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目前制約青島發展的是什麼?

紫金81201096


一談到青島的發展,很多人都會把問題歸結在缺乏高站位的規劃者,缺乏國際視野的胸懷和眼光,如果我們總是把這種城市發展的侷限性囿在這種狹隘的思維當中,那麼青島永遠還是那個青島。城市如同個人,她外在的形象和能力,需要的是內在素質的綜合強化,縱使你的好的眼光,但沒有紮實有效執行有力的身體素質又怎樣去落實呢?

我們為什麼一直在強調軟環境,軟環境是什麼?不就是人的因素嘛,再宏大的國際視野,沒有基體的綜合素質提升,也承載不了任何夢想,所以永遠不要希冀於某一個人將青島帶向騰飛。青島人,你站立的地方就是青島,你怎麼樣青島就怎麼樣,你的未來就是青島的未來,如果你僅僅是站在場邊說閒話看熱鬧,那麼再厲害的人也無法帶動青島。

青島這座名勝之城,有什麼名呢?多少年了,其賴以成名的無非就是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沿海區位優勢,除了這個老天賦予的先天優勢,我們還有什麼呢?和全國一些同類城市相比,又有什麼可以拿的出手呢?海爾?海信?青啤?這些讓我們意淫多年的品牌,除了響亮還剩下什麼呢?三個企業的純利潤綁在一起還不如杭州一個阿里的六分之一,你怎麼去拼?

青島的紙面成績靠的是什麼?還不是國企撐起的面子,和杭州蘇州溫州這些民營經濟發達的城市相比,民營經濟不值一提。無數事實已經證明,不管哪一座城市,得民營經濟者得天下,只有民營經濟真正發展起來,城市才能有品質有實力,而民營經濟發展靠的是什麼呢?無非四個字“營商環境”,至於什麼環境,想必大家都懂得。



元芳有看法


這些年青島發展的還可以,是山東惟一經濟總量破萬億的城市,也是山東城建比較好的城市。但是放在全國來看,青島就很不突出了。2018年上半年,青島GDP為5985億元,仍然位於南京之後,居第12位。濟南作為省會城市,上半年GDP為3917億元,位於全國第22位,落後於本省的煙臺。作為中國第三經濟大省、北方第一經濟大省,青島和濟南交出這樣的成績單是說不過去的。但究竟什麼原因制約青島的發展呢?

我個人認為,思想不解放是制約青島發展的根本原因!應該看到,青島無論在地理位置還是自然風光上,都是中國屬一屬二的絕佳之地。尤其作為具有“東方瑞士”美譽的國際旅遊城市,青島理應具有開風氣之先的擔當,持續擴大開放的先鋒,但遺憾的是,青島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眼光一直向內,覺得自己是山東的龍頭就很滿足了。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當猛然抬頭朝外看的時候,才知道天下已經大變,與南方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當蘇州城建突飛猛進時,青島在原地踏步;當杭州實行一次性辦成時,青島在原地踏步;當無錫GDP破萬億時,青島還是不緊不慢;當鄭州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時,青島才有所醒悟!

思想不解放就會導致目標不遠大。目標不遠大就會導致容易滿足。多年前有過這樣的話:八十年代看廣東,九十年代看山東。但九十年代山東真先進了嗎?未必!然而進入新世紀,尤其是近10年來,山東落後了卻是個不爭的事實。作為改革開放之初曾與廣東並肩的省份,一南一北,青島理應對標深圳,濟南理應對標廣州!但現在,這二者的對比實在有些慘淡!

發展沒有止境。只有不斷解放思想,擴大眼界,持續開放,銳意進取,才有出路。尤其是在今天中國經濟進入各省市群狼爭鋒的局面,競爭日趨激列,中部和西部各城市相繼崛起,青島如果再不加快發展,很可能會被一個個西部城市所超越!

現在,青島已經申請國家中心城市。但青島的格局似乎還應該更大一些。作為北方GDP僅次於北京天津的第三城、作為黃海之畔的明珠、作為一帶一路的橋頭堡,青島應該具備做東北亞國際中心城市的雄心壯志!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太好了:隔海與日本、韓國、朝鮮相望,北部還有俄羅斯,這都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國家!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世界將更加依賴與中國的貿易,東北亞也會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中國周圍,青島作為進入中國的跳板,中心地位將會變得更加顯著!





雪舞冰藍文史談


對於制約青島的發展的根本原因,我直接直接給出論點:缺高校,尤其是缺好的高校。其它所有制約青島發展的原因,大抵都是由這個原因衍生出來的。



青島的城市定位是強二線或者新一線城市,在我國同級別的“新一線城市”名單裡,如果把高校質量排個名,除了蘇州、無錫、寧波、東莞這四個超級城市的衛星城以外(它們有上海和廣州的高校撐腰啊。。。)青島是毫無爭議的倒數第一。

看看同級別的新一線城市,除了杭州是一個浙大默秒全以外,南京、武漢、重慶、成都、西安,哪個不是211高校一把抓?



偏偏青島,只有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兩所211。如果像杭州那樣數量少但體量大、質量高也行,偏偏這兩所高校都“術業有專攻”,真正牛逼的專業面窄,不是綜合類高校。。。。而且在211和985裡面排名也不靠前。事實上青島的企業,更多依託著是青島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這樣的非211高校畢業生。

換言之,考慮到高校畢業生畢業後留在本市工作的數量很大,我們不難得出結論,青島高校畢業生、人才的質量和南京、杭州、武漢、成都、西安比,要差太多。青島企業招徠到的人才的水平,也比南京、杭州、武漢、成都、西安差太多。



既然人才水平落後,又想發展,那麼青島只能依賴加工、國際貿易、進出口、物流、旅遊這樣不怎麼需要高技術人才的行業。而科研、設計、計算機互聯網、軟件等智力密集型行業,在青島基本上“沒有辦法做下去”,做了也做不好。

這就是很多人口誅筆伐的“青島行業畸形”“一些行業過度發展,一些行業缺失”的根本原因。

既然智力密集型企業很難在青島生存,那麼其它企業難免會面臨門檻低、競爭壓力大的問題,那麼“青島工資低”的說法也就迎刃而解。

如果這句話看不懂,說得樸素點:勞資企業家,勞資在青島不得不用這樣的二三流高校的大學生,但不要指望勞資用了二三流的大學生就能給他們開別的城市開給一流211高校大學生的工資!

說到這一層,為什麼青島現在玩了命似的全國各地引進高校,也就不難理解。

但是有句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高校成規模到畢業生造福青島,還需要時間。從規模化的畢業生到形成城市產業良性發展,也需要時間。



所以我們明知道青島存在上述問題,可能解決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讓時間來證明吧。

只能說,青島現在的高校畢業生水平能讓青島發展成這樣,典型的一把爛牌打贏全場,其實很不容易好吧,為青島點個贊吧。


Magicocean60981045


青島的關鍵在於產業結構有問題。主要是石化,化工,家電產業。大學很多,人才很多,可惜由於沒有好的產業導致全都外流啦。好比杭州有阿里,如果沒有阿里,杭州會很不一樣。阿里不僅僅是阿里,而是整個互聯網產業鏈。可以這麼說,過去十年青島即沒有抓住互聯網風口也沒有對自己的產業升級。現在的青島就很尷尬啦。我看政府整天喊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什麼的,其實很可笑,沒有互聯網和互聯網人才,哪裡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呢。現在的青島應該深耕自己已經比較成熟的產業,比如一些家電的芯片,半導體的儲存等。同時拉攏一些大學的優勢學科,比如萬華化學這種跟青島科技大這種,把企業拉回青島,產學研一體。同時培育互聯網和高科技企業孵化器,BAT這種拉不過來,可以拉一些二線的互聯網企業,帶動創業氣氛,尤其是民營的創業和經營氣氛。


超哥編程


青島本地人對青島近些年的發展有多麼的不滿,原因如下:

1、青島近些年的政策重心,“環灣大都市”。青島、黃島、紅島多重心齊發力,低價出讓土地,希望換取低房價吸引高素質人才的流入,可惜事與願違,青島由於旅遊城市獨特的因素,造成房價不可能較低,高房價片區會迅速向低房價片區轉導。

這樣的後果可想而知,就是大量的錢都被開發商賺走,4000元每平的土地出讓金,賣15000每平,這樣的高暴利導致青島人在無償的為開發商打工,自己並沒有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開發商不會因為賺到錢就義務為你建軌道交通、綜合體。

而反觀濟南,雖然最近唐冶拍出了將近15000元每平的高價地,大概率使周邊價格上升到20000元每平,但是這些土地出讓的錢實實在在的轉移到濟南市的腰包裡,濟南市更有資本來建設軌交,補貼企業,吸引綜合體入住,而這些是青島遠遠享受不到的。

2、青島近些年的“引智戰略”,將大筆錢大筆地無償撥付給研究所、研究院。不知道大家關注過沒有,中國社科院之前有意向建青島校區,拿到地和錢以後,接著傳出來燕郊校區的信息,這相當於什麼?青島在義務為這些大學建立療養院。換個角度想,大家認為北京的院校,諸如北航等。

教授會放棄北京優越的醫療、交通、教育優勢跑到你青島來奉獻?答案很明確,希望渺茫!說實話,青島近些年為了搞藍谷,犧牲了市內四區的發展,以前有希望進行舊城改造的資金,現在也被拿來補貼研究所了。

這種“引智戰略”究竟好不好?我想近十年內還看不出來對青島帶來的顯著變化,原因是青島的產業過於傳統,反應在工資上就是較低,以及房價過於高昂,這對吸引人才是致命的。

而反觀濟南,近些年開工大量的辦公樓,城市綜合體,發展總部經濟,這些總部經濟崗位對高質量人才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我想不出五年,濟南東城、西城的綜合體陸續開放,中心城區舊城改造項目逐漸完成,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青島人變成濟南人,等價於青島在無償為濟南培養人才。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舍友提到青島就是嚮往,喜歡海濱城市,但是在他們真正生活幾年以後,回頭再同學聚會,對青島是一肚子抱怨,他們短短几天在濟南的居住,就感受到了大學時代濟南的物價低廉,感受到了濟南作為泉城的那份美麗,經常出差的同學也感嘆濟南比青島能縮短近兩個小時的里程。

3、青島人的性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青島人有一種極強的排外心理。總是有一種作為海濱城市人獨特的“自豪感”,說白了就是驕傲自大。去年去青島考察時候,剛下火車安頓好賓館,便出來準備逛逛青島。

在打車去嶗山的過程中,司機很熱情,問我從哪裡來,得知了我是從濟南來以後,首先就是問我吃過海鮮嗎,其次就是說膠州灣大橋是如何如何的漂亮,在此之餘,還不忘字裡行間的說濟南經濟是靠青島、煙臺這種外貿城市出口拉動的...。

以上一個真實的例子想必大家見怪不怪了,這便是青島市井人對外來人的優越感,更難聽的就是井底之蛙的沒見識。反觀在濟南,公交車上每次都有人讓座這種事就不說了,上次在奧體門口找人問路,一個四五十的師傅直接開車載我去,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某些理性的青島人還是能看出來青島高樓迷低迷的原因,可惜大部分青島人還是在自欺欺人,還沉浸在十年前青島房價媲美北上,天際線華北第二的時代。

另外某些島蛙經常說青島人商業辦公樓租金高於濟南,濟南商業辦公空置率高。原因現在全濟南市正在建設總部經濟、金融中心,除去熱火朝天的CBD片區崛起的高樓不看,僅僅主城和西城舊城改造建造的高樓,就將近青島一年開工的總高樓數。隨著這批高樓的完成,不敢說百分百全利用,利用30%產生的商業辦公增量就遠遠高於青島的增量,更何況入住率遠遠高於30%。

另外商業租金低可以充分為企業減負,在濟南的租金成本是京滬的1/6,青島的1/2,長遠來看對濟南的發展大有裨益。

最後濟南市近些年舊城改造項目也是亮點重重,特備是拿下了回民小區拆遷這塊硬骨頭,相信後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支持濟南舊城改造,十年後再看濟青,就會發現,青島引以為豪的GDP大部分來自汽車產業(前些天即墨產第一臺汽車,東部吧都和過年似的)、石化產業、傳統制造業。

而濟南將會打造成一個以金融、IT、高端製造業、大數據產業、跨境電商雲集的高質量GDP,所以大家也不要為濟南GDP低而氣餒,對外展示一個弱勢的形象,反而有助於szf將更多好項目落戶濟南,落戶的阻力也會小很多,畢竟濟南、青島雙核經濟,一個核心拉下另一個核心太多說不過去。





佳鑫啟宏


當前問題我認為主要3點

1 青島的交通雖然近兩年大力發展,但是青島的交通擁堵,規劃問題還是有些嚴重,青島的物流業不集中,小 散 亂,在我看來很阻礙中小企業發展,建議集中整治,規劃幾大片大的工業區,加大力度整治扶持政府牽頭的物流園區,加快城市道路建設,現在還有很多交警不以疏通道路為主,每天想著去貼條,去村子裡抓個麵包車 摩托車,自大,然而交通擁堵,紅綠燈不好用的時候並未見其身影,讓人很是憤怒!

2 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努力培養各行業知名企業,現在據我瞭解,像海爾,海信等知名大企業,仍然很多靠小中介去拉低廉勞動力,到工人手裡並沒有多少錢,會大大影響形象,百度搜索下大把的負面新聞,而我也曾經深受其害,損失過,加大監管力度,像阿里 華為等企業類似情況感覺還是少很多,而並未感覺到青島對外來創業人口,或者說畢業大學生有什麼待遇或者政策可以享受,相反 使得一點也沒有歸屬感,

3 加強自我素質培養 青島人的驕傲自大,排外心理是大家有目共睹,異口同聲的,我落戶青島也有好多年了,到現在也沒感覺到自己是青島人,更沒感覺到有任何的優越感,除了為了孩子上學,其他沒感覺到在青島落戶有什麼用,經常會看到視頻或者段子,說青島大媽公交車上辱罵東北人滾出去,不知道哪裡的自信,沒有外地人,您有何談本地人,大把拆遷的紅利又從何而來?這幾年青島作為旅遊城市確實做的有些差,前些年每到十一 五一長假,李村 臺東 棧橋 五四廣場都是人擠人,這幾年似乎感覺到了一絲悲涼,還好藉著上合的燈光一度網紅,如果不借助現有優勢,自我反省,加大旅遊區亂收費監管,以及周邊衛生整治,工作人員態度教育,解決停車難,交通有力疏導,讓所有生活在青島的人都具有真正幸福感,或許是不是能好一些,而不是天天抱怨房價高,工資低

個人小意見,


簡單不平凡的


第一、缺少清晰的發展戰略。青島的絕對優勢、競爭優勢和潛在優勢有沒有充分挖掘,青島產業結構升級有無從競爭優勢著手,青島的短板有無在產業升和經濟結構中得到補齊;

第二、人才還是匱乏。特別是新型產業、高科技產業和戰略性產業,均受制於本地人才匱乏而無法發展,這也是青島始終跟不上一線城市的根本原因。不說北上深廣,就是南京、武漢、成都、杭州等城市也是憑藉著科研院所人才優勢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取得了新優勢。而且,青島的人口劣勢很大,中心城區不到200萬,無法享受人口紅利對經濟的帶動作用;

第三、城市管理粗放。和南方城市比尤其差距明顯。公共設施第一次修就不把質量關,後期毀損反覆建設造成了巨大的浪費。譬如道路、人行道、綠化、公園等,建的相當粗陋。花錢都花不好,更不用說服務和管理行業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狸貓太子殿下


個人認為制約青島發展的是城市定位的不準確

說起青島,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海濱旅遊城市,想起38元一隻大蝦的故事。青島有什麼沙灘、啤酒、炒蛤蜊。對於青島企業的認知,也只侷限於海爾、海信、青啤。有個段子說青島從來都不說自己是山東青島,而是中國青島。作為在青島上學工作的我,覺得青島在國內城市中的地位有點尷尬。


那麼青島到底是屬於幾線城市呢?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地位不可撼動,二線城市中的杭州、武漢、重慶、西安、天津等實力不容小覷,青島的綜合實力遠遠落後於其他城市,青島雖然在山東省內GDP首屈一指,但如果放在全國城市排名上,

青島曾經以製作業聞名全國,紡織業繁盛一時,海爾、海信的榮光還在。可在產業轉型中,青島沒有很好的抓住機遇,在第三次產業革命中,遠遠落後於其他的新一線城市,對比青島和杭州,兩個城市在產業結構上差距很多。因為青島除了海爾、海信,真的就沒有別的可以拿出手的企業。雖然說第三產業所佔的比重越來愈大,但其中有行業優勢壁壘的企業並不多,年輕人可供選擇的職位也不多。

對於生活在青島的人來說,對青島想說愛你很難,房價高、消費高、工資低,所謂的高幸福指數大概是針對青島土著,藉助青島發展的紅利,實現了多套房車的幸福生活,而外來打拼的人員承擔的是更多壓力,青島房價飆升,一度成為北方除了北京之外的第二高房價城市。

與高房價對應的是普遍較低的工資,人均5000左右的工資,2萬5、6一平的房子,青島還能留下那些奮鬥的年輕人嗎?

青島到底定位於一個怎樣的城市?旅遊城市?幸福感城市?我只想說遊客來了就走,真正讓這座城市發展的還是有夢想的年輕人,如果留不住他們,何談青島的明天。


青島探客


青島是中國北方僅次於北京、天津的第三城,是中國大陸僅有的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同時又是副省級城市,國家重要的區域中心之一。

而山東省作為中國老牌的經濟大省,是北方經濟第一大省,在全國僅次於廣東、江蘇2省。青島是山東第一大城市,經濟佔全省1/7強,在山東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同時山東周邊省區天津、江蘇要比山東發達,山東省內煙臺、濟南等也是較為發達的副經濟中心,而且濟南又是省會城市,資源相對佔優勢。青島處於山東半島沿海,制約經濟輻射周邊較弱。


青島的強項是港口城市和旅遊業!但就目前而言,青島港口北比不過唐山港,天津港2017雖負增長,但也緊跟青島港之後,南比不過上海港、寧波-舟山港、蘇州港、廣州港等,是其發展瓶頸。

未來青島的發展要依託優越的港口位置和得天獨厚的中國海洋大學所在地,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港口貿易,才能更快、更好發展!


經天緯地安邦定國


1,隧道和市區高速公路應該免費。

2,進一步降低戶口落戶門檻,吸引全國人才。

3,利用青島豐富的海鮮資源,打造青島特色美食街,用美食提高城市美譽度,政府主持,杜絕宰客,比如青島在海鮮某個市場邊搞海鮮來料加工,韓國,三亞都有。青島也有,但是不成規模。

4,青島的城市建設應該向內陸縱深發展,不能光發展海邊,特別是李滄和城陽間應該合力打造景觀大道,“深南大道”,不能只是睡城,同時在北城佈局城市公共設施資源,如博物館,體育館等,擴大城市體量。

5,儘快將世博園隧道打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