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維穩價”應該是發行價還是每股淨資產?

11月16日,中國人保在A股市場成功上市。而作為成功上市的重要標誌,就是該公司股票上市後也走出了連續漲停的走勢。在業已上市交易的前六個交易日,中國人保股價均為漲停。

中國人保能夠成功上市,當然與當下股市行情的轉暖有關,同時也與公司的縮量發行有關。中國人保原計劃發行的45.99億股,但最終縮減至18億元,而首發上市的規模只有10.11億股。當然,中國人保能夠成功上市,還有另外一個亮點,那就是中國人保維護股價穩定的措施得力。

目前A股新公司上市按規定都會披露一個“公司上市後三年內穩定股價的預案”。根據這一預案,在該公司 A 股股票上市後三年內,如非因不可抗力因素所致,則在該公司A股股票收盤價格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該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時,則公司方面會採取相應的維護股價穩定的措施,如股份回購、大股東增持等。這一“維穩預案”實際上也是所有發行人的通用格式。而由於新上市公司的每股淨資產通常都遠遠低於發行價,也遠遠低於股票上市後的市場價格,所以,新上市公司的這些“維穩預案”通常都起不到維護公司股價穩定的效果。

新股“維穩價”應該是發行價還是每股淨資產?

但中國人保的“維穩預案”卻與絕大多數公司不同。雖然中國人保的“維穩預案”也是套用的通用格式,但中國人保的實際情況與絕大多數公司不同。對於很多IPO公司來說,其發行價遠遠高於每股淨資產,因此對於這些公司來說,即便是股價破發了,投資者損失慘重,但股價還沒跌到每股淨資產值,所以,這些公司的“維穩預案”只是一個聾子的耳朵,做個擺設而已。但中國人保的情況不同,其新股發行價3.34元甚至低於每股淨資產3.42元,這樣對於中國人保的投資者來說,中國人保的“維穩預案”就不是擺設的了,當股價真的破發了,或許還沒有破發,而只是破淨,中國人保就要維穩了。因此,中國人保的“維穩預案”對於投資者來說是有實際意義的。

不僅如此,作為中國人保維穩預案的組成部分,公司的大股東財政部明確承諾,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的 A 股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後 6 個月內連續 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低於發行價,或者上市後 6 個月期末收盤價低於發行價,則財政部持有的本公司股份的鎖定期限自動延長 6 個月。財政部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在鎖定期滿後兩年內減持的,減持價格不低於本公司首次公開發行 A 股股票時的發行價。也就是說,中國人保大股東財政部是明確以發行價作為減持的參考價的,也就是將發行價視為了“維穩價格”。

這無疑是中國人保上市對於A股市場維穩的一個重要貢獻。即將新股發行價作為IPO公司的維穩價格。此舉較之於目前IPO公司將每股淨資產視為維穩價格來說,更有實際意義。

首先,此舉更能體現“維穩”的意義。因為對於很多新上市公司來說,其發行價遠遠高於每股淨資產。當公司的股價跌破發行價時,公司的股價就已經是很不穩定了。有的公司發行價甚至跌破了50%甚至更多,還沒觸及到每股淨資產值,這時候公司仍然不需要進行“維穩”,這顯然是對市場的漠視,對公司股價的漠視。如此一來,“維穩預案”也就起不到維穩的效果。因此,基於股票價格不穩定的現實,切實維護股價的穩定,有必要將發行價作為新上市公司的“維穩價”。

其次,此舉有利於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發行價是IPO公司將股票賣給社會公眾投資者的價格,這也是公眾投資者的股東權益所在。跌破這個價格也就意味著投資者的利益受到了損害。因此,基於保護股東權益、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需要,IPO公司的維穩價格有必要確定為新股的發行價。

此外,將發行價確定為新上市公司的維穩價格,也有利於IPO公司理性發行、理性融資。目前A股市場上市公司在IPO時總是希望把發行價定得越高越好。這種高價發行的定價方法實際上是把股票的投資風險都轉嫁給了投資者,而公司又不需要對此承擔任何責任。但如果把發行價確定為新上市公司的維穩價格,那麼IPO公司就需要對自己的高價發行承擔責任了。如此一來,IPO公司就不會一味追求高價發行了,而會注重IPO價格的合理性。不然,新股破發了,需要維穩,這對於公司方面來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公司方面也就不能不掂量掂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