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業務調整路線圖:從金融科技進化為資管科技

核心提示:京東金融將進一步向保險科技和資管科技兩個方向升級。

京東金融業務調整路線圖:從金融科技進化為資管科技

11月20日,京東金融正式宣佈京東金融的母品牌為京東數字科技。

當日,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許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京東數字科技正在以數據和技術深度介入到行業中,推進產業數字化,包括農牧行業、智能城市行業等,並做到8-12個月提前佈局。

“數字技術不光在金融行業創造一些價值,在所有被金融忽視的、不重視的,或認為已成為定局的產業裡,都有很多變革機會。”許凌表示。越是成為定數的、別人覺得沒有機會的行業,可能越有機會——這是京東金融此次升級調整的核心邏輯。

11月20日的JDD大會上,京東數字科技宣佈了三個新的業務板塊,數字農牧、智能城市、數字營銷。比如數字農牧中的豬臉識別是去年JDD的一個賽題,今年成長成獨立的事業部;鄭宇是去年JDD大會的嘉賓,今年成為京東數字科技智能城市這個獨立事業部的負責人。

分拆為個人、企業兩大板塊

今年8月京東金融業務分拆成兩大板塊:一是個人服務群組,一是企業服務群組;公司從業務導向變成客戶導向,明確對C端客戶和B端客戶進行差異化服務。從8月起許凌開始分管個人業務群組,這部分業務包括財務管理、支付、消費金融、保險、眾籌等金融業務,整合京東金融在過去五年建立的所有相關產品線。

另一方面,京東把供應鏈金融、金融科技等整合成企業服務群組,提供企業在數字化服務需要的全套金融解決方案。

雖然京東金融的母集團京東數字科技新增加了幾個板塊,但京東金融仍是京東數字科技的核心。

許凌表示,京東金融已進入高速增長階段,而且已經到了收穫時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京東金融已經首度實現盈利。

“過去五年積累的能力、用戶、數據、風控,已實現了可持續的、可規模化的態勢。金融這塊是可期、可持續、高質量的增長,不僅是用戶數,還包括收入、利潤、股東回報等。”許凌稱。

此前京東金融的企業服務集中於京東體系之內的信用貸款、保理等核心業務,最近京東體系外部的企業客戶服務則成為企業服務下一步增長的主要來源,包括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服務輸出。

金融科技到資管科技 進化路線圖

京東金融將進一步向保險科技和資管科技兩個方向升級。

具體而言,許凌表示,一是打造ABS核心系統,通過幫助一些大中小型FA(Financial Advisor )投行,管理和處理其ABS資產,並將陸續發佈很多產品。

另一個則是推動數字資產化和資產數字化。

數字資產化是把傳統產業的數據價值發掘出來,雖然互聯網行業已充分認識到數據的價值,但在傳統產業裡還有大量信息一是沒有被數字化,二是即使數字化後也未被利用產生額外價值。怎麼讓這些企業存儲的有價值的電子化數據變成業務增長驅動力,京東金融稱這一過程為數字資產化。

資產數字化則是針對金融機構,機構的資產如何變成可評估的數字化信息,比如一筆貸款背後,如何獲得貸款、使用貸款、還款行為等,都能數字化。

許凌舉例,金融機構產生一筆資產,只是存儲了結果數據,但真正有價值的是,產生這筆數據的資產過程中有多少個行為,這些行為最後導致資產的產生,這種行為數據往往是結果數據的成百上千倍。若把這些數據、資產放在一起,關注的不是資產本身,而是資產相關的數據,此即把資產數字化的過程。

以京東數字科技的農牧板塊為例,可幫助養豬廠老闆計算其資產,通過模擬資產的增值模型,包括豬成長的速度,豬肉未來12個月的價格波動,可計算出這些豬未來12個月可能變成多大的資產。

“通過資產提前數字化的過程,來預測豬的價值,單純靜態的事物變成可被量化的動態資產,是把各種資產數字化的過程。簡單分析和理解這兩個概念的差異:一是數據的資產化,即數據產生價值;二是把靜態的資產數字化,變成動態的可評估的、可波動的資產。當我把養殖場所有種豬生長過程的資產評估出來後,任何一個金融機構給養殖場提供信貸,就有了依據。我們可以告訴他這些豬成長得如何,有多大風險,有多少比例是每個月被淘汰的。”許凌表示。

資產數字化的意義在於,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傳統產業,破解傳統信貸倚重抵押物的難題。

即便沒有抵押物,資產數字化後是能實時監控的。過去金融機構不願進入傳統產業,因為對傳統產業的數據動態變化無法掌握,缺乏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和評估措施。當把資產數字化後,讓金融機構進入實體經濟多了一個抓手和切入點。

許凌稱,過去金融科技主要服務對象是銀行,現在京東金融正在嘗試服務資管機構,包括券商和投行相關業務,以及保險科技等。

許凌強調,京東金融不只是一家信貸公司,而是全面的金融解決方案提供商。“不論是參與到信貸還是理財,這都是金融機構的專業,我們主要是幫助金融機構做產品,幫助他們快速連接用戶、轉化用戶,防控和識別風險。”

1,本號轉載的部分內容、資料及圖片,其版權均屬於原作者或原刊載媒介所有。

2,本號轉載僅供大家學習和交流,切勿用於任何商業活動。

3,本號轉載的部分內容、資料及圖片等無法一一和版權者取得聯繫,如果本號所選內容的版權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聯繫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