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對“兩桶油”有這麼大的意見?

弓長木水


第一:因為油價貴



因為美國的存在,中國油價高已經是留給大家不可改變的印象了。

為什麼貴?能不能降?各位可以討論下吧。


第二:因為車主別無選擇

滿大街都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民營的極少。你說油價漲消費者會抱怨誰?

如果放開石油進口,肯定會便宜,十幾年前福建一民企已經讓油價下調了不少。可惜,最終還是消失了。

進口卡的太嚴,雖然民企有地煉能力,但是沒有原材料也沒用啊,成本降不下來,民企想大幅降價也不容易。

第三:替代能源進展緩慢


說實話,如果有新能源車,能夠替代石油,那肯定會被大家熱捧。很可惜的是,直到這兩年,新能源汽車才有點樣子,但發展還是有點跟不上需求,續航,電池耐用性方面都還不盡人意。

新能源車相比汽油車是真的省錢,如果電池技術能夠有大幅突破,選擇的人多了,對兩桶油的抱怨也就少了。


趙冰峰財經


從現實來說,中國應該稱三桶油,但是海油的加油站比價少,平時很多車主會習慣到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加油站去加油,這也是兩桶油的由來。對於這兩桶油是被很多車主吐槽的,原因嗎關鍵在以下幾點。

首先,可能還是價格原因。中石化和中石油雖然加油站多,但是價格確實也是最高的,居高不下的油價讓消費者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對於兩桶油的吐槽也是難以避免的。不過這個情況也是非常無奈的,開車總要加油,所以車主們只能忍。

其次是油品質量。說實話雖然改用了新的配方,採用了新的排放標準,兩桶油和國際一些國家的油品質量相比還是存在差距。而且目前我們的汽車則基本上是國際接軌,較差的油瓶不僅限制了車輛的性能,也會導致積碳的增加。不過吐槽歸吐槽,一些民營私人加油站的油品質量還不如兩桶油,所以大家也只有忍,解決方法只有常備燃油寶,從而減少積碳的生成。

不過導致這兩大因素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壟斷。由於某些原因,基本上所有的加油站都是使用的中石化也中石油的油,整個市場感覺是被兩桶油壟斷了。國外好的汽油品牌進不來,大家也就無奈的選擇兩桶油來使用。

總體來說,大家吐槽的焦點就是在以上三點,雖然吐槽多多,但是目前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案,大家唯一的選擇可能還是兩桶油。


汽車觀察家


當整個領域的資源都集中到少數幾家企業手中,而這些企業又不考慮公眾利益、消費者利益,或者只把本企業利益放在首位,且缺乏市場競爭,沒有辦法通過競爭提高服務水平與質量,更多讓利給消費者。那麼,消費者就不可避免地會對掌握了大量資源的企業產生影響。

為什麼在蔬菜供應十分緊張,菜價很高的情況下,居民會抱怨菜價太高,但從來不會罵菜農一樣,菜農是為大家做好事,理應感謝。所以出現菜價上漲,可能是天氣因素,也可能是市場因素,與種菜的農民沒有關係。菜農只有一種狀況會被消費者罵,那就是大量使用農藥等,損害消費者利益。不然,是不會被罵的。

這就告訴我們,“兩桶油”在如何為消費者服務方面,確實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存在一些服務質量不高、關心消費者利益不夠等方面的問題。譬如,“兩桶油”的利潤水平一直那麼高,中石油更是一段埋單成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但是,油價卻一直那麼高。如果能夠讓些利益出來,讓消費者共享。或許,消費者就不會對“兩桶油”有不太好的議論和想法了。

眼下,又到了油價上漲期,部分地區已經突破了8元,面對油價的上漲不停,消費者一定又會把矛頭指向“兩桶油‘。此時的”兩桶油“,如果能夠從大局出發,趕快做出讓利行為,或許是挽回消費者信任和好感的良好機會。可是,”兩桶油“沒有這樣做。不做,自然也就難免會讓消費者對其有意見、有想法,有不太好的議論了。

所以,加大改革力度,打破壟斷,讓包括”兩桶油“在內的壟斷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給廣大消費者讓利,是挽回企業形象最重要的手段。


譚浩俊


據我觀察人們對兩桶油意見大,主要是因為兩桶油的壟斷。

其實,不僅是國內,世界各國的石油行業都是由其國內少數的幾家寡頭所控制。像美國的埃克森、美孚等石油行業巨頭佔據了行業相當大的份額。並且絕大多數行業都存在本行業的巨無霸企業。如電信業的移動、聯通、電信,銀行業的四大行等。

這些行業巨頭控制著資源,使後來者很難與之競爭。並易造成運營效率低下,甚至腐敗。

所以一些人對兩桶油的歷史印象較差。

對此,國家已進行了有效整治,國內油品市場已放開競爭,兩桶油已不再是過去躺賺的兩桶油。由於市場的激烈競爭,兩桶油的員工收入和福利大幅下降,很多地方的兩桶油員工月收入僅兩千元左右。兩桶油麵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提高效率,精簡人員已是其當務之急。

現在的兩桶油已不再是過去的兩桶油了。已是面貌一新了。而有些人不瞭解時代的變遷對兩桶油的重大改變。他們對兩桶油的瞭解還是停留於十多年、甚至20多年前,所以才會對兩桶油有較深的誤解。


孟可的思想空間


我覺得有兩方面。


第一,感覺油價不合理,網上有個段子,說2008年國際油價145美元一桶,我加的油6塊多一升,2018年國際油價80美元一桶,我加的油8塊錢一桶,這是遇到的最難的一道數學題,不明覺厲的吃瓜群眾很自然的認為是加油站的問題,遍地的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也就成了眾矢之的。

第二,油價越來越貴,車主們負擔越來愈重,在這種情況下,中石油中石化利潤卻逐年上漲,中石油2017年全年淨利潤227.93億元,已經比2016年增長188.5%,前幾天公佈的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481億元,同比增長177%,國際油價是漲了不少今年,但這好像一點也不影響賺錢。

國際油價漲了車主花錢多了,兩桶油賺錢卻多了,這是什麼道理?我有意見這不正常嗎?


銀行小學生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愛之深恨之深。

首先不管是汽油柴油,從生活的角度講,是必不可少的,衣服可以穿便宜的,這家貴,換一家,你會因為人家賣的貴恨人家嗎?不會,大不了換一家。

但買車的人可能不加油嗎?就算是10塊一升,你該加還要加,為什麼,獨此一家呀!說白了,就是壟斷,也就是沒有可供選擇的餘地。有的人會說還有很多私人的加油站,說實話那些比兩桶油更差。

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你說你收這麼貴的錢,質量好點,讓人覺得物有所值吧!不,讓你多花錢,還體驗不到好的服務。

再加上很多人拿歐美國家比較,人家收入比你高,油價還比你家的便宜,質量還好,你這一對比,簡直就是人比人不如人,這才是讓大家憋屈的地方。

中國自加入WTO後,貿易開放,但還是有很多行業處在貿易過渡期中,沒有完全對外開放,這裡面就包括能源類,試想一下中國如果完全開放能源市場,你覺得油價還會是這樣嗎?所謂有競爭才會有進步,目前的情況也是中國當下國情決定。

我愛你,但你媽卻要那麼貴的彩禮錢,要娶你,我還不得不給。

其實大家對兩桶油的意見大,無非兩個原因,價錢貴,質量差!


A趨勢財經A


說有些人對“兩桶油”有意見是不對的,正確的說法是國民對於“兩桶油”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們能有良心,有責任心,做好源頭供應商就行了,別參與零售業務,不要與民爭利,能夠更好的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


當然了,國際油價漲的時候,上漲不用那麼及時,國際油價降的時候,最好跟上漲一樣利索。雖然大家都知道桶貴,但是桶貴也不是萬能藥啊。


辦公大樓可以不用多高,裝修也不用高標準太豪華,中高層用人成本不需要太高,人均產值儘量向國際同行靠攏,做不到兩個打一個,起碼能做到三個戰勝一個吧,別十幾個人才能頂國外同行一個人,顯得太丟人了。


有句古詩寫的特別好,再與各位朋友分享一下: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兒孫如有解套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股價從2007年11月5日星期一上市第一天的高點48.62元,一路下跌至2018年11月19日的7.91元,高位入手者虧損高達83.73%。


即便是經歷最慘烈的股災,又有幾位股民能有這麼高的浮虧,關鍵11年過去了,絲毫沒有解套的苗頭,依然在慢慢熊途上徘徊。


歷史上曾經發生多次油荒,基本都是國際油價上漲,油企通過製造油荒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詭計得逞,成功大幅漲價。一次這樣,兩次這樣,次次這樣。


即便是有國內低價原油平衡油價,油企依然漲多降少,漲的快降得慢。


有人曾經在網上曬出德國和我國的汽油對比照片,德國汽油清亮如水,我國的汽油黃澄澄如尿。網民所傳國內油品質量差,不耐燒等問題絕非空穴來風。


至於往汽油裡添加乙醇,美其名曰為了環保,難道不是為了降低成本?加的工業酒精才多少錢一斤,何況酒精還有那麼多稅費嗎?


真要想著環保,為什麼不進口好品質的原油,低硫低汙染的原油?


能吐槽的東西太多,為了社會和諧,簡單說這些。社會的進步,往往有一些巨無霸會成為絆腳石。


如果有一天國外油企進來了,可以進口成品汽油了,如果價格差不多的話,還有人願意使用國產油嗎?請在評論裡留下你真實的看法。


營業總收入那麼高,歸母淨利潤那麼少,你們腫麼做到的?


財智成功


按理說,我們國家的石油行業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幾家公司在競爭,雖然大家應該意見,但是不應該這麼大才對,想想我們的移動、聯通和電信。但實際上,大家對“兩桶油”意見還是蠻大的。

我想主要原因在於:

第一,油價。油價長期居高不下,前些日子92號汽油都快破八元了,僅僅是國際市場,油價漲到了73美元。想當年國際市場油價140美元的時候,油價也不過七元出頭。

隨著家庭轎車在社會的普及面越來越廣,人們燒汽油越來越多,但是油價這麼貴。美國汽油價格只不過我們油價的一半多一點,可是人家收入多少?真的讓大家意見頗大。


第二,股價。我想所有股民都不會忘記6124的高點,中石油賣出了48.62元,這是2007年11月5日的輝煌,現在只有七塊多錢,十年來的分紅也彌補不了這個虧損,去年分紅僅僅五毛。作為萬億的大企業,怎麼會出現這麼離譜的事兒呢?所有股民也對它意見頗大。

第三,壟斷。我們國家的油質不行是與世共睹的,同樣的標號,人家的德國的汽油清澈如水,咱家的黃澀如尿。乙醇汽油,不允許別人加,但是自己改規則就沒問題,2020年全面推廣乙醇汽油,傷車又費油,一點不落好。服務效率低,工作態度差,這也是廣大居民投訴的一些熱點。民營加油站非常少,根本無法影響市場價格。

總之呢,“兩桶油”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也確實不是隨便可以取代的,希望通過發改委的定價機制,能讓我們居民用上放心油,平價油。


暖心人社


為什麼大家對兩桶油意見這麼大?因為兩桶油壟斷著國內的石油市場,油價很多時候都是跟漲不跟跌,而兩桶油的利潤卻不斷下降,有的業務甚至出現虧損的情況,大家能意見不大嗎?



首先大家意見最大的就是成品油跟漲不跟跌。

大家之所以對兩桶油有非常大的意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直以來兩種油大部分時間都是跟漲不跟跌。

雖然目前我國的油價是跟國際石油市場掛鉤,但由於特殊的調價機制,大多時候我們看到國際原油市場都跌了好幾輪了,而國內的成品油見沒有見下跌。

而國際原油市場上漲的時候,很快我們就會發現,國內的成品油就會很快跟上。

其實對於國內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油價上漲,大家其實也可以接受,只要是合理的定價大家都可以接受。如果國內的油價完全能跟國際的原油價格走勢一致,該漲的時候就漲,該跌的時候就跌,那就算油價再高,我認為很多人都不會有太大的意見。

現在大家最接受不了,就是跟漲不跟跌這種作風。

不過對於跟漲不跟跌的這種作風,除了兩桶油的原因之外,其實目前我國的石油定價機制,也有一定的改進空間。所以這也不能完全怪兩桶油。

其次,按道理來說,壟斷應該意味著暴利,然而兩桶油卻連年利潤下降。

上面說到了成品油跟漲不跟跌我們暫時沒法改變,所以我們只能忍了,但是油價那麼高,應該利潤不少,至少兩桶油你應該多交點利潤給國家,多交點稅吧?

然而令大家更有意見的是,最近幾年我國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多,成品油需求量不斷上漲,成品油雖然有所下降,但也不是那麼明顯,甚至最近一年多,油價都上漲了很多,然而兩桶油的營業額和利潤卻連年下降。

目前我國的石油市場暫時沒有全面放開,絕大部分的成品油都是由中石油,中石化提供。所以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在成品油市場上處於絕對壟斷的地位。

按道理來說,壟斷應該意味著暴利,畢竟定價權都在中石油,中石化那邊,但奇怪的是,中石油中石化一年幾萬億的營業額,利潤卻連年下降。

下圖是最近幾年中石油的營業額與利潤髮展情況。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從2013年開始,中石油的利潤是不斷下降的,雖然營業額總體下降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利潤相對前幾年出現大幅下降,就讓人很不理解。

比如2016年的營業額比2007年要高出很多,但是2007年的利潤有1200億以上,而2016年連100億都不到。

雖然在這期間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利潤一下突然下降這麼猛就讓人看不懂了,比如2016年的時候,國際原油價格就處於比較低的價位,但2016年中石油的淨利潤就很少。



可能有人會說國際油價低,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也會低,這個也能說得過去,確實2016年我國的成品油價格是相對比較低的。


但是國際油價下降與國內成品油價格下降是同時的,兩者的利差應該不會有太大的下降。

比如2013年國內成品油價格大概是在7塊8左右,當年中石油的利潤大概是1200億,而2016年國內成品油價格大概是5塊4左右,但是利潤卻跌到只有78億元,也就是說在國際油價下降的前提下,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跌30%左右的情況下,中石油的利潤卻暴跌差不多80%,這就讓人很不理解了。

至於中石油為什麼利潤下降這麼猛,其中裡面的原因我們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我們也沒法改變,所以只能發發牢騷,發表意見而已。


貸款教授


確實,今年油價不斷的上漲使得很多人對兩桶油都有很大的意見,明明國際上的油價在下跌,但是來到國內之後,油價反而漲了,對此許多網友表示肯定是油桶漲價了。

今年油價“四連漲”之後,許多地區的油價都突破了8元大關,用車成本一升再升,每個月光用來加油就花去了一兩千。雖說油價也有下跌的時候,但是下跌的幾次都抵不上一次上漲的價格,所以如今車友們聽到油價將要下調也害怕,最近就有消息稱近期將會迎來一次油價的下調,但是很多網友一點也不買賬,稱這就是為下一次漲價做準備。

沒辦法,長時間被油價的高低所左右,關鍵還總是漲價,所以有意見也很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