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糧食價格很低,農民該怎麼辦呢?

北方人162803729


農業種植資料和人工成本的年年攀升,而糧食價格不增反降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這些不利的因素,農民該怎麼辦和應對?

我國糧食增產和豐收是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由於國家歷年來對農業的重視,首先早先取消的農業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同時國家和地方政府逐步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和傾斜政策,農民的種田積極性提高,必然會引來糧食增產和豐收,然而農村人均耕地面積少,糧食的增產靠糧價的提高並不能完全讓所有農村人真正走上富裕的道路,畢竟農業也是靠天吃飯,農業收入也要面對農資等各項成本的上漲。

再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傾向於有吃得飽向吃得好發展的趨勢,他們已對普通的糧食品種依賴下降,此外,國外也有低價糧的進口,從而造成普通品種的糧食價格上漲有壓力。

如果說糧食的年年增長而造成庫存有一億噸左右,壓力大也不盡然,畢竟我國人口基數有近十四億,人平均下來並不是很多,而糧食生產週期長,糧食的收成受天氣、病蟲害等也有不確定因素。

然而糧食關係到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民以食為天,糧食價格下降,是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也與市場消費量疲軟有一定聯繫,因此,國家會繼續採取對種田的補貼政策,同時引導農民轉變觀點,近幾年來實行的農民的承包地三權分置,鼓勵農民土地流轉,以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種植降本增效益,提倡種植優良品種,優質優價才能賣出好價錢,提高種田效益,惟有這樣,才有更多的農村人脫離農業,各顯神手搞二、三產業及其他經營等,從而讓農民朋友都走上富裕之路。


和風細雨言


穀賤傷農,民以食為天,誰不吃飯,但現在經濟發展過快的今天,一切向錢看,而忽略了土地和農民,做為一個農民以前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一滴血一滴汗從地裡刨食吃,多打糧賣點錢和養家餬口,但現在在經濟大浪之下,農民迷茫,茫然了,因為土地已經不能再回到以前的日子,以前有糧食就可以,但現在一切沒錢不行,種糧一年到頭能有啥收入,可以說,小農指望純種地搞收入,絕對是貪困戶,現在有點糧食夠自己吃就行啦,以前家家有存糧,現在農家很少有存糧,感謝國家政策的英明,種糧補貼多少溫暖種糧人的心,要是象八幾年哪樣的日子換到現在,我敢肯定的說十戶莊稼人九家把地拋下,看現在的農民後代,都以不再農活,因為這道理很簡單,一畝地900百個畝產,按天價的天價2元一斤,兩茌1800斤,3600元,最不值打工一個月能掙一畝地的總產值,誰還種地幹啥,900斤裡面還包含種子,化肥,農藥,機耕,除過這些還有多,所以請善待老農,民之國之根基,糧穩國人之心之穩,這是本個人的觀點,只代表個人,


救主卑微僕人九州孤客


如果糧價很低,農民應該怎麼辦?


在實際生產中,糧價與農民收入是密切相關的,也是成正比的,糧價高農民就能多收入一些,糧價低可能收入就會少一些。那麼糧價低了,農民該怎麼辦呢?

從目前農民農業生產的投入和收益看,產出比不協調,用高投入換取高效益,甚至有些並沒有換來高效益。就拿今年來說,有些稻農種植一公頃水稻的賣錢額還沒有人家一公頃水稻的產量多。人家一公頃產一萬五千多斤,你是賣了一萬五千多塊錢。你說糧價再低,地種這樣你怎麼賺錢。(排除災害區域)

怎麼辦呢!答案就四個字。

節本增效:縮減生產成本,降低投入,穩定並增加效益。

以上觀點不足之處還請見諒

您關心的就是我關注的神農願與您一起探討交流,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神農35


為什麼一代代農民脫離土地,湧入城市,再苦再累也不願回家種地,因為種地沒有任何利潤。比如今天的小麥,扣除種子錢、化肥錢、澆水錢、收割錢,最後不虧錢就算好的。一些農民朋友雖然在外面打工,但還是在自家的田裡面種植了小麥,所以,農忙的時候,請假回來務農的農民工也有不少。六月初的時候,天氣挺多變的,不少地區出現了陰雨天氣,所以,不少農民朋友都趕在下雨天之前將小麥的收割工作結束掉,農民朋友在面對小麥豐收的同時,也被小麥低迷的價格給嚇到了

對於小麥的價格,農民朋友多少都是有一些瞭解的,在之前的時候,其收購價達到了1.18元每斤,這是歷年來小麥最好的收購價格,雖然不是特別多,但是農民們還是有錢可賺。但是今年的小麥價格卻突然走低,一斤五毛錢都沒有人要。各種機器費,人工費,小麥種植成本七七八八加起來,農民其實也掙不到多少錢。就最近幾年看來,農民們的生活水平要想靠著農作物提高,實在是痴人說夢。這就造成了很多地方有田沒人種,村落裡很少有年輕人,都出門打工以補貼家用。農民工到城裡務工,大多幹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但待遇還很差強人意,而且處處被人看不起。說多了都是淚啊!

現在農作物的價格是波動中持續下降,另一方面城裡的農作物價格卻越來越高,提高糧食收購價格,也就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減少農作物從農民手中到市場的環節,才能使農作物的價格健康起來!現在很多農村出來的年輕人,很多都不會種地,小編也是農村人,同樣也不會。不是不去學,因為看不到希望,辛辛苦苦幹一年只能混個溫飽,那些農村有錢人,有幾個全靠種地的收入,除非你是農場主。

好了,過多的牢騷不說了。僅靠國家補貼那點是不夠的,還是那句話:吃糧別忘種糧人。


笨二哥


知道原因,才能找到對策。

糧食是農民的產品,具有商品屬性。以最具有代表性的小麥為例,我認為原因有二點:

一是糧食品質不高,不具市場競爭力。容重偏低,大部分產出以二等糧為主,雜質,不完善粒嚴重超標,不清雜無法入倉收儲。用進口小麥和國產小麥對比,高下立判。國產小麥出口創匯能力嚴重不足,只能依靠國家最低收購保護價勉強度日。建議:農民還需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質優自然價好。



二是成本居高不下,不具價格優勢。一家一戶幾畝地,一年四季在田地的耕種模式,嚴重製約了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的可能。人力成本太高嚴重擠壓利潤空間,讓精細化耕種的可能被繁重的體力勞動所淹沒,讓種地不掙錢成為共識,浪費了人力資源,浪費了耕地資源。建議:土地流轉需儘快展開。


總體建議:土地流轉政策正在蘊釀,農民應拋開傳統農耕意識,迎接工業化運作模式。其間有陣痛,有犧牲,但堅持到最後的,前景很廣闊。


歸零140844425


糧價已經最低了,還能低那裡去。農民怎麼辦?農民的出路只能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就是個人自己找飯碗。千萬別吊在那幾畝土地上。做什麼也比種田好,因為你沒錢虧。糧食安全問題,大可放心。國產糧年年穩定在6億噸。按畝產1500斤,只需9億畝種糧就夠。國家的耕地面積紅線18億畝。也就是一半耕地種糧就可保證糧食安全。更別說每年還必須進口那麼多的糧食。只要是領工資的,在吃的問題上是充分享受這幸福年代,不論收入高低。吃不光是飢飽問題。而是怎麼樣吃的更好。變著法吃合自己囗味各種美味佳餚。可以說現在老百姓的日子,是盤古開天至今未曾有過的好日子。現在提出農業現代化,絕對沒有必要。土地流轉,也應該農民自願。也就是租給種田大戶。我們江浙地區,人均不到一畝,租金也就500至1000元畝價高低都無所謂。能抽出時間的種點什麼當興趣愛好。江浙地區先富的原因就是人均耒井地少,三十年前都已經大眾創業萬眾在創新。農民離地是祖祖輩輩渴望,趕上改革開放的好時代終於實現幾代人的夢想。農民可以不種田而吃的飽吃的好,這麼幸福的日子,還有什麼不滿足的。應該關注的是農村60歲以上老人,他們也創不了業,更談不上創新。打工也沒地要。部分老人到企業做門衛。大部分還在那幾分地上刨食。他#


老爺子82172724


如果糧食價格很低,農民該怎麼辦?梁價是農民的痛,不種地沒什麼幹種了吧一年到頭累死累活的不剩幾個錢。農民不怕受累怕的是沒錢,可糧食價低就等於沒錢。想出去打點工乾點零活,家一半子外一半子的也不省心。在說現在打工活也難找,工資也大不如以前。現在農民真是城市鄉村都很難,一年到頭不剩錢。家裡老婆孩子等著要,自己在外不著閒。累點苦點無所謂,就怕晴天大霹靂。萬一家裡有個事,要錢沒有滿眼淚。



敖漢人的生活


中國現在想要將糧食價格調低,表面看是想要和國際價格對接,解決國內外糧食價差巨大的問題,然而並非這麼簡單,國家是布了一個大局,糧食降價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而這一系列佈局,將會改變整個中國農業。

來看看中國的農業和你的生活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一、迫使大量農民進入城市,促進城鎮化建設

中國想要發展,必須大量城鎮化,才能改變中國是農業大國的格局,而城鎮化的前提是大量的農民進入城市,如果糧食價格繼續高企,作為農民的你,願意離開自己的土地嗎?答案是不願意的。

大豆價格下滑,玉米價格大幅下滑,你和身邊的農民都有這種感受,種地不賺錢了,還不如打工來錢快,而且中國的水稻、小麥都要下調價格,這樣分散的小農戶種地是不賺錢的。

一旦不賺錢了,農民只有將土地流轉出去,進入城市謀求生路,這樣就間接的促進了城鎮化的進程,進入城市的過程中,看似是農民自願的,其實是因為糧食降價導致收益降低,被迫進入城市。

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將會實現

農業想要發展,必須實現適度規模經營,才能提高競爭力,降低成本,實現規模效應。

我國最早在1987年就提到過適度規模經營,而並非這幾年才提及,可是從效果來看,並不太好。因為什麼?

就是因為糧價過高,農民收益都還不錯,沒人願意放棄土地,所以土地難以形成規模。

而現在糧價下調,分散的農民種地賺不到錢了,農民就像被迫進城一樣,被迫放棄自己的土地,而這些土地慢慢流轉到會種田的人手裡,這些人通過高新技術是能賺到錢的,並且土地一旦形成規模了,就會降低成本,加大種植效益,慢慢就形成了適度規模經營。

三、資本將進入農業促進農業發展

一個行業要是沒有資本的推動,很難快速發展,資本是逐利的,知道怎麼用最少的錢來創造最大的效益。

而中國的農業資本想要進入很困難,就是因為太分散了,資本進入成本太高,太費事。

土地形成規模後,資本進入的成本就低了很多,原先資本得面對100個農民,而現在只需要面對10個農民就夠了,也容易談的妥。資本容易進入後,將會帶動農業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利潤。

四、促進房地產去庫存

房地產去庫存不比糧食去庫存壓力小多少,城市裡的群體就那麼些人,購買力也就那麼點,而現在國家的意圖傾向於讓農民來接這個盤。

農民進入城市後,雖然不會全部買房,但是肯定會有一部分購買,這樣就可以加快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的銷售。

五、為城市提供大量穩定廉價勞動力

以前農村勞動力在閒暇時間也會進城務工


豫南農村365


有關三農難,糧價低,農資貴,補貼少,農民苦,農村窮等等的見解:

農人脫貧之路:有勞動能力的別留戀那幾畝地,憑不辭辛苦務農幹勁安心打工!開始會不適應,但挺過去慢慢就會好的!

首先肯定目前單說農業在不補貼的情況下平均利潤率與工商業相比是不低的。一個農民像產業工人一樣連續有效從事農業生產,可能辛苦點但收入也不會低於產業工人。

適合工業化機械化生產的產品,你非手工打造,累死也吃不好!

工業企業生產沒有停產時間長不破產也不會盈利!

商業利率再高銷售量小也會虧損破產!

農業守著幾畝地,不就是企業間斷生產,商業銷量不足嗎?工作人員一天打漁十天曬網嗎?

解決三農問題提農產品價格、增加補貼就是飲鴆止渴!就是像給農業大煙抽,越吸越無力!

農村窮,農民苦,

人多地少是因素。

補貼多,糧價高,

幾畝良田富不了。

要脫貪、想致富,

外出打工是條路。

忙耕種、閒外出,

兩項難顧窮跑路。

棄良田,背水戰,

創出天地一片片!

人入城、地拋荒`,

規模經營路寬廣。

城域廣,農村亡,

農家柴雞變鳳凰。

農業興,農村旺,

國家強盛民富康!


LGS1012


為什麼同樣的價格,國外的農民賺錢,而國內的農民就不賺錢?因為我們的農產品價格競爭力不強,根本原因在於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效率低、成本高。

解決的辦法就是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農資等成本,進而提高綜合產出率,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由此可見,未來國家對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會只增不減!

個別地區的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也出現虧損,原因是糧食產業化發展水平不夠。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並對其進行初加工和深加工,才是農業發展的大趨勢。道哥建議,如果你打算規模種糧,除了核算成本外,還要看周邊地區的糧食產業化水平。

合作社、家庭農場如何降低運營成本?糧食怎麼種、怎麼賣、賣到哪裡才有利潤?種植結構調整,種什麼才能旱澇保收?

用品牌提高知名度

1000塊錢一斤的日本大米在中國都有人買,這說明我國農產品的升值空間還很大。通過打造有機、綠色、環保、高質、安全概念,可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這是農民增收的新增長點。

我們做農產品銷售,不僅要賣得出去,還要賣上價格,賣出品牌。你能不能打造出自己的農產品品牌?

農民收入問題,關乎國家穩定。一方面,糧價雖然下跌,但是國家也相應出臺了補貼政策,比如玉米補貼、大豆補貼和輪作補貼等,加上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這些補貼如果你都能拿到,大概每畝在300-400元左右;

另一方面是糧食類可申請的專項補貼繼續加大力度,像高產高效創建、高標準農田建設、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項目等。

種糧食能拿到的補貼不少,整體上分為先建後補、直接補助和以獎代補。包括種糧所需要的資金,也有專門的政策渠道進行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