停肘,三停手,勁路也是一樣。

兩儀過氣點穴拳勁法解秘

屈膝松胯和前面幾個要領也是相輔相成的,屈膝和松胯是整個身法比較重要、比較難掌握的要領,屈膝不能跪膝,跪膝就是胯沒有松,胯向前挺了,長期練功,容易造成膝關節的軟骨、半葉板損傷,步法大小,膝關節都不能超出足尖。松胯必言腰,胯不松何來腰松,何來腰勁下走,何來腰襠勁,腰胯是整個身體的中節,是身法靈活性關鍵所在,是身法虛實轉換、陰陽變換、上下相隨、開合變化的機關。松胯是胯根即大腿根下沉微向裡放鬆,這時要和尾骨配合,如何和尾骨合住勁,關係到胯松到什麼程度為標準,首先做到尾骨下垂,下垂的意念是如同建築工地上用的吊線錘,脊骨有下垂之意;然後尾骨有向前合託之意就行了,意念不能太強,太過容易僵硬,胯的轉換不靈,氣、勁下不去,上體和下肢的陰陽混淆;做的不到位,腹部就沒有了支鼎煉丹熔爐,氣易散,勁易跑,練久後,腰後部即命門穴部位,痠痛沉,對養身不益。每個人身體結構不一樣,感覺也不一樣,做出的動作要在老師的不斷幾萬矯正之中,找到自己合適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